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走南闯北的霸道姑娘,遇见一个大学生纯情暖男,从网恋走进现实,从北京到上海,再到厦门,远山远海只为守在他身边。
书写最接地气的情侣日常,有争执有感动也有猜忌,累了在你怀里靠一靠就满血复活。从最初不被看好,父母反对,到最后赢来所有的掌声和祝福,一切都因为爱。
想陪你看尽世间风景,想陪你走完人生旅途。
遇见你,我才知道原来寻常生活可以这么有趣。
前程和你,我选你。
陈若鱼
自由撰稿人,定居厦门。
信奉自由,热爱生活。
作品见市面各大青春期刊。
Chapter one远山远海初相见
Chapter two 我是只看得见你的魔镜
Chapter three不求衣食无忧但求风雨同舟
Chapter four 就算是救世主也是你一个人的
Chapter five 还没娶你,我怎么能死
Chapter six 望着你像望着全世界
Chapter seven 爱你有趣的灵魂
Chapter eight 得夫如此,夫复何求
Chapter nine还有一辈子可以爱
Chapter ten 一梳到尾二梳白发齐眉
至今,我仍然清晰地记得第一次见到王忘忘时的情形。
深夜十一点半,下着倾盆大雨,在虹桥机场外,他从出租车上下来,头戴鸭舌帽,穿着一件黑色外套,我紧张得心怦怦跳,却假装淡定。
那里站着好几个人,但他竟然一眼就认出了我,迈着大长腿朝我走来,开口第一句:“你也没你说的那么矮嘛。”
我笑得矜持,心想我可是穿了十厘米的高跟鞋,等了那么久脚都快断了。
他接过我手里的伞,我抓住机会偏头悄悄打量他,视线顺着他的肩膀向上移动,他的脸在路灯下半明半灭,看不太真切。
我在心里想,这就是跟我网恋了一个月的男生吗?有一种挺不真实的感觉,好像跟我见面的是一个人,网上的是另一个人。
大概所有网恋的人奔现时,都会有一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吧,我们也是。从机场走到酒店,一路上都很拘谨,说话小心翼翼,努力表现出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希望给对方一个好印象。
王忘忘确实像他说的那样高,见到他之后我就决定隐瞒身高,以至于后来我们在一起好几年之后,我的身高对他来说,依然是谜一样的存在。
其实,奔现之前我曾跟他提过关于身高的问题。
他有些得意地说自己光脚180。
“你呢?”他问我。
“你还是不知道的好。”
于是,他在那头一点点猜测:“3625px?3700px?3875px?”
不管他怎么旁敲侧击,我都三缄其口。
为了这次见面,我还特地买了高跟鞋,结果因为在机场外等他的时候站得太久,脚后跟起了水泡,第二天王忘忘一大早出去给我买了OK绷,还有一双帆布鞋,但我死活不肯穿。
“怕什么,反正你又不可能一辈子在我面前都穿高跟鞋。”他说。
我一听就笑了:“才第一次见面,你就想着一辈子?”
“不可以吗?”他反问。
我笑笑没说话,心想真单纯,才第一次见面,鬼知道我们合不合适啊,不合适我当然就早早跑路咯。
最终,我在他的强烈劝说之下选择了帆布鞋,他蹲下来帮我贴 OK绷的时候,我还挺感动的。
原来过去一个月,我幻想过无数次的男生,比想象中温柔一些,也帅一些。
见面第三天,我们就已经逛遍了整个西塘,打算去景区以外的地方走走,结果走到一个篮球场。当时有三个男孩在打球,我们在场边看了一会儿,他跟我吐槽,他们打球的动作太难看了。
说完,他兀自起身昂首挺胸地进了场,跟那三个人说了些什么,他们就把球给他了。
他回头对我说:“看好了。”
我还没反应过来,他开始进攻,上篮,动作流畅,篮球从篮框滑落后,他转头得意地朝我看过来。然后他又回到三分线外,抬手一投,一个漂亮的三分球。
我假装镇定地笑了笑,心里却在想,这个人好幼稚哦,以为自己是流川枫啊,如果没投进去,就成樱木花道了。但是不可否认,他的动作确实比别人好看。
我们从球场回客栈时,我问他跟那三个人说了什么,人家才把球给他。
他揽着我的肩:“我说,我女朋友想看我投篮。”
那时候我在他面前还是个安静的女文青,所以只是装出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其实心里早已经开心得天花乱坠了。
第一次觉得,“女朋友”这三个字温暖又动听。
第五天早上,我们从西塘到上海的车上他一直紧紧攥着我的手,空气里弥漫着一丝伤感,我们都没怎么说话。
这次奔现,其实很草率,因为我们才网恋一个月,而且一个在北京,一个在厦门,我已经工作两年,而他还是个大二学生,所以,这场异地恋的命运最初是不被任何人看好的,包括我自己。
在西塘那四天,我们住在一家小客栈里,三月的西塘细雨蒙蒙,烟柳垂垂。人家说西塘只用一天的时间就能逛完,而我们待了整整四天还觉得没逛够。每一天晚上,王忘忘都说,又少了一天。我也第一次体会到,原来有时候真的会希望时间能永远停留在某一个时刻。
大概所有有过异地恋经历的人都会懂得,相见前有多欢喜,分离时就有多心酸。
