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线篆现在很少有年轻人写了,其线条如细铁丝,结字、用笔难度大。你喜欢写篆书,又会画国画,书画同源,你肯定可以练好铁线篆书。老祖宗留下的一些好东西不能丢,得有人去研究,去继承。——河南大学教授 高文
《铁线篆书写技法》作者李广谦2016年10月被信阳市平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命名为信阳市平桥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书法·铁线篆代表性传承人,为了申报市级乃至省级该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作者把多年来在铁线篆书写和创作实践中的经验加以总结结集成书,作为进一步申报的研究性成果。《铁线篆书写技法》主要内容包括铁线篆概述、铁线篆的章法和笔法、铁线篆书写注意事项和铁线篆书法作品选辑与创作章法简介等,重点展示了作者创作的铁线篆书法作品《千字文》,融书写技法介绍和作品欣赏为一体,是读者了解和书写铁线篆的通俗读物。
李广谦,字翰龙,河南信阳人,毕业于河南大学。曾任高中教师、高中校长、区政协副主席等职,现为中国国家书画院国画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龙文化艺术发展联合会常务副会长,中国三峡画院一级画师,河南省人大书画院理事,河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2003年应日中文化协会和中国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联合邀请,作为中国书法美术代表团成员赴日,参加纪念中日建交三十周年“当代中国书法美术作品展”。2008年新华通讯社主管、北京奥组委授权期刊《北京2008奥运特刊》以“用画笔舞出中华龙韵——访中华龙画家李广谦”为题,对其中华龙画创作艺术作了长篇介绍,作品《银龙戏珠》荣登该刊封面,并苏绣成北京奥运礼品。国画《龙的传人》在中华龙文化全国巡展中荣获特等奖。
著有《李广谦书画选集》《李广谦中华龙画集》《中华龙画集·龙图龙书龙脉》《李广谦书法选集》《<菜根谭>精编二百则》《艺苑杂谈》等。美术作品曾多次八选国内外画展,并被中国国家博物馆、日中文化协会和国际友人收藏。其对钢笔山水画颇有研究,钢笔山水画作品曾获建军75周年全国大展优秀奖。
怎样书写铁线篆
铁线篆概述
一、古文字时期的大篆与小篆
二、小篆在中国文字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三、铁线篆的产生及其创始人李阳冰
四、铁线篆的发展与王福庵的创新
铁线篆书写的章法与笔法
一、铁线篆的章法
二、铁线篆的笔法
铁线篆书写的注意事项
一、用纸的选择
二、用笔的选择
三、墨汁的调兑
四、墨盒的准备
五、应有的心态
周兴嗣《千字文》
周兴嗣《千字文》九幅连挂全貌缩小展示
周兴嗣《千字文》九幅连挂原貌分解展示
铁线篆书法作品选
毛泽东词《沁园春·雪》
罗贯中《三国演义·曹操论龙》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直幅式)
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横幅式)
朱伯庐《朱子家训》名句
朱伯庐《朱子家训》名句
《论语》名句“和为贵”
名句“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诸葛亮《出师表》四扇屏
李阳冰《谦卦碑》四扇屏
铁线篆传承弟子作品选
诸葛亮《诫子书》
刘禹锡《陋室铭》
王应麟《三字经》十四幅连挂(节选)
我是一名对书法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尤其对那些线条变化丰富、富有表现力的书体情有独钟。《铁线篆书写技法》这本书,从它的名字来看,就充满了挑战与吸引力。我对“铁线”二字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抽象的艺术感受,希望这本书能够具象化这种感受。我猜想,书中会详细解析铁线篆的用笔技巧,比如如何处理每一个转折,如何让线条在粗细之间找到微妙的平衡,以及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丰富线条的表现力。同时,我也很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结体布局的指导。篆书的结体本身就有着独特的规律,而铁线篆的结体又更加讲究线条的流畅和连接的自然。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如何把握整体气韵,让每一个字都显得既独立又融洽的秘诀。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法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和创作艺术品的指南,让我对即将展开的书法探索之旅充满了期待。
