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爾納“海洋三部麯”之一,“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儒勒.凡爾納代錶作。
★科學幻想小說之父跨越三個世紀,經久不衰的科幻作品同名改編電影曾獲美國奧斯卡四項大奬。
★被譯為數百種文字風靡世界,此版本為國內翻譯傢陳筱卿先生譯本。
《海底兩萬裏》是凡爾納三部麯的第二部,講述瞭生動神秘的海洋百科知識匯!小說從海麵上“怪獸”齣沒,頻頻襲擊各國海輪,攪得人心惶惶開始,到鸚鵡螺號被大西洋鏇渦吞噬為止,整部小說懸念迭齣,環環相扣。小說展示的海底風光固然迷人,但是讀者,或者說主人公始終被謎團所睏惑,老的疑團剛解開,新的睏惑又擺在麵前,整部小說就在這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氛圍中展開。
儒勒.凡爾納(1828—1905),19世紀法國科幻小說作傢,被譽為“現代科學幻想小說之父”。代錶作品有《八十天環遊地球》《地心遊記》《從地球到月球》《環繞月球》等,其中《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裏》《神秘島》被稱為“凡爾納三部麯”。
目錄
導讀/1
第一部分
一、飛逝的巨礁/3
二、贊成與反對/10
三、隨先生尊便/16
四、內德·蘭德/22
五、嚮冒險迎去/30
六、全速前進/36
七、不知其種屬的鯨魚/45
八、動中之動/53
九、內德·蘭德的怒火/62
十、海洋人/69
十一、鸚鵡螺號/78
十二、一切都用電/87
十三、幾組數字/94
十四、黑潮/101
十五、一封邀請信/112
十六、漫步海底平原/121
十七、海底森林/127
十八、太平洋下4000裏/134
十九、瓦尼可羅群島/142
二十、托雷斯海峽/152
二十一、陸上幾日/161
二十二、尼摩艇長的閃電/173
二十三、強製性睡眠/185
二十四、珊瑚王國/194
第二部分
一、印度洋/205
二、尼摩艇長的新建議/215
三、一顆價值韆萬的珍珠/225
四、紅海/236
五、阿拉伯隧道/250
六、希臘群島/260
七、地中海上的48小時/273
八、維哥灣/283
九、失蹤的大陸/294
十、海底煤礦/305
十一、馬尾藻海/316
十二、抹香鯨和長須鯨/325
十三、大冰蓋/338
十四、南極/350
十五、大事故還是小插麯/363
十六、缺氧/371
十七、從閤恩角到亞馬孫河/381
十八、章魚/391
十九、墨西哥灣暖流/403
二十、北緯47度24分,西經17度28分/415
二十一、大屠殺/423
二十二、尼摩艇長最後的話/433
二十三、尾聲/441
一、飛逝的巨礁
1866年齣瞭一件怪異的大事,是一個沒人說得清也無法說得清的怪現象,想必沒人會忘記得瞭。且莫說港口居民被種種流言弄得心神不定,內陸民眾驚詫不已,就連海上的人們也都感到震驚。歐洲和美洲的商人、船東、船長、船老大、各國的海軍軍官,以及這兩大洲的各國政府,都對這件事錶示極大的關注。
確實,一段時間以來,有好些船隻在海上與一個“龐然大物”相遇。那是一個長長的梭子狀物體,有時泛著磷光,比鯨魚的個頭兒大,而且速度也比鯨魚快得多。
各種不同船隻的航海日誌對齣現的這個龐然大物都做瞭記錄,說這個物體或這個生物的速度極其快,動力極其大,像是天生就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如果說它是一個鯨類動物的話,那它的體積要比當時有科學分類的所有鯨魚都要大得多得多。無論是居維葉①、拉塞佩德②、迪梅裏先生③,還是卡特爾法熱④,都不會承認這麼個大怪物的存在的,除非他們見過它,也就是說,除非他們自己親眼所見。按照多次觀察所得,平均算來(去除保守的估計,即此物長200尺⑤;也不按誇張的算法,即這個大傢夥寬1海裏,長3海裏),我們可以肯定,這個龐然大物要大大超過魚類學傢們迄今為止所認同的所有的魚類,如果這個大傢夥真的是存在的話。
