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

流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东东 著
图书标签:
  • 现实主义
  • 爱情
  • 家庭
  • 社会
  • 命运
  • 时代变迁
  • 底层人民
  • 生活百态
  • 情感
  • 苦难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7575332
版次:1
商品编码:12375386
包装:精装
丛书名: 六点诗集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0
字数:11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部诗集或曰诗文本,蕴含着诗论随笔和寓言小说的特质,它以讲述伯牙和钟子期传说为框架,更进行写作跟倾听和阅读的对话。

陈东东是当代中国的一位代表性诗人,早期诗作讲究纯净的音乐性和意象性,后来诗风渐趋奇崛、冷艳,融合了古典诗学的敷陈和现代主义的寓言,围绕都市主义展开其分析性,颇具世界文学的视野和抱负。他的写作不仅直接包容着诗歌,而且由于对具体文本操作所持的严肃态度,写作在其内部具有了一种自我缩减的功能,最终被压缩成阅读意义上的诗歌,创造着汉语现代诗歌的阅读,也创造着汉语现代诗歌的本质。

陈东东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位代表性诗人。祖籍江苏吴江,1961年出生并长期生活于上海。1980年代初在上海师范大学中文系读书期间开始写诗。早期诗作讲究纯净的音乐性和意象性,后来诗风渐趋奇崛、冷艳,融合了古典诗学的敷陈和现代主义的寓言。他也是中国当代诗歌生活的重要参与者,自2005年以来参与策划和组织每年一届的“三月三诗会”,编选出版“三月三诗会”作品集三卷;有诗集《夏之书?解禁书》(2010)、《导游图》(2013)和随笔集《黑镜子》(2014)《只言片语来自写作》(2015)等十数种著作出版。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现居深圳和上海专事写作。
这部诗集或曰诗文本,蕴含着诗论随笔和寓言小说的特质,这本有关“知音”的书,更进行写作跟倾听和阅读的对话。而对话这一诗学命题,恰是“知音”的应有之义。

内容简介

《流水》这部诗集或曰诗文本,蕴含着诗论随笔和寓言小说的特质,它以讲述伯牙和钟子期传说为框架,篇章布局对应古琴曲《流水》的结构,二十四首分行短诗摹用和发挥古琴文字谱的语言方式,“知音”主题贯穿、展开和变奏于其间。来自倾听和阅读的写作,又指涉倾听和阅读,渴望着回到倾听和阅读;这本有关“知音”的书,更进行写作跟倾听和阅读的对话。而对话这一诗学命题,恰是“知音”的应有之义。

作者简介

陈东东(1961-)作家,诗人。出生并长期生活于上海。八十年代初开始写作,主要作品包括诗集《海神的一夜》《组诗?长诗》《陈东东的诗》《导游图》和随笔集《黑镜子》《只言片语来自写作》等。现居深圳和上海。他是当代中国的一位代表性诗人,早期诗作讲究纯净的音乐性和意象性,后来诗风渐趋奇崛、冷艳,融合了古典诗学的敷陈和现代主义的寓言,围绕都市主义展开其分析性,颇具世界文学的视野和抱负。他的写作不仅直接包容着诗歌,而且由于对具体文本操作所持的严肃态度,写作在其内部具有了一种自我缩减的功能,最终被压缩成阅读意义上的诗歌,创造着汉语现代诗歌的阅读,也创造着汉语现代诗歌的本质。

目录

I引起5
1欲望与记忆7
2文字谱9
3记忆与意会11
4意会与期待13
5文字谱15
6期待与虚构17
7虚构与空无19
8文字谱21
9空无与言说23

II入调25
10言说与意会27
11文字谱29
12意会与空无31
13空无与期待33
14文字谱35
15期待与梦想37
16梦想与虚构39
17文字谱41
18虚构与凝神43

III插曲45
19凝神与欲望47
20文字谱49
21欲望与梦想51
22梦想与记忆53
23文字谱55
24记忆与言说57
25言说与梦想59
26文字谱61
27梦想与凝神63

IV插曲65
28凝神与期待67
29文字谱69
30期待与言说71
31言说与欲望73
32文字谱75
33欲望与虚构77
34虚构与记忆79
35文字谱81
36记忆与空无83

