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

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编,[清] 恽寿平 绘
图书标签:
  • 恽寿平
  • 花鸟画
  • 临摹
  • 绘画技法
  • 清代绘画
  • 中国画
  • 艺术史
  • 名家作品
  • 课徒稿
  • 绘画谱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58606953
版次:1
商品编码:1236108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名家课徒稿临本
开本:12开
出版时间:2018-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6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名家课徒稿临本系列,荟萃了中国古代和近现代著名的国画大师如倪瓒、龚贤、黄宾虹、张大千、陆俨少等人的课徒稿,量大质精,技法纯正,并配上相关画论和说明文字,是引导国画学习者入门和提高的高水准范本。
  《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荟萃了清代国画大家恽寿平的花鸟作品,分门别类,并配上他相关的画论,汇编成册,以供读者学习借鉴之用。

内页插图

目录

恽寿平论花鸟画
春花图册
花卉图
花卉蔬果图册
花鸟图册
画坛隐逸的传世之作:恽寿平花鸟画的艺术解析 在中国悠久的水墨画传统中,花鸟画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高雅的审美意趣,以及对自然生灵的深切关怀,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恽寿平,作为清初一位风格独树一帜的花鸟画大家,以其“没骨法”的精妙运用,为这一画种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开创了“毗陵派”的先河。他的作品,超越了单纯的形似,直达物象的精神,展现出一种超凡脱俗的逸趣,至今仍为后世所景仰和学习。 本书并非直接呈现《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中的具体临摹内容,而是旨在从更广阔的艺术史视角,深入解析恽寿平花鸟画的艺术成就、风格特征、创作理念及其在中国绘画史上的深远影响。我们将一同走进这位画坛隐逸的内心世界,探寻他笔下为何能生发出如此动人的生命力,他的艺术之道又蕴含着怎样的哲学思考。 一、 溯源与创新:恽寿平的艺术背景 恽寿平(1633—1693),字南田,号云溪、归愚老人等,江苏常州人。他生于明末清初的动荡年代,亲历了王朝的更迭,这或许也是他晚年选择隐居,寄情山水,以艺术慰藉心灵的重要原因。与当时一些热衷于官场仕途的文人不同,恽寿平对功名利禄表现出淡泊的态度,专注于诗书画的创作,追求一种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在花鸟画领域,恽寿平并非凭空出世。他深受宋元以来花鸟画大家的影响,如黄筌的富丽、徐熙的野逸,以及明代沈周、陈淳等人的写意精神。然而,恽寿平并没有止步于继承,他敏锐地捕捉到传统技法中可以突破的空间,并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投入到创新之中。他尤其推崇“不著界线”的没骨画法,这种技法摒弃了传统的勾勒笔法,直接以色彩渲染,将花鸟的形态、色彩、光泽表现得淋漓尽致,赋予作品一种生动而柔和的质感。 二、 没骨法的绝妙运用:色彩的诗意 恽寿平的没骨法,可以说是他最为显著的艺术标志。相较于勾勒填色的传统手法,没骨法更强调色彩的自然融合与微妙变化。他以细腻的笔触,将色彩层层晕染,使得花瓣的娇嫩、叶片的鲜翠、鸟羽的光泽,都得到了极好的表现。这种技法不仅要求画家对色彩有极高的敏感度和驾驭能力,更需要对物象的内在结构和生长规律有深入的体察。 观察恽寿平的没骨花鸟画,我们常常能感受到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美。他笔下的牡丹,色彩浓郁而不俗媚,花瓣的层层叠叠,仿佛带着露珠的湿润;他描绘的兰花,清逸脱俗,香气似乎能穿透纸面;他捕捉的禽鸟,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昂首挺立,有的低头觅食,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这种对色彩的诗意化运用,使得他的花鸟画超越了简单的描摹,而上升到一种对生命本身的热爱和赞美。 三、 “逸”的追求:精神的寄托 在中国绘画的品评体系中,“逸”是一个至高无上的境界,它代表着画家的精神气质、个性和艺术造诣的超脱。恽寿平的花鸟画,正是“逸”的典型代表。他的作品,无论是题材的选择,还是表现手法,都透露出一种不拘一格、任情挥洒的洒脱。 他画花鸟,并非为了炫耀技巧,也非刻意追求富贵吉祥的寓意,更多的是一种对自然美的沉醉,一种对生命本身的礼赞。在作品中,我们看不到繁复的构图和矫揉造作的笔墨,而是简洁的布局,清雅的色彩,以及一种宁静致远的意境。