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岁岁年年》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长篇小说,全书充满日本传统的“物哀”美学,于生死流转世事变幻中着笔爱的千回百转与真实温度,哀婉动人,充满日本情调。
内容简介
川端康成长篇小说。小说以日本茶道中一年一度的“光悦茶会”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松子在一年之间的人生变迁。松子的母亲与年轻情人私奔,只剩松子和年老的父亲相依为命。母亲私奔后境遇并不好,父亲嘴上难以原谅母亲,却在意外目睹母亲的那一刻脑溢血发作去世。松子曾与青梅竹马的宗广有肌肤之亲,却在母亲私奔后,被宗广和他家里人抛弃,至今孤身一身。宗广另娶妻子后,马上病倒,婚姻并不幸福,松子父亲去世,宗广撑着病体来吊唁。“只要爱过一次,责任就不能消失。”……一切都随着死亡消失,只有爱留下的余念还伴随活着的人……
作者简介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新感觉派作家,著名小说家。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于大阪。一生创作小说百多篇,中短篇多于长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华的美,并深受佛教思想和虚无主义影响。代表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国》《千羽鹤》等。一九六八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亦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日本作家。川端担任过国际笔会副会长、日本笔会会长等职。一九五七年被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曾获日本政府的文化勋章、法国政府的文化艺术勋章等。
目录
光悦会上…………………………………1
秋叶点心………………………………17
冬宜温暖………………………………31
持茶花之人……………………………43
浪里夕阳………………………………55
春日之梦………………………………69
爱女闺房………………………………79
父亲身后………………………………89
地狱之墙………………………………101
不速之客………………………………115
秀发……………………………………127
真实,摇铃………………………………139
母亲与家………………………………151
晚霞过后………………………………163
惟剩女眷………………………………175
北山阵雨………………………………187
后记……………………………………201
前言/序言
川端康成(1899—1972),具有世界性影响力的日本现代文学大师,是新感觉文学流派里达到最高成就的作家,他用现代主义文学技法重新发掘出日本的古典传统美,留下了一大批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文学财富。因其《雪国》、《古都》、《千羽鹤》等作品荣获一九六八年度诺贝尔文学奖,是日本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也是亚洲第一位用东方文字写作的该奖得主(一九一三年印度诗人、作家泰戈尔获诺贝尔文学奖,但获奖作品诗集《吉檀迦利》系英文写成)。《雪国》,以一种淡淡的哀愁烘托了沦为艺妓的年轻姑娘驹子的辛酸、郁闷和对爱情义无反顾的追求,在梦幻的氛围中,将驹子那炽烈似火的情和岛村的飘渺阴冷之爱对照描写,有如一首哀婉动人的抒情诗;《古都》,将双胞胎姐妹失散多年又重逢的悲欢离合故事融在四季风物之中;乱伦的情爱,是《千羽鹤》这篇小说的内容,但茶具被赋予了生命,高度展现了日本“物哀”的美学理念。川端的著名作品还有将少男少女淡淡的恋情融于伊豆旖旎风光中的《伊豆的舞女》;通过对丑陋、衰老、死亡的否定及对年轻生命力的向往来展现淡淡哀愁美的《山之音》……
川端六十二岁时获文化勋章,六十九岁时获诺贝尔文学奖。评奖委员会认为川端“以丰富的感受性,表现了日本人内在的精华,给了世界人民以深深的感铭”。川端文学的价值正是在于他的文学真正继承和发扬光大了本居宣长倡导的平安时代《源氏物语》以来“物哀”的日本文学传统理念。“物哀”,指的是表示客观对象的“物”和表示主观世界的“哀”高度一致,将调和、优美的情趣世界理念化,也就是俗话所说的“触景生情”。纵观川端的这些作品,无一不是如此。我们以川端获奖作品《雪国》、《古都》、《千羽鹤》为例,来探讨一下川端文学的实质。在《雪国》中,因家贫而沦为艺妓的美丽少女驹子,不顾一切地爱上了“徒劳无为”的岛村,而岛村却是把驹子当成了“雪之精怪”这样一个美的对象来鉴赏,这表现了岛村对虚幻、美丽的非现实世界的向往;《古都》,其背景实际上并非实在的京都,而是梦幻中的世界,千重子和苗子这对双胞胎姊妹俨然梦幻都市的市民,一切都有着异国情调;《千羽鹤》中,太田夫人被死去的老情人已长大成人的儿子菊治身上的乃父面影所吸引,生出一段乱伦之爱,而菊治将美丽妖艳的夫人当作志野茶碗之精灵,他和夫人的女儿文子也有了肌肤之亲,有负罪感的文子把母亲遗留下来的“志野茶碗”在石钵上摔碎并留下一封信引咎遁走了。虽然小说由茶会开场,整个情节和美学意境都是由茶道来推进,但川端自己说:“读我的小说《千羽鹤》,认为那是写日本茶道形神之