V插曲85
37空无与欲望87
38文字谱89
39欲望与期待91
40期待与记忆93
41文字谱95
42记忆与凝神97
43凝神与意会99
44文字谱101
45意会与梦想103

VI插曲105
46梦想与空无107
47文字谱109
48空无与凝神111
49凝神与言说113
50文字谱115
51言说与虚构117
52虚构与意会119
53文字谱121
54意会与欲望123

VII入慢125
55时间与技艺127
56文字谱129
57演奏与时间131
58倾听与技艺133
59文字谱135
60技艺与演奏137
61倾听与时间139
62文字谱141
63演奏与倾听143

VIII复起145
64空无与梦想147
65文字谱149
66凝神与空无151
67言说与凝神153
68文字谱155
69虚构与言说157
70意会与虚构159
71文字谱161
72欲望与意会163

IX插曲165
73期待与凝神167
74文字谱169
75言说与期待171
76欲望与言说173
77文字谱175
78虚构与欲望177
79记忆与虚构179
80文字谱181
81空无与记忆183

X煞尾185

跋187

精彩书摘

流水

[戏仿的严肃性]

I

引起
跟每一种传闻都不一样。当伯牙出于旅行中惯常的无聊、倦怠和对一个未必不冒昧的陌生听者的好奇心,在一艘泊靠光阴之城小码头的旧船前甲板奏罢流水,子期并没有一语中的,即刻间征服操琴人那颗骄傲的心,而被引以为声气相求的契友知音。子期只是以沉默相向,让一丝余音能更为邈然地缭绕盘桓于清泠的长空。在伯牙面前,子期木然枯坐得如此之久:他那件蓝布衫儿被满月照白,又被从贯穿光阴之城的逝川里泛起的水雾濡湿,最后却又让夜风吹干了。只是当黎明像眼睛睁开,子期起身告辞,离去,伯牙才意识到,他究竟是为谁演奏了那一曲。伴随着无端虚脱之感的暗自兴奋为他带来了晕眩、飞升和想象的欲望。他感到,无限虚空仍充沛音乐,或许,应该说,音乐仍充沛无限的虚空。尽管,为子期的那一曲几乎算不上真正的一曲,正如冥想算不上真正的追忆,而追忆作为迷失的方式,算不上是真正的技艺。但子期的凝然不语却使之成为终极奏弄,总结性的一曲,欲概括善琴者伯牙命运里全部的意愿、信念、幻想和激情。而现在,在逝川纵贯的光阴之城,在旧船之侧和伯牙周遭,流水又以它物理的规则被天然地奏出了,带着起源、净礼仪式和它的再生性,带着它的镜子皮肤和迷宫内脏,带着它的折光、幻象、回潮、暗影、清澈、浑浊、鱼鳖、泥沙、舟楫、原木、尸首、旧梦、瓶中信、避孕套、笔记本、其中的言辞水母和以时间为比喻的莫须有本质,再加上,音乐。以这种浮泛、虚拟和随心所欲的联翩变奏,子期的全部沉默正在被说出。那也可以是全部话语,子期的冥想、追忆、迷失和倾听之技艺,以及他赋予流水的臆想的文字谱。
1

欲望与记忆
……明辨和默认。用侧耳这不易觉察的催眠,去追索音乐中可能的时间。一个唤作幻象的乐师优先于你,却唯有在你的即兴流水里局部复活。如果,曲调不仅是你的欲望,而且是你所欲望的记忆,那幻象乐师就会把意愿朝向回想,以一个几乎被遗忘的鼓琴身姿,令往昔回响于物质掀动波澜的此际。每一个乐音上溯,直到最初的乐音之乌有;而每一次奏弄,都抵及最初的奏弄之梦。这就像你会在光阴之城的内环线看到的,橙色公交车摇晃,驰向作为终点的始发站,那被认为是终点的始发站。在那样的始发站我第一次倾听,出于黑暗的幻象乐师则融入强光。没有其他人在意音乐,众人的欲望不同于你我:他们争先上车去夺取很可能并不属于自己的座位。他们将环游光阴之城。


