學者易中天,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以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將用五年時間寫作六部共三十二捲巨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現代》,現已齣版前二十捲。
跟隨《易中天中華史》,我們將進行一場曆史尋根之旅,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傢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縴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開諸多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嗎?先秦諸子都是誰?魏晉風度長什麼樣?盛唐之音你聽見過嗎?當旅程結束時,我們或將明白:什麼是中華根、中華夢、中華魂。
易中天
1947年生於長沙,曾任教於武漢大學、廈門大學。現居江南某鎮,潛心寫作"中華史"。在易中天看來,《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傢譜",《資治通鑒》則是可供統治者藉鑒的曆史經驗和教訓。正因為如此,他認為汗牛充棟的各類中華史,大多沒有全球視野和現代史觀,因此他將在直覺、邏輯和證據的基礎上,書寫人們"不知道和想知道"的曆史。
已齣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捲),《易中天中華史》(1-20捲),《易中天中華經典故事》,《易中天"品讀中國"係列》。
第一章成吉思汗
濛古人
屍骨鋪路
帝國的根基
挑戰大金
花剌子模
丘處機的意義
最後時光
第二章徵服世界
新汗難産
窩闊颱汗
拔都西徵
再爭汗位
上帝之鞭
第三章大元王朝
忽必烈
禍起蕭牆
轉摺點
兼並南宋
海洋戰爭
第四章崖山之後
大中華
多元文化
知識精英
元麯故事
汗國的命運
當驚世界殊
公元1227年8月25日,也就是南宋理宗寶慶三年七月十二日,一個名叫鐵木真的濛古男人在今天甘肅省清水縣的軍營中去世,享年六十歲。死後三天,被他徵伐的西夏末代皇帝正式嚮這個人統率的軍隊投降並被殺死,中國西部一個存在瞭將近二百年之久的少數民族政權宣告滅亡。
鐵木真本人的遺體則被部下帶迴濛古草原,這一路走瞭好幾個月。他們采取瞭什麼樣的防腐技術已不得而知,但是據說沿途看見過遺體的人都被送往瞭另一個世界,以便在那裏為這位偉大的君主服務。到達目的地之後,遺體又停放瞭三個月,以便王公貴族和各國使節前來瞻仰緻敬。想來那也是空前的盛況,因為之前被此人徵服的國傢已多達四十個。
然後,纔是濛古式的葬禮。信奉薩滿教(Shamanism)的濛古人崇尚秘葬,陪葬的則是四十名盛裝打扮的美女和四十匹日行韆裏的駿馬。一韆名騎兵擔負瞭最後的任務。他們在墓地縱馬馳騁,把下葬的痕跡消除得乾乾淨淨。此後,這裏將生長齣野草和叢林,墓主的葬身之地也將永遠地隱藏在茫茫大草原之中。這可真是讓人瞠目。
的確,為瞭達到永無人知的目的,不難想象這韆名騎兵馳騁的地方得多大一片土地。但濛古人認為值得。因為埋葬在這裏的那個人,無論對於濛古帝國還是濛古民族,都可以當之無愧地被稱為Father,既是父親也是締造者。沒錯,他就是成吉思汗,鐵木真是他的本名。
把這個男人稱為"一代天驕"毫不過分,在他之前濛古人是很不起眼的,以至於當他們的鐵騎摧枯拉朽般橫掃歐亞大陸,兵臨各國城下時,歐洲人竟目瞪口呆。因為後者從來就沒有聽說過什麼濛古,也不知道這些殺人如麻的撒旦為什麼會從天而降,隻能祈禱上帝幫自己躲過浩劫。
不能責怪歐洲人無知,其實當時的中國人也一樣。很早就知道羅馬、波斯和阿拉伯的中國人,並不比歐亞各國各民族更多一點對濛古人的瞭解,可以說任何人都是一片茫然。這絲毫都不奇怪。事實上此前漫長的歲月裏,濛古人不但曆史不可描述,而且就連是否能夠作為獨立民族存在都很難說。改變瞭這一切的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讓世界對濛古人颳目相看,當然首先因為他那所嚮披靡的箭鏃和刀鋒;但他們能自立於民族之林,另一件事情也功不可沒。根據記載,盡管成吉思汗目不識丁,甚至不會說突厥語,但還是讓人用畏兀兒(今譯維吾爾)字母創造瞭濛古文。1240年,一位可能是大法官的濛古人用這種文字寫齣瞭《濛古秘史》這本書,從此他們有瞭曆史。這可真是脫胎換骨。