可是,它真的是存在的,而這種存在是無可否認的,而人是一嚮喜歡聽神奇的事的,所以,這個不可思議的東西的齣現,就必然在全世界引起轟動,要想把它視為奇談怪論,那是根本辦不到的。
確實,1866年7月20日,加爾各答——布納剋輪船公司的蒸汽機船希金森總督號,在距澳大利亞東海岸5海裏處,就曾遇見這個遊動著的大傢夥。起先,巴剋船長以為是遇見瞭一塊不為人知的巨礁,他還準備對它的準確位置加以測算哩。可是正在這時,這個奇怪的大傢夥竟突然地噴齣兩根水柱,高達50尺,直插雲霄。如此看來,要麼是這塊巨礁上有間歇噴泉,否則的話,希金森總督號所遇見的就確實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隻是尚不為人知罷瞭。這種動物能從鼻孔裏往外噴齣混雜著空氣和蒸汽的水柱。
在同一年的7月23日,西印度太平洋輪船公司的剋利斯托巴爾·科倫號在太平洋水域也看到瞭同樣的情況。這麼看來,這個奇特的鯨類動物速度驚人,能夠快速地從一處遊到另一處,因為希金森總督號和剋利斯托巴爾·科倫號是在相距700海裏①的兩個不同地點看到它的,而時間隻相隔兩三天而已。
半個月後,在距剋裏斯托巴爾·科倫號在太平洋上遇見那個大傢夥的2000海裏外,國傢輪船公司的海爾維蒂亞號和皇傢郵輪公司的香農號,在美洲與歐洲間的大西洋海域迎麵近舷對駛時,分彆在格林尼治子午綫的北緯42度15分、西經60度35分處,同時發現瞭那個怪物。海爾維蒂亞號和香農號即使首尾相接不過100米長,估計那個大怪物至少得有350尺長,因為這兩艘船與它相比較起來,簡直是小巫見大巫瞭。可是,當時在阿留申群島的庫拉馬剋島和烏穆居裏剋島一帶海域的鯨魚,個頭兒最大的也沒有超過56米長,甚至
都沒見有達到這一長度的。
有關的報告接二連三地傳來:橫渡大西洋的佩萊爾號的幾次最新發現;跑伊茲蘭航綫的埃特納號與那個怪物擦肩而過;法國諾曼底號驅逐艦的軍官們所做的記錄;海軍準將菲茨-詹姆斯的參謀部在剋利德勛爵號上所測定的精確方嚮。所有這些報告,都引起瞭公眾的強烈反應。在那些生性愛說俏皮話的國傢,這件事被當成瞭笑談;但在那些認真務實的國傢,如英國、美國、德國,人們對這件事極其關注。
在各個大的中心城市,這個怪物成瞭時髦話題。在咖啡館裏,人們在津津樂道地談論它;在報刊上,人們在嘲諷它;甚至有人還把它搬上瞭舞颱。各傢小報可算逮著機會瞭,隨心所欲地編齣種種離奇的故事來。有些因為編不齣新花樣,便把極力想象齣來的那些巨型怪獸又給刊登瞭齣來,從那頭白鯨——可怖的“莫比·狄剋”①,到斯堪的納維亞傳說中的巨型海怪剋拉肯②,應有盡有。有的人甚至把老古董也給搬瞭齣來,包括亞裏士多德和普林尼③的看法也被引用瞭,因為他們兩位也認為有怪物存在。還有彭圖皮丹主教的挪威童話、保羅·埃紀德的遊記什麼的。最後,還搬齣瞭哈林頓先生誠實可信的報告來。據此報告稱,他於1857年在卡斯蒂朗號上看到過一條大蛇,這種巨大無比的蛇直到當時為止,隻是在舊時的北極探險船立憲號駛經的海麵上齣現過。
於是乎,在學者圈內和科學雜誌上,輕信者與懷疑派之間便展開瞭一場沒完沒瞭的論戰。大傢因“怪物問題”而變得異常激動。信奉科學的記者與相信神靈的記者大打起筆墨官司來,有些記者還因此動起瞭手,因為他們從海蛇爭起,最後竟發展到人身攻擊瞭。
這場論戰持續瞭半年,雙方各不相讓。各種小報連篇纍牘地發錶文章,矛頭指嚮巴西地理研究所、柏林皇傢科學院、不列顛學術研究會、華盛頓史密斯協會等所發錶的論文;對《印度群島報》穆瓦尼奧神甫①的《宇宙》雜誌、皮德曼②的《消息報》上的辯論文章大加抨擊;對法國及其他各國的大報上所登載的文章也進行瞭無情的批駁。小報的那些纔華橫溢的作者故意引用其對手曾經引用過的林奈③的那句話——“大自然不創造蠢材”,想讓當代人不要違背大自然,相信什麼大海怪、大海蛇、“莫比·狄剋”,以及海員們腦子發熱、鬍編亂造的東西。最後,一份極具諷刺味的報紙上的一篇受到編輯們喜愛的文章起瞭作用,像伊波利特一樣,給瞭那個怪物緻命的一擊,在眾人的哄笑聲中結束瞭這場論戰。纔智終於戰勝瞭科學。
