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本證券投資實務領域的*和世紀級的經典著作,自從1949 年首次齣版以來,在股市上一直被奉為“股票投資聖經”。它是根據格雷厄姆英文版原著1973 年第4 版的中譯版。股神巴菲特特為本書撰寫的序言和評論是本書的一個亮點。
《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四版)首先明確瞭“投資”與“投機”的區彆,指齣聰明的投資者當如何確定預期收益。它著重介紹防禦型投資者與積極型投資者的投資組閤策略,論述瞭投資者如何應對市場波動。該書還對基金投資、投資者與投資顧問的關係、普通投資者證券分析的一般方法、防禦型投資者與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選擇、可轉換證券及認股權證等問題進行瞭詳細闡述。
《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四版)主要麵嚮個人投資者,全麵體現瞭格雷厄姆的價值投資思想,為普通人在證券投資策略的選擇和執行方麵提供瞭重要的指導。
作者簡介譯者簡介:
王中華 天津商業大學金融學教授。
黃一義 天則經濟研究所公用事業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
劉建位 巴菲特長期價值投資策略研究者和傳播者,匯添富基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資理財師。
巴菲特會如何解讀《聰明的投資者》viii
譯者序 xv
第4 版序——沃倫·巴菲特 xvii
本傑明·格雷厄姆生平簡介 ——賈森·茲威格 xx
本書的目的 1
第1 章 投資與投機:聰明投資者的預期收益 9
第2 章 投資者與通貨膨脹 22
第3 章 一個世紀的股市曆史:1972 年年初的股價水平 31
第4 章 防禦型投資者的投資組閤策略 44
第5 章 防禦型投資者與普通股 56
第6 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組閤策略:被動的方法 65
第7 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證券組閤策略:主動的方法 75
第8 章 投資者與市場波動 94
第9 章 基金投資 113
第10 章 投資者與投資顧問 126
第11 章 普通投資者證券分析的一般方法 138
第12 章 對每股收益的思考 155
第13 章 對四傢上市公司的比較 164
第14 章 防禦型投資者的股票選擇 172
第15 章 積極型投資者的股票選擇 187
第16 章 可轉換證券及認股權證 205
第17 章 四個非常有啓發的案例 218
第18 章 對八組公司的比較 231
第19 章 股東與管理層:股息政策 256
第20 章 作為投資中心思想的“安全邊際” 263
後 記 273
附 錄
1. 格雷厄姆—多德式的超級投資者——沃倫·巴菲特 275
2. 與投資收入和證券交易稅相關的重要規則(1972 年) 295
3. 投資稅的基本內容(2003 年更新) 296
4. 普通股領域新的投機 297
5. Aetna Maintenance 公司的曆史 308
6. NVF 公司收購Sharon 鋼鐵股份的稅收會計 310
7. 技術類公司的投資 311
緻 謝 312
★在我的血管裏,百分之八十流淌的是格雷厄姆的血液!
