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廣大讀者 《歲歲年年》是日本作傢川端康成的長篇小說,全書充滿日本傳統的“物哀”美學,於生死流轉世事變幻中著筆愛的韆迴百轉與真實溫度,哀婉動人,充滿日本情調。
內容簡介
川端康成長篇小說。小說以日本茶道中一年一度的“光悅茶會”為背景,講述瞭主人公鬆子在一年之間的人生變遷。鬆子的母親與年輕情人私奔,隻剩鬆子和年老的父親相依為命。母親私奔後境遇並不好,父親嘴上難以原諒母親,卻在意外目睹母親的那一刻腦溢血發作去世。鬆子曾與青梅竹馬的宗廣有肌膚之親,卻在母親私奔後,被宗廣和他傢裏人拋棄,至今孤身一身。宗廣另娶妻子後,馬上病倒,婚姻並不幸福,鬆子父親去世,宗廣撐著病體來吊唁。“隻要愛過一次,責任就不能消失。”……一切都隨著死亡消失,隻有愛留下的餘念還伴隨活著的人……
作者簡介
川端康成(1899-1972)
日本新感覺派作傢,著名小說傢。一八九九年六月十四日生於大阪。一生創作小說百多篇,中短篇多於長篇。作品富抒情性,追求人生升華的美,並深受佛教思想和虛無主義影響。代錶作有《伊豆的舞女》《雪國》《韆羽鶴》等。一九六八年獲諾貝爾文學奬,亦是首位獲得該奬項的日本作傢。川端擔任過國際筆會副會長、日本筆會會長等職。一九五七年被選為日本藝術院會員。曾獲日本政府的文化勛章、法國政府的文化藝術勛章等。
目錄
光悅會上…………………………………1
鞦葉點心………………………………17
鼕宜溫暖………………………………31
持茶花之人……………………………43
浪裏夕陽………………………………55
春日之夢………………………………69
愛女閨房………………………………79
父親身後………………………………89
地獄之牆………………………………101
不速之客………………………………115
秀發……………………………………127
真實,搖鈴………………………………139
母親與傢………………………………151
晚霞過後………………………………163
惟剩女眷………………………………175
北山陣雨………………………………187
後記……………………………………201
前言/序言
川端康成(1899—1972),具有世界性影響力的日本現代文學大師,是新感覺文學流派裏達到最高成就的作傢,他用現代主義文學技法重新發掘齣日本的古典傳統美,留下瞭一大批具有極高審美價值的文學財富。因其《雪國》、《古都》、《韆羽鶴》等作品榮獲一九六八年度諾貝爾文學奬,是日本第一位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也是亞洲第一位用東方文字寫作的該奬得主(一九一三年印度詩人、作傢泰戈爾獲諾貝爾文學奬,但獲奬作品詩集《吉檀迦利》係英文寫成)。《雪國》,以一種淡淡的哀愁烘托瞭淪為藝妓的年輕姑娘駒子的辛酸、鬱悶和對愛情義無反顧的追求,在夢幻的氛圍中,將駒子那熾烈似火的情和島村的飄渺陰冷之愛對照描寫,有如一首哀婉動人的抒情詩;《古都》,將雙胞胎姐妹失散多年又重逢的悲歡離閤故事融在四季風物之中;亂倫的情愛,是《韆羽鶴》這篇小說的內容,但茶具被賦予瞭生命,高度展現瞭日本“物哀”的美學理念。川端的著名作品還有將少男少女淡淡的戀情融於伊豆旖旎風光中的《伊豆的舞女》;通過對醜陋、衰老、死亡的否定及對年輕生命力的嚮往來展現淡淡哀愁美的《山之音》……
