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盲:隱世高僧。每六十六年一劫,屆時七竅不通、五識不辨,七竅皆盲,唯心不盲。二百年來,不老不死、非仙非妖。
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會苦、愛彆離苦、求不得苦、五取蘊苦。
世人隻知道他叫七盲,卻不知道這名字的來由。
佛說人生有八苦,可這蒼茫世間,又何止八苦。
本書主要講述瞭七盲如何在開解世人的過程中逐漸放下心中執念的故事。除此之外,全書還輔以來往香客、精怪傳說等故事,嚮讀者鋪開一張人生八苦的塵世畫捲。
玲瓏,漢族,籍貫黑龍江,現於體製內從事文秘工作。喜自由,愛談笑,好武俠,偏愛有年代感的東西,喜逛舊貨市場。
每天讀點故事app簽約作者,文風考究,字字珠璣。
1.聚散
2.往何處去
3.往昔
4.畫中舊事
5.兒女情長
6. 不捨
7.花開富貴
8.哪有來客
9.活著
10.相思如意
11.少年非關
12.故人之難
13.初見人世
14.百態難言
15.山中一醉
16.誰的錯
17.自欺欺人
18.病事
19.笑談引疑
20.救人
21.迷失
22.人心之錮
23.父子
24.長夢難醒
25.路漫漫
1
燕雀南飛,天高雲淡,木搖草落,鞦風寂寥。
富貴扶著掃帚站在院中,眼看層層落葉隨風翻滾,卻是呆立不動。
“為何不掃地?”七盲端著熱茶路過。
“師傅,這枯葉既然落在咱這院裏,算得隨緣;被風吹得四散,當是隨性。萬物有靈,無論生老還是病死,都當順其自然,草木亦該如此,榮枯隨順而去,對也不對?”富貴眨瞭眨眼迴道。
“對。”七盲抿瞭口茶,連連點頭。
“那為何還要掃?”富貴抿嘴偷笑。
“為防火!”七盲斜眼看瞭看富貴,捧著熱茶走瞭。
2
晨鍾聲聲,白露凝滴。富貴的稀粥將將熬好,八苦寺已來瞭香客。
顫顫巍巍的老者,兩眼昏黃,迎風垂淚,兀自在大殿裏跪下,一個頭叩下去,好半天纔撐起來。
“小、小師、父……”老者伸手招呼富貴,聲音聽起來很是無力,不過三個字,卻要喘上兩口氣纔說完。
富貴滿心惦念著廚房裏的白粥,並未注意老人疲弱的模樣,若不是來瞭香客,他這會兒本該在飯堂裏的。
然等他反應過來不對勁時,那老者已癱倒在瞭蒲團上。
客捨鞦涼,老人的衣服卻已盡數被汗濕瞭去,不知是走瞭太遠的路,還是病痛太過,老人不醒,也是無從得知。
“張大夫,這位老施主可是勞纍過度?”引燈大師坐於榻旁,低聲問詢。
然話雖是這樣問,可那老者臉色蠟黃,兩頰凹陷,緊閉的雙眼嚮外凸起,露在外的胳膊更是枯瘦無肉、青筋暴起,皮膚上一塊塊的淤青聚在乾枯的皮下,像一塊塊烙進去的火印。如此情境,絕非勞纍所緻。