——沃倫·巴菲特
★格雷厄姆的思想,從現在起直到100年後,將會永遠成為理性投資的基石。
——沃倫·巴菲特
★“完整地傳達瞭格雷厄姆的巨大成功和廣受歡迎的投資方法所包含的基本原則。”
——《貨幣》雜誌
★“格雷厄姆對於投資的意義就像歐幾裏得對於幾何學、達爾文對於生物進化論一樣重要。”
——紐約證券分析協會
★假如你一生隻讀一本關於投資的論著,無疑就是這本《聰明的投資者》
——著名財經雜誌《財富》的評論
★《財富》推薦的75本必讀書之一。
第4 版序
——沃倫·巴菲特
1950 年年初,我閱讀瞭本書的*版,那年我19 歲。當時,我認為它是有史以來投資論著中*傑齣的一本。時至今日,我仍然認為如此。
要想在一生中獲得投資成功,並不需要*的智商、超凡的商業頭腦或內幕消息,而是需要一個穩妥的知識體係作為決策基礎,並且有能力控製自己的情緒,使其不會對這種體係造成侵蝕。本書能夠準確和清晰地提供這種知識體係,但對情緒的約束是你自己必須做到的。
如果你遵從格雷厄姆所倡導的行為和商業準則(而且,如果你重點關注第8章和第20 章給齣的極為寶貴的建議),那麼,你將會獲得不錯的投資結果。(這種結果所反映齣的更多成就,要超齣你的想象。)能否獲得優異的投資成果,這既取決於你在投資方麵付齣的努力和擁有的知識,也取決於在你的投資生涯中股市的愚蠢程度。股市的行為越愚蠢,有條不紊的投資者麵對的機會就越大。遵從格雷厄姆的建議,你就能從股市的愚蠢行為中獲利,而不會成為愚蠢行為的參與者。
我認為,格雷厄姆並非僅僅是一位作者或老師。他對我一生的影響,僅次於我的父親。格雷厄姆1976 年去世後不久,我寫下瞭下麵這篇紀念短文,發錶在《金融分析師雜誌》上。我相信,當你閱讀本書時,一定能感受到這篇文章中所提到的關於格雷厄姆的一些優秀品質。
《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這本書,對我而言,絕非一本普通的投資教科書,而更像是一次靈魂深處的洗禮,一次對投資認知的根本性重塑。在我尚未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投資的理解,充其量隻能用“零散”和“盲目”來形容。我常常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左右,追漲殺跌,結果往往是事倍功半,甚至損失慘重。格雷厄姆的文字,宛如一股清泉,滌蕩瞭我內心深處的浮躁與不安。他沒有給我任何“捷徑”,沒有告訴我“買什麼股票能發財”,而是用一種極其沉靜且充滿哲理的方式,為我構建瞭一個堅實的投資框架。最讓我受益匪淺的,莫過於他對“安全邊際”的深刻闡釋。這個概念,如同投資世界的“定海神針”,讓我明白,在任何投資決策中,都必須為自己留足“緩衝地帶”,也就是說,要以遠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這種“安全邊際”,不僅是對風險的規避,更是對投資價值的尊重。此外,他對“市場先生”的比喻,更是讓我醍醐灌頂。他將市場比作一個情緒化的交易夥伴,時而因為樂觀而將股票價格推至高位,時而又因為悲觀而將價格壓至低榖。而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利用市場先生的非理性情緒,在他極度悲觀時買入,在他極度樂觀時保持警惕。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投資的本質並非是預測未來,而是關注價值;並非是追逐熱點,而是尋找被低估的資産。它引導我從一個僅僅關注價格的“投機者”,轉變為一個注重內在價值的“投資者”,將精力集中在公司的基本麵分析和長期價值增長上。
評分《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這本書,對於我這樣一位在投資路上跌跌撞撞的求索者而言,無異於一份珍貴的“投資聖經”。在未讀此書之前,我總覺得投資是一場充滿不確定性的冒險,充滿瞭各種難以捉摸的“信號”和“內幕”。然而,格雷厄姆的著作,卻以一種近乎“剝洋蔥”的方式,層層遞進地揭示瞭投資的本質。他並沒有給我灌輸復雜的金融術語,而是用最樸素的語言,闡述瞭最深刻的投資道理。我最受啓發的,是他對“防禦型投資者”和“投機型投資者”的區分。我猛然醒悟,自己過去所謂的“投資”,更多時候是一種帶有賭博性質的投機。格雷厄姆教導我,一個真正的投資者,應該關注公司的基本麵,關注其盈利能力、資産價值和未來的增長潛力,而不是僅僅盯著股票的價格波動。他提齣的“安全邊際”概念,更是讓我如獲至寶。他告訴我,在買入股票時,一定要確保其價格遠遠低於其內在價值。這種“安全邊際”,就像是為我的投資加上瞭一層保護膜,即使市場齣現劇烈波動,我也有足夠的緩衝來應對。此外,他對“市場先生”的比喻,也讓我對市場的非理性有瞭更深刻的理解。市場先生就像一個情緒化的交易者,他的報價常常會受到情緒的影響而偏離公司的真實價值。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在市場先生極度悲觀時買入,在他極度樂觀時謹慎。這本書,讓我從一個被市場牽著鼻子走的散戶,逐步成長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有長期投資視野的價值投資者。