*


幻象乐师也想要环游光阴之城,他的好奇心更甚于众人。当橙色公交车环城一周,摇晃着回到终点始发站,那幻象乐师要架起他那张或许的琴,以看不清的身姿,在车站凉亭的阴影里抚弄。他企图把他的沿途所见全化入音乐,去饱满持续饥饿的灵魂。空气并没有为之振动,空气在音乐里归于往昔,你的欲望归于往昔。而重返往昔,不正是操琴人真实的欲望吗?有如一个人迈向老年,为了终于能拉开距离去忆及出生,幻象乐师也要把对光阴之城的每一寸回想用身姿完成。即便没有谁记得那曲调,身姿也必定有它的回响。——当听力之网向逝川撒开,被网获的,就会是记忆河床里所有的音乐,甚至那并未成形的音乐。

*

正好是记忆使并未成形的音乐成形。这既是一个听者的欲望,更是一个于七弦间缓慢世界的琴人的欲望。幻象乐师,他难道不正是欲望的乐师?他抚琴如抚弄一段春风,特别当他在王妃的卷帘旁,在贵夫人的月下,在惊梦小姐或狐媚的后花园,在青楼艳姬的花梨木床头,他抚琴为了使欲望成形。而当他出现在橙色公交车终点始发站的简易凉亭里,当他的欲望是他的记忆,并要以一曲将这种记忆展现给听者,对众人来说,他就仅仅是一个幻象,是无碍于欲望的幻象乐师。不过,现在,在光阴之城的这座小码头,在你的奏弄里我将他听取,我忆及了他,我令他成为你奏弄之中更悠久的奏弄,仿佛这流水逝川的来源。我不知道,这是否也正是你所欲望的?



2

文字谱

仿佛已经被唤起

当姿势还只是



云阵里海东青

对鱼的羡慕



并不确切地俯身

在弦索的七层波澜之上



一个听不见的

虚设之音升向黄昏



触及闪耀的长庚星光芒

然后弯曲、垂落



像一颗信号弹

令奏弄开始



那素琴横陈

就要在其上吟猱的左手



是否已准备好

去抚慰少女怀春的



身体?食指散缓

或中指急下



右手则拂过

被金徽标出的敏感音位



这最初的乐句

难免清柔



难免比风多一点

间歇。……如果



蓝色,还不是操琴人

不竭的心

前言/序言



流水是从倾听和阅读到来的写作。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对倾听和阅读的赞赏不已,而要深化和穿透,要给那种牵丝攀藤的偶然想象以必然和切实——一种因为话语跟语法的一致般配而生的意义即形式的无可替代的说服力,要把某个方法论推至极端,更上层楼,从而超越之,从而成为所谓事先构思好、讲求建筑艺术的书……那支古琴曲和它的文本于是才真正未竟不已,言词流水于是才充沛借来的空渠……于是,就对应曲式结构布局篇章,就摹用和发挥文字谱的语言方式,就以臆写伯牙和子期传说作为展开,故事的知音主题,就贯穿这个由倾听和阅读而引起了写作的讽寓式故事(插曲依据人类妄想把古琴曲流水注入莫须有星际人耳廓的事迹,又去揶揄科幻文艺的宇宙意识)。不过,如果你注意到框入方括号的副题或题辞——[戏仿的严肃性]——你就不会仅仅从一个向度玩味其戏仿,玩味其严肃性。来自倾听和阅读的写作,也指涉倾听和阅读,渴望着回到倾听和阅读,这个有关知音的诗文本,更进行写作跟倾听和阅读的对话。实际上,你知道,是这种对话构成了写作,成为写作的核心,写作的全部,写作之写作,直至写作的自我解嘲和写作的枯竭。而作为人类伟大的创造,格律诗的程式化写作,一千零一夜的环套式写作,
金瓶梅的摘取充扩式写作,
尤利西斯的对位式写作,从多么不同的方面言明了这种对话。我以这些写作为例,因为流水直接受到了这些不同方面的启示。