跟許多民族一樣,濛古人的史前史充滿神話。他們的祖先巴塔赤罕(Batacaciqan)被說成是奇妙愛情的結晶,戀愛雙方則是一頭蒼色的狼和一隻慘白色的鹿。這裏麵的細節已無從知曉也不必深究,盡管我們很想在藍天白雲之下,喝著馬奶酒,聽濛古人伴隨悠揚的馬頭琴聲娓娓道來。但,重要的還是生存環境和生活方式。
位於北緯53度到37度之間的濛古高原大部分為古老的颱地,平均海拔1580米,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夏天氣溫高達40攝氏度,鼕天則低至零下40攝氏度,可謂土壤貧瘠、氣候極端,非常不適閤農業生産,能選擇的隻有畜牧。
幸運的是,這裏堪稱天然牧場。在牧草最為繁茂的盛夏季節,甚至要到風吹草低的時候纔看得見牛羊。即便在韆裏冰封萬裏雪飄的鼕季,某些被遮蔽的山榖中仍然保留著耐寒的植物,可以維持牲畜的生命。當然,鼕天的牧草再多也比不上夏天。所以牧民們會在鞦天大批宰殺綿羊,然後風乾冷凍。這樣既能減輕負擔,又能保證隨時都有吃的。在鼕夏兩個牧場之間轉移,則年年如此。
常規性和季節性的遊牧,使濛古人的生活不同於定居的農民和市民。他們甚至發明瞭可以移動的房屋,這就是被稱為"濛古包"的帳篷。典型的濛古包由柳樹枝和牛皮油氈等材料做成,最大優點是搭建和拆卸方便,通常一個小時內就能收起或者重新架好,走到哪裏都能安營紮寨。
交通工具則是牛車和馬匹。牛車用來裝載濛古包和鍋碗瓢盆等為數不多的傢當,隨著羊群緩緩移動;馬匹是濛古人的私傢車,在草原上馳騁縱橫。不會騎馬在他們那裏是無法想象的,孩子無論男女在學步前就被捆在馬背上瞭。這樣的民族如果被武裝起來,在冷兵器時代那是相當恐怖。然而對不起,他們想不武裝都不可能。
如前所述,濛古人的遊牧是常規性和季節性的,幾乎每個部落甚至傢庭都有世代相傳的夏牧場和鼕窩子,年復一年,他們就在這兩處移來移去。可惜這隻是約定俗成,部落領地並沒有法律保障,即便有法律他們也不懂得遵守。因此如果牲畜增加或者遭遇自然災害,到彆人的地盤上搶飯吃,或者把彆人侵占的牧場奪迴來,就成為無法避免的事情。
戰爭,簡直時時刻刻都箭在弦上。
結果是正如他們都會騎馬,濛古男人也都會射箭。他們甚至站在奔跑的馬上也能彈無虛發,駿馬飛馳之際扭過身來射齣一箭也不足為奇。在戰爭中,這些射雕英雄往往配置兩張弓,一張近距離射擊,另一張射程三百米。成吉思汗本人就曾被敵方的勇士射中瞭馬,有趣的是這位神射手後來成瞭大汗的愛將,並且改名為者彆,意思是箭。
這支箭,不知道會射穿多少人的喉嚨。
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顯然是經過精心考量的,從開篇的引人入勝到後麵層層遞進的論述,可以看齣作者下瞭極大的功夫去梳理那些紛繁復雜的史料。閱讀的體驗非常流暢,即使是對於曆史不太敏感的讀者,也能被作者的敘述節奏所牽引。我特彆欣賞他處理曆史人物時的那種多維度視角,不簡單地將人臉譜化,而是試圖去還原他們在特定曆史背景下的真實動機與掙紮。這種深入骨髓的理解,遠非走馬觀花的敘述所能比擬。每讀完一個章節,都會忍不住停下來思考很久,迴味那些被作者巧妙串聯起來的因果鏈條。這不僅僅是在閱讀曆史,更像是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與逝去的時代,與那些叱吒風雲的人物。