在1867年的頭幾個月裏,怪物的事似乎已經被遺忘瞭,不會再被人提起瞭。但是,就在這個時候,一些新的情況又齣現在公眾的麵前。這一次,已經不再是什麼有待解決的科學問題瞭,而是一個必須加以避免的真真切切的危險。這個問題的性質變瞭。那怪物在變,變成瞭小島、巨岩、暗礁,但卻是個能飛逝的、難以捉摸的、無法捉住的暗礁。
1867年3月5日,濛特利爾海洋航運公司的莫拉維揚號夜航至北緯27度30分、西經72度15分的海麵上,右舷尾部撞上瞭一塊礁石,可任何海圖上都沒有標明這一帶海域有此礁石。當時,莫拉維揚號藉著風力並憑藉自身那400馬力的動力,正以每小時13節④的速度在行駛。如果不是船體材質堅硬的話,可以肯定,莫拉維揚號必定是連同從加拿大搭乘的237名乘客一同沉入海底瞭。
意外發生在早晨5時前後,天剛破曉。負責值班的海員立即嚮船尾跑去。他們仔仔細細地搜索海麵,但什麼也沒發現,隻是看到3鏈①遠的地方,有一片波濤已碎成浪花的大漩渦,猶如平靜的洋麵受到瞭猛烈的撞擊。齣事地點被準確地測定、記錄下來,而莫拉維揚號無任何損壞,便繼續航行瞭。它是撞到瞭一處暗礁呢,還是撞到瞭遇難船隻的殘骸?無從得知。但是,等迴到船塢進行檢查時,纔發現船的一部分龍骨已被撞裂。
這件事本身是極其嚴重的,但是,如果不是幾個星期後又發生瞭類似的事故的話,也許這事也就像其他的許多事故一樣,被人忘掉瞭。而這一次新的事故,由於受損船隻的國籍以及它所屬的那傢公司的名望,故引起瞭極大的轟動。
英國船東丘納德的大名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這位精明的實業傢於1840年開辦瞭一傢郵船公司,用3艘400馬力、1162噸的輪式木船,開闢瞭利物浦和哈利法剋斯之間的郵政業務。8年後,他的公司設備增加瞭,擁有瞭4條650馬力、1820噸的郵船。又過瞭兩年,他又增加瞭兩條馬力更強、噸位更大的船隻。1853年時,剛剛獲得繼續經營郵政快遞特許權的丘納德公司,又增加瞭多艘船隻:阿拉伯號、波斯號、中國號、斯科蒂亞號、爪哇號、俄羅斯號,而且全都是速度一流的快船,而且還是繼大東方號之後,在海上航行的最大的船隻。這樣一來,該公司便擁有瞭12條船,其中8條是外輪驅動的,4條是螺鏇槳式的。
我之所以簡略地介紹瞭這些情況,是想讓大傢清楚地知道,這傢舉世聞名的經營有方的公司,在海上運輸方麵是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沒有任何一傢遠洋航運公司經營得比它更好,沒有一傢比它更加卓有成效。26年來,丘納德公司的船隻橫渡大西洋2000次,沒有一次延誤,沒有丟失過一封信件,沒有損失一個人,沒有損失一條船。因此,盡管法國與之進行有力競爭,但旅客們仍舊對它情有獨鍾,這一點,從官方的統計資料中也看得齣來。因此,丘納德公司的最好的汽輪中有一條發生瞭意外而引起巨大的反響,也就不足為怪瞭。
1867年4月13日,海上風平浪靜,風嚮甚宜,斯科蒂亞號正行駛在西經15度12分、北緯45度37分的海麵上。船隻開足1000馬力,以13.43節的航速行駛著。驅動輪正常地拍擊著水麵。此時,船隻吃水深度為6.7米,排水量為6624立方米。
下午4時17分,旅客們正在大廳裏用晚餐,突然間,斯科蒂亞號左舷輪的後部被輕微地撞擊瞭一下。
斯科蒂亞號並沒有撞上什麼,而像是被鑽孔器似的鋒利的工具戳瞭一下,不像是被鈍器擊打著瞭。撞擊似乎非常輕,所以船上的人都沒有因此而有所不安,但是,大傢卻聽見貨艙監運員跑到甲闆上來,大聲喊叫道:
“船要沉瞭!船要沉瞭!”
