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方法

技术创新方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周 苏 著
图书标签:
  • 技术创新
  • 创新方法
  • 技术管理
  • 研发管理
  • 创新思维
  • 问题解决
  • 设计思维
  • 精益创新
  • 蓝海战略
  • TRIZ理论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铁道出版社
ISBN:9787113242855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054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32
字数:497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从创新思维与TRIZ技术创新方法的教育与培训出发,所涉及的知识面广,编排系统充分
考虑了教学与实践的特点,将40个发明原理贯穿于各章,教学内容涉及创新思维与方法的重要概
念、发明问题传统方法、创新思维技法、系统分析方法、S曲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技术矛盾与
矛盾矩阵、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物场分析与标准解、科学效应与知识库应用、用TRIZ解决发明
问题以及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全书共11 章和一个内容丰富又实用的附录,提供了部分习题
与实验问题的参考答案。
本书面向创新方法推广应用中创新工程师1 级培训的理论学习,适合作为高等院校各个专业
开展创新教育、学习创新思维与技术创新方法的应用型教材,也可供科技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参考或作为继续教育的教材。

作者简介

周苏,1982年华东水利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本科毕业,1986年由水电部研究所调入杭州大学计算机系任教,1991年破格晋升副教授,1999年调入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系任教,2005年晋升教授。在杭州大学、浙江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温州大学城市学院、嘉兴学院南湖学院、温州职业技术学院等多所院校专/兼职任教,教学经验丰富。 长期从事计算机等专业教学工作,担任计算机基础、计算机导论、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软件体系结构、电子商务概论、移动商务、多媒体技术、项目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应用统计学、C语言程序设计、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传播技术、网络生态学、人机交互技术、艺术设计概论、艺术欣赏概论、计算机平面设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概论、信息资源管理、办公软件高级应用、IT应用文写作等课程的教学,对计算机学科教学以及应用型院校教学有深刻理解。

目录

第1 章 TRIZ 基础.................. 1
【脑洞大开】习主席新年贺词中提到的科技创新和重大工程建设十大捷报... 1
1.1 发明与创新的基本概念................. 5
1.2 TRIZ 起源与发展.................. 9
1.3 发明的5 个级别................... 11
1.4 认识发明原理.................. 15
1.5 TRIZ 的核心思想.................. 18
1.6 TRIZ 的未来发展.................. 18
1.7 国家标准:创新方法应用能力等级规范.......... 19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1~4 ............... 20
【习题】....................... 24
【实验与思考】在线学习创新方法............... 24
第2 章 发明问题传统方法.............. 28
【脑洞大开】创新领袖共有的5 个特点............ 28
2.1 什么是思维定式................... 31
2.2 试错法.................... 34
2.3 头脑风暴法.................... 35
2.4 形态分析法.................... 40
2.5 和田十二法.................... 42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5~8 ............... 44
【习题】....................... 47
【实验与思考】头脑风暴法实践与嵌套原理应用......... 48
第3 章 创新思维技法................ 52
【脑洞大开】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52
3.1 创造性思维方式................... 56
3.2 创造性思维技法................... 63
3.3 最终理想解(IFR)方法................ 72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9~12 ................ 77
【习题】....................... 80
【实验与思考】创造性思维技法的实践............ 81
第4 章 系统分析方法................ 89
【脑洞大开】以色列科技创新的奥秘............. 89
4.1 系统与系统思维................... 91
4.2 功能分析..................... 95
4.3 组件分析..................... 99
4.4 因果分析....................102
4.5 资源分析....................106
4.6 裁剪分析....................111
4.6.1 裁剪原理和过程................112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13~16 ...............114
【习题】......................119
【实验与思考】关于眼镜的系统组件分析............120
第5 章 S 曲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 122
【脑洞大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一).........122
5.1 技术系统的进化..................126
5.2 S 曲线及其作用...................128
5.3 技术系统进化法则.................133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17~19 ...............144
【习题】......................148
【实验与思考】深入理解S 曲线与技术系统进化法则.......149
第6 章 技术矛盾与矛盾矩阵.............. 154
【脑洞大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二).........154
6.1 TRIZ 中的矛盾..................162
6.2 技术矛盾....................163
6.4 矛盾矩阵....................167
6.5 利用矛盾矩阵求解技术矛盾..............169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20~22 ...............173
【习题】......................176
【实验与思考】应用矛盾矩阵获取问题解决方案..........177
第7 章 物理矛盾与分离方法.............. 182
【脑洞大开】《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三).........182
7.1 物理矛盾....................186
7.2 分离方法....................188
7.3 利用分离方法求解物理矛盾..............193
7.4 将技术矛盾转化为物理矛盾..............195
7.5 用发明原理解决物理矛盾...............196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23~25 ...............197
【习题】......................200
【实验与思考】用分离方法解决物理矛盾............200
第8 章 物场分析与标准解.............. 203
【脑洞大开】融合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203
8.1 物场分析的概念..................205
8.2 物场分析方法...................207
8.3 物场模型类型...................209
8.4 物场分析的一般解法................210
8.5 物场模型分析的应用................213
8.6 标准解系统...................216
8.7 标准解的应用案例.................227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26~28 ...............229
【习题】......................231
【实验与思考】物场分析与标准解系统应用..........232
第9 章 科学效应与知识库应用............ 238
【脑洞大开】全球超级计算机500 强中国双第一..........238
9.1 科学效应的作用..................241
9.2 TRIZ 理论中的科学效应................243
9.3 创新的知识资源..................254
9.4 支持产品创新设计的知识库..............256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29~32 ...............258
【习题】......................260
【实验与思考】科学效应应用实践..............260
第10 章 用TRIZ 解决发明问题.............. 264
【脑洞大开】真正的创新都归于对人性的探索..........264
10.1 TRIZ 是最好的创新发动机..............267
10.2 航空燃气涡轮发动机的技术进化............267
10.3 飞机机翼的进化.................268
10.4 提高智能吸尘器的清洁效果..............271
10.5 宝马汽车的外形设计................273
10.6 油漆灌装系统的裁剪................274
10.7 发明问题解决算法ARIZ ...............277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33~36 ...............278
【习题】......................281
【实验与思考】TRIZ 创新方法应用实践............281
第11 章 破坏性创新与突破性创新............ 284
【脑洞大开】演讲:破坏性创新技术最初都是个笑话.......284
11.1 破坏性技术创新.................289
11.2 破坏性创新的运用..................295
11.3 突破性创新...................298
【创意无限】发明原理37~40 ...............300
【习题】......................302
【课程学习与实验总结】.................303
附录.................... 307
附录A 物理效应...................307
附录B 化学效应...................309
附录C 几何效应...................310
附录D 部分习题与实验参考答案..............311
附录E 39×39 矛盾矩阵............ (见书末插页)
参考文献.................... 318