我的飞机时间较早,他帮我拎着行李送我进安检。我走得很慢,排队的时候还不停让人插在我前面,装成自己很大方的样子,其实是希望能再跟他多待一小会儿。
我通过安检之后回头看,王忘忘还站在那儿看我,我朝他挥了好几次手,他仍然站着不动,我只好打电话给他。
“你怎么还不走?”我有些鼻酸,还假装洒脱。
“我想再多看你一眼。”我想笑又觉得有点感动。
“你快去安检吧,来日方长。”我说。
“我想看着你走。”
他仍然坚持让我先走,还说这种看人背影的事应该留给他,我当时没多想,可是后来一次次相见分离,他永远都是看着我走的人,而且不管我什么时候回头,他都还站在那儿。
我刚离开安检,他很快发消息来,是一张我站在一面青砖墙下的照片,他在空白处画了一个小小的红色的“心”形。
我心想,果然还是学生,真幼稚啊,但却忍不住笑了,像最炎热的夏天,一丝凉风打心底轻柔掠过。
飞机抵达北京的时候,我坐在地铁上,看着人来人往和腻歪的情侣,回想起这次跟他的相见,总觉得像一场梦。
那时,我还不知道我跟他的这场梦会做到几时。
……
说实话,这本书的叙事节奏非常独特,它不像传统小说那样线性推进,反而更像是一首结构复杂的交响乐。前半部分的铺陈看似缓慢,实则是在精心编织一张巨大的网,每一个看似无关紧要的细节,到后文都会成为解开谜团的关键。我花了很长时间才适应这种跳跃和回溯的叙事方式,但一旦进入作者构建的世界观,那种豁然开朗的快感是无与伦比的。作者对白描的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很多场景不需要过多的渲染,几个精准的动词和名词的组合,画面感立刻就跃然纸上。尤其是书中对自然景物的描写,那种磅礴大气又带着一丝苍凉的美感,读完后感觉自己的心胸都被这文字给洗涤了一遍。这本书绝对值得反复品读,每次都会有新的发现。
评分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其对人性的深度挖掘。它没有简单地划分善恶,而是将每个人物都塑造成了一个充满矛盾的复杂体。那些看似坚不可摧的表象下,隐藏着怎样脆弱的内心和不为人知的挣扎,作者毫不留情地剖开了给我们看。我看得过程中,好几次都忍不住停下来,去思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做?”这种代入感极强,以至于影响了我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判断和情绪。这种直击灵魂深处的叩问,是很多同类型文学作品所欠缺的。角色之间的对话火花四溅,充满了机锋和试探,读起来让人大呼过瘾,完全不想错过任何一个字。它教会了我,真正的力量往往源于接纳自己的不完美。
评分这部作品的语言风格我必须点赞。它融合了古典的韵味和现代的简洁,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美学。行文之间,偶尔会冒出一些我从未听闻过的词汇或修辞手法,但它们却奇迹般地完美契合了当时的语境,非但没有造成阅读障碍,反而增添了一种古老而神秘的魅力。我感觉作者在文字的选择上是极其克制的,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才放置在那里的,绝无赘笔。特别是书中穿插的那些诗歌片段,简直是点睛之笔,将原本就浓郁的抒情色彩推向了极致。如果你是那种对语言文字本身有极高要求,追求文字美感的读者,那么这本书绝对是你的福音。
评分这部作品,光是光影交织的笔触就足以让人沉醉。作者仿佛是一位技艺精湛的画家,用文字搭建起一座座光怪陆离的场景。我尤其喜欢那种细腻到极致的氛围描写,每一个角落的光线变化、空气中弥漫的气息,都被捕捉得丝丝入扣。读起来不像是在阅读文字,更像是在亲身体验一场沉浸式的光影剧场。人物的情感流动也处理得极其巧妙,那种欲言又止的拉扯感,让我在深夜里也不由自主地为之揪心。故事情节的推进张弛有度,高潮部分的处理更是令人拍案叫绝,那种情绪的爆发点来得既突然又必然,让人在惊叹之余,又觉得“果然如此”。它不仅仅是一个故事,更像是一场关于感知、关于存在的哲学探讨,引人深思,余韵悠长。
评分坦白说,初读此书时,我曾以为它会是那种轻松愉快的读物,但很快我就发现自己错了。它的内核是深沉而厚重的,探讨了关于记忆的不可靠性,以及时间流逝对个体身份的重塑。作者构建了一个极具想象力的世界观,其中的规则和逻辑自洽得惊人,读起来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它不是那种读完就丢开的书,更像是需要被珍藏和时不时拿出来摩挲的艺术品。每当我在现实中感到迷茫或疲惫时,翻开它,总能在那独特的文字世界里找到一种奇特的慰藉和力量。这本书的后劲很足,它会像一颗种子一样埋在你的心底,时不时地发芽生长,提醒你思考更深远的问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