評分《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這本書,在我投資生涯中扮演的角色,堪比人生導師。在我初涉資本市場時,我是一個對市場充滿好奇,卻又缺乏清晰方嚮的“小白”。各種市場信息、分析報告,讓我眼花繚亂,卻又不知該如何取捨。而格雷厄姆的這本書,就像一束光,照亮瞭我前行的道路。他沒有給我任何“秘籍”或“捷徑”,而是用一種極為樸實且充滿智慧的方式,為我構建瞭一個穩固的投資框架。最讓我受益匪淺的是他關於“安全邊際”的闡述。這個概念,看似簡單,卻蘊含著無窮的智慧。他告訴我,在進行任何投資時,都必須在價格上留有足夠的“摺扣”,也就是說,要以低於股票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這種“安全邊際”,就像為我的投資穿上瞭一層厚厚的鎧甲,即使市場齣現意想不到的波動,我也不至於損失慘重。此外,他對“市場先生”的生動描繪,更是讓我醍醐灌頂。他將市場比作一個情緒化的“先生”,有時他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欣喜若狂,將股票價格推嚮高點,有時他又會因為一點小挫摺而沮喪失落,將股票價格壓至低榖。而聰明的投資者,則應該像一個冷靜的旁觀者,利用市場先生的非理性情緒,在他極度悲觀時買入,在他極度樂觀時謹慎。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投資並非是追逐市場的短期波動,而是關注公司的內在價值。它引導我從一個“價格追逐者”轉變為一個“價值投資者”,將精力集中在評估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産狀況以及長期發展潛力上。
評分在我眼中,《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這本書,簡直是為所有渴望在投資領域有所作為,但又缺乏明確方嚮的人量身打造的“啓濛之作”。它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悚的預測,更沒有那些聽起來誘人的“一夜暴富”神話。取而代之的是一種深刻的、經過時間考驗的投資哲學。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用他豐富的實踐經驗,為我們繪製瞭一幅清晰的投資地圖。我尤其欣賞他對於“市場先生”這個概念的解讀。市場先生就像一個情緒化的交易夥伴,時而因為樂觀而把股票價格炒得很高,時而又因為悲觀而把價格壓得很低。而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學會利用市場先生的這種非理性,在他情緒低落時買入,在他情緒高漲時保持警惕。這種“低買高賣”的理念,看似簡單,卻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獨立思考能力。此外,格雷厄姆在書中反復強調的“安全邊際”原則,更是讓我受益匪淺。他告訴我,在進行任何投資時,都應該確保買入的價格遠低於股票的內在價值。這種“安全邊際”,就像是在投資中設置瞭一道堅固的防綫,即使市場齣現不利的波動,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我的本金。這本書,讓我明白瞭投資的本質不是預測未來,而是評估價值;不是追逐熱點,而是尋找被低估的資産。它幫助我擺脫瞭過去那種盲目跟風、情緒化的投資行為,而是讓我開始以一種更加理性、更加審慎的態度去麵對資本市場。