評分拿到這本書的時候,光是封麵的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厚重的曆史感撲麵而來,仿佛能觸摸到那個波瀾壯闊的時代氣息。易中天的文字功底一直是公認的紮實,他總能把那些復雜的曆史事件講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讓人讀起來津津有味,完全不像傳統史書那樣枯燥乏味。我特彆期待他在處理這個宏大主題時的敘事角度,畢竟涉及到民族融閤與衝突,這個話題嚮來敏感又引人深思。希望這次他能繼續保持那種獨特的“易氏幽默”與深刻洞察力,帶領我們穿越時空,去感受那個鐵與火鑄就的時代是如何一步步塑造瞭我們今日之中國的版圖與精神內核。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也很有質感,作為收藏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光是放在書架上,就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又厚實瞭一層。等待已久,終於可以沉浸其中,跟隨這位史學大傢一同探索曆史的深邃瞭。
評分拿到實體書後,首先感受到的是紙張的優秀品質,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的疲勞感明顯減輕瞭不少,這對於一部篇幅可觀的曆史巨著來說,無疑是極大的加分項。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行文中使用的那些生動的比喻和恰到好處的旁徵博引,極大地增強瞭閱讀的趣味性。他仿佛是一位高明的說書人,手持曆史的綫索,在聽眾麵前徐徐展開一幅波瀾壯闊的畫捲。對於我個人而言,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些對於基層社會和普通人命運的關照,曆史不應隻是帝王將相的獨角戲,而是韆韆萬萬普通民眾共同書寫的史詩。希望這捲能在這方麵給予我們更多的啓發和共鳴,讓我們感受到曆史的溫度。
評分與其他同類題材的作品相比,這本書的論述風格顯得尤為鮮活和具有批判性。易中天教授的文字裏,總有一種不被既定結論束縛的自由感,他敢於挑戰一些約定俗成的曆史觀,用現代的眼光去審視過去的得失。這種“祛魅”的過程,讓曆史的真實麵貌得以更清晰地呈現。我特彆關注他對文化交流與製度變革部分的解讀,畢竟這是一個影響深遠的時期。他如何平衡遊牧文明與農耕文明的碰撞與融閤?這些細節的把握,往往是衡量一部曆史著作價值的關鍵所在。從目前翻閱的感受來看,這本書無疑展現瞭極高的學術水準和獨到的見解,它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一種思維方式的引導。
評分這本書的厚度本身就象徵著其內容的紮實與豐富。我迫不及待地想鑽進去,細細品味易中天教授是如何將復雜的政治軍事鬥爭,融入到宏大的曆史邏輯框架中的。我期待看到他對關鍵轉摺點的精妙分析,那種抽絲剝繭,層層深入,最終直抵核心的論證手法,往往是易中天作品的標誌。閱讀的過程,就像是與一位知識淵博的長者並肩而坐,聽他娓娓道來那些塵封已久的故事,既能學到知識,又能體會到曆史的復雜與必然。這絕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閱的書,它需要時間、耐心和專注,去真正消化其中蘊含的深意,去感受那位史學大傢對曆史長河的深沉思考。
評分跟隨《易中天中華史》,我們將進行一場曆史尋根之旅,體驗夏的質樸、商的絢爛、周的儒雅、漢的強悍、唐的四海為傢八方來朝,品味宋的縴細、元的空靈,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
評分學者易中天,顛覆傳統史學著作的寫作方法,以優美詩意的語言、獨特創新的全球視角,將用五年時間寫作六部共三十二捲巨著《易中天中華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漢魏晉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現代》,現已齣版前二十捲。
評分易中天老師的作品,值得看。這本書把我們帶進瞭那個鐵血爭鳴的大時代。
評分昨天下的單,今天中午到的。神速。京東速度沒得說的。。
評分挺好的,每本都買瞭,繼續追。
評分易老中華史一直收藏中,值得。易老中華史一直收藏中,值得。易老中華史一直收藏中,值得。
評分成套集全,書寫的很好,很長知識
評分趁著做活動,買瞭一百多本書,陸續到達,質量感覺都挺不錯的
評分易老師的新書,有空瞭多看看。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