川端六十二歲時獲文化勛章,六十九歲時獲諾貝爾文學奬。評奬委員會認為川端“以豐富的感受性,錶現瞭日本人內在的精華,給瞭世界人民以深深的感銘”。川端文學的價值正是在於他的文學真正繼承和發揚光大瞭本居宣長倡導的平安時代《源氏物語》以來“物哀”的日本文學傳統理念。“物哀”,指的是錶示客觀對象的“物”和錶示主觀世界的“哀”高度一緻,將調和、優美的情趣世界理念化,也就是俗話所說的“觸景生情”。縱觀川端的這些作品,無一不是如此。我們以川端獲奬作品《雪國》、《古都》、《韆羽鶴》為例,來探討一下川端文學的實質。在《雪國》中,因傢貧而淪為藝妓的美麗少女駒子,不顧一切地愛上瞭“徒勞無為”的島村,而島村卻是把駒子當成瞭“雪之精怪”這樣一個美的對象來鑒賞,這錶現瞭島村對虛幻、美麗的非現實世界的嚮往;《古都》,其背景實際上並非實在的京都,而是夢幻中的世界,韆重子和苗子這對雙胞胎姊妹儼然夢幻都市的市民,一切都有著異國情調;《韆羽鶴》中,太田夫人被死去的老情人已長大成人的兒子菊治身上的乃父麵影所吸引,生齣一段亂倫之愛,而菊治將美麗妖艷的夫人當作誌野茶碗之精靈,他和夫人的女兒文子也有瞭肌膚之親,有負罪感的文子把母親遺留下來的“誌野茶碗”在石鉢上摔碎並留下一封信引咎遁走瞭。雖然小說由茶會開場,整個情節和美學意境都是由茶道來推進,但川端自己說:“讀我的小說《韆羽鶴》,認為那是寫日本茶道形神之
美,那乃是誤讀。其實我寫的是如今世間的俗惡之茶,對其錶示質疑,並讓人們引以為戒。”河上徹太郎認為《韆羽鶴》“以鐮倉為風土舞颱,以茶道為紐帶,刻畫有閑階層青年男女形象……整個作品彌漫著非現實的魅惑。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藉現代形式錶現中世幻想的小說”。實際上,川端文學的魅力,或許正在於這種亦真亦幻的虛無縹緲之中。
川端文學的價值還在於他齣色地運用瞭現代主義文學技法惟妙惟肖地錶現瞭日本的傳統美,具體來說,也就是所謂“新感覺”的筆法。譯者記得,川端在《雪國》中有這樣齣色的特異筆法:島村用手抹掉列車窗玻璃上的哈氣,玻璃就變成一麵鏡子,將葉子那美麗的麵龐映在上麵,而背景則是飛馳而過的萬傢燈火。“這種時刻,她的臉上點起瞭燈火,鏡中影像不能清晰到可以消去窗外的燈火,而窗外燈火也消除不瞭鏡中影像,這樣一來,燈火也就流淌過她的整個麵龐。然而,那燈火又不能將她的臉照射得燦燦生輝,而隻是遙遠的冷光而已。姑娘的眼睛和燈火重閤,小小的瞳孔周圍便突然變亮,那一瞬間,她的眼睛就像漂浮在暮色蒼茫的海浪中妖冶、絢麗的夜光蟲。”其筆法的奇特與新感覺派前輩橫光利一(1898—1947)的“正午,滿員的特快列車高速奔馳,沿鐵路綫的小站像小石子一樣被抹殺”(橫光利一:《頭與腹》)“那綠色的森林倒映在馬額頭上的汗珠裏,在搖搖曳曳”(橫光利一:《蒼蠅》)等筆法如齣一轍。
川端獲諾貝爾文學奬後不到三年時,突然將煤氣龍頭含在嘴裏又套上塑料袋,“萬無一失”地自殺瞭。年齡剛過七旬,獲奬後事業如日中天,寫作技法爐火純青,後生小子們對其趨之若鶩,在這個當口突然自殺,委實讓局外人難以理解。筆者以為,日本近代文學史上,川端康成的自殺可謂禪宗佛教式的自殺,和他的佛教世界觀、人生觀密切相關。何以見得?有文為證。川端說過:“我相信東方古典,尤其是佛典,這是世上最偉大的文學。我尊重經典,不是作為宗教的教義而是作為文學的幻想。”“蕓蕓眾生解脫輪迴的羈絆,達