前言/序言

研究表明,创新的先锋团队——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途径,
一是科学发现,二是科学仪器,三是科学方法。其中,科学方法的核心是
创新方法,几乎有1/3 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是靠科学的创新方法实现了研究
的突破性进展,可见创新方法对于科学研究的极端重要性。大众创业,万
众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其核心是要增强自主创新的能力,创新引领,
方法先行。
1946 年,苏联科学家根里奇·阿奇舒勒(1926—1998)开始了“发明
问题解决理论”(TRIZ)的研究工作。在以后的数十年中,这位发明家投入
毕生精力,致力于创新研究。在他的带领下,苏联的几十家学校、研究部
门和企业,组成专门机构。他们先后分析了世界的几十万份发明专利,总
结出技术进化所遵循的普遍规律,以及解决各种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时采
用的创新法则,创建了一种由解决技术问题、实现技术创新的各种方法组
成的理论体系——TRIZ。
2008 年,为了落实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纲要,从源头推进我国的自主
创新,国家科学技术部、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教育部、科学技术协会四部
委联合颁布了《关于加强创新方法工作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指出要
“推进TRIZ 等国际先进技术创新方法与中国本土需求融合……特别是推动
TRIZ 中成熟方法的培训……”。
实践表明,运用TRIZ 创新,能够帮助我们突破思维定式,从不同角度
分析问题,进行理性的逻辑思维,揭示问题的本质,确定问题的进一步探
索方向,能根据技术进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最终抓住机会来彻底
解决问题,并开发出富有竞争力的创新产品。
本教材的内容包括了创新思维的基本方法、TRIZ 原理和工具的介绍和
运用TRIZ 原理来解决创新问题的一些实践案例,各章均精心安排了课前阅
读“脑洞大开”和课后实践“实验与思考”等环节,实操性强,把创新思
维、管理创新方法的概念、理论和技术知识融入实践中,帮助读者加深对
学习的认识和理解。作为学习辅助,书后附录提供了部分习题与实验问题
的参考答案。本书是2016 年杭州市高校精品课程项目“创新思维与创新方法”建
设成果之一,2017 年Google 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项目“以技术创新为
导向的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程”建设成果之一。本书的编写工作得到
2016IM020600(国家科技部项目)新疆特色产业创新方法推广与应用示范
的支持,得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学技术厅、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浙
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等单位的支持。
本书由周苏任主编,杨大鹏任副主编,参加编写的还有张丽娜、
许鸿飞、王文、吴林华、张健、蔡锦锦等。
欢迎教师索取与本书配套的丰富教学资料并进行交流。E-mail:
zhousu@qq.com,QQ:81505050,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zhousu58
《创想之路:激发非凡创新的实践指南》 导论:时代呼唤创新,创新引领未来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时代,技术革新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着世界。无论是新兴的数字技术,还是颠覆性的材料科学,亦或是生命科学的突破,都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工作乃至思维模式。在这样的宏大背景下,创新不再仅仅是少数“天才”的灵光乍现,而是成为组织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更是个体实现价值、拓展可能性的重要途径。