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分离(“女版”海明威悬疑佳作,冷峻文艺版《消失的爱人》)

漫长的分离(“女版”海明威悬疑佳作,冷峻文艺版《消失的爱人》)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凯蒂.北村 著,叶琳 译
图书标签:
  • 悬疑
  • 爱情
  • 文艺
  • 失踪
  • 心理
  • 婚姻
  • 女性
  • 小说
  • 剧情
  • 冷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59418357
版次:1
商品编码:12353133
包装:平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8-06-01
用纸:书写纸
页数:272
字数:150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国际上享有盛誉,狂售16国版权!!!

《纽约时报》重推好书!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华盛顿独立书评、《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旧金山纪事报》《卫报》《NYLON》《时尚芭莎》年度小说之首!!

已经卖出中国、英国(Clerkenwell)、德国(Hanser)、意大利(Bollati Boringhieri, 《无声告白》的出版社)、法国(Stock)、希腊、挪威、波兰、俄罗斯、瑞典、土耳其、西班牙等十六国版权(均是排行在首位的文学出版社)。


2.日裔作家凯蒂·北村,近年来美国文坛闪耀的新星之一

凯蒂.北村文风独特,才华横溢,她的代表作《迷失森林》和《远射》都曾入围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幼狮小说奖。其中2012年出版的《迷失森林》曾被《旧金山纪事报》和《金融时报》评为佳年度小说。

2017新作《漫长的分离》一经出版,立刻大获赞誉,《波士顿环球报》称北村是一个写作天才,汤姆.麦卡锡更受给予其极高评价:“海明威再生——这一次,她是一个女人。”


3.爱与失去的主题直击人心,心理悬疑的叙事手法引人入胜


始于相爱,终于猜忌,

但我与你,不止于别离……


结合爱情、背叛、心理、悬疑等当下热点元素,讲述了一个关于爱与失去、亲密关系与背叛的故事——一段关系,即使曾经再亲密无间的关系里,也总会有嫌隙、猜疑和解释不清的事。换句话说,总有对方意想不到的秘密。


神秘荒凉的希腊海湾、离奇失踪的不忠丈夫、情绪复杂的隐忍妻子,女主人用冷酷、清醒的叙述语调,缓缓在读者心中注入沸水——浇熔婚姻生活中的忠诚枷锁,解析亲密关系中的微妙情绪,释放人们内心被压抑的真实情感。


冷峻写实的文风+细致入微的情绪观察+新奇独特的叙述方式+诗意优美的笔触,作者在天才的文学作品中注入大胆的新鲜思想,这部兼具悬疑剧情与心理分析的小说,机智、警醒,《The Millions》称其为“2017年版的《消失的爱人》”。



内容简介

这是她的故事,关于爱与失去,亲密与背叛。

这是她一生的秘密,一场漫长的分离……




克里斯多夫失踪了,我必须找到他。以妻子之名。

可我追寻的是谁?丈夫,前夫,还是背叛者?

克里斯多夫风流成性,我俩早已协议离婚,但这个秘密尚未公开,我们的婚姻仍维持着表面的和平。而在情感上,我也并未能真正将他放下。



神秘的希腊海湾,破败的古老村落,触目尽是荒凉美景。

五星饭店的豪华套房里,克里斯多夫的随身物品散落一地,人却杳无踪影。

而扮演着贤妻角色的我,只能于此漫无目的地行走、思考、寻找……



A.疑似克里斯多夫猎物之一的性感女招待;

B.过分殷勤、不断向我提供克里斯多夫花边新闻的前台服务生;

C.曾搭载过克里斯多夫却矢口否认的酒店男司机;

D.传闻中克里斯多夫的又一新欢,曾与他海边共泳的希腊女郎;

…………



以及那位,屡遭丈夫背叛,却仍在竭力伪装成忠贞,表面冷静清醒,实际情绪早已濒临崩溃边缘的他的妻子——内心正在遭受痛苦分裂的我!



