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地图里的兴亡(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上)(打破读史无图的遗憾,回归左图右史的传统。中图社出品:500幅春秋战国精美地形图、路线图、形势图、疆域图) |
| 作者: | 风长眼量 著 著作著 [编者]王毅编 |
| 市场价: | 39元 |
| ISBN号: | 9787503188428 |
| 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B5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页数:235 |
| 印刷时间:2016-01-01 | 印次:1 | 字数:160.00千字 |
| 目录 | |
目录: 1.赵氏,光荣的御者 2.西周灭亡,晋国两分,赵、魏家族的选择 3.曲沃代晋,老诸侯脱胎换骨 4.倾城骊姬,晋献公的桃花运 5.假虞伐虢,河东一统 6.并卫入晋,奠定大国地位 7.重耳出亡,艳福不浅 8.半分东周,春秋霸主晋文公 9.城濮之战,晋楚全面冲突 10.伯爵滑国,秦穆公的大礼 11.争夺河西,晋秦霸主之争 12.赵盾弑君,天下之大不韪 13.东西打通,雄霸南太行 14.赵氏孤儿,祖债孙来还 15.大国上卿,流血的仕途 |
| 内容简介 | |
内容推荐: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国家的形成影响极大。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非常重要。《地图里的兴亡》系列丛书书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地形图来重写春秋战国史,用美式思维将地理与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图右史,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和阅读体验。 《地图里的兴亡2:三家分晋,烽火中原》讲述了赵国从光荣的御者,到大国上卿,再与魏、韩三家分晋,经胡服骑射,终成强国。赵国多慷慨悲歌之士,晋阳保卫战、邯郸之战,赵人不屈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地图里的兴亡(三家分晋,烽火中原下)(打破读史无图的遗憾,回归左图右史的传统。中图社出品:500幅春秋战国精美地形图、路线图、形势图、疆域图) |
| 作者: | 风长眼量 著 著作著 [编者]王毅编 |
| 市场价: | 39元 |
| ISBN号: | 9787503188435 |
| 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B5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6-01-01 | 版次:1 | 页数:246 |
| 印刷时间:2016-01-01 | 印次:1 | 字数:160.00千字 |
| 目录 | |
| 24.魏武侯称霸中原 239 25.并郑入韩,韩国的高光时刻 246 26.东部大开发,三晋的战略选择 254 27.兄弟相残,三晋的瓦解 260 28.赵肃侯的耻辱葬礼 272 29.赵武灵王的春梦,胡服骑射 279 30.赵北五郡,五原、九原、云中、雁门、代 290 31.中山国中国,大赵盘中餐 301 32.沙丘宫,巨星陨落之地 309 33.后赵武灵王时代 318 34.魏昭王的二次创业 326 35.赵国“将相和” 334 36.阏与之战,两强相遇勇者胜 341 37.孝成王的旷世豪赌 352 目录 24.魏武侯称霸中原 239 25.并郑入韩,韩国的高光时刻 246 26.东部大开发,三晋的战略选择 254 27.兄弟相残,三晋的瓦解 260 28.赵肃侯的耻辱葬礼 272 29.赵武灵王的春梦,胡服骑射 279 30.赵北五郡,五原、九原、云中、雁门、代 290 31.中山国中国,大赵盘中餐 301 32.沙丘宫,巨星陨落之地 309 33.后赵武灵王时代 318 34.魏昭王的二次创业 326 35.赵国“将相和” 334 36.阏与之战,两强相遇勇者胜 341 37.孝成王的旷世豪赌 352 38.邯郸之战,战国公子大相聚 368 39.鄗代之战,廉颇封侯 386 40.征服燕国 398 41.李牧大破匈奴 405 42.收复陶郡,魏无忌的宿命 425 43.风再起时,多少猛将可以复活 435 44.国之栋梁,武安君 445 45.赵氏家族,永不凋谢的玫瑰 459 46.代王赵嘉,战斗到最后一滴血 467 附录 475 |
| 内容简介 | |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国家的形成影响极大。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非常重要。《地图里的兴亡》系列丛书书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地形图来重写春秋战国史,用美式思维将地理与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图右史,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和阅读体验。 《地图里的兴亡2:三家分晋,烽火中原》讲述了赵国从光荣的御者,到大国上卿,再与魏、韩三家分晋,经胡服骑射,终成强国。赵国多慷慨悲歌之士,晋阳保卫战、邯郸之战,赵人不屈的意志表现得淋漓尽致。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打破读史无图的遗憾,回归左图右史的传统。中图社出品:500幅春秋战国精美地形图、路线图、形势图、疆域图) |
