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本書讀懂北大魂!
1898—2018,百廿年間,大傢輩齣,卓見雲湧;北大精神,薪火相傳。“即使形骸終要化滅,陵榖也會變易,但北大所給予世界的光明,將永遠存在。”
《北大讀本》從北大120年中摘選齣北大人的56篇經典文獻,從中既能看到北大人參贊天地造化的自鑄偉辭,也能看到北大人教訓教化國傢社會的不朽立論;既能看到北大人對世道人心的加持和啓濛,也能看到北大人對北大至高的感情……
《北大讀本》有立論,有辯難,有迴憶,有抒懷,有講演,有長時段的曆史反思,有即時的本能的反應。《北大讀本》呈現瞭北大人的價值觀,呈現瞭北大的精神圖譜。
《北大讀本》是關於北大的入門手冊,是掛一漏萬的文字,書中每一位作者都有更為精彩更為豐富的文字。願這本敞開的書一如象罔,嚮一切讀者開放。有心的讀者悠然神會,當可采握北大之玄珠。
極少有一所大學,像北大一樣,與中國的命運如此緊密相關。作為中國首所國立大學、新文化運動的搖籃、五四運動的發源地,北大在中國近現代曆史上具有極其特殊的地位。本書由著名學者餘世存先生擔任主編,從京師大學堂至今的120年間,精心甄選能充分體現北大精神內核與時代特點的北大人的文章、演講等文本56篇,與《北大往事》《北大百年新詩》一起作為“北大典藏”係列同時推齣,共同呈現齣一個完整的北大圖譜,以獻禮北大建校120周年。它不僅是北大校友、廣大學生及學生傢長瞭解北大的必讀書,也是眾多讀書人把握一個世紀以來中國文化、教育、社會思潮的重要參考。
餘世存:男,1969 年生,湖北隨州人。1990年畢業於北大中文係。先後做過中學教師、報刊編輯,曾任《戰略與管理》雜誌執行主編,主持過十年之久的“當代漢語貢獻奬”。主要作品有《老子傳》、《大時間:重新發現易經》、《非常道:1840—1999年的中國話語》(編)、《東方聖典》(主編)等。
引序:一個民族的頭腦和靈魂 餘世存 / 1
第一輯 1898—1911
議復開辦京師大學堂摺 孫傢鼐 / 003
明定國是詔 愛新覺羅?載湉 / 009
起鳳書院答問(兩則) 姚永樸 / 011
第二輯 1912—1928
論北京大學校不可停辦說帖 嚴 復 / 017
蒞北京大學校歡迎會演說辭 梁啓超 / 021
就任北京大學校長之演說 蔡元培 / 028
文學改良芻議 鬍 適 / 031
文學革命論 陳獨秀 / 042
以美育代宗教說 蔡元培 / 046
《新潮》發刊旨趣書 傅斯年 / 051
答大學堂校長蔡鶴卿太史書 林 紓 / 055
緻《公言報》函並附答林琴南君函 蔡元培 / 059
改變人生的態度 蔣夢麟 / 064
留彆北大學生的演說 劉半農 / 068
北京大學開學演說詞 蔣夢麟 / 071
我觀北大 魯 迅 / 073
北大之精神 馬寅初 / 075
第三輯 1929—1936
我們今後的責任 陳大齊 / 081
造成偉大民族的條件 許地山 / 084
第四輯 1937—1949
自由之神 柳存仁 / 095
“五四”偶談 傅斯年 / 104
國立西南聯閤大學紀念碑碑文 馮友蘭 / 107
北京大學五十周年 鬍 適 / 110
紀念北京大學五十年並為林宰平祝嘏 熊十力/ 113
《中國文化史導論》弁言 錢 穆 / 121
第五輯 1950—1976
知識分子的早春天氣 費孝通 / 129
《北大青年》發刊詞 佚 名 / 140
《我的哲學思想和經濟理論》附帶聲明 馬寅初 / 142
在全國政協批林批孔批梁學習小組上的發言 梁漱溟 / 143
第六輯 1977—1989
永遠的校園 謝 冕 / 147
“但開風氣不為師” 馮 至 / 152
聖壇 曹文軒 / 158
懷疑與信仰 張中行 / 163
自由的精魂與文化之關切 樂黛雲 / 170
共同的心願 厲以寜 / 177
北大的“老”與“大” 任繼愈 / 183
尋覓美的小路 孫玉石 / 187
北大的校風和學風 硃德熙 / 192
第七輯 1990—1999
大學的意義和性質 硃青生 / 199
即將消逝的風景 陳平原 / 204
完成“文化自覺”使命 創造現代中國文化 費孝通 / 212
我看北大 季羨林 / 216
北大學風與我的治學 吳小如 / 221
北大魂 方立天 / 225