许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维艰,并非因为缺乏资金或人才,而是因为思维的僵化,失去了创新的活力。曾经的行业巨头,一夜之间被新兴力量颠覆,正是创新缺失最惨痛的教训。 然而,“创新”二字听起来高大上,具体如何落地,如何让创新思维渗透到组织的每一个细胞,如何将零散的创意转化为切实可行的产品或服务,却是一个复杂而充满挑战的课题。我们常常陷入“想不出点子”的困境,或者即便有了点子,也难以评估其可行性,更别提将其成功推向市场。许多组织的创新实践,往往停留在表面,缺乏系统性的方法和严谨的流程,导致投入巨大却收效甚微,甚至扼杀了员工的创新热情。《创想之路》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为所有渴望突破、追求卓越的个人与组织量身打造的一份详尽的实践指南。它并非空谈理论,而是聚焦于“如何做”,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框架、工具与方法,帮助读者踏上真正的创想之路,将潜能转化为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 第一篇:创新思维的基石——认知与心态的重塑 在踏上创想之路之前,最关键的第一步,是构建起支持创新的认知体系和开放的心态。许多人被固有的思维模式所束缚,将“不可能”视为既定事实,对新事物充满戒备,甚至排斥。本篇将深入剖析阻碍创新的常见思维误区,并提供切实可行的方法来打破这些壁垒。 第一章:摆脱“思维定势”的牢笼:我们将探讨“确认偏差”、“锚定效应”、“群体思维”等心理学效应如何潜移默化地限制我们的思考边界。通过案例分析,揭示这些思维定势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表现,并提供克服它们的策略,例如主动寻找反证、刻意挑战既有观点、培养“反向思考”的习惯。我们会强调,认知上的突破是创新的前提,只有当我们能够跳出固有的框架,以全新的视角审视问题,才能发现新的可能性。 第二章:拥抱“不确定性”的未知:创新本身就伴随着风险和不确定性。本章将引导读者理解,不确定性并非洪水猛兽,而是孕育创新的沃土。我们将学习如何识别和评估风险,以及如何通过快速试错来降低不确定性带来的冲击。通过介绍“敏捷思维”和“精益创业”的核心理念,帮助读者建立起在变化的环境中灵活应变、迭代前进的能力。我们将讨论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将每一次的“不成功”都视为通往成功的垫脚石。 第三章:点燃“好奇心”与“同理心”的火种:真正的创新往往源于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他人需求的深刻理解。本章将引导读者如何重新点燃内心深处的好奇心,保持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渴望。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观察、提问、体验等方式,去深入了解用户、市场和社会的需求痛点。同理心是创新的重要驱动力,只有真正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真正有价值的解决方案。我们将提供一些训练同理心的方法,比如深度访谈、用户画像构建、共情地图绘制等。 第二篇:洞察需求的艺术——发掘创新的源头活水 再好的技术,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或者满足人们未被意识到的需求,也难以产生真正的价值。本篇将聚焦于如何系统性地发掘和洞察需求,为创新提供坚实的基础。 第四章:解码“用户画像”与“行为轨迹”:理解你的目标用户是创新的起点。本章将深入讲解如何构建详尽的用户画像,不仅包括基本的人口统计学信息,更重要的是深入其价值观、动机、痛点和期望。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数据分析、行为追踪等手段,去描绘用户的行为轨迹,从中发现潜在的需求和未被满足的期望。例如,通过分析用户在某个产品或服务上的使用习惯,我们可以发现他们面临的潜在障碍,或者可以优化的环节。 第五章:倾听“市场的低语”与“竞争的信号”:市场是创新的试金石,竞争则是创新的催化剂。本章将引导读者如何从宏观市场趋势、行业动态以及竞争对手的战略动向中捕捉创新机遇。我们将学习市场细分、趋势预测、竞品分析等方法,识别市场的空白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还会探讨如何从竞争对手的成功与失败中吸取养分,找到差异化的创新路径。 