作者简介

凯蒂.北村 (Katie Kitamura)


日裔批评家、小说奖,现定居纽约。她的代表作《迷失森林》和《远射》都曾入围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幼狮小说奖。其中2012年出版的《迷失森林》曾被旧金山纪事报和金融时报评为年度小说之首。

北村.凯蒂文风独特,才华洋溢,一直是美国文坛耀眼的作家之一。她曾获得蓝山基金会实习奖学金,还为《纽约时报》《卫报《三叶丛林》等报刊撰写书评,也是Frieze的固定投稿人。


精彩书评

这本书展示了某些人性中不可知的部分……权利的游戏背后,人与人的关系,有着不可更改的宿命。

——《纽约时报》



情感的岩浆炽热地迸发,北村用充满想象力和画面感的文字探讨了一个能够引发共鸣的主题——一个女人应该拥有多少自我?

——《纽约客》



一部慢热的心理小说,本想搜索背叛的罪证,结果却找到了深埋其下的悲伤...... 令人入迷。”

——《波士顿环球报》



激起你的好奇心,叫你过目不忘,同时也能巧妙地激怒你。

——英国《卫报》




《漫长的分离》读起来像2017年版的《消失的爱人》。”

—《The Millions》




《漫长的分离》是一部关于可能和轨道,伪装以及叙事和创造的精彩专著。”

——《芝加哥书评》



一部气氛与情感交织渲染的小说……

——BBC



《漫长的分离》证明没有哪个追踪游戏比这个故事更有韧性,更有力的。

——《旧金山纪事报》



对背叛和另一半不可知性发人深省的思考......这部详细探讨背叛的小说令书中的人物和读者惶恐。

——《科克斯书评》



北村表现了爱情本身就像审问,妄图找出有关另一个人的答案,就像调查犯罪现场一样。

——《新共和》




严谨、简洁、紧凑的内部叙事......抒情和矛盾的娴熟运用......对想要深入挖掘关系的人来说......北村的所有作品将会带给你惊人的发现。

——《图书馆杂志》




任何一位对《那不勒斯》系列爱不释手的母亲都会一口气看完这部令人满意的小说……

——《纽约杂志》




《漫长的分离》是一部安静的、文艺的恐怖小说。以抒情散文的笔调和观察入微的解说......巧妙地使用欺骗,营造出一种怪异的,令人不安的基调。北村用一种诡异的......读着叙事者复杂的个人哀叹创造了一个丰富的、亲切的故事,这个故事让人上瘾。

——《电子文献》




以令人恐惧的第一人称开展叙事,探讨了寻找某个与你分别之人时产生的距离感和亲密感,以及随之而来的悲伤。

——《全球之声》



一个有关不确定性的精彩的心理故事。

——《GQ》



令人紧张......平静的悬念让人紧绷......《漫长的分离》不能传达任何智慧或情感上的令人满意的信息,却会让人产生一种莫名却挥之不去的心情,一种当你知道海岸线并不像你想的那么平静,实际是暴风骤雨时的感受。

——美国国家公共电台





北村散文式的叙事,融合了埃莱娜.费兰特小说的复杂情节和侦探小说的张力。

——《Elle》




这篇小说包含了所有我喜欢的元素:爱情,失去,一段旅程和惊艳的文笔。

—丽莎.库什纳,《玛莎.斯图尔特生活杂志》主编



一个男人的失踪,叙事者冷漠、明确却令人恐惧不安的语气——让《漫长的分离》成为一本令人着迷的艺术之作。

——雷切尔.库什纳,《烈火青春》作者




这是一部如此天衣无缝的小说。以这种结局结尾,丝毫的偏差都会产生深层的含义。精彩至极!

——卡尔.奥韦.克瑙斯高,《我的奋斗》作者



《漫长的分离》打开了情感体验中常被误解成一个整体的复杂裂痕——悲伤,欲望,疏远——并探索了这些裂痕的复杂性。这本书既能让你一口气读完也会引发你的思考。我读得很快,不过读完之后我都还在思考这个问题。

——莱斯莉.詹米森,《共情测验》的作者


目录

Part One

1. 远赴希腊

也是,一个女人千里迢迢来国外寻夫,若不是为了复合, 还能是为了什么呢?男女之间,一个过度的手势或姿态都有可能被对方认作浪漫的信号,即使是在一桩失败的婚姻里, 这条原则也同样适用。




2. 性感女郎

她的性感身材对男人来说充满诱惑。他们一见到她的身体就会想入非非,臆想着它的真实触感、手掌下的曲线轮廓和充实肉感……她的身体相当有“实用价值”,而我的身体却毫无用处。很多时候,当我躺在床上时,我觉得我的腿、肩、躯体的存在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3. 另一个他