| 作者: | 风长眼量 著 著作著 [编者]王毅编 |
| 市场价: | 39元 |
| ISBN号: | 9787503186585 |
| 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B5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5-05-01 | 版次:1 | 页数:245 |
| 印刷时间:2015-05-01 | 印次:1 | 字数:160.00千字 |
| 目录 | |
| 1.非子,xx个秦人 2.陇山之西,黄土与热血永存 3.烽火戏诸侯,血战骊山 4.周平王东迁,凤凰涅?之时 5.三代折戟,终成一方诸侯 6.通婚中原,秦人的融合之路 7.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关中 8.关中霸主:秦武公 9.爱才如命,秦穆公手中的牌 10.韩原之战,秦晋xx战 11.渭水河畔,怀嬴的泪水 12.秦晋之好,秦人在中原的足迹 13.崤之战,有多少错可以重来 14.称霸西戎,穆公的传奇 15.百年隐忍,死局如何得破 16.秦楚之好,春秋那段佳话 17.汉中,又一个必争之地 18.海归公子秦献公 19.石门之战,秦一统的起点 20.鏖战河西,军国奴隶主义 21.商鞅之死 22.雕阴之战,两翼齐飞 23.萝卜加大棒,收复河西 24.合纵连横,修鱼之战 |
|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 (打破读史无图的遗憾,回归左图右史的传统。中图社出品:500幅春秋战国精美地形图、路线图、形势图、疆域图) |
| 作者: | 风长眼量 著 著作 著 [编者]** 编 |
| 市场价: | 39元 |
| ISBN号: | 9787503186585 |
| 出版社: | 中国地图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B5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15-05-01 | 版次:1 | 页数:245 |
| 印刷时间:2015-05-01 | 印次:1 | 字数:160.00千字 |
| 目录 | |
| 1.非子,XX个秦人 2.陇山之西,黄土与热血永存 3.烽火戏诸侯,血战骊山 4.周平王东迁,凤凰涅?之时 5.三代折戟,终成一方诸侯 6.通婚中原,秦人的融合之路 7.统一天下,必先统一关中 8.关中霸主:秦武公 9.爱才如命,秦穆公手中的牌 10.韩原之战,秦晋XX战 11.渭水河畔,怀嬴的泪水 12.秦晋之好,秦人在中原的足迹 13.崤之战,有多少错可以重来 14.称霸西戎,穆公的传奇 15.百年隐忍,死局如何得破 16.秦楚之好,春秋那段佳话 17.汉中,又一个必争之地 18.海归公子秦献公 19.石门之战,秦一统的起点 20.鏖战河西,军国奴隶主义 21.商鞅之死 22.雕阴之战,两翼齐飞 23.萝卜加大棒,收复河西 24.合纵连横,修鱼之战 |
| 内容简介 | |
| 中国历史长,战争多,长期处于冷兵器时代,地缘对中国国家的形成影响极大。要突出地缘对中国历史的影响,选择历史时期**重要。风长眼量著的《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讲述了封建王朝秦是如何作为部落,从西陲弹丸之地,在西戎的包围圈中挣扎着立国,接着统一关中,南下巴蜀,*终灭六国,统天下。 《地图里的兴亡》以历史与地理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制作地形图来重写春秋战国史,用美式思维将地理与历史放到同等高度。左图右史,带给读者更多独特的思考视角和阅读体验。 《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上)》是《地图里的兴亡(秦从部落到帝国)》的上半部分。 |
| 作者简介 | |
| 风长眼量(王昱祺),美籍华裔。不照本宣科翻译史书,主张历史地理不分家,以历史为经地理为纬,制作地形图还原历史大势,美式思维新颖解构春秋战国史。历经十多年,制作500余幅春秋战国地形图,遂成《地图里的兴亡》系列图书。 |
这本书拿到手真的太惊喜了!首先,它的包装就非常用心,书的质感也很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好书。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时代特别感兴趣,总觉得那段历史就像一本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智慧、勇气和权谋。这本书的标题——《地图里的兴亡》,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因为我一直觉得地图是理解历史,尤其是地理和政治格局变迁的绝佳钥匙。想象一下,通过一张张地图,我们可以看到王朝的崛起与衰落,疆域的扩张与收缩,民族的迁徙与融合,这一切都变得如此直观和生动。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它,去探索那些地图背后隐藏的故事,去感受那些帝国的荣辱兴衰,去理解那些历史人物的决策是如何塑造了整个时代的。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将那些复杂的历史事件,用地图这种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让我们这些对历史有热情但可能缺乏专业知识的读者,也能轻松地遨游在历史的长河中,领略那份独特的魅力。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历史学习之门,我非常期待它所能带来的知识和启发。