第六章:挖掘“隐藏的需求”与“潜藏的痛点”:很多时候,用户自己也未曾清晰地表达他们的真实需求,这些需求隐藏在日常的抱怨、无奈以及习以为常的“麻烦”之中。本章将教授如何通过“隐性需求挖掘法”,例如“五问法”、“用户故事地图”、“情境访谈”等,去触及那些用户自己都未曾意识到的深层需求。我们会强调,创新的价值往往在于解决那些“大家都觉得理所当然”的痛点,从而带来颠覆性的体验。 第三篇:创意的生成与筛选——让想法落地生根 有了对需求的深刻洞察,接下来就需要一套有效的方法来激发、捕捉和筛选创意,确保有限的资源能够投入到最有潜力的方向。 第七章:大脑风暴与“创意炼金术”:本章将系统介绍多种创意生成技术,从经典的“头脑风暴”到更具结构化的“SCAMPER法”、“类比联想法”、“逆向思维法”等。我们将探讨如何营造鼓励创意产生的环境,如何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创意讨论,以及如何避免创意过程中的常见陷阱,如过早评判、缺乏多样性等。我们会强调,创意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通过系统性的方法和开放的讨论激发出来的。 第八章:从“点子”到“雏形”——创意可视化与早期验证:有了想法,如何将其转化为更具体、可触及的形式?本章将介绍“故事板”、“原型设计”(从纸质原型到低保真数字原型)、“概念测试”等方法,帮助读者将抽象的想法具象化。我们将学习如何通过可视化手段,让团队成员和潜在用户对创意产生直观的理解,并进行早期的反馈收集。早期验证是降低创新风险的关键,能够帮助我们及时发现创意中的不足,并进行修正。 第九章:“创意评估模型”——甄选未来的明星项目:并非所有的创意都具有商业价值或可行性。本章将提供一套实用的创意评估框架,帮助读者从多个维度(如市场潜力、技术可行性、资源需求、风险程度、战略契合度等)对创意进行量化评估。我们将介绍“评分矩阵”、“决策树”等工具,辅助决策者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将有限的资源聚焦于最有潜力的创新项目,避免“创意浪费”。 第四篇:创新的落地与执行——从实验室到市场 创意最终需要转化为产品、服务或流程,才能真正实现其价值。本篇将聚焦于创新的落地与执行,确保想法能够顺利地推向市场,并持续优化。 第十章:构建“最小可行产品”(MVP)——快速迭代的秘密武器: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一次性推出完美的产品风险极高。本章将深入讲解“最小可行产品”(MVP)的理念和实践方法。我们将学习如何定义MVP的核心功能,如何快速开发并推出MVP,以及如何通过用户反馈来指导后续的产品迭代和优化。MVP的核心在于“学习”,通过最小的成本验证最核心的假设,从而加速创新进程。 第十一章:产品开发流程的“敏捷”与“精益”:本章将介绍现代化的产品开发流程,重点在于“敏捷开发”和“精益生产”的理念在创新项目中的应用。我们将学习“Scrum”、“Kanban”等敏捷方法,如何进行短周期迭代、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同时,我们将探讨精益原则如何帮助我们在开发过程中消除浪费,优化流程,提高效率。 第十二章:“用户反馈闭环”——持续改进的动力引擎:创新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本章将强调建立有效的“用户反馈闭环”的重要性。我们将学习如何设计用户访谈、问卷调查、用户行为分析等多种反馈渠道,如何系统性地收集、整理和分析用户反馈,并将这些反馈转化为产品或服务的改进措施。持续的用户互动和反馈,是保持创新活力,确保产品与市场需求持续契合的关键。 第十三章:创新文化的培育与推广:任何系统的创新方法,都需要与之匹配的组织文化来支撑。本篇最后将探讨如何构建和维护一个鼓励创新、容忍失败、倡导协作的组织文化。我们将讨论领导者的角色、激励机制的设计、跨部门协作的建立以及持续学习的氛围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创新文化,能够让创想之路上的每一个人都充满动力,共同迎接未来的挑战。 结语:开启你的创想之旅 《创想之路》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场邀约,邀请每一个渴望变革、追求卓越的你,踏上探索无限可能的创想之旅。本书提供的系统性方法、实用工具和启发性案例,将助你打破思维壁垒,洞察真实需求,激发创意火花,并最终将那些令人兴奋的想法转化为改变世界的创新成果。无论你身处何种行业,扮演何种角色,只要你拥有改变的渴望,《创想之路》都将是你掌中的指南针,指引你穿越迷雾,抵达创新的彼岸。让我们一起,从这本书开始,开启属于你的非凡创想之路!