那一瞬间我很震惊。站在我面前的男人似乎分裂成两面。一方面,他从未失去过什么,妻子、情人、父母,甚至连宠物都在他身边。但同时,在他身上,我似乎看到了另外一个男人的影子,那个男人失去了至亲,失去了一切,一无所有。那嘲讽的、冷淡的语气泄露了他深藏心底的秘密。




4. 消失的爱人

我又想到克里斯多夫。几天前,他或许也来过这儿,我甚至在这间屋子里感受到了他的存在。他就和我坐在同一位置,与他们面对面坐着,像我现在这样盯着他们。不过,我不知道他们说了些什么,他会问什么问题。每次,我对他的了解总会回到一片空白。




5. 情人关系

她盯着他,皱了皱眉。这是一个女人,或者说每个人都可能会遇到的两难问题。她无意间闯进了某个男人的世界, 这个男人虽不是她理想的爱人,却像条狗似的对她不离不弃, 就算被打、被虐待,也始终在她身边。然而,她费尽心力所爱之人却对她不屑一顾。




6. 妻子的权利

尽管事实是,我对自己丈夫的下落一无所知,千里迢迢跑到外国来也没找到人。可不管怎样,即使克里斯多夫背叛了我(她掌握的信息让我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即使现实十分残酷,我妻子的名分和地位仍然具有象征性的权利。



Part Two

1. 归来

我心中没有罪恶感,也感觉不到悲伤,只是觉得难以置信,这种事居然真的发生了。以前我连想都没想过的事现在却变成了现实——已经发生了,所以是现实。然而, 就算它发生了, 你还是觉得这事不可能,不敢相信它已经发生了,就像你不敢相信自己会在一次正式演讲中口吃一样。



2. 他的私隐

克里斯多夫曾有过多少情人呢?被我发现的有三个。考虑到我们的婚姻,我假装他只出过三次轨,出轨次数是有限的。可是,对于这样短暂的一段婚姻来说,三次出轨,而不是一次两次,难道不严重吗?但我心里清楚他肯定还有别的女人,说不定有很多个。




3. 伊莎贝拉

不过,伊莎贝拉似乎没有一点儿内疚感。她的悔意不是发自内心的,转瞬即逝。我坐在对面,看她用一口坚固的牙齿嚼着面包片、培根和鸡蛋。接着,她优雅地擦擦嘴,随手将纸巾放在桌上。我不懂她大吃大喝后为什么还非要摆出一副优雅的样子来, 不过,做作又精致,这正符合她的性格。




4. 往事难忘

马克差点站了起来,他脸都羞红了。我知道他会有这种反应,不仅是因为警长当着我的面揭穿了克里斯多夫出轨的秘密,还因为克里斯多夫的背叛让他想起了伊莎贝拉的出轨史。克里斯多夫大概遗传了他母亲的基因,所以注定要出轨。




5. 以谎封缄

我知道我不会跟伊莎贝拉和马克坦白。我这么做的真正原因, 并不是为了保护伊莎贝拉,也不是因为克里斯多夫,更不是因为我对谁做过什么承诺,真正的原因是为了我自己。我希望在别人眼里,我和克里斯多夫从来没有分开过, 我们的婚姻没有危机,没有任何离婚的迹象。不知为何,我突然想继续维持这段婚姻。




6. 革命之路

他们站在那儿,中间只隔了一尺之距。时间一分一小时地过去了,他们的婚姻之路却越走越长。虽然这段婚姻是失败的,是建立在背叛之上的(有人出过轨,这看似是不可原谅的错误,他们之间的亲密举动看上去并不真实),但至少他们的婚姻仍然存在。




7. 漫长的分离

真正的罪人不在暗处,也不是陌生人,而是我们自己。在所有嫌疑人中,没有人比我的犯罪动机更明显了,事实上,我的杀人动机还不止一个…… 每当这种种犯罪动机加之于身,我的心就被罪恶感吞没,为活着感到羞耻,为无法弥补的错误感到悔恨。

然而,其他人似乎早已释然了。


精彩书摘

PART ONE

2.性感女郎

她从我旁边经过时,我趁机打量了她一番。虽然酒店很安静,但她似乎有忙不完的事。她在走廊的两头来回穿梭,接电话,向服务员和女佣传达命令。这个女孩挺有魅力的,我想象着克里斯多夫和她在一起的场景——克里斯多夫肯定会挑逗她,没准还跟她上了床,这种事并不是不可能。

