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的自我修养
图书定价:38.00元
ISBN:9787556820825
作者:(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译者:王华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集团
出版时间:2016年12月第1次版
字数:333千字 印章:18.5
开本:710mm*1000mm 16开 页数:290页
内容介绍
本书是俄国世界演员、导演、戏剧理论家阿列克塞耶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理论重要的巨著《演员的自我修养》中的第二卷。该卷的小标题为《“体验创作”过程中的自我修养》,表明了该卷里,作者主要论述的是表演艺术核心之一的“体验”过程。作者采用“日记”的形式,通过对课堂实践的记录方式为读者生动、有趣、深刻阐述了“体验”在表演艺术中重要的作用,以及实际学习、运用的方式方法。是一本对演员以及有志学习表演艺术的读者,自我学习提高非常有用的书 。
作者介绍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1863-1938)是俄国-苏联杰出的戏剧大师。他系统总结了"体验派"戏剧理论,强调现实主义原则,主张演员要沉浸在角色的情感之中,反对把表演艺术看做是“上天降临的灵感”的观念。认为演员只有拥有了高度专业的业务技巧,才能创作出真正有价值的艺术作品跟艺术角色。他的戏剧教学和表演体系,被称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对各国戏剧影视舞台表演产生深远影响。
译者介绍
王华,幽默的湖南人,爱好文学和戏剧,大学时期就尝试翻译外国名著,毕业后正式加入图书编辑和翻译的队伍中,是个十足的完美主义者。
说实话,我购买这本书的时候,是带着一些功利性的目的的,希望能找到一些立竿见影的表演技巧,比如如何控制肢体语言、如何处理情绪的爆发点之类的“干货”。刚开始翻阅时,我还有点小小的失望,因为它花了大量的篇幅去探讨演员的“内在状态”和“哲学思辨”,对于那种快速能用上的“招式”介绍得比较含蓄。但是,当我真正沉下心来,跟随作者的思路去探索表演背后的“为什么”时,我才意识到,那些所谓的“技巧”都是建立在深厚内功之上的。作者并没有直接告诉你“应该怎么做”,而是层层剥茧地帮你建立起一个完整的艺术观。这就像学武术,与其教你几招花哨的拳脚,不如先让你体会什么是“气沉丹田”。读完关于“信念感”和“角色本体论”的章节后,我再去观看一些经典电影片段时,视角完全变了。我不再只是关注演员的表情是否到位,而是去感受他们是如何将角色的精神世界与自己的生命经验进行熔铸的。这种从外向内的转变,是任何速成手册都无法给予的,它的价值是长远的、根本性的。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装帧,从一个实用主义者的角度来看,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典范。纸张的质地非常舒服,不反光,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让眼睛感到疲劳,这对于需要反复研读的专业书籍来说至关重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的注释和索引系统。对于那些引用了大量外国理论家或者哲学流派的概念时,作者都做了详尽的脚注,清晰地标注了出处和背景,极大地节省了我们去查阅其他资料的时间。而且,这本书的译者显然是一位对表演艺术有着深刻理解的专家,而不是简单的文字搬运工。译文忠实于原著的思辨深度,同时又保持了汉语表达的流畅和美感,很多拗口的德语或俄语的表演术语,被处理得既准确又富有画面感。这种高水准的翻译,保证了我们获取到的信息是原汁原味的,没有因为语言的隔阂而产生任何偏差或失真,这对于专业学习者来说,是最大的福音。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绝非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像是一份沉甸甸的“工具箱”,只不过这个工具箱里装的不是锤子和锯子,而是关于如何构建内心世界的蓝图。我注意到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不同表演学派创始人思想的对比分析,这种比较非常客观且深入,没有偏袒任何一方,而是着力于展现每一种理论体系如何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演员面临的核心问题——如何真实地呈现一个虚构的人物。例如,书中对“情感记忆”的探讨,就非常细致入微,它没有给出简单的操作指南,而是引导读者去探索个体记忆与集体潜意识之间的微妙连接。这使得我对如何处理那些需要爆发性情绪的场景有了全新的认识,不再是单纯地模仿外部的“哭泣”或“愤怒”,而是学会了如何从内在深处找到那个支撑情绪爆发的“支点”。这本书的厚度和内容深度,注定了它不是一本可以一口气读完的书,它需要时间去消化、去融入血液,成为你表演肌理的一部分,是值得反复翻阅的案头宝典。
评分读这本书,我仿佛被带入了一间灯光昏暗、摆满了经典戏剧道具的排练室。作者的叙事风格充满了激情和一种近乎布道者的虔诚。他并没有将表演视为一种单纯的职业技能,而是将其提升到了“生命实践”的高度。他会用非常生动的比喻来描述演员在舞台上面对的困境和挑战,比如“时间的碎片如何被重塑”、“自我如何消融于他者”等等。这些描述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基于无数次排练和实践的深刻总结。每当我读到某个段落,都会有一种“啊,原来是这样!”的豁然开朗的感觉。它强迫你审视自己的表演习惯,甚至是你作为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性。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只是教你如何“演”,更是在教你如何“感受”和“存在”。它要求演员必须首先成为一个深刻理解人性、体验生活百态的“人”,然后才能去谈论“演”。这种对艺术纯粹性的坚守,在当今这个追求快速变现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和难能可贵。
评分这本书的书封设计得非常引人注目,那种复古的字体搭配上略带年代感的插图,一下子就把我带入了一种严肃又充满艺术气息的氛围中。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著作,毕竟“自我修养”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着一种庄重的学术感。然而,翻开内页后,那种预想中的枯燥感并没有出现。作者的文字功底扎实,行文流畅自然,即便是探讨那些深层次的表演哲学和内心世界的构建,也能用非常生活化、易于理解的方式来阐述。我尤其欣赏它在结构上的安排,像是一步步引导读者进入一个更深邃的表演殿堂,而不是直接把一堆名词堆砌在那里。阅读的过程中,我时不时会停下来,反复琢磨某些段落,因为它们触及了一些我从未深思过的表演层面,比如“镜子与观众的关系”、“瞬间的永恒性捕捉”等等。这种深入浅出的能力,绝对是区分一本优秀专业书籍和普通教材的关键所在。它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更像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礼,让人对舞台艺术乃至整个生命体验都有了新的理解和敬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