这种“逸”的气质,源于画家内心深处的淡泊与宁静,也源于他对自然生命最真切的感受。他笔下的花鸟,不仅仅是客观的物象,更是他内心世界的投影,是他对自由、纯粹、美好事物的向往。 四、 毗陵派的开创与影响 恽寿平的花鸟画,对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被尊为“毗陵派”的创始人。毗陵,即常州古称,以恽寿平为中心,聚集了一批喜爱花鸟画的艺术家,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毗陵派的画家们,继承并发展了恽寿平的没骨法,并将其与文人画的意趣相结合,强调笔墨的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 毗陵派的出现,标志着清初花鸟画坛的一次重要革新。它打破了当时部分画派的程式化倾向,重新强调了花鸟画的写生精神和艺术个性。许多后来的花鸟画大家,如沈宗绂、邹一桂等,都受到了毗陵派的影响。即便在更远的年代,当我们审视那些以清雅、生动、逸趣为特点的花鸟画作品时,仍能从中找到一丝恽寿平及其门人留下的印记。 五、 艺术的启示:观照当下 虽然本书不直接呈现《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的具体临摹内容,但通过对恽寿平艺术风格、创作理念的深入剖析,我们希望能为读者带来更深层次的艺术启示。 首先,恽寿平的没骨法,为我们提供了观察和表现物象的另一种视角。它提醒我们,艺术的创新并非总是要另辟蹊径,有时也可以在传统技法的土壤上,发掘出新的表现可能。对色彩的敏感,对形态的捕捉,对光影的理解,这些都是恽寿平没骨法成功的关键。 其次,他对于“逸”的追求,在当今快节奏、高压力的社会中,更显珍贵。艺术不应仅仅是技巧的比拼,更应是心灵的栖息地。恽寿平以画为友,以自然为师,在创作中寻求解脱与升华,这种精神境界,值得我们每个人去体悟和学习。 最后,了解恽寿平及其所开创的毗陵派,也是在回顾中国绘画史的脉络。理解一个伟大艺术家的成就,不仅仅在于欣赏他的作品,更在于理解他所处的时代,他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他对后世产生的辐射。 本书旨在通过对恽寿平花鸟画艺术的全面解读,引领读者走进一个充满诗意和精神的世界,感受这位明清之交的艺术大师所留下的宝贵遗产。我们希望,每一次对恽寿平艺术的品读,都能成为一次与自然对话,与心灵沟通的美好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不仅仅是一本临摹画册,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恽寿平先生的艺术世界和创作心路。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绘画有浓厚兴趣的收藏者,我一直以来都搜集了不少与名家相关的画册和技法书籍。然而,很多时候,市面上的画册往往只呈现艺术家最完美的成品,却鲜少有展现其创作过程的细节。《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课徒稿”的形式,将恽寿平先生在教学和创作过程中产生的珍贵稿件呈现出来,这种“不完美”的、充满探索性的作品,反而比精雕细琢的成品更能打动人。我可以看到,即使是像恽寿平这样的大师,在创作过程中也并非一蹴而就,同样需要反复的尝试、修改和推敲。这些稿件中,我不仅能学习到他精湛的笔墨技法,更能感受到他对自然万物细腻入微的观察和对生命力的深刻体悟。比如,书中对不同季节的花卉写生,从含苞待放到繁花似锦,再到秋叶零落,都捕捉到了各自独特的韵味。我尤其惊叹于他对色彩的运用,没有浓墨重彩,却能通过淡雅的色彩晕染,营造出清新脱俗的意境,仿佛能闻到花香,感受到露珠的晶莹。这本临摹本的价值,不仅在于技法的传授,更在于一种精神的传承,一种对艺术 the pursuit of perfection 的态度。

评分

对于我这样一个在水墨画道路上摸索多年的“老司机”而言,《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无疑是一份宝贵的礼物。我早就知道恽寿平以其“没骨画”的清雅脱俗而闻名,也曾无数次地在博物馆和画册中欣赏过他的作品,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无法真正领略其精髓。这本临摹本,以“课徒稿”的形式,让我得以近距离地接触到大师的创作过程,这种体验是任何一本单纯的画册都无法比拟的。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并非仅仅罗列一些临摹范本,而是带有大量的“草稿”性质的内容,这让我看到了恽寿平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考、探索,甚至是修改。这种“未完成”的状态,反而更能揭示出他构思的脉络和用笔的轨迹。我特别关注书中对花卉的描绘,无论是牡丹的雍容华贵,还是梅花的傲骨寒香,亦或是竹子的潇洒飘逸,都充满了生命的气息。我尝试着临摹其中一幅竹子的局部,试图去理解他如何用淡墨晕染出竹竿的圆润,如何用浓墨点出竹叶的锋芒,以及如何通过枝干的穿插来营造空间感。这种“解剖式”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仿佛亲手体验了一次大师的“点拨”。