精神文化之光 何兆武 / 230
“兼容並包”及其他 趙寶煦 / 234
第八輯 2000—2017
大學的使命:公民科學與自由教育 李 猛 / 243
談大學教育 陳嘉映 / 250
學校不是養雞場(節選) 李 零 / 252
華人大學理念與北大改革 甘 陽 / 259
大學精神與創新人纔的培養 許智宏 / 267
感受燕園 張祥龍 / 282
大學教育究竟要培養什麼人纔尖子 錢理群 / 288
北京大學2008年開學典禮緻辭 俞敏洪 / 292
在懷疑的時代更需要信仰 盧新寜 / 300
壓抑的勝利 張曼菱 / 304
正命:北大百廿周年讀本係辭 餘世存 / 323
引序:一個民族的頭腦和靈魂 餘世存
逝者如斯,盈虛者如彼。轉眼間,北大就要過120歲的生日瞭。
對北大而言,這120年亦是一個國傢的近現代史,北大所處的國傢、時代皆滄桑巨變。對曆史長河而言,這120年隻是倏忽一瞬,日月星辰依然亙古如斯。
這一東方之象和西方之數上的節點是值得慶賀的大事。我中國人常說,19年為一章,30年為一世,北大已經過瞭6章又6年。我中國人還說,60年風水輪流轉,60而耳順,60為一甲子,120年是醫學稱道的上壽,是文人樂道的甲子雙慶。在數學意義上,120意味著閤數、佩服數、盈數,又意味著半完全數……
置於深廣的時空視野裏,這也是值得大書大慶的事。北大的齣現,是古典文明高等教育發展三四韆年後在東方的涅槃新生,是我中國太學誕生兩韆多年後的創造性轉化,更是基督教世界的一項發明八百多年後在儒傢世界的偉大實踐,是馬可?波羅旅華623年、利馬竇來華315年、馬戛爾尼訪華105年後西方世界影響東方世界開結的最美好的花實。北大的齣現,是我文明自中國之中國、亞洲之中國邁入世界之中國的結果,是我封建專製文化在度過其前期德治禮治、後期刑治之後尋求新路的結果,是我中國敘事有關生命大德、人的目的濛塵韆百年之後再度為人立言立法立功的結果……
北大的齣現,是法顯、玄奘、義淨等取經求法以來的文明再造;是王陽明、李贄、顧炎武、王夫之、黃宗羲等華夏一流的頭腦和心靈尋求突圍而不得之後終於立起的可證僞的高標;是我東亞大陸的國傢和人民在王朝時代後期經曆無量的業力、罪苦之後庶幾安身立命的道義、智力資糧和希望明燈……
我中國人和文明世界有多重理由緻意北大:僅僅十來年的時間,北大即集聚瞭一批仁人誌士,引爆瞭民族文化深處最純粹的精神能量,破除瞭一切古老文明必然死亡或移步博物館中的宿命;由於北大是以國傢最高學府身份創立的學校,它跟政府的關係不言而喻,它理所當然地成為現代社會的發動機,為人們提供改良、改革和革命的思想資源;跟北大有關的梁啓超、嚴復、蔡元培、陳獨秀、鬍適、魯迅等人,不僅成為一個時代的頭腦和我們民族的靈魂,而且確實使“中國局麵全改觀”(北大人陳獨秀語)。在20世紀勝齣的革命陣營中,由於北大人在早期革命隊伍中所占的比例過大,陳獨秀、李大釗、張國燾、陳公博、張申府、劉仁靜、羅章龍、毛澤東、鄧中夏、高君宇、孫炳文等人的存在,使得北大人堪稱這一世人矚目的革命和社會試驗的主導者;在高等教育領域,羅傢倫、徐旭生、葉恭綽、傅斯年、錢三強、潘承洞、張豈之、袁寶華等近四百位北大人齣任過大學校長,使北大當之無愧地成為現代中國高等教育的拓荒者和奠基者。
北大是我中國現代文化最堅實的立法者,李石曾、劉文典、葉聖陶、硃光潛、瀋尹默、張奚若、錢端升、顧頡剛、鄭天挺、錢穆、冼星海、熊十力、黎錦暉、馮友蘭,等等,眾多專業的貢獻可圈可點。在文藝領域,魯迅、鬍適、鬱達夫、瀋從文、梁實鞦、林語堂、茅盾等北大人的貢獻更是眾所周知。不止於此, 由於“新詩鼻祖”鬍適, “新月詩派”主將徐誌摩,“七月派”詩人鬍風,“中國最為傑齣的抒情詩人”馮至,“漢園三詩人”卞之琳、何其芳、李廣田,“九葉詩派”的主體,以及當代的海子、駱一禾、西川、臧棣、戈麥、西渡、橡子等人的存在,說北大人在我中國新詩的兩分天下中有其一並不算過。在自然科學領域,僅以“兩彈一星功勛奬章”獲得者為例,由於於敏、王希季、硃光亞、陳芳允、楊嘉墀、周光召、屠守鍔、彭桓武、鄧稼先、趙九章、錢三強、郭永懷等人的存在,說北大人在23位得奬者中占據半壁江山更是事實。在翁文灝、李四光、葉企孫、曾昭掄、吳有訓、裴文中、華羅庚、錢偉長、唐敖慶、楊振寜、李政道等百葩怒放、與日爭輝的民國師生之外,1949後的北大教育仍造就瞭屠呦呦,目前我中國僅有的諾貝爾自然科學奬得主。說到女性,北大人同樣是繞不過去的:陳衡哲、馮沅君、趙蘿蕤、淩叔華……
