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易中天,颠覆传统史学著作的写作方法,以优美诗意的语言、独特创新的全球视角,将用五年时间写作六部共三十二卷巨著《易中天中华史》:第一部《先秦》,第二部《秦汉魏晋南北朝》,第三部《隋唐》,第四部《宋元》,第五部《明清》,第六部《近现代》,现已出版前二十卷。
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由此解开诸多历史的疑惑:夏商周是王朝吗?先秦诸子都是谁?魏晋风度长什么样?盛唐之音你听见过吗?当旅程结束时,我们或将明白:什么是中华根、中华梦、中华魂。
易中天
1947年生于长沙,曾任教于武汉大学、厦门大学。现居江南某镇,潜心写作"中华史"。在易中天看来,《二十四史》基本上是"帝王家谱",《资治通鉴》则是可供统治者借鉴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正因为如此,他认为汗牛充栋的各类中华史,大多没有全球视野和现代史观,因此他将在直觉、逻辑和证据的基础上,书写人们"不知道和想知道"的历史。
已出版作品:《易中天文集》(1-16卷),《易中天中华史》(1-20卷),《易中天中华经典故事》,《易中天"品读中国"系列》。
第一章成吉思汗
蒙古人
尸骨铺路
帝国的根基
挑战大金
花剌子模
丘处机的意义
最后时光
第二章征服世界
新汗难产
窝阔台汗
拔都西征
再争汗位
上帝之鞭
第三章大元王朝
忽必烈
祸起萧墙
转折点
兼并南宋
海洋战争
第四章崖山之后
大中华
多元文化
知识精英
元曲故事
汗国的命运
当惊世界殊
公元1227年8月25日,也就是南宋理宗宝庆三年七月十二日,一个名叫铁木真的蒙古男人在今天甘肃省清水县的军营中去世,享年六十岁。死后三天,被他征伐的西夏末代皇帝正式向这个人统率的军队投降并被杀死,中国西部一个存在了将近二百年之久的少数民族政权宣告灭亡。
铁木真本人的遗体则被部下带回蒙古草原,这一路走了好几个月。他们采取了什么样的防腐技术已不得而知,但是据说沿途看见过遗体的人都被送往了另一个世界,以便在那里为这位伟大的君主服务。到达目的地之后,遗体又停放了三个月,以便王公贵族和各国使节前来瞻仰致敬。想来那也是空前的盛况,因为之前被此人征服的国家已多达四十个。
然后,才是蒙古式的葬礼。信奉萨满教(Shamanism)的蒙古人崇尚秘葬,陪葬的则是四十名盛装打扮的美女和四十匹日行千里的骏马。一千名骑兵担负了最后的任务。他们在墓地纵马驰骋,把下葬的痕迹消除得干干净净。此后,这里将生长出野草和丛林,墓主的葬身之地也将永远地隐藏在茫茫大草原之中。这可真是让人瞠目。
的确,为了达到永无人知的目的,不难想象这千名骑兵驰骋的地方得多大一片土地。但蒙古人认为值得。因为埋葬在这里的那个人,无论对于蒙古帝国还是蒙古民族,都可以当之无愧地被称为Father,既是父亲也是缔造者。没错,他就是成吉思汗,铁木真是他的本名。
把这个男人称为"一代天骄"毫不过分,在他之前蒙古人是很不起眼的,以至于当他们的铁骑摧枯拉朽般横扫欧亚大陆,兵临各国城下时,欧洲人竟目瞪口呆。因为后者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什么蒙古,也不知道这些杀人如麻的撒旦为什么会从天而降,只能祈祷上帝帮自己躲过浩劫。
不能责怪欧洲人无知,其实当时的中国人也一样。很早就知道罗马、波斯和阿拉伯的中国人,并不比欧亚各国各民族更多一点对蒙古人的了解,可以说任何人都是一片茫然。这丝毫都不奇怪。事实上此前漫长的岁月里,蒙古人不但历史不可描述,而且就连是否能够作为独立民族存在都很难说。改变了这一切的是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让世界对蒙古人刮目相看,当然首先因为他那所向披靡的箭镞和刀锋;但他们能自立于民族之林,另一件事情也功不可没。根据记载,尽管成吉思汗目不识丁,甚至不会说突厥语,但还是让人用畏兀儿(今译维吾尔)字母创造了蒙古文。1240年,一位可能是大法官的蒙古人用这种文字写出了《蒙古秘史》这本书,从此他们有了历史。这可真是脱胎换骨。