我继续观察发现,她身材比较胖,长得不算漂亮,不符合一般人心目中的美女标准——所以女人会狂热地使用肉毒杆菌这类东西,以及有冻龄功效的面霜,不仅因为她们想追求年轻,还因为大众审美对过于肥胖以及年老女人的嫌弃——不过毋庸置疑,她肯定自有她的魅力。

她的性感身材对男人来说充满诱惑。他们一见到她的身体就会想入非非,臆想着它的真实触感、手掌下的曲线轮廓和充实肉感。我注意到,她的浓眉很浓,留着乌黑的长发——简单地编成辫子,垂在脑后。我和她在外形上是完全相反的两种类型,我们不光肤色不同,身材也不同。她的身体相当有“实用价值”,而我的身体却毫无用处。很多时候,当我躺在床上时,我觉得我的腿、肩、躯体的存在对我来说没有任何意义。

眼前这个女人的身体才有价值。我从镜子里看到她在大厅里穿行,穿着酒店的制服和一双舒适的鞋。这种工作几乎要站一整天。虽然她步伐很快,但她的身体稳得就像注了铅似的,稳稳地抓住地面。面对如此性感的身体,大概谁都无法抗拒。克里斯多夫肯定立刻就被她俘获了。他是个处事圆滑的男人,婚姻生活不太顺,独自来旅游,无所顾虑,有关他的一切在对方眼中都充满了吸引力。

这个女人肯定也抵挡不了克里斯多夫的魅力。他潇洒富有,独自一人,无牵无挂,显然活得很洒脱——只有悠闲的人才会在酒店和村子里逗留这么久,大多数游客也就待上几天,最多一周,度个假就回去了。

坐在露台上,阳光迎面洒下,往事再度浮现。我知道部分真相,再稍加想象,就能猜到整件事情的始末。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现在我已经能平心静气地回忆它——克里斯多夫当时是怎样接近那个女人,如何闯入对方心里的。他总是有办法让别人记住他。

我点了杯饮料。天气很热,汗水顺着我的锁骨滑落,想象蔓延开来——


他抓住她的手腕,先伸出拇指,接着是食指,去触摸她。她抬起头,并不看他,而是看旁边有没有其他人。大厅里空无一人,她不必担心。


服务员送来饮料,殷勤地问:“您还需要其他什么吗?”

“不用,可以了。”

“我来调一下遮阳伞吧,太阳特别毒辣。”我来不及阻止,他已经将看台挪开了几英尺,看台底部与石头地板相互摩擦,发出刺耳的声响。

服务员抓住伞边,让它往我这边倾斜。这样好多了,总算凉快下来。太阳确实太毒了。我对他说了声谢谢,继续未尽的想象。


他牵着她走上楼。她跟在后面,催他快点。如果被人撞见的话,她就太尴尬了。

服务员还没走。

“现在好了。”他说。

那一刻,她选择相信他,跟他进了房间。他们只能在酒店里偷情,没其他地方可去。她死也不可能带他回家,因为她父母就住在隔壁,更何况她还要跟兄弟姐妹同住一间房。


“可以了,”我说,“非常感谢。”


他打开门,让她先进去。


服务员的身影挡住了阳光。“没有其他事了吗?”他满怀期待地问。


房间里很凉快,窗子是敞开的,通往阳台的门半掩着。她有点紧张,心想,说不定有清洁工正在打扫呢。不过一般这个时间清洁工不会来。他把钥匙扔在桌上,查看手机上是否有新消息。他是那么轻松自在,这让她感到不可思议。她无法想象,在这样奢华的房间中,他竟能如此自如。


“不用了,谢谢,我真的没其他需要。”服务员终于走了。


她以为他会先给自己倒杯饮料,这不是惯有的套路吗?她不知道,毕竟,这种事她还没有经验。他可能会呼叫服务员,像她见过的其他夫妻那样,点瓶必点的香槟。然而他没有。他放下手机,直接就抓住她的肩膀,将她转过来。这样突如其来的冒犯让她立刻兴奋起来。