用户评价

评分

翻了几页《技术创新方法》,我立刻被书中对“技术路线图”的阐述所吸引。这部分内容清晰地勾勒出了如何在纷繁复杂的技术发展趋势中,辨别方向、规划路径的逻辑框架。它不像一些泛泛而谈的理论,而是真正从实践出发,教你如何将宏观的技术愿景落地到具体的执行层面。书中提到的“技术成熟度曲线”和“生态系统构建”等概念,让我看到了如何在一个动态变化的环境中,有效地整合资源、协同创新。我很期待书中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和“商业模式创新”的章节,因为在技术研发的同时,如何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并将其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价值,是许多初创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这本书似乎提供了一个系统性的思考模型,帮助我们避免在创新过程中走弯路。我还在脑海中构思,如果能结合一些成功的案例分析,比如历史上那些突破性的技术是如何诞生的,又经历了怎样的演变,那将更加生动和有说服力。

评分

粗略地翻阅了《技术创新方法》的章节,我注意到其中对“开放式创新”模式的介绍。这一点让我颇为惊喜,因为在我看来,传统的封闭式研发模式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已经显得力不从心。书中如何阐述企业如何通过与外部机构、大学、甚至竞争对手合作,来加速自身的创新进程,这部分内容充满了现实意义。我很想深入了解书中对于“创新网络”和“知识共享平台”的构建提出了哪些具体的建议。毕竟,有效的合作需要高效的沟通和共享机制。同时,我也在关注书中是否会讨论如何评估和管理外部引入的创新技术,以及如何平衡内部研发与外部合作的关系。在信息高度互联的今天,如何构建一个开放而又安全的创新生态,是每一个希望保持领先地位的企业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评分

刚拿到这本书《技术创新方法》,还没来得及细看,但从封面和目录来看,就充满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让人对内容充满期待。我尤其对其中关于“颠覆性创新”和“用户中心设计”的部分很感兴趣,感觉这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更像是对如何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中找到突破口、创造真正有价值产品和服务的实用指南。书中提到的“敏捷开发”和“精益创业”等概念,在我看来,是当前技术创新领域不可或缺的基石,如何将这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实际可操作的步骤,是每个创业者和创新者都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深入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企业文化,以及如何识别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人才。毕竟,再好的方法论,也离不开优秀的团队和积极的环境。如果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和 actionable advice,那无疑会大大提升其价值。目前,我只能从字里行间和初步的印象来推测,但直觉告诉我,这会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的案头书。

评分

读了《技术创新方法》的导言,我感觉到作者的用心良苦,试图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且富有启发性的创新知识体系。书中提到的“设计思维”过程,从“同理心”、“定义”、“构思”、“原型”到“测试”,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对用户需求的深刻洞察和对解决方案的不断打磨。这种以人为本的创新理念,在当前追求个性化和体验至上的时代显得尤为重要。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如何将这些看似“软性”的设计原则,与硬核的技术研发相结合的,毕竟技术本身是实现创新的重要载体。我也在思考,这本书是否会探讨如何在创新过程中应对不确定性,以及如何通过迭代和反馈来不断优化产品和服务的方向。一个成功的创新,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历无数次试错和调整的过程。如果书中能分享一些在技术创新中“容错”的机制和策略,那将是对我极大的帮助。

评分

《技术创新方法》这本书的装帧设计就透着一股专业和严谨的气息,让人一看就觉得内容非同寻常。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技术趋势预测”和“场景化创新”的章节所吸引。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准确地捕捉和判断未来的技术走向,是决定创新成败的关键一步。书中是否能提供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帮助我们识别那些具有潜力的“未来之星”?同时,书中提到的“场景化创新”,是将技术应用到具体的、贴近用户实际需求的场景中,这无疑是一种非常务实的创新方式。我期待书中能分享一些通过深入挖掘用户场景,从而催生出革命性产品的案例。毕竟,再炫酷的技术,如果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难以获得市场的青睐。我还在思考,书中是否会探讨如何通过数据分析来支撑创新决策,以及如何构建一个能够持续产生创新想法和解决方案的组织机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