跟许多民族一样,蒙古人的史前史充满神话。他们的祖先巴塔赤罕(Batacaciqan)被说成是奇妙爱情的结晶,恋爱双方则是一头苍色的狼和一只惨白色的鹿。这里面的细节已无从知晓也不必深究,尽管我们很想在蓝天白云之下,喝着马奶酒,听蒙古人伴随悠扬的马头琴声娓娓道来。但,重要的还是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
位于北纬53度到37度之间的蒙古高原大部分为古老的台地,平均海拔1580米,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夏天气温高达40摄氏度,冬天则低至零下40摄氏度,可谓土壤贫瘠、气候极端,非常不适合农业生产,能选择的只有畜牧。
幸运的是,这里堪称天然牧场。在牧草最为繁茂的盛夏季节,甚至要到风吹草低的时候才看得见牛羊。即便在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冬季,某些被遮蔽的山谷中仍然保留着耐寒的植物,可以维持牲畜的生命。当然,冬天的牧草再多也比不上夏天。所以牧民们会在秋天大批宰杀绵羊,然后风干冷冻。这样既能减轻负担,又能保证随时都有吃的。在冬夏两个牧场之间转移,则年年如此。
常规性和季节性的游牧,使蒙古人的生活不同于定居的农民和市民。他们甚至发明了可以移动的房屋,这就是被称为"蒙古包"的帐篷。典型的蒙古包由柳树枝和牛皮油毡等材料做成,最大优点是搭建和拆卸方便,通常一个小时内就能收起或者重新架好,走到哪里都能安营扎寨。
交通工具则是牛车和马匹。牛车用来装载蒙古包和锅碗瓢盆等为数不多的家当,随着羊群缓缓移动;马匹是蒙古人的私家车,在草原上驰骋纵横。不会骑马在他们那里是无法想象的,孩子无论男女在学步前就被捆在马背上了。这样的民族如果被武装起来,在冷兵器时代那是相当恐怖。然而对不起,他们想不武装都不可能。
如前所述,蒙古人的游牧是常规性和季节性的,几乎每个部落甚至家庭都有世代相传的夏牧场和冬窝子,年复一年,他们就在这两处移来移去。可惜这只是约定俗成,部落领地并没有法律保障,即便有法律他们也不懂得遵守。因此如果牲畜增加或者遭遇自然灾害,到别人的地盘上抢饭吃,或者把别人侵占的牧场夺回来,就成为无法避免的事情。
战争,简直时时刻刻都箭在弦上。
结果是正如他们都会骑马,蒙古男人也都会射箭。他们甚至站在奔跑的马上也能弹无虚发,骏马飞驰之际扭过身来射出一箭也不足为奇。在战争中,这些射雕英雄往往配置两张弓,一张近距离射击,另一张射程三百米。成吉思汗本人就曾被敌方的勇士射中了马,有趣的是这位神射手后来成了大汗的爱将,并且改名为者别,意思是箭。
这支箭,不知道会射穿多少人的喉咙。
与其他同类题材的作品相比,这本书的论述风格显得尤为鲜活和具有批判性。易中天教授的文字里,总有一种不被既定结论束缚的自由感,他敢于挑战一些约定俗成的历史观,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过去的得失。这种“祛魅”的过程,让历史的真实面貌得以更清晰地呈现。我特别关注他对文化交流与制度变革部分的解读,毕竟这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时期。他如何平衡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的碰撞与融合?这些细节的把握,往往是衡量一部历史著作价值的关键所在。从目前翻阅的感受来看,这本书无疑展现了极高的学术水准和独到的见解,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
评分拿到实体书后,首先感受到的是纸张的优秀品质,长时间阅读下来眼睛的疲劳感明显减轻了不少,这对于一部篇幅可观的历史巨著来说,无疑是极大的加分项。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行文中使用的那些生动的比喻和恰到好处的旁征博引,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趣味性。他仿佛是一位高明的说书人,手持历史的线索,在听众面前徐徐展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对于我个人而言,最吸引我的就是那些对于基层社会和普通人命运的关照,历史不应只是帝王将相的独角戏,而是千千万万普通民众共同书写的史诗。希望这卷能在这方面给予我们更多的启发和共鸣,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温度。
