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共收录金文书法拓片近千品,金文书法集大成之作
2.图片清晰,基本保持原大,便于临摹欣赏
3.每一件作品图片后附有释文对照,便于识读
4、按器物类别分册,方便携带临摹,读者即可整套购买,也可单册购买
本书河南美术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金文书法系列图书之一,全书共分十卷,精选金文书法近千品,分为鼎、壶、钟、簋、鬲等十余个类别,按朝代先后编排,图片清晰,并附有比较释文,所选图片基本保持原大,便于读者临摹欣赏,更好的把握书法作品的原貌,是书法爱好者,尤其是篆书爱好者临摹欣赏研究必备的书法参考用书。
张志鸿主编,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社员,东岳印社副主席,国展兰亭奖获得者,曾编写书法技法以及理论专著多种。
本书为金文书法的集大成之作,共收录春秋战国时期的金文书法拓片近千品,以时代为脉络,按器物类型为标准,进行分类编排,对每一件作品图片高清展示,并附有详细释文,便于读者临摹和欣赏,为便于读者携带和购买,全书共分十册,单独定价,读者即可单册购买也可全套采购,是书法爱好者和书法家学习欣赏书法,尤其是金文书法,取法乎上的必备参考用书。
作为一名对古代文字有深厚兴趣的爱好者,我关注的重点往往在于字体的演变和它在古代文献中的使用情况。《金文书法集萃(三)》在这方面的呈现,远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书法字帖,更像是一部微型的金文文献选本。我特别欣赏它在介绍每组范例时,附带的简要释文和出处考证,这极大地满足了我的求知欲。当我临习“册”或“鼎”这类常见字时,可以通过对照书中的不同时期版本,直观地感受到文字形体的演化路径,理解为何说金文是研究上古史、礼制的重要物证。这种结合了书法艺术与历史文献学的编撰思路,使得这本书的使用价值大大提升。我甚至会花时间去研究那些看似“模糊”的笔画,因为书中的注释往往会暗示这种模糊是由于青铜器铸造工艺的限制,还是当时书写者的习惯,这种对“不完美”的解读,反而让我对古人的创作状态有了更真实的代入感。
评分这本集萃的排版和设计,散发出一种低调而沉稳的古典美学,完全没有现代出版物那种浮躁的气息。它成功地营造了一种与古老器物对话的氛围。我注意到,在选取范例时,编者似乎刻意平衡了“端庄典雅”的周礼铭文和“气势磅礴”的战国重器风格,使得第三册的内容兼具了规整性与变化性。对于我这种追求行草书变通性的学习者来说,从中汲取金文的“筋骨”非常重要。书中的留白处理得恰到好处,既保证了字体的清晰度,又不至于显得过于单调。尤其是那些跨页的整版器物拓片展示,那种磅礴的气势扑面而来,让人感受到青铜器铭文独有的“金石味”。这种视觉上的冲击力,是单纯的临摹练习难以提供的。它鼓励你抬头看看整体,而非仅仅沉溺于局部笔画的描摹,这对培养全局观至关重要。
评分说实话,我拿到这本《金文书法集萃(三)》的时候,是带着一丝怀疑的,市面上书法帖太多,真正能让人沉下心来临摹的精品实在凤毛麟角。但这一册的临摹指导部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没有停留在简单的“照猫画虎”,而是深入到笔法细节的剖析。比如,它专门开辟了一章来探讨“铸就”与“刻划”在笔触上的微妙转换,这对理解金文那种独特的厚重感至关重要。书中的每一页都配有详尽的“入笔”、“行笔”、“收笔”的箭头指示,这些细节的处理,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在自己的书法中融入金文笔意的书家来说,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指导。我尝试临摹了其中的几例“夔龙纹”相关的铭文,发现以往自己理解的“圆润”其实过于笼统,通过书中的示范,才明白那种圆转之中蕴含着方折的力度,是一种力量的蓄积与释放。此外,装帧的平整度也值得称赞,摊开后能完全平放,这对于习书者来说是极大的便利,不必费力去按压书页,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运笔之中。
评分从实用性的角度来看,这套书无疑是收藏级的工具书。我个人的练习习惯是偏向于快速捕捉字体的神韵,而非进行逐笔的精细比对。在这一点上,《金文书法集萃(三)》的“神韵速览”部分做得相当出色。它精选了一些结构最优美、书写最具代表性的字例,以一种相对简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便于快速理解一个字在金文体系中的核心结构特征。这对于那些希望将金文的雄强融入现代行书创作,追求效率的习书者来说,是非常友好的设计。而且,与其他一些只注重单字展示的书籍不同,这本书非常重视“篇章结构”的呈现。通过展示完整的铭文段落,我能更好地体会到金文在排列组合上所展现出的错落与呼应关系,这对于以后尝试创作长篇落款或题跋时,如何保持整体的气韵连贯,提供了宝贵的范例参考。总而言之,它既有深厚的学术底蕴,又不失对当代书法实践的指导意义。
评分这套《金文书法集萃》系列着实让人眼前一亮,尤其是这第三册,装帧的质感和纸张的选择,都透着一股沉静而典雅的气息。我原本以为金文的学习会是枯燥的,充斥着晦涩的考据和僵硬的摹写,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却巧妙地将历史的厚重感与书法的艺术性融合得恰到好处。它没有直接跳入晦涩难懂的字例堆砌,而是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铺陈金文从商周鼎彝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演变脉络。这种宏观的视角对于初学者或者想要系统梳理知识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不同地域、不同时期铭文风格差异的细致对比,那种图文并茂的分析,让你在欣赏那些古老文字之美的同时,也能理解其背后的文化语境。它不只是教你怎么“写”,更是在引导你去“读懂”这些沉默的青铜器和石鼓上的文字所承载的礼仪与权力。翻阅时,能感受到编辑团队在选取范本时的匠心,那些选取自重要出土器物的精拓本,清晰度极高,即便是细微的笔触变化都能被捕捉到。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把玩、细细揣摩的宝典,对于提升审美层次和理解古文字的源流,助益匪浅。
评分低价高速,正版阅读,就在京东。
评分收录齐全 清晰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这一套书收了好些金文帖目 你 值得拥有
评分收录齐全 清晰
评分真心不错,趁活动买齐十册整套,好又多,爱不释手!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收藏。
评分这一套书收了好些金文帖目 你 值得拥有
评分挺好的一本书,非常值得收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