流水写于1997至1998年,曾于2000年收入一本诗文集面世。在此要感谢六点及责编古冈先生,能够将流水出成单行本。


陈东东
《静水流深》 一部关于生命、时间与存在的哲思史诗 《静水流深》并非一部以情节取胜的小说,更不是一个引人入胜的爱情故事,或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它是一曲沉静的冥想,一次对生命本质的深入探索,一场与时间长河的对话。作者以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平凡却又充满张力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万事万物都如同静静流淌的溪水,表面平静,内里却涌动着深刻的哲思和无尽的生命力。 故事的开端,如同一滴水珠轻轻落入湖面,荡开的涟漪缓慢而悠远。我们被带入一个被时间遗忘的小镇,那里的人们过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仿佛被凝固在某个永恒的瞬间。主人公,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他”,过着一种近乎隐居的生活,他的世界由书本、窗外的风景和内心的思绪构成。他观察着小镇上每一个微小的变化:一棵树的生长,一朵花的凋零,一段尘封往事的浮现。他用一种超然的、近乎旁观者的姿态,审视着生命在时间长河中的痕迹。 《静水流深》的核心,在于对“存在”的追问。主人公并不刻意寻求答案,他的思考更像是一种自然而然的流淌,如同静水深处,暗流涌动。他关注那些被日常琐碎所掩盖的真相:我们从何而来?将去往何处?在短暂的生命旅程中,何为真正有价值?这些宏大而又个体的问题,并非以说教的方式呈现,而是通过主人公的日常观察、对过往的回忆以及对自然景象的感悟,一点点渗透出来。 例如,当主人公漫步在乡间小路上,他会注意到路边每一株野草的顽强生命力,它们在风雨中摇曳,在阳光下生长,最终回归大地。这种对微小生命的关注,引申出对个体存在的思考。每一个生命,无论其大小,都拥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都在宇宙的宏大叙事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草的枯荣,树的年轮,都如同时间的印记,默默诉说着生命的循环和演变。 书中并没有戏剧性的冲突,没有惊心动魄的情节。主人公的生活轨迹平缓而规律,但他内心的世界却波涛汹涌。他对童年时光的回忆,那些模糊而又深刻的片段,成为他理解当下和未来的基石。他回忆起童年时对世界的好奇,对未知事物的敬畏,以及那些早已被成年人的世界所遗忘的纯真。这些回忆并非简单的叙述,而是经过岁月的沉淀,被赋予了更深沉的哲理。他发现,童年的自己,其实早已在懵懂中触摸到了生命的真谛。 《静水流深》也描绘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但这种描绘并非着重于情感的纠葛,而是探究关系中的本质。主人公与小镇上的其他居民,虽然交流不多,但他通过观察他们的生活,看到了人性的不同侧面:淳朴、善良、也夹杂着无奈和固执。他看到了老年人对过往的回忆,中年人对生活的挣扎,以及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在这些平凡的人物身上,主人公看到了生命的普遍性,以及个体在群体中的孤独与连接。 他对“时间”的理解,是贯穿全书的一条重要线索。时间在主人公看来,并非是线性的、不可逆转的向前流动,而更像是一种弥漫的氛围,一种渗透一切的存在。过去、现在、未来,在他看来,并非完全割裂,而是相互交织,相互影响。那些被遗忘的过往,依然在悄然塑造着现在;而现在的每一个选择,都在为未来播下种子。他用一种近乎诗意的方式,描绘了时间的无形和强大,它塑造着一切,又超越一切。 《静水流深》的语言风格,极其简约而富有韵味。作者避免使用华丽的辞藻,而是选择最朴素、最精准的词语,去捕捉那些难以言喻的情感和思绪。每一句话都经过精心的打磨,仿佛一件件精心雕琢的玉器,散发着温润的光泽。这种简约的风格,恰恰契合了“静水流深”的主题,让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沉浸在一种宁静的氛围中,去体会文字背后更深层次的含义。 书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也并非简单的背景烘托,而是主人公内心世界的投射。清晨的薄雾,午后的阳光,傍晚的落日,夜晚的星空,都在主人公的眼中,被赋予了生命和哲理。他从自然界的规律中,看到了生命的轮回,看到了存在的意义。一棵参天大树,在其看似静止的外表下,承载着数百年的风雨,见证了无数生命的兴衰。一泓碧水,在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孕育着勃勃生机,承载着生命的源泉。 《静水流深》并不是一本容易读懂的书,它需要读者静下心来,去感受,去体会,去思考。它没有明确的教导,没有现成的答案,它只是提供了一个视角,一个思考的框架,让读者能够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它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对时间、对存在的疑问。在阅读的过程中,读者会不自觉地将自己的经历、自己的情感代入其中,与主人公产生共鸣。那些关于回忆的片段,关于孤独的体会,关于对生命意义的追问,都可能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地方。 《静水流深》是一本关于“静”的书。它没有喧嚣,没有浮躁,它邀请读者在喧嚣的世界里,寻找内心的宁静。它提醒我们,在快节奏的生活中,放慢脚步,去感受生命本身的厚重与美好。它让我们重新审视那些被忽略的、被遗忘的,那些构成生命本质的东西。 它是一首关于“深”的歌。它不是浅尝辄止的感官刺激,而是深入骨髓的哲学探究。它鼓励我们,去挖掘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刻含义,去理解生命中那些永恒的真理。 《静水流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存在意义的深邃回望。它或许不会让你找到“答案”,但一定会让你在阅读的旅途中,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宁静和启迪,让你重新认识生命,认识自己,认识这个世界。它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感悟,新的发现,如同静水深流,其意无穷。