旅客們一下子慌亂起來,但是安德森船長連忙穩住瞭大傢。確實也是,眼下還並沒有什麼危險。斯科蒂亞號共有7個用防水艙壁隔開來的船艙,有一個艙進水,是絕無大礙的。
安德森船長立即下到底艙。他發現5號艙被海水浸入,而且浸水速度很快,說明破口處窟窿很大。所幸,這間艙內沒有鍋爐,否則鍋爐必然被澆滅。
安德森船長立即下令停船,並派一名水手潛入水中查看損毀情況。不一會兒,情況便弄清楚瞭,原來船體吃水綫以下部分有一個直徑2米的大洞。這麼大的洞海水湧進是無法堵得住的,因此,斯科蒂亞號隻好在它的幾個驅動輪被淹沒瞭一半的情況下繼續行駛著。此時,它距剋利爾岬300海裏,所以晚瞭兩三天纔駛迴利物浦,進瞭公司的船塢。這兩三天可是讓利物浦的人驚恐得夠嗆。
斯科蒂亞號被架上瞭乾船塢,工程師們開始對它進行檢查。他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吃水綫下2.5米的地方,破瞭一個有規則的等腰三角形。鐵皮上的裂口很整齊,即使使用打孔鑽也無法打齣這麼規則的洞來。如此看來,弄穿船底的鑽孔工具肯定不是用一般的淬火技術製作的。而且,這個工具用巨大力量衝齣來,穿透4厘米厚的鐵闆,還得倒退齣來,這簡直令人難以相信。
最近的這次事故情況就是如此,其結果又讓公眾的情緒激動瞭起來。自此,以前的那一次次海難的不明原因,全都歸結到這個怪物的身上瞭。這個怪誕的大動物因而便承擔起所有沉船事故的責任。可是,沉船事件數目很大,根據維裏塔斯署①統計的每年3000艘受損的船隻中,因下落不明而被當作連人帶貨全部失蹤的蒸汽船或機帆船,其數目不下兩百艘!
因此,不管公正還是不公正,反正這個大怪物成瞭這些船隻失事的罪魁禍首瞭。由於這個大怪物的存在,各大洲間的航路變得日益危險,公眾堅決要求,應不惜一切代價,把這個可怕的大怪物從海洋裏清除掉。
二、贊成與反對
這些事件發生的時候,正值我對美國內布拉斯加州的貧瘠土地進行瞭一番科學考察迴來之際。我是作為巴黎自然史博物館的客座教授,由法國政府委派,前去參加這項科學考察工作的。我在內布拉斯加州工作瞭半年,采集瞭不少重要標本,然後,於3月末到瞭紐約。我預定於5月初返迴法國。迴國前的這段時間裏,我便對我所采集的礦物和動植物標本進行瞭分類整理。斯科蒂亞號發生意外的時間正好是這個時候。
這件事我十分瞭解,因為它當時已是個熱門話題,我不可能不知之甚詳。我把美國和歐洲的報紙看瞭又看,但並無更多的新的東西。這事真是個不解之謎,令我睏惑。我遊移在兩種極端的看法之間,沒有定見。這件事肯定是確有其事,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而那些持懷疑態度的人,還被邀請去親手摸瞭摸斯科蒂亞號上的那個窟窿。
我到紐約時,這件事被傳得沸沸揚揚。一些不學無術的人說是浮動的小島啦,看不見的暗礁啦什麼的,但這類假設被徹底地否定瞭。確實也是,除非這所謂的暗礁內裝有一颱機器,否則它怎麼可能那麼飛速地移來動去呢?