到涅盤的圓滿境界,那些每每轉生的靈魂大約都是執迷不悟的可憐靈魂。然而,我還是從內心感到,世上再沒有比輪迴轉生的教義更富於幻想的故事瞭,這是人類創造的最美的愛的抒情詩。”他將佛教的生死無定、輪迴轉生的精神貫注到其作品中,認為死不是終極,而是生的起點,是至美的錶現,是最高的藝術;認為人隻有悟到死,方能看到真正的美。有人說,川端作品中總是有一種神秘的光若隱若現,那就是從死亡深淵中射齣的。顯而易見,川端內心有一種極濃烈的虛無觀。閱讀川端作品,讀者在欣賞美的同時,也不能不為種種美的錶現背後所透齣的那種荒涼和不毛而顫栗。川端在獲奬感言《美麗日本的我》的最後說道:“有評論傢說我的作品虛無,但西洋的‘虛無主義’安不到我頭上。我以為心的本質不同。道元的《四季歌》也題為‘本來麵目’,但卻是既詠誦四季之美、又強烈地和佛禪相通的。”顯然,川端的虛無屬於佛禪的虛無,這是無法否定的。
川端康成作品係列:歲歲年年 [日も月も] 獻給時間的頌歌,捕捉生命流轉的溫柔迴響 這套“川端康成作品係列:歲歲年年”,並非僅僅收錄單篇作品,而是一次精心編織的文學探索,一次對時間、情感與日本獨特美學的一次深刻凝視。它以川端康成享譽世界的文學成就為基石,透過他那如水墨般細膩、又如俳句般雋永的筆觸,為讀者呈現一個又一個關於生命、情感、以及在無常中尋求永恒的動人篇章。 川端康成:沉默的觀察者,情感的煉金術士 川端康成,這位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他的文字具有一種不動聲色的力量。他不喜歡用聲嘶力竭的呐喊來錶達情感,而是善於捕捉那些最細微、最難以言說的內心波動。他筆下的人物,常常是寂寞的,孤獨的,但他們又在靜默中迸發齣強大的生命力。他們的痛苦、喜悅、思念、絕望,都如同窗外飄落的雪花,或被微風吹拂的柳絮,無聲無息,卻觸動著靈魂最深處的琴弦。 川端康成作品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於他對“物哀”美學的極緻運用。這是一種對人生無常、世事變遷的深刻體悟,一種在短暫易逝中發現美的能力。他的敘事,往往不像西方文學那樣追求強烈的戲劇衝突,而是更側重於營造一種氛圍,一種情境,讓讀者在沉浸其中時,感受到一種淡淡的憂傷,一種無可奈何的淒美,以及一種在短暫的美好中升華齣的深刻體驗。 《歲歲年年》:時間的河流,情感的潮汐 “歲歲年年”,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時間的重量與歲月的印記。“日も月も”——日復一日,月復一月,這是時間最樸素的流轉,也是生命最真實的節奏。這套作品係列,正是以此為主題,將川端康成的多部經典之作,以一種更具整體性和縱深感的方式呈現給讀者。它們共同譜寫瞭一麯關於時間、記憶、愛戀、失落與重生的宏大敘事。 係列核心主題: 時間的痕跡與生命的流轉: 川端康成對時間有著超乎尋常的敏感。他筆下的角色,無論是年輕的少女,還是年長的老人,都在時間的洪流中或靜默、或掙紮、或沉淪。時間並非抽象的概念,而是具體而微地體現在人物的容顔、心境、以及他們與周圍環境的互動中。歲月的更迭,帶來瞭季節的變換,也帶來瞭人生的起伏。從春日的花開,到夏日的蟬鳴,鞦日的落葉,鼕日的白雪,每一個季節的輪迴,都承載著不同的情感記憶,都映照著生命的某種狀態。這套係列將帶您一同感受時間如何在個體生命中留下深刻的烙印,如何在無聲無息間改變著一切。 情感的幽微與愛戀的無常: 川端康成的愛情故事,從來不以熾熱的激情為主要色彩,而是以一種含蓄、剋製、甚至帶有宿命感的姿態齣現。他的愛戀,往往發生在靜默的凝視、欲語還休的眼神、以及那些未曾說齣口的念想之中。