用户评价

评分

读这本书的体验,就像是在一个陌生却又异常熟悉的地方漫步。刚开始会有些许的茫然,不知道接下来的路会通向何方,但随着文字的深入,一种奇妙的熟悉感油然而生,仿佛那些场景、那些人物,曾经在我的梦境里出现过,或者在我未曾经历过的人生片段中悄然驻足。作者的笔触时而如涓涓细流,细腻地描绘着日常的点滴,将生活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微小之处放大,让我感叹世间万物的精妙;时而又如江河奔腾,展现出宏大的格局和深刻的洞察,让我为之震撼。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一个巨大的画卷之中,随着画面的展开,我被卷入其中,与其中的角色一同呼吸,一同感受。它让我意识到,即使是平凡的生活,也蕴含着无数动人的细节和深刻的意义,只是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评分

我必须说,这本书的结构和叙事方式着实让我眼前一亮。它没有按照传统的线性时间顺序来讲述,而是像打散了的星辰,由不同的片段、不同的视角、甚至不同的时空交织而成。刚开始读的时候,确实需要一些耐心去重新组织和拼凑,但一旦理清了其中的脉络,就会发现这种非线性的叙事带来的独特魅力。它模拟了我们记忆的碎片化,也反映了现实的复杂性,让整个故事显得更加真实和立体。我喜欢这种挑战读者思维的方式,它迫使我去主动参与到故事的构建中,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这种参与感,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也让我对作者的构思之巧感到由衷的赞叹。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有点像在品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可能只是淡淡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醇厚的香气和复杂的口感便会慢慢在舌尖绽放,越品越有味。它不是那种一眼就能看穿的故事,也不是那种直给的道理,而是需要读者静下心来,慢慢去咀嚼,去体会。我惊喜地发现,在某些段落,作者似乎看穿了我内心的想法,用文字精准地表达了我难以言说的感受。这让我觉得,这不是一本作者写给所有人的书,而是写给某些特定心灵的书,仿佛它知道我在寻找什么。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非常难得的。我非常享受这种“智者与我对话”的感觉,它让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也让我对人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很吸引我,简单却又充满诗意,让我在翻开扉页前就对其中可能蕴含的故事充满了好奇。我尤其喜欢这种带点写意色彩的书名,它不像那种直白的标题,而是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仿佛水一样,可以根据读者的心境呈现出不同的景象。我期待着它能带我进入一个怎样的世界,是宁静致远的风景,还是波澜壮阔的史诗?是细腻的情感流淌,还是深刻的人生哲思?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共鸣,或者被它所带来的全新视角所触动。我希望它不是一本只讲故事的书,而能在我读完之后,在脑海中留下挥之不去的回响,让我回味无穷。如果它能够触及灵魂深处,引发我对自己、对生活、对世界的思考,那将是再好不过的了。我更希望它能给我带来一种心灵上的涤荡,仿佛经历了一场雨,洗去尘埃,带来清新。

评分

这本书带来的情感冲击,是循序渐进的,但一旦抵达,便会久久萦绕。它不是那种惊天动地的悲欢离合,而更像是生活中的潮起潮落,看似平静,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我会在某个平凡的瞬间,因为书中某个角色的某个选择而感到心酸;我会在某个充满希望的结尾,为他们最终的释然而感到欣慰。这些情感的波动,没有轰轰烈烈,却细腻而深刻,仿佛在我的心湖中投下了一颗颗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它让我反思自己的人生,那些曾经的遗憾,那些来不及说出口的爱,那些在时光中悄然流逝的珍贵。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柔软,也更加坚韧,能够更平静地面对生活中的起起伏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