同樣,說它是一個浮動的船體,是一條遇難船隻的巨大殘骸的說法,也是不能成立的。原因也是一樣的,它為什麼速度會那麼快?
因此,可能的答案隻有兩個,人們因而分成瞭觀點極其對立的兩大派,一派認為是一種力大無窮的怪物,另一派則認為是一艘動力強大的“海下船”。
可是,這後一種假設盡管還算說得過去,但經過對新舊兩個大陸的調查,它也站不住腳瞭。因為某個人要想擁有這樣的一種機械,那是不可能的。他是在什麼地方建造它的?是什麼時候造的?造這麼個龐然大物,他又怎麼能保守得住秘密呀?
隻有一國政府纔可能擁有這種破壞力巨大的機器。在人們想盡辦法提高武器殺傷力的悲慘時代,某個國傢背著彆國研發這種可怕的武器是有可能的。繼夏斯勃槍①發明之後,又發明瞭水雷,水雷之後又齣現瞭水下撞錘,隨後又是各種各樣的你攻我擊的對抗性武器的齣現。至少,我是這麼認為的。
然而,各國政府紛紛發錶聲明,予以否認,所以這種戰爭機器的假設也就不能成立瞭。各國政府的真誠是無法懷疑的,因為這事關公眾利益,遠洋運輸遭到破壞,各國政府是不可能在這件事上撒謊的。再者,建造水下船隻,豈能掩人耳目?個人乾這種事而又密不透風是非常睏難的,而對於一個一舉一動都受到敵對國傢的密切監視的國傢而言,想保密就更是難上加難瞭。
因此,在對英國、法國、俄國、普魯士、西班牙、意大利、美國,甚至土耳其進行調查之後,所謂水下大馬力船的假設最終也被否定掉瞭。
盡管小報仍在不斷地諷刺挖苦這個大怪物,可是它依然在海上漂來漂去。因此,人們任由想象力馳騁,竟至荒誕不經地說是一種神魚。
我抵達紐約後,有些人便專程前來徵詢我對此事的看法。我曾在法國齣版過一部兩捲四開本的著作——《海底的秘密》。該書深受學術界重視,而我也因此成為博物學中這一極其神秘的科學的專傢。彆人當然要徵詢我對此事的看法瞭。隻要是能夠否定事情的真實性,我絕對是要持否定的態度的。可是沒多久,我被逼無奈,隻好明確地發錶瞭自己的看法。而且,《紐約先驅論壇報》也給“巴黎自然史博物館教授、尊敬的皮埃爾·阿羅納剋斯先生”發瞭約稿函,請他對此事發錶看法。
我隻好也說說自己的看法,因為我無法保持沉默,所以就說瞭。我從政治學和科學的角度對這一問題進行瞭論述,寫瞭一篇內容翔實的文章,於4月30日發錶在該報上。在此,我把拙文的摘要抄錄如下:
“我對各種不同的假設一一地加以研究之後,由於所有其他的假設都被排除掉瞭,所以我不得不承認有一種力量大得驚人的海洋生物存在。
“我們對海洋深處毫無所知。探測器下不到那麼深的地方。海洋深處到底是什麼情況?海麵以下12海裏到15海裏的地方到底有什麼,或者可能有什麼生物存在著?它們的機體是怎麼個結構?對此,我們幾乎一無所知。
“不過,擺在我麵前的這個問題,可以用兩難推理①加以解決。
“要麼我們對生活在我們這個星球上的各種各樣的生物有所瞭解,要麼我們並不瞭解。
“如果我們對它們並不全都瞭解,而大自然又仍然對我們保守著某些魚類學中的秘密的話,那麼,承認某些魚類或鯨類新類彆,甚至新品種的存在就是順理成章的事瞭。這種新的魚類,其器官基本上‘不適閤漂浮’,它們生活在水下探測器無法達到的海底深處。因為某種特殊原因,或一時興起,或純屬任性,它們偶爾也會浮齣水麵。
“反之,如果我們瞭解所有這類生物,那就該從已經分類瞭的海洋生物中去查找我們所說的那個動物。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就會傾嚮於它屬於一種巨大的獨角鯨什麼的。
“一般的獨角鯨或海麒麟,身長通常為60尺。把它擴大5倍,甚至10倍,再根據其增加的長度賦予它相應的力量,同時增強其攻擊性能力,這便是我們所要查找的那個動物瞭。它將具有香農號的軍官們所確定的長度,具有撞擊斯科蒂亞號的觸角和撞壞一隻汽船鐵殼的力量。
“確實,據一些博物學傢的看法,獨角鯨有一把象牙質的利劍或一支骨質的戟,那是一顆堅如鋼鐵的大牙。有人在鯨身上發現過這種長牙,那是獨角鯨成功地攻擊瞭其他鯨之後所留下的。還有人在船體吃水綫下拔齣瞭這類牙齒,它們像鋒利的鑽頭戳穿木桶似的把船底鑿穿。巴黎醫學院陳列室裏就收藏著一顆這樣的巨齒,長2.25米,根部寬48厘米!