评分《秦:从部落到帝国》这本书,让我对“帝国”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之前一直以为,帝国的出现,就是国家强大了,征服了其他国家。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帝国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它不仅仅是军事上的强大,更包括了制度的创新、文化的融合、经济的发展,以及对被征服地区的有效治理。在《秦:从部落到帝国》的下册中,我看到了秦朝是如何在统一六国之后,建立起一套全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如何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如何修建万里长城和驰道,这些都是构建一个统一、稳定、强大的帝国所必不可少的要素。作者对这些制度的介绍,都非常详细,让我能够理解秦朝为何能够在短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如此庞大的帝国,又为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走向了灭亡。这种对“成功”与“失败”的辩证分析,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在讲历史,更是在提供一种深刻的社会学和政治学思考。
评分这套书的内容,对我这个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一场饕餮盛宴。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讲述历史事件时,那种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功力。在《地图里的兴亡》中,作者能够将一些零散的史料,通过地图这个载体,串联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历史画卷。我曾经对“三家分晋”这件事,一直有个模糊的印象,觉得就是魏、韩、赵三个家族瓜分了晋国。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这背后有着多么复杂的政治斗争和权力博弈,以及这些斗争是如何一步步将晋国推向分裂的深渊。作者还引用了一些古代的诗歌、文献,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使得原本枯燥的历史叙述,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了人文气息。我仿佛能听到那个时代英雄豪杰的呐喊,感受到那个时代普通百姓的悲欢离合。这种将历史事件与人文情怀相结合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非常赞赏。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非常精美,一看就是用心之作。我喜欢它封面那种复古又大气的感觉,让人一看就很有阅读的冲动。内容方面,我最看重的是它能不能提供一些我之前不知道的、新鲜的历史视角。在《地图里的兴亡》系列中,我确实找到了这种惊喜。《三家分晋》的讲解,让我不再仅仅是从“结果”去理解历史,而是能够从“过程”入手,理解晋国是如何一步步走向分裂,而这个分裂又为后来的战国时代奠定了基础。作者对地图的运用,堪称一绝,能够将复杂的政治军事关系,用最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例如,在分析战局时,作者会通过地图指出双方的地理优势、兵力部署,以及可能出现的突破点。这种“可视化”的历史讲解,让我觉得非常过瘾,仿佛我就是那个时代的军事家,在运筹帷幄。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领我,深入探究那些地图背后隐藏的,关于权力、关于生存、关于历史走向的真相。
评分这套书我犹豫了很久才下单,毕竟价格不算便宜,但收到后觉得物超所值。开篇的《三家分晋》就让我惊艳不已,春秋战国时期那种礼崩乐坏、诸侯争霸的混乱局面,在我脑海中一直是个模糊的概念,但作者用精细的地图和详实的考证,将晋国由强盛走向分裂的整个过程勾勒得淋漓尽致。我特别喜欢作者对各个家族势力在地图上的标注,以及他们之间的联盟与对抗是如何随着时间推移而变化的。这不仅仅是看文字叙述,更是像在亲身经历那段历史一样,能清晰地看到各方势力的地理位置、人口、资源,以及这些因素是如何影响他们的战略决策。这种“地图化”的历史解读方式,让我一下子就理解了很多原本难以理解的政治军事博弈。作者没有简单地罗列事件,而是深入分析了导致晋国分裂的深层原因,包括内部的政治斗争、经济基础的变化,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读完这一部分,我感觉自己对春秋战国时期那种“战国七雄”格局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不再是碎片化的记忆,而是一个有逻辑、有脉络的完整图景。