美,那乃是误读。其实我写的是如今世间的俗恶之茶,对其表示质疑,并让人们引以为戒。”河上彻太郎认为《千羽鹤》“以镰仓为风土舞台,以茶道为纽带,刻画有闲阶层青年男女形象……整个作品弥漫着非现实的魅惑。也可以说这是一部借现代形式表现中世幻想的小说”。实际上,川端文学的魅力,或许正在于这种亦真亦幻的虚无缥缈之中。
川端文学的价值还在于他出色地运用了现代主义文学技法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日本的传统美,具体来说,也就是所谓“新感觉”的笔法。译者记得,川端在《雪国》中有这样出色的特异笔法:岛村用手抹掉列车窗玻璃上的哈气,玻璃就变成一面镜子,将叶子那美丽的面庞映在上面,而背景则是飞驰而过的万家灯火。“这种时刻,她的脸上点起了灯火,镜中影像不能清晰到可以消去窗外的灯火,而窗外灯火也消除不了镜中影像,这样一来,灯火也就流淌过她的整个面庞。然而,那灯火又不能将她的脸照射得灿灿生辉,而只是遥远的冷光而已。姑娘的眼睛和灯火重合,小小的瞳孔周围便突然变亮,那一瞬间,她的眼睛就像漂浮在暮色苍茫的海浪中妖冶、绚丽的夜光虫。”其笔法的奇特与新感觉派前辈横光利一(1898—1947)的“正午,满员的特快列车高速奔驰,沿铁路线的小站像小石子一样被抹杀”(横光利一:《头与腹》)“那绿色的森林倒映在马额头上的汗珠里,在摇摇曳曳”(横光利一:《苍蝇》)等笔法如出一辙。
川端获诺贝尔文学奖后不到三年时,突然将煤气龙头含在嘴里又套上塑料袋,“万无一失”地自杀了。年龄刚过七旬,获奖后事业如日中天,写作技法炉火纯青,后生小子们对其趋之若鹜,在这个当口突然自杀,委实让局外人难以理解。笔者以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川端康成的自杀可谓禅宗佛教式的自杀,和他的佛教世界观、人生观密切相关。何以见得?有文为证。川端说过:“我相信东方古典,尤其是佛典,这是世上最伟大的文学。我尊重经典,不是作为宗教的教义而是作为文学的幻想。”“芸芸众生解脱轮回的羁绊,达
到涅盘的圆满境界,那些每每转生的灵魂大约都是执迷不悟的可怜灵魂。然而,我还是从内心感到,世上再没有比轮回转生的教义更富于幻想的故事了,这是人类创造的最美的爱的抒情诗。”他将佛教的生死无定、轮回转生的精神贯注到其作品中,认为死不是终极,而是生的起点,是至美的表现,是最高的艺术;认为人只有悟到死,方能看到真正的美。有人说,川端作品中总是有一种神秘的光若隐若现,那就是从死亡深渊中射出的。显而易见,川端内心有一种极浓烈的虚无观。阅读川端作品,读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不能不为种种美的表现背后所透出的那种荒凉和不毛而颤栗。川端在获奖感言《美丽日本的我》的最后说道:“有评论家说我的作品虚无,但西洋的‘虚无主义’安不到我头上。我以为心的本质不同。道元的《四季歌》也题为‘本来面目’,但却是既咏诵四季之美、又强烈地和佛禅相通的。”显然,川端的虚无属于佛禅的虚无,这是无法否定的。
川端康成作品系列:岁岁年年 [日も月も] 献给时间的颂歌,捕捉生命流转的温柔回响 这套“川端康成作品系列:岁岁年年”,并非仅仅收录单篇作品,而是一次精心编织的文学探索,一次对时间、情感与日本独特美学的一次深刻凝视。它以川端康成享誉世界的文学成就为基石,透过他那如水墨般细腻、又如俳句般隽永的笔触,为读者呈现一个又一个关于生命、情感、以及在无常中寻求永恒的动人篇章。 川端康成:沉默的观察者,情感的炼金术士 川端康成,这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他的文字具有一种不动声色的力量。他不喜欢用声嘶力竭的呐喊来表达情感,而是善于捕捉那些最细微、最难以言说的内心波动。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寂寞的,孤独的,但他们又在静默中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他们的痛苦、喜悦、思念、绝望,都如同窗外飘落的雪花,或被微风吹拂的柳絮,无声无息,却触动着灵魂最深处的琴弦。 川端康成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他对“物哀”美学的极致运用。这是一种对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刻体悟,一种在短暂易逝中发现美的能力。他的叙事,往往不像西方文学那样追求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更侧重于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境,让读者在沉浸其中时,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一种无可奈何的凄美,以及一种在短暂的美好中升华出的深刻体验。 《岁岁年年》:时间的河流,情感的潮汐 “岁岁年年”,这个词本身就充满了时间的重量与岁月的印记。“日も月も”——日复一日,月复一月,这是时间最朴素的流转,也是生命最真实的节奏。