“老人傢五髒受損,脾胃虛虧,氣血難以供需自身,便是說他病入膏肓,也非誇辭,此時來看,不過是耗著心血強撐罷瞭……”張大夫收迴診脈的手,替老者掖瞭掖被角,沉聲搖頭。
富貴聽得大夫的話,看嚮榻上緊閉雙眼的老者,恨不能打自己幾巴掌,若不是他一心想著早飯,早一步扶瞭人起來,想也不至於摔成這樣。
不由懊悔道:“竟然摔得如此之重啊……”。
“小師父弄錯瞭,這怎麼會是摔得?是老人傢得瞭不治之癥,這會兒已是強弩之末,按說他的身體,實在不知是怎麼撐著上山的……”張大夫說著已開始收拾診箱。
“多少開些健脾開胃的方子吧,再下些安神的藥材,能睡就讓他多睡睡吧。人世長苦,到瞭這時候,少遭些罪也好……”引燈大師開瞭口。
張大夫嘆氣道:“大師心善。”
誰都知道,這一方藥,無甚用處。
3
老者足足昏睡瞭兩三個時辰,直等得晌午纔醒過來。
卻是無論如何不肯開口,何方人士,傢人何在,要往何處去,種種問題一概不答,隻是不停地搖頭嘆氣,連自己的姓名都不肯明言。
“師父,你說那老施主是遇到什麼傷心事要來齣傢的嗎?”富貴聽著藥罐裏咕嘟作響的水聲,扭頭問七盲。
藥香滿屋,鞦陽微暖。七盲看著藥爐裏的火苗,沒有作聲。
“師父,你說那老施主是不是早年在咱們這求瞭願,後來應驗瞭卻沒還願,這會兒病瞭想起這事,來還願的?”富貴兀自接著猜,雙手拼命扇動蒲扇,想把藥爐裏的火扇旺。
七盲仍舊不語,扭頭看嚮門外的落葉,昨日纔掃過,今日又已是滿地萎黃。
“師父,你說那老施主是不是從……”富貴的猜測還沒有結束,然這一次還不等他說齣來,就被七盲打斷。
“罰你晚課後抄寫《金剛經》,抄不完不許睡覺。”七盲的聲音不輕也不重,不容置疑。
“哎?師父……”富貴張著嘴,一時忘瞭閉上。
“他病臥在此處,便是隨緣;他不語何因,便是隨性;他在寺院裏是來是去,是走是留,都是隨順。你熬藥就是熬藥,何苦這麼多無端猜測?整日打著我佛的幌子打機鋒,不知修心淨性,你這一張嘴舌就是燦齣蓮花來也是徒勞!”七盲語氣嚴厲,說罷便踏步而去。
徒留富貴對著藥爐發呆,臉頰通紅,不知是愧的,還是爐火烤的。
4.
星繁似海,月彎如鈎,這樣的夜若不是風太過清涼,當真愜意。
富貴惦念老者一人獨睡不安,抱著經書往客捨來抄。
富貴小聲吟一句,便提筆寫一句,說是抄經,不如說默寫來得貼切,自小到大他不知抄瞭幾百次的經書,倒背也能如流。
老者睡瞭一天,這會兒倒也精神,便扭著身子靠在榻上聽富貴默經文。
好一陣子,突然開口道:“小師父,那經裏寫的可有人是不死的?”,蒼老的聲音散在鞦夜裏,聽得人心頭起瞭一層皺。
富貴愣瞭一愣,微微搖頭道:“沒有,經裏不寫這個的”。
“是嘛,沒有啊,沒有……”老者重復瞭幾聲,不再言語。
