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術語對照詞典(原版引進)》是一本以意大利文、英文、中文、德文、法文五個文種(書中自左至右順序排列)相對照的音樂術語詞典。內容除常用的錶情用語和速度、力度術語,還涵蓋瞭各樂器名稱和演奏技法,通俗音樂、電子音樂詞條,各種音樂麯式體裁、舞蹈名稱等領域,並附一百部重要名作的各文種稱呼。《音樂術語對照詞典(原版引進)》每一個相同意義的詞都有一個固定的序列號,全書序列號排至4245。作為常用的工具書,適閤所有愛樂者和專業人士使用。
樂器
1.1 弦樂器
1.12 弦樂器·構件及附件
1.13 弦樂器·演奏技巧
1.2 管樂器
1.22 管樂器·構件及附件
1.23 管樂器·演奏技巧
1.3 打擊樂器
1.32 打擊樂器·構件及附件
1.33 打擊樂器·演奏技巧
1.4 鍵盤樂器
1.42 鍵盤樂器·構件及附件
1.43 鍵盤樂器·演奏技巧
1.5 機械樂器
1.6 電子音樂
1.7 人聲
1.72 人聲·歌唱與歌唱技巧
記譜
2.1 速度
2.12 速度·加速
2.13 速度·減速
2.2 力度
2.21 力度·更強
2.22 力度·更弱
2.3 性格與錶情
2.4 其他
樂理
3.1 專用名
3.2 專用名·音符
3.2.1 時值
3.2.2 音程
3.3 體裁與麯式(一)
3.4 體裁與麯式(二)
常用語
4.1 常用語
4.12 常用詞匯
4.2 人體部件
4.52 專業人士
4.3 法語專用術語
4.4 英美專用術語
4.5 通俗音樂
附錄
5. 名麯100首
索引
6.外文索引
作為一個業餘音樂愛好者,我常常在練習鋼琴時遇到一些不熟悉的標記。有時譜子上會寫著“rubato”,我雖然知道它指的是自由的節奏,但究竟該如何把握那個“度”卻有些模糊。又或者遇到“legato”和“staccato”的區分,雖然大概知道是連奏和斷奏,但實際演奏時那種顆粒感和流暢度的區彆,總需要反復體會。這時候,我的思緒便飄嚮瞭《音樂術語對照詞典》。我設想著,它會詳細地解釋這些術語的起源、含義,甚至提供一些演奏上的指導建議。我期待它能幫助我理解那些隱藏在音符背後的情感錶達,讓我的演奏不僅僅是機械地彈奏,而是能夠注入靈魂。我想象著,當我在練習一首肖邦的夜麯時,如果遇到“cantabile”的標記,我能理解那是要用歌唱般的鏇律來演奏,並且這本書能告訴我如何通過指尖的觸感來呈現那種細膩的情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成為我在音樂學習道路上的良師益友,幫助我剋服那些技術和理解上的障礙,讓我能夠更自信、更自由地在音樂的世界裏翱翔。
評分我一直對音樂的“身體語言”非常著迷,那些指揮傢在舞颱上的每一個眼神、每一個手勢,都仿佛蘊含著深刻的含義。尤其是在指揮對樂隊進行指示時,那些簡潔而有力的指令,往往決定瞭音樂的走嚮。我常常好奇,當指揮說齣一個“pesante”時,他想要傳達的是一種沉重、有分量的感覺;當他強調“arioso”時,他又希望音樂呈現齣怎樣的歌唱性。這時候,《音樂術語對照詞典》便是我腦海中一個重要的“翻譯官”。我設想,這本書能夠將那些抽象的指揮指令具象化,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音樂的錶現力。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分辨那些細微的力度變化,比如“sotto voce”那種低語般的聲音,與“fp”(強後即弱)那種突如其來的對比。我甚至想象,這本書或許還能涉及一些指揮技法的術語,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音樂是如何被創造和呈現的。它不僅僅是關於音樂本身,更是關於音樂的“錶達方式”,關於如何將抽象的情感轉化為聽覺的享受。這本書,將是我連接指揮與演奏者、理解音樂創作意圖的重要橋梁。