评分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光是封面的设计就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厚重的历史感扑面而来,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气息。易中天的文字功底一直是公认的扎实,他总能把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讲得既有深度又不失趣味性,让人读起来津津有味,完全不像传统史书那样枯燥乏味。我特别期待他在处理这个宏大主题时的叙事角度,毕竟涉及到民族融合与冲突,这个话题向来敏感又引人深思。希望这次他能继续保持那种独特的“易氏幽默”与深刻洞察力,带领我们穿越时空,去感受那个铁与火铸就的时代是如何一步步塑造了我们今日之中国的版图与精神内核。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很有质感,作为收藏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光是放在书架上,就觉得自己的知识储备又厚实了一层。等待已久,终于可以沉浸其中,跟随这位史学大家一同探索历史的深邃了。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显然是经过精心考量的,从开篇的引人入胜到后面层层递进的论述,可以看出作者下了极大的功夫去梳理那些纷繁复杂的史料。阅读的体验非常流畅,即使是对于历史不太敏感的读者,也能被作者的叙述节奏所牵引。我特别欣赏他处理历史人物时的那种多维度视角,不简单地将人脸谱化,而是试图去还原他们在特定历史背景下的真实动机与挣扎。这种深入骨髓的理解,远非走马观花的叙述所能比拟。每读完一个章节,都会忍不住停下来思考很久,回味那些被作者巧妙串联起来的因果链条。这不仅仅是在阅读历史,更像是在进行一场深刻的对话,与逝去的时代,与那些叱咤风云的人物。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象征着其内容的扎实与丰富。我迫不及待地想钻进去,细细品味易中天教授是如何将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融入到宏大的历史逻辑框架中的。我期待看到他对关键转折点的精妙分析,那种抽丝剥茧,层层深入,最终直抵核心的论证手法,往往是易中天作品的标志。阅读的过程,就像是与一位知识渊博的长者并肩而坐,听他娓娓道来那些尘封已久的故事,既能学到知识,又能体会到历史的复杂与必然。这绝不是一本可以快速翻阅的书,它需要时间、耐心和专注,去真正消化其中蕴含的深意,去感受那位史学大家对历史长河的深沉思考。
评分跟随《易中天中华史》,我们将进行一场历史寻根之旅,体验夏的质朴、商的绚烂、周的儒雅、汉的强悍、唐的四海为家八方来朝,品味宋的纤细、元的空灵,直至明的世俗,清的官腔。
评分京东的包装非常好,大箱子里面还有小箱子,装帧精美,孩子喜欢历史,一直想要,终于等到6.18京东巨献,原价560,到手真实惠
评分价格美丽,实际一本不到十块,京东各种活动各种券有活动真的很给力!
评分易中天教授这套书值得购买
评分很好,完美,便宜有好货,比市场的那些歪瓜裂枣强100倍,信东哥。你值得拥有。
评分牙医意味着恐惧。就像电影《惊魂记》里的浴室一幕,拉着浴帘冲澡这种行为里就有种无意识的恐怖之处。 牙医也一样。你永远不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评分很喜欢易老师的这部新作,哎,身为一个历史爱好者,买来仔细品读一下。
评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评分卷十《三国纪》:从曹丕称帝到西晋灭吴,匆匆六十年,三国只是秦汉与两晋之间的小插曲。这段因《三国演义》妙笔生花而家喻户晓的历史,其真实面貌究竟如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