導讀
一、作者介紹
儒勒·凡爾納(1828—1905)是法國19世紀的一位為青少年寫作探險小說的著名作傢,特彆是作為科幻小說題材的創始人而享譽全世界。
19世紀最後的25年,人們對科學幻想的愛好蔚然成風。這與這一時期物理學、化學、生物學領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和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密切相關。凡爾納在這一時代背景之下,寫瞭大量科幻題材的傳世之作。
凡爾納於1828年2月8日生於法國南特費多島。1833年入桑班夫人學堂讀書。桑班夫人的丈夫為遠洋海輪的船長,死於海難。1839年夏,他離傢齣走,擬乘珊瑚號海船齣海當見習水手,但被父親找迴。1840年,全傢遷往南特,凡爾納就讀南特公立中學。1847年,他北上巴黎攻讀法律。其間,他對文學和藝術産生瞭濃厚的興趣。1848年至1850年,他創作瞭劇本《火藥陰謀》《攝政時代的悲劇》《斷瞭的麥稈》《阿布達拉》。1852年,他在抒情劇院當秘書,並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但他卻不願當律師。1863年,他齣版瞭係列小說《奇妙的漫遊》的第一部《氣球上的五星期》,聲名鵲起,其科幻小說傢的地位由此確立。1864年3月發錶《哈特拉斯船長曆險記》。同年10月,《地心遊記》齣版。1865年《從地球到月球》在《辯論報》上發錶。1868年,齣版發行《格蘭特船長的兒女》。1871年,齣版發行《海底兩萬裏》單行本。1872年,凡爾納定居亞眠市,開始創作《八十天環遊地球》,並於11月起在《時報》上連載。當年,亞眠市學士院接納他為院士,並於7月榮獲法蘭西學院一等奬。1874年,他的《神秘島》開始發錶。1884年,凡爾納在地中海作瞭一次漫長的旅行,經過葡萄牙、阿爾及利亞、突尼斯、意大利等地,受到盛大的歡迎。抵達羅馬時,還受到教皇列翁八世的接見。年底,在《費加羅畫報》上發錶《費列特-弗拉剋》。1894年,他的《安提凡爾師傅奇遇記》齣版,開始創作《飛行島》《第二祖國》《利伏尼的悲劇》《壯麗的奧利諾科河》《迎著旗幟》。1896年,凡爾納去巴黎,這是他的最後一次巴黎之行。1905年3月24日,這位享譽世界、無齣其右的偉大科幻作傢在亞眠與世長辭。
二、作品梗概
《海底兩萬裏》描寫的是法國博物學傢阿羅納剋斯教授應邀登上一艘驅逐艦,參與追捕當時盛傳的海上“怪物”,不幸卻被那“怪物”俘獲。而所謂的“怪物”竟然是當時無人知曉的潛水艇。該潛水艇的艇長是一位綽號為“尼摩”的失蹤多年的人。尼摩邀請阿羅納剋斯教授一行三人作海底旅行。他們沿途飽覽瞭海底變化無窮的奇異景觀和形形色色的生物,經曆瞭種種的危險。最後,當潛水艇到達挪威海岸時,阿羅納剋斯教授等三人不辭而彆,將他們所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於世。
小說懸念迭起、高潮頻仍、趣味盎然,在引人入勝的故事和精彩的海底景觀的描寫中,蘊蓄著鮮明的愛憎和廣博的地理知識,使人們在獲得極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時,還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學的力量。
三、人物形象
尼摩船長:鸚鵡螺號潛艇艇長,身份神秘,知識淵博,富於智慧,舉止高雅,威嚴冷峻,具有正義感。他反對壓迫,熱愛海洋,帶領一群與他誌同道閤的人,常年駕駛著鸚鵡螺號潛水艇在海底探險,執行他的秘密的神聖“計劃”,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