北大是說不盡的。自北大誕生以來,中外有識之士即以最大的善意懷抱期待,以最高的贊辭稱頌,以熱烈的殷切的願心總結。北大的齣現,使傳統以人格偶像、經典圖書為承載平颱的文明道統真正具有瞭跟時代同呼吸的鮮活的景觀,道統的“聖壇”“淨土”特性成為大眾可參觀的人間風景;北大的齣現,改變瞭一個民族的話語文體,改變瞭陳舊道德文章的思維方式,改變瞭我國傢人民的命運;北大的齣現,提撕我國傢人民,參與人類文明的演進……
我們編輯的《北大讀本》,從120年中摘選齣典型或非典型的人物言論,即多少能看齣這種時空中的若乾消息。我們從中既能看到北大人參贊天地造化的自鑄偉辭,也能看到北大人教訓教化國傢社會的不朽立論,能看到北大人對世道人心的加持和啓濛,看到北大人對北大至高的感情……
《北大讀本》有立論,有辯難,有迴憶,有抒懷,有講演,有長時段的曆史反思,有即時的本能的反應,在某種意義上,本書庶幾呈現瞭北大人的價值觀。盡管有麯摺彎路,有變異,但從120年的曆史整體來看,北大人的價值觀確實關乎文明興衰,關乎天理人情。北大人具有一種頂天立地的人格,與天地參的人性光輝。在眾多的大學中,極少有大學如北大這樣有著貫通天、地、人的氣局,一如北大校徽,看似簡單,卻有著東西方文化的精要。“北大”兩個篆字上下排列,上部的“北”字是背對背側立的兩個人像,下部的“大”字是一個正麵站立的人像,人們從中看到瞭“三人成眾”的意象,看到瞭“瓦當”“脊梁”的意象,其實還有對話的“邏各斯”的意象。
在人類的大學史上,極少有一所大學如北大這樣對民胞物與的生存有當仁不讓的情懷和責任,這也是北大人舉世無雙的魅力所在。北大人是載道的,是擔當天下興亡的;北大的關鍵詞是開社會風氣者,是先導,民族的脊梁,是良知,理想主義,等等。在我們中國,父母傢長,乃至街坊鄰居,提到上北大的學生,總是會把他跟思想、道義、批判精神、國傢社會的前途相聯係,即是一個明證。無論北大人跟周圍環境的關係如何,人們相信,北大人是有品格的,有格局的,有思想的。
在中外大學史上,極少有一所大學如北大這樣動輒成為新聞;極少有一所大學如北大這樣為人稱道、為人批評,給人巨大的希望,也給人巨大的失望……有關北大在當代的種種現象還有很多,在在說明,北大跟中國相關,跟世道人心相關。
當然,我們必須說,本書隻是關於北大的入門手冊,是掛一漏萬的文字,書中幾乎每一位作者都有更為精彩更為豐富的文字。但這本敞開的書一如象罔,嚮一切讀者開放,有心的讀者悠然神會,當可采握北大之玄珠。
是為引序。
拿到這本書的時候,我其實是抱著一絲懷疑的態度的,畢竟現在市麵上的“讀本”太多,很多都流於錶麵,缺乏深度。然而,這本書徹底顛覆瞭我的看法。它的結構安排堪稱精妙,邏輯鏈條環環相扣,即便是初次接觸這個領域的讀者,也能被引導得清晰明瞭。最讓我贊嘆的是其廣博的視野,它涉及的領域跨度之大,讓人嘆為觀止,但神奇的是,無論話題如何跳躍,作者總能找到一個巧妙的支點將其穩穩地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完整而有機的知識體係。行文的節奏感把握得極好,它懂得何時該放慢腳步,讓我們細細品味那些關鍵的概念和論據,也懂得何時該加速,將我們帶入更廣闊的思考空間。書中引用的那些佐證材料,看似信手拈來,實則經過瞭精心的篩選和打磨,每一則都恰到好處地烘托瞭核心觀點,增強瞭論述的說服力。它不僅僅是信息的傳遞,更像是一場高質量的思維體操,鍛煉著讀者的分析能力和綜閤判斷力。這本書讀起來絕不輕鬆,但每攻剋一個難點,都有收獲巨大的滿足感。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與其說是知識,不如說是一種精神上的“陪伴”和“啓發”。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讀物,讀完即忘,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睿智的長者,在你迷茫時給齣溫柔的指引。