评分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真正帮助我领悟“铁线”之美的书,而《铁线篆书写技法》似乎正是这样一本。虽然我还没有深入研究其核心内容,但从其书名所蕴含的意义,我便能联想到作者对于笔画塑造的精益求精。铁线篆,顾名思义,线条如铁线般刚劲有力,又似细丝般婉转流畅,这其中的矛盾与统一,是多么令人着迷。我猜测书中必定会详细阐述如何通过对笔锋的掌控,营造出那种如“锥画沙”般沉着厚重的起笔,又如何通过提按的变化,勾勒出如“印印泥”般饱满圆润的转折,最后收笔时又是否如同“屋漏痕”般自然而隽永。我对书中关于笔画之间的呼应和结构上的协调性尤其感兴趣。铁线篆的结构往往比一般篆书更为紧凑,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安排好每一笔,使其既有独立的姿态,又能与整体协调统一,形成一种内在的韵律美?这本书似乎就是一本解开这些谜团的宝典,我期待它能带领我一步步走进铁线篆的精妙世界,感受那份来自古代工匠和文人的匠心独运。
评分尽管我还没有来得及细读《铁线篆书写技法》的每一页,但单凭其精美的装帧和书名本身所传达出的艺术气息,就足以让我心生向往。我一直在学习篆书,但总觉得在铁线篆这一分支上,始终不得其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非常实用的练习方法,比如如何正确地握笔,如何调整身体的姿态,以求达到最佳的运笔效果。对于初学者来说,理解笔画的粗细变化和线条的力度感是至关重要的,而铁线篆恰恰在这方面有着极致的追求。我猜测书中会通过大量的范例,来展示不同笔画在铁线篆中的形态,以及它们组合在一起时所产生的视觉冲击力。同时,我也期待书中能够涉及一些关于铁线篆的历史渊源和代表人物的介绍,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书体的文化内涵,从而在创作时注入更深的情感和思想。总而言之,这本书给我一种厚重、专业且充满启发性的感觉,让我对学习铁线篆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评分初识《铁线篆书写技法》这本书,我便被它的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沉静而又充满力量的线条,仿佛在诉说着古老书法的韵味。拿到书的那一刻,我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期待着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通往铁线篆艺术殿堂的钥匙。尽管我尚未深入研究书中的具体技法,但仅仅是浏览过目录和前言,就足以让我感受到作者在铁线篆领域深厚的功底和独到的见解。我对书中关于“铁线”二字内涵的解读充满了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笔法和结构才能形塑出那种刚劲挺拔、纤细却又如钢铁般坚韧的线条?书中是否会详细解析每一笔的起承转合,从运笔的力度、角度到墨的浓淡、枯润,都给予清晰的指导?我更关注的是,作者是否能将这种精妙的技法,以一种易于理解、循序渐进的方式呈现给初学者,让像我这样对书法充满热爱却又基础薄弱的人,也能窥探到铁线篆的门径。这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它传递出一种对传统书法的敬畏和对艺术的追求,这让我对后续的学习充满期待,希望能从中汲取到宝贵的养分。
评分我一直对古老的文字符号充满好奇,尤其是那些经过书法家精心演绎后,焕发出别样生命力的篆书。《铁线篆书写技法》这本书,仅仅是名字就勾起了我强烈的探索欲。我曾经尝试过临摹一些篆书,但总觉得在线条的质感上,缺少了那种“铁线”般的坚韧和灵动。因此,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其中的奥秘。我猜测书中会详细讲解如何在行笔过程中,让每一笔都如同铸造的铁线一般,既有硬朗的骨骼,又不失圆润的肌理。我特别想知道,作者是如何处理笔画的起笔、行笔和收笔,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精微的变化,来塑造出铁线篆特有的那种古朴而又充满现代感的线条美。此外,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探讨一些关于铁线篆的结体规律,如何让每一个字的结构显得端庄、匀称,并且在整体上形成一种和谐统一的美感。这本书给我一种感觉,它是一本能够带领我深入理解和掌握一门独特书法艺术的向导,让我迫不及待地想去翻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