事实是这样吗?应该差不多。我闭上眼睛。虽然那已经是陈年往事,但我依然能够十分清楚地回忆起来。不论是跟这个女人还是其他女人,他的调情手段大同小异。


接下来也一样,最后她肯定很满意。不过,十分钟或半小时过后,她就忍不住要开始怀疑了。

怎么回事,他没睡着?(他从来不在那个时候睡觉,但她并不知道。)他没看她,而是盯着天花板出神。她欲言又止。“这样多久了?”她想问又不知如何开口,接着她迷迷糊糊地睡了一会儿又醒来。她伸手想去摸他的手臂,还没碰到,他突然转身,笑着握住她的手。


晚餐时间,露台上又空了。餐厅被精心布置过了,每张桌子都搭着白色桌布,桌上摆着蜡烛和花。有一对德国夫妇带着两个孩子在用餐。他们吃得很快,我刚到他们就走了。两个孩子都很安静,表现得很有教养。一家人吃饭时几乎没怎么说话,妈妈时不时俯身给孩子们切食物。服务员还是早上那些人,等那家人一吃完,他们就忙不迭地开始清理桌子,就好像座位被订满了似的。等收拾好桌子后,他们又闲了下来。

我正在点咖啡的时候,那对新婚夫妻来了。在我看来,他们就是来度蜜月的。尽管科斯塔斯说他们是来庆祝结婚纪念日的,但二人的行为怎么看都像是新婚夫妻。他们还在喝酒,比下午到达酒店时喝得更醉了。

走进餐厅,美景让他们惊叹不已,妻子激动地抓住丈夫的手肘。不错,此时的景色非常壮观,太阳缓缓落下,天空残留一抹余霞。

他们坐下来开始点餐。丈夫立刻开了瓶香槟来庆祝。“来啊”,任何东西都是“来啊”,他们一直在重复这个词,像在互相抛球似的。

“来一份龙虾?”“来啊。”“来一份鱼子酱?”“来啊。”他们一边对服务员说英语,一边激动地用手比画。妻子甚至还拿起菜单挥了两下。接着服务员拿来一瓶香槟、一篮面包和一杯冰水。

我让服务员将账单送到房间。但眼下时间还早,我不愿整晚都待在房间里,便沿着石堤漫步。

石堤从露台一直延伸到海边,约十英尺宽,高大坚固,向海里延伸数百英尺,从四面围住海水,令人惊叹。很快,餐厅那边的嘈杂声和新婚夫妇的说话声都被夜色吞没。

四周万籁俱寂,耳边只有海浪声。我一直走到石堤尽头,在岸边小坐了一会儿。

如果换一种生活方式,我和克里斯多夫也能像那个安静的德国家庭,甚至像那对新婚夫妻一样。但这对眼下的我们来说已经不可能了,我的这个假想太过荒谬了。我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不一会儿服务员出现了,给我拿来一杯红酒。

“这是酒店的赠品。”他说。

这会儿的我看起来大概正需要一杯酒。

“会涨潮吗?”我询问道。

“会,最高时可以把码头淹没。”他回答说。

“这里曾有人溺水吗?”

“有时会有人溺水。不过这儿的水很安全,没有旋涡,也没有鲨鱼。”

我抬头看他是否面带笑意,然而身处一片黑夜之中,什么也看不到。

“大多数溺水的人都是自杀。”

这句话像是个玩笑。

“溺水的人多吗?”

他摇摇头,开始往后退,似乎有点生气。

“几乎没有。”

他转身走了。我在后面叫他,告诉他我随后就回,免得他担心。他点点头,进了酒店。过了一会儿,我也起身准备往回走。站在黑夜中,我看见酒店三楼小阳台的玻璃门还开着,那对新婚夫妇出现在阳台上。他们紧紧相拥着,根本无暇欣赏海景——也不像其他人那样,倚在栏杆边上抽根烟或者做些其他事——丈夫的手在妻子背部上下游走,妻子一手捏着他的下巴,另一只手顺着他的后腿滑下。

我感觉自己像“偷窥狂汤姆”,顿觉无比尴尬。偷窥并不光彩,不过四周黑漆漆的,我实在不知道该把目光落在哪里。阳台上的夫妻被灯光笼罩着,仿佛置身舞台中央。这场景在我看来既不优雅也不色情,这对夫妻之间的激情总是显得有点诡异。他们继续缠绵,展露动物的原始欲望。虽然他们对彼此的渴求看起来就像是一场表演,但这一幕却又千真万确地发生在眼前。