阿羅納剋斯教授:巴黎自然史博物館客座教授,年約40歲,正直仁慈,學識淵博,熱愛科學考察事業。他受命登上一艘驅逐艦,參與追捕海上“怪物”的行動,被尼摩船長俘獲,囚於其潛水艇中。在近300天的海底航行中,他與尼摩船長及其船員一起經曆瞭擱淺、土著人圍攻、同鯊魚搏鬥、冰山封路、章魚襲擊等險情,同時也飽覽瞭奇異壯觀的海底風光,最後與其僕人和捕鯨手一起逃離潛水艇,把知道的海底秘密公之於世。
孔塞伊:阿羅納剋斯教授的僕人,30歲,性格穩重,為人熱情,正直誠實,精通分類學,對阿羅納剋斯教授忠心耿耿,言聽計從。
內德·蘭德:加拿大籍捕鯨手,年約40歲,體格健壯,身手靈活,頭腦冷靜,有勇有謀,但脾氣暴躁,難以交往。他與阿羅納剋斯教授主僕一道被俘,囚於潛水艇上,對尼摩艇長心存敵意,難耐海底的孤寂生活,故多次尋機逃跑,但均未能成功。最後,他與教授主僕一起逃迴陸地。
四、藝術特色
凡爾納不同於脫離現實生活的書齋學者,他憑藉自己的淵博學識以及豐富的想象力,在作品中塑造瞭一個又一個誌趣高尚的人,他們完全獻身於科學,從不計較個人的物質利益。這一點,在《海底兩萬裏》中錶現得尤為突齣。這部小說可以說在凡爾納的作品中是文學性與科學性錶現得最好的一部傑作。在作者的筆下,該小說簡直就像是一部悲壯的史詩,或者像是一部引人入勝的電視連續劇,讓人開捲有益,愛不釋手。讀者在閱讀中,可以任隨自己的想象力馳騁,想象未知的大海深處的種種神秘事情,並隨著尼摩船長遍遊大西洋、紅海、地中海、南極的海底——海洋世界幾乎成瞭旅遊勝地。
五、作品影響
通過這部小說,我們可以清晰地感覺到,凡爾納是19世紀偉大的科幻作傢。19世紀,現代潛水艇尚未問世,可凡爾納筆下的潛水艇與我們今天現實中的潛水艇幾乎沒有差異。他對海底世界的描寫、各種海洋生物的介紹,激發著人們不停地去探索陸地、海洋、天空。正如法國的利奧颱所說:“現代科學隻不過是將凡爾納的預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法國的埃澤爾說道:“凡爾納的目的在於概括現代科學積纍的有關地理、地質、物理、天文的全部知識,以他特有的迷人的方式,重新講述曆史。”總之,他的作品,對後世的科幻作品,包括文學作品,都起到瞭很大的促進作用。
作為一個對早期科幻作品持審慎態度的讀者,我原以為這本“經典”會帶著濃厚的時代局限性,但事實證明,它超越時代的洞察力令人驚嘆。書中描繪的許多科學概念和技術設想,放在當時無疑是天方夜譚,但細究起來,其邏輯推演和對未來科技的預測,卻有著驚人的準確性和前瞻性。例如,對水下通訊、深海壓力適應,乃至對海洋生態係統微妙平衡的描述,都展現瞭作者超越同時代人的科學素養。更深層次的,是對人類文明的一種隱晦批判——通過構建一個與陸地社會隔絕的理想(或反烏托邦)潛艇世界,作者藉主角之口,探討瞭自由、知識的邊界以及人性的復雜性。這種哲學層麵的探討,使得它遠超齣瞭一個簡單的“冒險故事”的範疇,成為瞭一部具有深刻人文關懷的寓言,值得反復品味其社會學意義。
評分我著重對比瞭幾個不同譯本,最終選擇瞭這一版,主要是衝著“名傢全譯”的承諾去的。閱讀體驗上,譯文的流暢度和準確性錶現得非常齣色,完全沒有早年翻譯作品那種生硬的、直譯的腔調。這位譯者顯然對原著的語境和十九世紀的科學氛圍有著深刻的理解,使得那些關於深海探險的專業描述,讀起來既有知識性又不失文學美感。特彆是對於主人公那種近乎偏執的探索精神的刻畫,譯者通過對語氣和措辭的精準拿捏,讓人物的內心活動躍然紙上,代入感極強。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一些復雜的科學名詞和哲學思考時的處理方式,既保留瞭原著的深度,又確保瞭現代讀者的理解無礙,這是一種高超的翻譯技藝的體現,絕非簡單的詞匯堆砌可以達到。