评分这套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提供了多少历史知识,更在于它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考历史的方式。我一直觉得,很多历史著作过于侧重文字叙述,虽然详实,但容易让人感到枯燥。而这本书,恰恰利用了“地图”这个媒介,将抽象的历史概念具象化,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亲眼见证历史的进程。在《秦:从部落到帝国》的上册中,我看到了秦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是如何影响其发展,也看到了它如何通过不断对外扩张,将那些原本分散的部落,纳入其统治之下。作者对每一幅地图的解读都非常到位,能够清晰地勾勒出当时的地形地貌、交通要道,以及军队的部署和行军路线。这种“空间感”的引入,让我在阅读时,不再是单纯的文字信息的接收,而是一种多维度的体验。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军事谋略家,在研究战局,在分析敌情,这种沉浸式的阅读体验,是我从未有过的。
评分我对历史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那些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事件,而《地图里的兴亡》恰恰满足了这一点。特别是“三家分晋”的部分,原本以为只是几个家族之间的权力争夺,但读了之后才发现,这其中牵扯到的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以及背后所代表的政治、军事、经济等多方面的力量博弈,真是令人拍案叫绝。我特别喜欢作者对人物性格和动机的刻画,即使是那些可能只在史书中寥寥数语提及的人物,也能被作者赋予生动的形象,让我感受到那个时代真实的人性。例如,书中对晋国内部各大家族之间错综复杂的联姻、背叛、以及权力斗争的描写,就如同观看一部精彩的宫廷剧,但又有着深厚的历史依据。作者并没有回避那些人性中的阴暗面,反而通过这些刻画,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历史的复杂性,以及个体命运在时代洪流中的渺小与伟大。我甚至能感受到,在地图上那些标注着家族领地的方块里,跳动着的是鲜活的生命和不甘的灵魂。
评分《地图里的兴亡》这个系列,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历史细节的把握。很多时候,我们对古代历史的认知,都停留在一些宏大叙事的层面,比如谁是谁的儿子,谁又推翻了谁。但是,这本书却能将那些宏大的叙事,分解成一个个具体的、可以被追溯的细节。比如在《三家分晋》的部分,作者会详细介绍各个家族的政治制度、军队构成、经济状况,甚至是一些重要的城池和战略要地。这些细节的堆砌,就如同在构建一个逼真的历史模型,让我能够更清晰地看到,是什么样的因素,促成了晋国的最终分裂,以及这分裂后的新格局,又带来了哪些深远的影响。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一些关键性战役的地图分析,能够清晰地看到双方的兵力部署、地形优势,以及战役进程。这些细致的入微,让我觉得作者对这段历史是真正地“钻研”进去了,而不是简单的“复述”。
评分《地图里的兴亡》系列,特别是《秦:从部落到帝国》上下册,让我颠覆了对秦朝的许多刻板印象。我一直觉得秦朝是一个残暴、统一,然后就迅速灭亡的王朝。但这本书让我看到,秦朝的统一,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它从一个弱小的国家,如何一步步通过内部的改革、对外的发展,最终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统一的政治体制。作者对秦国崛起前的一些部落生活、社会结构,以及其与周边民族的互动,都有细致的描写。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庞大帝国,其基础是如何在漫长的时间里,一点点被夯实的。我尤其对书中对秦国法律制度的分析很感兴趣,能够理解为何严苛的法律能够让秦国在初期迅速发展,又为何最终会成为其灭亡的隐患。这本书让我明白,任何一个王朝的兴衰,都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复杂的内在逻辑。
评分《秦:从部落到帝国》这部分内容简直是颠覆了我对秦朝的一些固有印象。我一直以为秦朝就是靠着商鞅变法和强大的武力统一了六国,但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展现了秦国从一个偏居西陲的蕞尔小国,一步步发展壮大,最终成为统一天下的庞大帝国的过程。它不仅仅是讲了秦始皇的功绩,更着重于秦国在各个时期,是如何通过地理优势、农业发展、军事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对外扩张的策略,一步步奠定其帝国基础的。我尤其被书中对秦国早期,甚至可以说是秦国崛起前的部落形态的描述所吸引。作者通过一些考古发现和文献资料,试图还原那个时代秦人祖先的生活方式、社会结构以及他们是如何克服艰险,在渭河流域站稳脚跟的。这让我看到了一个帝国并非凭空出现,而是有着漫长而艰辛的酝酿过程。上下册的篇幅,也足以让作者从细节上展开,讲述秦国如何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点,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官僚体系,以及如何在与周边的戎、狄等民族的互动中,逐步形成自己的国家认同和军事优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