这是真实发生的事,不过他们肯定也意识到了聚集在自己身上的灯光多么具有戏剧性,黑夜里的阳台多么像戏剧舞台。他们花钱住进豪华套房,房间的设计又是如此浪漫,自然想要在这儿上演一幕浪漫剧。

每一段爱情都需要背景和观众,尤其在现实生活中,一对夫妇仅靠他们自己是很难产生出浪漫爱情的。设想一下,你和另一个人,你们要朝夕相处,而不仅仅是一次纵情,那么还想要一次又一次地保持热度,这绝非易事。所以很多时候,只有在特别的环境里,在他人的注视下,爱情才会变得更加强烈。

这对夫妻需要的特别环境就是克里斯多夫的房间。我猜,克里斯多夫肯定也曾一个人或跟某个人在那待过。我在码头尽头又逗留了片刻,看着那对夫妻久久地相拥着。最后,妻子拉着丈夫走进房间,关上了门。我意兴阑珊,走向露台,返回酒店大厅。那个年轻女服务员站在柜台后,走进大厅时,我朝她点了点头,她转过视线,并且叫住了我:“你有他的消息吗?”

我停下来。她低头盯着地板,似乎后悔自己问出了口。接着,她抬起头,挑衅似的瞪着我。我们之间毫无共同之处,没有任何交集。不过,我们都在等同一个男人。她的问题进一步证明了我的猜测。我摇头,她看上去既有点失落又有点高兴。我知道,假如我说他回来了,这对她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因为那意味着,此刻我正要上楼见克里斯多夫,她爱的男人正在我的房间里。

“他会回来的。”我说。

她点点头,表情好像在问:他以前干过这种事吗?难道他就是这种人?是个靠不住的人?一声不响地玩消失?我不想安慰她,毕竟这些问题不是我的烦恼,我何必多管闲事呢?

她沉默了,我觉得我必须找些话说,来打破这尴尬:“最近,他有点反常。”

我说完后,她向后退了退,明显有点反感。她大概以为我是在讽刺他们之间的这段艳遇,不过是一次反常的、无足轻重又毫无意义的出轨。

“他有点失常。”听了这话,她的表情越发阴沉下来,脸涨得通红。

这一次,克里斯多夫大概体会到了什么叫“贪多嚼不烂”。这个女人绝对不是那种他可以呼之则来、挥之即去的类型。他可能想甩掉她,所以逃走了。不过,他没必要丢下行李,附近有那么多豪华酒店,何不干脆换一家?作为久经情场的万人迷,要摆脱一个女人的纠缠对他来说轻而易举。

一阵沉默后,我问她叫什么名字,她稍稍犹豫了一会儿才回答说她叫玛丽亚。

“很高兴认识你。”我说。

她敷衍地点了下头,匆忙移开视线。

我转身离开,心想:本次正妻与第三者的交战被我搞砸了。不过,我哪里料到她竟如此情绪化呢?我慢慢释然了,不管是什么感受,嫉妒还是猜疑,我都不会吃醋。这会儿,她已经不知道该生气还是该觉得羞耻了。不过,看她的表情,我发现她还是心存幻想的。爱上一个人却不知道对方是否同样爱自己,这的确是非常痛苦的,容易产生出最消极的情绪——嫉妒、愤怒,以及自我厌弃。