富貴抄經完畢,夜已入子時。靜謐的寺院裏除去佛塔上的銅鈴聲,便是落葉翻滾的響動,偶有野貓路過,踩滑瓦礫翻滾作響,刹那也就淹沒在瞭漫天的黑裏。
富貴起身時卻發現老者仍舊歪靠在那裏,昏黃的眼珠時不時轉上一轉,不知在想些什麼。
“老施主,夜深露重,早些歇息吧。”富貴打瞭個問詢便要迴僧捨,不想卻被老者叫住。
“小師父,請留步,老朽恐怕要打擾幾日瞭,這些銀財權當作是食宿花費吧。”老者費力地從腰間解下錢袋,塞給富貴。
“老施主,何必客氣,寺中人少,客捨常空,您安心住下就是,這些錢財我若是收瞭,方丈也定是要退還的。”富貴連忙推脫。
“那便算作香火錢吧。”老人擺瞭擺手,無論如何不肯收迴。
富貴隻好作罷,拿迴僧捨給七盲看,打開錢袋,裏麵是一些銅錢並著三四塊碎銀子,約莫也有七八兩重。
七盲開瞭開唇,未及說話又閤瞭上,重把銀子放迴袋中,遞還富貴。
“不入賬嗎?”富貴撓頭,按規矩,香火錢是要入賬的。
“明兒下山去挑副棺木吧。”七盲答非所問。
那些銀錢,若說是食宿費用,未免太多,若說是香火錢,常人大都隻把銀兩捐贈瞭事,何故連那十幾枚銅錢都算上,想來這已是老人身上的所有積蓄。
5
香燭並著藥香,木魚伴著經文,如此便是月餘。
縱是不曾停藥,老者的身體也還是日益衰微,初時還可緩步往大殿去聽早晚課的誦經。不過八九日已隻能走得到僧捨長廊,百步遠的路就氣喘難勻。到月半時,老者已不大吃得動飯菜,富貴不得不在米粥裏多加些青菜一起熬煮。時至今日,他已不常下床,一雙腿腳瘦弱得立在地上都要顫個不停……
老者雖常臥床榻,但精神還算過得去,不睡時仍可聊上幾句。
眾僧都道他伶仃孤苦,重病難醫,又無處可去,故而往八苦寺安養餘日,日子久瞭自然也就再沒人問起老者過往。
樹上的枯葉越掉越少,地上的北風越吹越狂。富貴忙著翻找被褥,卻在閣樓裏翻齣瞭自己兒時穿著的小衣裳,尺餘寬窄,不及小臂長短,因著放瞭太久,棉布上已生齣瞭黴斑。
“師父,這衣服怎麼有個洞?”富貴舉著衣服問七盲。
七盲抬眼望去,皺褶的小褂子上靠近領口的地方果真有個毛筆粗細的孔洞。
“燒的。”七盲眯瞭眯眼,忍不住翹瞭嘴角。
“誰燒的?”富貴歪著腦袋。
“你自己。”七盲起身搬起被褥往客捨去,老者體弱,是時候加一床被子瞭。
“我為什麼燒自己的衣服?”富貴扯著衣服跟瞭上去。
“你五歲那年學人要燙戒疤,方丈不允,你自己扯瞭香去燙,結果燒瞭衣裳,哭得震天響,最後方丈把福田袈裟拿齣來與你披上,纔算止瞭住……”七盲的記憶力總是這樣好。
“是啊,師父,為何我一直未燙戒疤?”
富貴倒有些喜滋滋的,那袈裟便是方丈也隻在重要場閤穿過幾次,想不到自己小時候竟然就已穿過瞭。
“燙它何用?若果燙瞭便可清心樂福,眾生又何必修佛?觀自在菩薩聽八方願、應萬世苦、渡無邊人,可聽說是因燙瞭戒疤?”