在閱讀過程中,我常常會暫停下來,閤上書本,望著窗外發呆,腦海中不斷地迴放著書中的某個觀點,然後開始與自己進行辯論,這種“內耗”的過程,恰恰是自我成長的最佳途徑。它鼓勵你去質疑,去探索,去構建屬於自己的認知地圖。而且,這本書的語言有一種奇特的魔力,它既有古典文學的韻味,又不失現代錶達的精準,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晦澀難懂的概念,變得清晰易懂,甚至充滿瞭詩意的美感。我感覺,這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拓寬瞭我對人性和社會的理解邊界,讓我對未來的探索充滿瞭更多的敬畏與期待。這本書,注定是要被反復翻閱的經典。
評分我不得不說,這本書的思考維度非常獨特,它總能從一個我們習以為常的角落,切入到一個全新的、令人震撼的解讀角度。很多時候,我們讀完一本書,可能會有所感悟,但這本書帶來的衝擊是結構性的——它仿佛是提供瞭一副全新的“透鏡”,讓你重新審視周遭的世界和自身的處境。作者的批判性思維貫穿始終,他從不盲目接受既定的觀點,而是層層剝繭,深入探究事物的本質。這種不妥協的精神,非常具有感染力,它激發瞭我內心深處那種對真理的渴求。書中所探討的問題,往往都是那些宏大且難以給齣簡單答案的議題,但作者的處理方式卻顯得異常冷靜和理性,不偏激,不武斷,而是通過嚴密的論證,引導我們走嚮更成熟的理解。讀到最後,你會發現,你不僅吸收瞭知識,更重要的是,你的“思考方式”本身得到瞭升華,這纔是它最寶貴的價值所在,遠超一般知識性書籍的範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和印刷質量也讓人眼前一亮,可見齣版方在細節之處的用心。紙張的質感溫潤而不反光,即便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這對於深度閱讀者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加分項。裝幀的設計簡潔大氣,沒有花哨的圖案,卻透著一股沉穩的書捲氣,讓人一拿在手就知道這是一本值得細品的書。更值得一提的是,這本書的排版布局非常考究,字體的選擇和行距的設置都兼顧瞭美觀性和易讀性。作者在關鍵的地方使用瞭小標題和加粗處理,有效地梳理瞭文本的層次結構,使得即使內容再密集,也能迅速抓住重點。這種對閱讀體驗的尊重,讓整個閱讀過程變成瞭一種享受,而不是負擔。我甚至願意花時間去感受那些留白的處理,它們如同音樂中的休止符,給予讀者必要的喘息和思考空間。總而言之,從觸感到視覺,這本書在物理層麵上就為你打造瞭一個沉浸式的閱讀環境,為內容的吸收打下瞭堅實的基礎。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知識的寶庫,每一次翻開都像開啓瞭一扇通往不同世界的大門。作者的敘事功力真是瞭得,他筆下的人物形象鮮活得仿佛就站在眼前,每一個選擇、每一次掙紮都牽動著讀者的心弦。我尤其欣賞他對時代背景的描摹,那種細膩入微的筆觸,讓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堆砌,而是有溫度、有呼吸的鮮活存在。讀到某些片段時,我甚至能感受到那種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讓人不禁停下來,深思良久。情節的推進張弛有度,高潮迭起卻又絕不刻意煽情,一切都水到渠成,恰到好處地扣人心弦。而且,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多變,時而如清泉般涓涓細流,溫柔地撫慰人心;時而又如驚濤駭浪般磅礴有力,激發起讀者內心深處的共鳴與思考。它不隻是在講述一個故事,更像是在邀請你參與一場深刻的自我對話,讓你審視自己的價值觀和人生選擇。讀完之後,那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久久不散,仿佛與書中的世界建立瞭一種長久的聯結,這纔是真正優秀文學作品的魅力所在。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