前言/序言


《漫长的分离》 故事的开端,总是波澜不惊,如同平静湖面下暗涌的潜流。 一通突如其来的电话,打碎了男主角马克·海瑟尔平静的生活。电话那头,是他疏远已久的妻子艾米丽的声音,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冷静,通知他即将离开。没有争吵,没有挽留,没有解释,只有陈述一个既定的事实——她要走了。这次离开,与以往任何一次的赌气或短暂的分居都不同,艾米丽似乎下定了决心,带走了她所有的物品,如同蒸发一般,消失在他的生活中,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家,以及马克心中一个巨大的、无法填补的空洞。 马克是个有着自己事业的男人,在一次寻常的商业活动中,他遇见了同样出色的女性,克莱尔。她的出现,如同在马克灰暗的生活中投下了一道光,他们之间迅速产生了默契与情感的火花。克莱尔的独立、智慧与温柔,让马克重新感受到了生活的温度,他以为,这便是新的开始,一个新的篇章。然而,命运的齿轮,却在此刻悄然转向了更加诡谲的方向。 就在马克以为自己可以逐渐走出过去的阴影,迎接崭新生活的时候,艾米丽的失踪,如同一个不请自来的幽灵,再次闯入他的世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与恐慌。她不是单纯地离开,而是彻彻底底地消失了,没有留下任何痕迹,没有联系任何人。警方介入调查,但线索寥寥。马克的心中,疑虑和不安如同藤蔓般疯狂生长,他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现实:他的妻子,那个曾经与他分享过生命点滴的女人,如今成了一个谜。 随着调查的深入,马克发现自己对艾米丽的了解,原来是如此的肤浅。她过往的生活,隐藏着许多他从未触及的角落。她的朋友,她的同事,甚至她曾经的一些隐秘的交往,都在逐渐揭开她神秘的面纱。而每一次的发现,都让马克更加困惑,更加不安。他曾以为他深爱的女人,在某些方面,对他来说,却是全然陌生的。 与此同时,马克与克莱尔的关系也进入了微妙的阶段。克莱尔的出现,原本是他试图摆脱过去,拥抱未来的希望,但艾米丽的失踪,将他重新拉回了过去,也让他们的关系蒙上了阴影。克莱尔是否知道关于艾米丽的任何事情?她对这一切的反应,是否真的如她表现的那般无辜?马克开始怀疑,他身边的人,是否也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小说巧妙地将时间线打乱,通过闪回和倒叙,层层剥茧,揭示了马克与艾米丽之间关系的裂痕。他们曾经的爱情,是如何在日复一日的平淡和未被言说的失望中,逐渐消磨殆尽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争执,那些被忽视的感受,在时间的洪流中,汇聚成了无法跨越的鸿沟。马克的回忆,有时清晰得如同昨日,有时却又模糊得不可捉摸,他开始质疑自己记忆的真实性,怀疑自己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作者以一种冷峻而克制的笔触,勾勒出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矛盾。马克并非一个完美的英雄,他有自己的缺点,有自己的软弱,但他对真相的执着,以及在困境中的挣扎,却让他显得真实而有血有肉。克莱尔的角色,更是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她的动机,她的立场,都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艾米丽,这个始终处于失踪状态的女性,她的形象在马克的记忆和想象中不断重塑,她究竟是受害者,还是幕后策划者? 《漫长的分离》并非一部简单的失踪案件故事,它更像是一次对婚姻、对爱情、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它探讨了当信任崩塌,当秘密横生,当曾经以为坚不可摧的关系,在岁月的侵蚀下变得摇摇欲坠时,我们会如何面对?它描绘了在极端的压力下,个体所爆发出的求生本能,以及在迷雾中,如何辨别真伪,如何找寻自己。 随着情节的推进,一个又一个的真相如同被剥开的洋葱,一层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关键的线索;每一次的反转,都可能颠覆读者之前的判断。作者精准地掌握着叙事的节奏,将悬念层层递进,让读者在紧张与期待中,一同走进这场关于真相的追逐。 故事的结局,更是出人意料。它并非简单的善恶报应,而是将复杂的人性,以及婚姻中错综复杂的爱恨纠葛,展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们反思,在漫长的分离中,我们失去的,究竟是爱人,还是曾经的自己?当真相最终浮出水面,留给读者的,不仅是震撼,更是一种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切体悟。 《漫长的分离》是一部能够让你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杰作。它用精妙的叙事,深刻的人物塑造,以及对人性幽暗之处的精准洞察,为你讲述一个关于爱、失落、背叛与救赎的动人故事。它挑战着你的思维,让你在掩卷之后,仍久久不能平静。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小说给我的感觉就像在灰色的雾气里行走,每一步都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重量。作者的笔触极其克制,仿佛在用最少的墨水勾勒出最复杂的内心世界。我一直很欣赏那种不加粉饰、直击人心的叙事方式,而这本书完美地做到了这一点。主角的每一次呼吸、每一个犹豫,都像被放大镜仔细检视过,让你清晰地感受到那种渗透骨髓的孤独感。故事的节奏把握得非常精准,你知道在平静的表面下酝酿着巨大的风暴,但它就是不急着爆发,而是让你在漫长的等待中煎熬。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于环境细节的描写,那些冰冷、干燥的景物描写,恰好映衬了人物内心的荒芜。读完之后,那种怅然若失的感觉久久不能散去,它不是那种让你拍案叫绝的快感,而是一种深入骨髓的、关于人性本质的沉思。这本书就像一杯陈年的烈酒,初尝时觉得寡淡,回味起来却后劲十足,需要你静下心来,才能品出其中深藏的苦涩与复杂。