僧之香疤非一日點完,剃度後點一,曰“清心”;次年點二,曰“樂福”。
“師父,我明白瞭,齣傢人不該在意這些虛無的儀式。無常無我,般若實相,如此纔可徹見五蘊世間法,傳播佛法,普渡眾生。”富貴滿眼敬佩地看著七盲,見七盲含笑,纔又問道:“師父也是為著這個,纔不點戒疤的嗎?” 。
“不,點瞭太久,長好瞭。”七盲一臉坦然,徑直而去。
6
難得一日艷陽,算不得熱卻已足夠讓人欣喜。
七盲進屋時,老者齣奇的精神,蠟黃的臉上莫名一抹潮紅,兩眼也有瞭神采,還自己走到瞭窗前的桌旁,擺弄著花架上開得正盛的晚菊。
“老施主,這迴加瞭被褥,就不怕夜涼瞭。”富貴跟在後麵,瞧著老者身體見好,很是愉悅。
“有勞、有勞,今兒這天真是……”老者對著七盲連連道謝,轉過含著笑的臉瞧見瞭富貴手裏的童衣,卻突然噤瞭聲。
“老施主,這是怎麼瞭?哪裏不舒服瞭可是?”富貴嚇瞭一跳。
“不、不,今兒這身子舒坦許多,隻是瞧見你那童衣,想起瞭我傢的孩兒……”老者任憑富貴扶著上瞭床榻。
“人啊,一眨眼就老瞭,那會兒他們還沒個門閂高,眨眼自己都當瞭爹娘瞭。也不知怎麼的,這日子就這麼快,過著過著,就到瞭這會兒瞭,莊傢長瞭一茬又一茬,對子貼瞭一年又一年,也沒覺齣多長來,想想看,連我自己個兒也要沒瞭……”老者說著說著眼眶就帶瞭紅。
“人生如此,老施主莫要太過悲傷纔是。”富貴勸解著,心下卻是驚奇,原來老者是有傢人的。
“小師父,話雖如此,可真到瞭自己身上,又是另一番心境啊。你還年輕,不懂人老的難過,老瞭不好過,不好過。這胳膊,這腿,這鼻子、這眼睛,越來越不聽使喚,越來越不頂用。縱是我有心上山下海,最多也隻不過是站在門檻上望望。這一望,就望見不知多少的坎兒、多少的難,便哪也去不得、啥也做不得咯……”老者罕見地說瞭一長串話,平日裏他說兩句話都要喘上半天。
這是一部關於“堅持”和“救贖”的隱晦頌歌,雖然通篇籠罩著一層揮之不去的悲劇色彩,但字裏行間卻流淌著一股堅韌不拔的力量。主角群體的性格設定非常立體,他們都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英雄,每個人都有著深刻的缺陷和無法彌補的過失,但正是這些不完美,讓他們在麵對命運的重壓時,顯得更加真實和可敬。我特彆留意瞭他們是如何處理失敗和挫摺的,書中沒有廉價的奇跡發生,所有的進展都建立在無數次痛苦的試錯和不懈的努力之上。尤其是最後幾章處理兩位核心人物命運衝突的方式,高明之處在於,作者沒有強行安排一方犧牲或一方勝利,而是讓他們在彼此的對立中,完成瞭各自的精神升華。這讓我深思瞭很久:真正的救贖,或許不是獲得赦免,而是接受自己的局限,並依然選擇前行。這本書的後勁非常足,它不提供標準答案,而是留下瞭一係列值得深思的問題,激勵著讀者去思考自己的人生軌跡和道德選擇。它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我們內心深處對於光明與黑暗的復雜渴望。
評分說實話,初讀這本書的時候,我差點被那些復雜的傢族曆史和錯綜的人物關係繞暈,感覺就像在閱讀一本需要不斷翻閱族譜纔能跟上的史詩。但一旦我適應瞭這種敘事節奏,並且開始梳理清那些盤根錯節的恩怨情仇後,那種被作者精心編織的網徹底罩住的感覺就非常迷人瞭。這本書的格局很大,它不僅僅是一個關於個人命運的故事,更像是一幅描繪瞭特定時代社會變遷的宏大畫捲。作者對曆史背景的考據可見一斑,那些關於舊製度的崩潰、新思潮的湧入,以及身處時代洪流中個體無力感的描寫,都非常到位。我特彆喜歡作者處理視角轉換的方式,有時候是局外人的冷峻觀察,有時候又是某個特定角色的主觀感受,這種切換讓故事的層次感瞬間豐富起來,你很難用一個簡單的“好人”或“壞人”來定義任何一個人物。他們都在時代的碾壓下,做齣瞭符閤他們生存邏輯的選擇。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可能就是某些段落的哲學思辨稍微有些晦澀,需要讀者付齣額外的努力去解碼。但瑕不掩 পাথর,這種挑戰性反而增加瞭閱讀的成就感。讀完後,我忍不住去查閱瞭許多相關的曆史資料,這本身就是一本優秀的文學作品所能帶來的最大價值之一。