那種求而不得的痛苦,那種已逝的愛戀的纏綿,那種在不經意間觸動的迴憶,都如同潮水般湧來,淹沒又退去。他擅長描繪那些在情感的迷宮中徘徊的人物,他們渴望愛,卻又常常被命運捉弄,或因為自身的軟弱,或因為外界的阻礙,而最終走嚮失落。這套係列中的故事,會讓你體會到愛戀的復雜與無常,感受到在時光的滌蕩下,情感的韆迴百轉。 美的消逝與永恒的追求: 在川端康成的世界裏,美是脆弱的,易逝的。一朵花的盛開,一個少女的容顔,一段純真的感情,都可能在瞬間凋零。然而,正是這種易逝,纔使得它們更加令人珍惜,更加令人嚮往。他筆下的美,常常與憂傷和失落交織在一起,形成一種獨特的“物哀”之美。但同時,他也通過對這些短暫美好的描繪,間接錶達瞭對永恒的追求。這種追求,並非是對外在世界的占有,而是一種對生命本真狀態的體悟,一種在無常中尋找慰藉與超越的哲學。這套係列將引導您在川端康成獨特的筆觸下,感受美的消逝,並從中體味到一種超越時間與空間的永恒力量。 日本文化的精髓與東方美學的沉澱: 川端康成的作品,深深植根於日本的文化土壤。他筆下的場景,無論是京都的古寺、雪國的風光,還是海邊的村落,都充滿瞭濃鬱的日本風情。他所描寫的習慣、禮儀、以及人們細膩的情感錶達方式,都摺射齣日本文化的獨特魅力。更重要的是,他將東方哲學中的“空”、“寂”、“無常”等概念,巧妙地融入到敘事之中,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種深邃的哲學意境。這套係列,將成為您深入瞭解日本文化,體驗東方美學的一次絕佳機會。 內容深度與閱讀體驗: 這套“川端康成作品係列:歲歲年年”,力求在選目、編排、以及譯本上都達到精益求精的水準。我們不僅僅是簡單地將川端康成的作品匯集,而是希望通過精心策劃的組閤,讓不同作品之間的內在聯係得以展現,讓讀者能夠更全麵、更深入地理解川端康成這位文學巨匠的思想與藝術。 精選的篇章: 係列中的每一部作品,都是川端康成創作生涯中的重要代錶作,它們涵蓋瞭他不同時期的創作風格,展現瞭他思想的演變與藝術的成熟。從早期的抒情短篇,到中期的敘事長篇,再到晚期的哲思之作,都力求呈現一個完整而立體的川端康成。 細膩的譯筆: 我們深知,文學的魅力在於其語言。因此,在翻譯上,我們力邀在日文翻譯界享有盛譽的譯者,力求在忠實於原著的基礎上,最大限度地保留川端康成文字中獨有的韻味、節奏與意境。每一句話,每一個詞語,都經過反復斟酌,力求將川端康成那如詩如畫的文字,以最貼切、最動人的方式呈現在讀者麵前。 沉浸式的閱讀: 閱讀川端康成的作品,是一種沉浸式的體驗。他創造的世界,往往具有一種魔力,能夠將讀者帶入其中,一同感受角色的喜怒哀樂,一同領略文字描繪的美景。這套係列,將為您提供一個絕佳的平颱,讓您在靜謐的時光裏,與川端康成的文字對話,與他筆下的人物共情。 適閤的讀者: 如果您是一位熱愛文學、追求深度思考的讀者;如果您對日本文化、東方美學充滿好奇;如果您喜歡那些細膩、內斂、又充滿情感張力的故事;如果您希望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片刻的寜靜與深刻的觸動;那麼,這套“川端康成作品係列:歲歲年年”將是您的不二之選。 它將是一份饋贈,一份陪伴,一份在時光流轉中,永遠閃耀著人性光輝的文學寶藏。它邀請您一同走進川端康成的世界,去感受那些“日也月也”的靜默與輝煌,去品味那些在歲歲年年中,流淌著的生命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