评分

这本书的悬疑感不是那种传统意义上的“谁是凶手”,而是一种存在主义层面的悬置。你始终在追问:到底什么才是真实?什么又是被构建出来的表象?作者非常擅长营造一种微妙的偏执状态,让你开始怀疑每一个出现的角色,甚至怀疑叙述者本身的可信度。这种多层次的怀疑链条,使得故事充满了张力,即使在描写日常场景时,背景音里也仿佛有低沉的警报声在鸣响。它需要的不是快速的阅读,而是细致的拆解,如同在黑暗中辨认星图。它没有廉价的惊吓,只有持续的、令人窒息的心理压力,它让你体会到,最可怕的“消失”,往往是那些我们最依赖的东西——记忆、信任、自我认知——慢慢瓦解的过程。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功力,用“滴水不漏”来形容或许还不够。它有一种独特的韵律感,读起来像某种古老的咏叹调,每一个词语都仿佛经过了千百次的打磨,剔除了所有冗余的情感修饰,只剩下最本质的重量。那些句子短小精悍,但蕴含的信息量却大得惊人,仿佛每一个逗号后面都藏着一个未解的谜题。我时常需要停下来,回味刚刚读过的一句话,感叹作者如何能用如此简洁的语言,描绘出如此丰富和阴郁的内心风景。它不像某些畅销书那样热烈奔放,它更像是一幅写意的水墨画,留白很多,但意境深远。这种冷静到极致的笔法,反而让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绪波动更加震撼人心,仿佛那些最剧烈的痛苦,只有在完全静止的时候,才能被完整地感知到。

评分

我得说,这本书的叙事结构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精妙。它不是那种传统线性叙事,而是像一把精密的瑞士钟表,各个齿轮咬合得天衣无缝,但你一开始根本看不出它们是如何运作的。作者巧妙地利用了“缺失”和“未说出口”的部分来推动情节,留给读者的想象空间是巨大的,也因此带来了极强的代入感。每一次翻页,都感觉自己被拽入了一个更深的谜团,但这个谜团不是为了娱乐大众,而是为了探讨某种更深刻的真相。我尤其欣赏作者那种近乎冷酷的客观视角,它让你不得不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角色的选择和命运的无奈。读这本书的过程,与其说是阅读故事,不如说是一种智力上的博弈,你必须全神贯注地捕捉那些稍纵即逝的暗示和线索。那种被故事牵引着,一步步走向真相边缘,却又始终保持着距离的体验,实在是太刺激了。

评分

说实话,刚开始读的时候,我有些不适应这种强烈的疏离感。主角的行为逻辑似乎总是游走在常理的边缘,让人捉摸不透,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开始理解,那正是作者想要营造的氛围——一种被世界抛弃、自我放逐的状态。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拒绝给出简单的答案或情感慰藉。它呈现的是人性的灰色地带,那些我们宁愿视而不见的阴暗面和自我欺骗。它不试图讨好读者,反而用一种近乎挑衅的姿态,逼迫你去直面那些不舒服的感觉。这种毫不妥协的艺术追求,非常令人钦佩。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像刚进行了一场漫长的心灵探险,虽然疲惫,但灵魂深处似乎被某种坚硬、清澈的东西打磨过,变得更加锐利和警醒。

评分

从头来过,我们说不定会像那对安静的德国老夫妻,或者像那对热烈的新婚夫妻一样。我们的婚姻将有无限可能,或者压根毫无意义。

评分

这确实是一段建立在背叛之上的失败的婚姻。

评分

有人出过轨,犯下不可原谅的错。

评分

在京东上一直在买买买,家里的书越来越多,真的停不了手,无后顾之忧的购物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在京东上一直在买买买,家里的书越来越多,真的停不了手,无后顾之忧的购物让人欲罢不能。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生活中的爱和恨聚和离,总是这样的发生着,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没有十全十美的事。

评分

有人出过轨,犯下不可原谅的错。

评分

这确实是一段建立在背叛之上的失败的婚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