評分這部作品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真相”的解構。它不是簡單地呈現一個“是什麼”的故事,而是探討“如何知道”以及“是否真的需要知道”的過程。敘事結構充滿瞭大量的留白和模糊地帶,作者似乎非常熱衷於設置那些看似清晰卻隨時可能崩塌的認知結構。我尤其喜歡那些非綫性敘事的碎片,它們像散落的鏡子,你必須自己動手去拼湊齣那個或許並不完整的全貌。這種閱讀體驗是極其主動的,你不再是被動接受信息的觀眾,而是一個參與構建意義的共謀者。書中關於記憶的描寫非常精妙,記憶如何被美化、被扭麯、甚至被用作武器,被展現得淋灕盡緻。我有一個朋友讀完後認為太費腦子瞭,但對我來說,正是這種需要不斷質疑和自我校準的過程,讓這本書擁有瞭奇特的魔力。它挑戰瞭我們對綫性敘事和確定性的依賴。看到最後,我反而釋然瞭,也許有些事情,保持在“未完全知曉”的狀態,纔是對所有相關者的最大尊重。這是一次對傳統偵探小說範式的顛覆,充滿瞭後現代主義的趣味。
評分這本小說給我的感覺,簡直就像是走進瞭一個迷霧重重的古老莊園,每走一步都充滿瞭未知的期待和一絲絲的寒意。作者對環境氛圍的渲染能力實在是太強瞭,那種揮之不去的老舊木頭、潮濕泥土和淡淡的香料混閤在一起的氣味,似乎都能透過紙頁飄齣來。情節的鋪陳非常細膩,不是那種一上來就扔齣重磅炸彈的敘事方式,而是像剝洋蔥一樣,一層層地揭開真相的麵紗。角色之間的互動充滿瞭張力,尤其是幾位主要人物之間的那種心照不宣的試探和微妙的權力平衡,讓人看得手心冒汗。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失去”這一主題的探討,它不是用大段的獨白來闡述的,而是通過角色細微的動作、不經意的遺忘,甚至是他們迴避的眼神中錶現齣來的。看到他們如何努力去填補那些空洞,又如何最終不得不接受某些東西永遠迴不來瞭,那種剋製的情感錶達比歇斯底裏的爆發更具穿透力。整體而言,這是一部需要靜下心來細品的作品,它強迫你慢下來,去注意那些日常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細節,你會發現,真正的恐怖往往不是來自怪物,而是來自人性的幽暗角落和那些無法言說的過往。我花瞭很長時間纔從那種沉鬱的氛圍中走齣來,但毫無疑問,它在我心中留下瞭一道深刻的印記,值得反復迴味。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簡直是一場華麗的文字盛宴,每一句話都仿佛經過瞭精心的雕琢和打磨,充滿瞭古典韻味和一種近乎詩歌般的節奏感。作者似乎毫不吝惜地使用瞭大量華麗、精準且富有畫麵感的詞匯,營造齣一種濃鬱的、近乎巴洛剋式的奢華感。我常常會因為某個絕妙的比喻或一個恰到好處的排比句而停下來,反復品味。這種寫作方式雖然使得閱讀速度放慢瞭許多,但卻極大地提升瞭感官體驗。角色們之間的對話充滿瞭機鋒和隱喻,即便是最平常的寒暄,也暗藏著階層、身份和欲望的較量。我特彆喜歡作者對色彩和光影的描繪,比如“被月光漂白的長廊”、“被黃昏染成銹紅的窗欞”等等,這些細節構建瞭一個極其鮮明且令人沉醉的想象空間。當然,這種極緻的文采也帶來瞭一點小小的挑戰,那就是有時會感覺敘述的重心似乎偏嚮於對美的展現,而使得情節的推進略顯遲緩。但總的來說,這是一本值得放在書架上,偶爾翻開一頁,就能被其文字魅力重新捕獲的佳作。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