这套作品系列,正是以此为主题,将川端康成的多部经典之作,以一种更具整体性和纵深感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它们共同谱写了一曲关于时间、记忆、爱恋、失落与重生的宏大叙事。 系列核心主题: 时间的痕迹与生命的流转: 川端康成对时间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他笔下的角色,无论是年轻的少女,还是年长的老人,都在时间的洪流中或静默、或挣扎、或沉沦。时间并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体而微地体现在人物的容颜、心境、以及他们与周围环境的互动中。岁月的更迭,带来了季节的变换,也带来了人生的起伏。从春日的花开,到夏日的蝉鸣,秋日的落叶,冬日的白雪,每一个季节的轮回,都承载着不同的情感记忆,都映照着生命的某种状态。这套系列将带您一同感受时间如何在个体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如何在无声无息间改变着一切。 情感的幽微与爱恋的无常: 川端康成的爱情故事,从来不以炽热的激情为主要色彩,而是以一种含蓄、克制、甚至带有宿命感的姿态出现。他的爱恋,往往发生在静默的凝视、欲语还休的眼神、以及那些未曾说出口的念想之中。那种求而不得的痛苦,那种已逝的爱恋的缠绵,那种在不经意间触动的回忆,都如同潮水般涌来,淹没又退去。他擅长描绘那些在情感的迷宫中徘徊的人物,他们渴望爱,却又常常被命运捉弄,或因为自身的软弱,或因为外界的阻碍,而最终走向失落。这套系列中的故事,会让你体会到爱恋的复杂与无常,感受到在时光的涤荡下,情感的千回百转。 美的消逝与永恒的追求: 在川端康成的世界里,美是脆弱的,易逝的。一朵花的盛开,一个少女的容颜,一段纯真的感情,都可能在瞬间凋零。然而,正是这种易逝,才使得它们更加令人珍惜,更加令人向往。他笔下的美,常常与忧伤和失落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种独特的“物哀”之美。但同时,他也通过对这些短暂美好的描绘,间接表达了对永恒的追求。这种追求,并非是对外在世界的占有,而是一种对生命本真状态的体悟,一种在无常中寻找慰藉与超越的哲学。这套系列将引导您在川端康成独特的笔触下,感受美的消逝,并从中体味到一种超越时间与空间的永恒力量。 日本文化的精髓与东方美学的沉淀: 川端康成的作品,深深植根于日本的文化土壤。他笔下的场景,无论是京都的古寺、雪国的风光,还是海边的村落,都充满了浓郁的日本风情。他所描写的习惯、礼仪、以及人们细腻的情感表达方式,都折射出日本文化的独特魅力。更重要的是,他将东方哲学中的“空”、“寂”、“无常”等概念,巧妙地融入到叙事之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深邃的哲学意境。这套系列,将成为您深入了解日本文化,体验东方美学的一次绝佳机会。 内容深度与阅读体验: 这套“川端康成作品系列:岁岁年年”,力求在选目、编排、以及译本上都达到精益求精的水准。我们不仅仅是简单地将川端康成的作品汇集,而是希望通过精心策划的组合,让不同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得以展现,让读者能够更全面、更深入地理解川端康成这位文学巨匠的思想与艺术。 精选的篇章: 系列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川端康成创作生涯中的重要代表作,它们涵盖了他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展现了他思想的演变与艺术的成熟。从早期的抒情短篇,到中期的叙事长篇,再到晚期的哲思之作,都力求呈现一个完整而立体的川端康成。 细腻的译笔: 我们深知,文学的魅力在于其语言。因此,在翻译上,我们力邀在日文翻译界享有盛誉的译者,力求在忠实于原著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川端康成文字中独有的韵味、节奏与意境。每一句话,每一个词语,都经过反复斟酌,力求将川端康成那如诗如画的文字,以最贴切、最动人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 沉浸式的阅读: 阅读川端康成的作品,是一种沉浸式的体验。他创造的世界,往往具有一种魔力,能够将读者带入其中,一同感受角色的喜怒哀乐,一同领略文字描绘的美景。这套系列,将为您提供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您在静谧的时光里,与川端康成的文字对话,与他笔下的人物共情。 适合的读者: 如果您是一位热爱文学、追求深度思考的读者;如果您对日本文化、东方美学充满好奇;如果您喜欢那些细腻、内敛、又充满情感张力的故事;如果您希望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宁静与深刻的触动;那么,这套“川端康成作品系列:岁岁年年”将是您的不二之选。 它将是一份馈赠,一份陪伴,一份在时光流转中,永远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学宝藏。它邀请您一同走进川端康成的世界,去感受那些“日也月也”的静默与辉煌,去品味那些在岁岁年年中,流淌着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