讀完某些段落,我甚至會停下來,迴味一下原文精妙的錶達是如何被巧妙地轉化為我們熟悉的中文,這種韻味是衡量一本經典重譯本好壞的關鍵。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享受!打開包裹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沉甸甸的質感和精緻的封麵所吸引住瞭。那種泛著低調奢華光澤的精裝封麵,拿在手裏就感覺像握著一件珍寶。書頁的紙張選取也極其考究,米白色的紙張,觸感細膩順滑,油墨印刷清晰銳利,即便是細小的文字也能看得一清二楚,長時間閱讀下來眼睛也不會感到疲憊。裝訂工藝更是無可挑剔,平整且結實,讓人完全不必擔心翻閱多次後會鬆散掉頁。對於我這種有輕微“藏書癖”的讀者來說,這種典藏版不僅僅是一本書,它更像是一件可以長期陳列、值得細細品味的傢居擺設。每一次從書架上取下它,那種儀式感都會讓我更加期待接下來的閱讀旅程。封底的設計也頗具匠心,用一種內斂的排版方式概述瞭作者的偉大成就,讓人在閤上書本後,仍能迴味無窮。這絕對是送禮自藏兩相宜的佳作,光是這份外在的精緻,就已經值迴票價瞭。
評分閱讀體驗中的一個意外驚喜,是這本書所帶來的純粹的“逃離感”。在如今這個信息爆炸、節奏飛快的時代,能夠完全沉浸在一個精心構建的、與現實生活完全隔離的世界中,簡直是一種奢侈的享受。每當我翻開這本書,仿佛就能聞到海水的鹹濕氣息,感受到潛艇外那片深不見底的黑暗。這種沉浸式的代入感,讓我在閱讀時體會到一種久違的寜靜和專注,外界的喧囂仿佛都被那厚厚的海水隔絕瞭。這不僅僅是關於探險的故事,它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深呼吸”,是對未知世界的浪漫主義緻敬。它提醒著我們,在人類已知的疆域之外,依然存在著廣袤、神秘、等待我們去敬畏和探索的領域,這種精神上的拓寬和鼓舞,是任何快餐式讀物都無法給予的。
評分這部作品的敘事節奏把握得非常到位,它成功地平衡瞭探險的驚險刺激與知識的科普講解。故事的開篇如同一個精心設置的懸念,將讀者一下子拋入瞭那個充滿未知與神秘的海洋世界。隨著“鸚鵡螺號”潛入更深的區域,場景的切換和氛圍的渲染簡直是大師級的筆觸。一會兒是幽深、寂靜到令人窒息的海底平原,一會兒又是遭遇巨大生物時的生死搏鬥,那種緊張感讓人忍不住屏住呼吸,手心冒汗。然而,作者又非常巧妙地穿插瞭大量關於海洋生物學、地質學甚至是對人類社會的反思,這些知識點被自然地融入到人物的對話和觀察記錄中,完全不顯得突兀或枯燥。它更像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深海“紀錄片”,既有視覺上的震撼,又有智識上的啓迪。這種張弛有度的敘事結構,使得即使是初次接觸這類題材的讀者,也能輕鬆地被牢牢吸引住,直到最後一頁。
評分???????????????????????????????
評分99元10本買的。超值。囤貨。最近買瞭很多書希望自己快點看完
評分京東客服服務太差太差,比之前差太多,店大欺客!
評分學校推薦讀本,海底兩萬裏好看,屯著
評分非常好 性價比很高 值得購買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哈魯圖片我發具體說咯哦拉拉褲
評分京東物流速度快,圖書包裝很好,用券很便宜
評分性價比高
評分不錯的書,很喜歡這個類型的。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