评分

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细细品读一本古人的画谱,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体验。《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正是这样一本能够让我沉浸其中、受益匪浅的书。我一直对恽寿平那种“淡雅写意”的花鸟画风格十分欣赏,总觉得他的画作中有一种挥之不去的生命气息。然而,要真正掌握其精髓,却非易事。这本临摹本以“课徒稿”的形式呈现,恰恰解决了这个难题。它让我得以窥见大师创作过程中那些珍贵的“半成品”和“草稿”,从中学习他如何构思,如何落笔,如何运用色彩。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山石和竹子的描绘,它们虽然寥寥几笔,却充满了意境。我尝试着临摹其中一幅描绘远山近水的场景,努力去体会恽寿平如何通过墨色的干湿浓淡,来表现山峦的起伏和水面的波光。这种“临摹实录”式的学习,让我对中国画的笔墨运用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的绘画之路充满了期待。

评分

作为一名热爱中国传统绘画的爱好者,我一直在寻找能够真正帮助我提升技艺的书籍。《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无疑是我近期收到的最珍贵的一份礼物。我早就听说过恽寿平以其“没骨法”的花鸟画名噪一时,但一直苦于无从下手。这本临摹本以“课徒稿”的形式呈现,让我得以近距离地接触到大师的创作过程,这比任何一本精美的成品画册都更具启发性。我可以看到,即使是像恽寿平这样的大师,在创作过程中也同样需要反复的尝试和推敲。书中对不同花卉的描绘,无论是娇嫩的桃花,还是傲骨的寒梅,都栩栩如生,充满了生命力。我尤其喜欢书中对鸟类动态的刻画,它们或栖息,或飞翔,都显得十分自然。我尝试着临摹其中一幅描绘黄莺的局部,努力去体会恽寿平如何用淡墨勾勒出黄莺的身体轮廓,如何用色彩点缀出其羽毛的层次感。这种“解刨式”的学习,让我对他的技法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的绘画技艺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评分

当我对绘画的笔触感到迷茫,对色彩的运用感到困惑时,《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就像一位睿智的导师,在我身边循循善诱。我一直认为,学习艺术,尤其是中国画,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形神兼备”,既要画出物体的外在形态,更要捕捉其内在的精神和生命力。而恽寿平的花鸟画,恰恰是这方面的典范。他的画作,不似他人的工整纤细,也不似学院派的刻板写实,而是以一种“没骨法”的独特风格,寥寥几笔,便能勾勒出生动传神的形象。这本临摹本的“课徒稿”性质,让我有机会深入到大师的创作“车间”,看到那些未经打磨的“半成品”,反而能更直观地理解他如何运用线条和色彩来塑造形体,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质感和层次。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鸟类的描绘,它们有的昂首挺立,神采飞扬,有的低头觅食,动作敏捷,甚至连羽毛的蓬松感和眼神的灵动都跃然纸上。临摹过程中,我尝试着去体会恽寿平下笔时的思考,他是如何构图,如何落笔,如何运用色彩来点睛的。这本书让我明白,绘画不仅仅是技巧的堆砌,更是一种心性的表达,是一种对天地万物的感悟。

评分

坦白说,我已经很久没有遇到一本让我如此“沉浸”其中的画谱了。《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它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对恽寿平绘画技法的学习。它更像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探这位艺术巨匠的内心世界和创作哲思。我一直对中国画的“写意”精神情有独钟,而恽寿平的花鸟画,恰恰是“写意”的典范。他的画作,寥寥几笔,便能捕捉到花鸟的生机勃勃,仿佛它们随时都能跳出画面。这本临摹本以“课徒稿”的形式呈现,对我来说,比任何精美的成品画册都来得更有价值。我可以看到,即使是大师,在创作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同样需要反复的推敲和修改。书中对不同花卉的描绘,我都仔细研读,并尝试着去临摹。比如,对于一朵盛放的荷花,我不仅关注其外形,更试图去理解恽寿平是如何通过墨色的晕染,表现出花瓣的透明感和水珠的晶莹。这种“深入肌理”的学习方式,让我对中国画的笔墨韵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