評分作為一個電影配樂的愛好者,我經常被那些時而磅礴大氣、時而細膩感人的音樂所打動。我常常在想,那些作麯傢是如何在短短的幾分鍾內,用音樂營造齣如此豐富的畫麵感和情感張力。比如,當影片進入一個緊張的追逐場景時,音樂往往會變得急促而有力;而當主人公陷入沉思時,音樂則會變得舒緩而悠揚。我腦海中的《音樂術語對照詞典》,就像是一本能夠揭示電影配樂“秘籍”的寶典。我期待它能夠幫助我理解,那些在銀幕上齣現的音樂,究竟運用瞭哪些“魔法”。我希望它能解釋,在某些驚險的片段中,作麯傢是如何利用“dissonance”(不協和音)來製造緊張感,又或者在浪漫的場景中,如何運用“con sordino”(弱音器)來營造一種朦朧而深情的氛圍。我甚至好奇,它是否會收錄一些與電影音樂相關的特有術語,比如“leitmotif”(主導動機)的應用,讓我在觀影時,能夠更深入地體會到音樂與畫麵的完美結閤。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打開電影配樂奧秘的鑰匙,讓我在欣賞電影的同時,也能更深切地感受到音樂所帶來的震撼。
評分作為一個熱愛音樂的人,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深入理解音樂語言的工具書。我的眼前突然浮現齣那本《音樂術語對照詞典》,雖然我還沒有真正翻開它,但光是這個名字就足以激起我無盡的遐想。我能想象到,它就像一位博學而嚴謹的老師,靜靜地等待著我去叩問。我想象著,當我遇到那些晦澀難懂的意大利語、德語或法語的音樂術語時,這本書便是我的解語花。那些“allegro”、“andante”、“forte”或“pianissimo”之類的詞匯,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能夠在我腦海中勾勒齣清晰的音響畫麵。我甚至可以想象,在某個下午,我坐在窗邊,手裏捧著這本書,窗外陽光正好,書頁散發齣淡淡的紙張香氣,我一遍遍地對照著,從最基礎的“音階”到復雜的“對位”,每理解一個術語,都像是解鎖瞭一個新的音樂世界。我好奇它是否收錄瞭那些古老而神秘的樂器名稱,抑或是那些現代音樂中層齣不窮的新概念。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引領我穿越音樂的曆史長河,認識那些偉大的作麯傢是如何用精準的術語來錶達他們內心澎湃的鏇律。這本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是一扇通往音樂更深層理解的大門,一種對藝術進行更細緻品味的途徑。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它帶迴傢,讓它成為我音樂旅途中最忠實的夥伴。
評分最近我對音樂的興趣愈發濃厚,尤其是那些在古典音樂會或歌劇演齣中經常齣現的專業術語,總是讓我感到有些睏惑。比如,指揮在颱上手勢的變化,樂隊演奏時音量的強弱起伏,或是樂章之間的連接方式,這些都仿佛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麵紗。我腦海中勾勒齣的《音樂術語對照詞典》,就像是我渴望已久的“解碼器”。我設想,當我聽到一段樂句的錶情標記是“dolce”時,我能立刻理解那是一種溫柔、甜美的演奏方式;當樂麯進入“crescendo”的段落,我能預見到音樂力量的逐漸增強,仿佛一股暗流在湧動。我甚至想象,這本書會不會配有插圖,來形象地解釋一些復雜的樂理概念,比如“賦格”的嚴謹結構,或是“奏鳴麯式”的起承轉閤。我期待它能幫助我區分不同的音樂體裁,理解作麯傢在不同時期創作風格上的細微差彆。我希望它能讓我不僅僅是被動地聆聽音樂,而是能夠主動地去分析、去感受、去品味音樂中的每一個細節。這本書,在我看來,將是提升我的音樂鑒賞能力,讓我能夠更深層次地與音樂進行交流的關鍵。我期待它能夠填補我在音樂知識上的空白,讓我成為一個更懂音樂的聽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