拿到这本《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的那一刻,我就被它所蕴含的“朴实”和“真诚”所打动。相较于那些装帧精美、内容华丽的艺术画册,这本临摹本显得更为“接地气”,仿佛是一位老先生在慢悠悠地为你讲述他毕生的绘画心得。书中以“课徒稿”的形式呈现,这意味着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大师最终的成品,更多的是他创作过程中的“痕迹”,那些反复的尝试,那些细致的推敲,都清晰可见。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宝贵的财富。我不用再去猜测大师是如何一步步完成一幅作品的,而是可以直接看到他的“思考过程”。我最喜欢书中描绘的各种花卉,从含苞待放到盛放,再到凋零,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自然的韵味。我尤其尝试临摹了几幅不同姿态的牡丹,试图去领悟恽寿平如何用淡墨晕染出花瓣的层次感,如何用色彩点缀出花蕊的娇嫩。这种“解构式”的学习,让我对他的技法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日后的创作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评分

这本《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真的像一位老朋友,在我的书架上静静地等待着,每一次翻阅,都能收获新的感悟。作为一名业余的国画爱好者,我一直对恽寿平那“没骨法”的清雅花鸟情有独钟,总觉得他的画作里有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力,仿佛轻轻一触,那些花鸟便要跃然纸上,活灵活现。然而,真正要下手临摹,却常常感到无从下手,要么是形似神不似,要么就是色彩的搭配总觉得差了点意思。这本临摹本的出现,简直是我的福音!它以“课徒稿”的形式呈现,这意味着它不仅仅是大师的成品展示,更包含了创作过程中那些宝贵的“草稿”和“练习”的部分。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我可以看到恽寿平是如何一步步构建他的画面,从最初的构思,到线条的勾勒,再到色彩的晕染,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教学意义。特别是那些未完成稿,或者是一些局部放大解析,能够让我更清晰地理解他的笔法和用墨之道。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不同花卉的描绘,无论是初绽的蓓蕾,还是盛放的繁花,亦或是枯萎的残枝,都栩栩如生,充满了自然的韵味。我尝试着临摹了几幅,虽然离大师的水平还差得很远,但明显感觉自己在造型和用色上有了显著的进步。这种“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学习过程,通过这本临摹本得到了极大的简化和引导,让我觉得学画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

评分

这本《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可以说是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秘密花园”的大门。我一直对恽寿平那种“没骨法”的清雅画风心向往之,但苦于没有合适的入门途径。市面上虽然有很多他的画册,但总感觉隔靴搔痒,无法真正领略其笔法精髓。而这本以“课徒稿”形式呈现的临摹本,则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我可以看到,大师在创作过程中,是如何一步步构建画面,如何处理墨色和色彩的晕染,以及如何捕捉花鸟的动态和神韵。我尤其喜欢书中对各种草虫的描绘,无论是翩翩起舞的蝴蝶,还是悠然爬行的蜗牛,都充满了生命力。我尝试着临摹其中一幅描绘蜻蜓的局部,努力去体会恽寿平如何用淡墨勾勒出蜻蜓透明的翅膀,如何用细密的笔触表现其身体的纹理。这种“拆解式”的学习,让我对他的技法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也让我对自己日后的创作有了更清晰的思路。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绘画,尤其是中国画,最忌讳的就是“死记硬背”和“照猫画虎”。真正的艺术学习,应该是循序渐进,从模仿到创新,从技法到意境的升华。这本《名家课徒稿临本:恽寿平花鸟画谱》恰恰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平台,让我能够以一种更为深入和人性化的方式去学习恽寿平的绘画艺术。它并非简单地提供完美的成品供人临摹,而是将大师在教学和创作过程中产生的“课徒稿”公之于众。这些稿件,可能带着未完成的笔触,可能有着反复修改的痕迹,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更能展现出恽寿平先生在技法上的探索和对物象的观察。我特别着迷于书中对不同鸟类的刻画,无论是展翅欲飞的燕子,还是悠闲栖息的黄莺,都被赋予了生命的神韵。我尝试着临摹其中一只停在枝头的喜鹊,努力去捕捉它那黑白分明的羽毛,以及炯炯有神的眼睛。在临摹的过程中,我不仅是在学习他的笔法和用色,更是在体会他观察自然、表现自然的独特视角。这种“亲身实践”的学习方式,让我觉得离大师的艺术越来越近,也对自己的绘画之路充满了信心。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