評分如果說之前我將投資視為一種“碰運氣”的遊戲,那麼在讀完《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之後,我纔真正明白瞭投資的真諦。這本書並非那種讓你熱血沸騰、想著一夜暴富的書籍,它更像是一位老智者,用平靜而深邃的語言,為你揭示投資世界的底層邏輯。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用他豐富的人生閱曆,為我們描繪瞭一個清晰的投資藍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將投資者分為“防禦型”和“投機型”。這讓我對自己過去的投資行為進行瞭一次徹底的反思。我曾經總想著抓住每一個市場的機會,結果卻常常被市場的潮水推來推去,損兵摺將。格雷厄姆教會我,作為一個防禦型投資者,最重要的目標是保護本金,並在此基礎上追求穩健的迴報。他並沒有鼓勵我去尋找那些高風險高迴報的項目,而是引導我去關注那些具有穩定盈利能力、資産穩健的公司。他對“內在價值”的強調,更是讓我明白瞭投資的本質。他告訴我,股票價格的短期波動,往往受到市場情緒的影響,而真正的價值,是建立在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産和未來前景之上的。因此,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專注於評估公司的內在價值,並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進行買入。他還對“市場先生”的比喻,更是讓我醍醐灌頂。市場先生就像一個情緒化的朋友,有時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欣喜若狂,有時又會因為一點小挫摺而沮喪不已。而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利用市場先生的非理性情緒,在他極度悲觀時買入,在他極度樂觀時謹慎。這本書讓我明白,投資並非是一場短跑衝刺,而是一場馬拉鬆,需要耐心、紀律和對價值的堅定信念。
評分《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對我而言,與其說是一本閱讀材料,不如說是一次深刻的自我審視與重塑。在我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投資的理解,幾乎可以用“盲目”二字來形容。我常常被市場上的短期熱點所吸引,追漲殺跌,結果總是虧多賺少。格雷厄姆的書,就像一股清流,讓我看到瞭投資的另一番景象。他沒有給我提供任何“快速緻富”的捷徑,而是用一種極其務實和理性的態度,教會我如何成為一個真正的“聰明的投資者”。最讓我醍醐灌頂的,是他關於“市場先生”的比喻。市場先生就像一個情緒化的伴侶,有時會因為一點小事而欣喜若狂,有時又會因為一點小挫摺而沮喪不已。而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像一個冷靜的觀察者,利用市場先生的非理性情緒,在他極度悲觀時買入,在他極度樂觀時謹慎。這個比喻,讓我徹底理解瞭市場的短期波動並非完全反映公司的真實價值。此外,他對“安全邊際”的強調,更是如同一道護身符,讓我明白在任何投資決策中,都必須留有足夠的“餘地”,以應對不可預見的風險。他並不是鼓勵我去猜測市場的走嚮,而是引導我去評估一傢公司的內在價值,並在價格遠低於價值時進行投資。這種“價值投資”的理念,對我而言是顛覆性的。它讓我從過去那種“看天吃飯”的心態,轉變為一種“自己掌握主動權”的投資模式。這本書不僅僅是教授投資技巧,更重要的是它構建瞭一種投資的哲學,一種對待風險和迴報的理性態度。
評分這本《聰明的投資者》對我而言,不僅僅是一本投資指南,更像是一位老友,一位睿智的長者,在我懵懂地踏入資本市場之時,伸齣瞭援手,給予瞭最堅實、最清醒的指引。我至今仍清晰地記得,第一次翻開它時,那種撲麵而來的沉靜與理性。它沒有花哨的辭藻,沒有驚悚的預測,更沒有所謂的“內幕消息”或“緻富秘籍”,取而代之的是一套深刻的、經過時間考驗的投資哲學。作者本傑明·格雷厄姆,這位被譽為“價值投資之父”的傳奇人物,用他數十年在華爾街摸爬滾打的經驗,以及嚴謹的邏輯分析,為我構建瞭一個穩固的投資框架。書中的“安全邊際”原則,如同一道堅實的護城河,讓我明白在投資中,永遠不要高估你所擁有的,也不要低估你所承擔的風險。他教會我如何區分“投資”與“投機”,這一概念對我而言簡直是醍醐灌頂。在當時,我常常被市場的短期波動所迷惑,追漲殺跌,屢屢碰壁。而格雷厄姆的論述,讓我看到瞭一個更宏大、更長遠的視角。他用生動的例子,比如“市場先生”的比喻,解釋瞭股票市場的短期波動是如何受到情緒影響而變得非理性的,而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做的,是利用這些非理性,而不是被其裹挾。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並非傳授具體的“買什麼股票”的技巧,而是傳授“如何思考”的智慧。這種智慧,一旦內化,便能抵禦住市場的狂風驟雨,在熊市中保持冷靜,在牛市中保持警惕。對我而言,它是一次思想上的洗禮,讓我不再是那個盲目跟風的散戶,而是逐步成長為一個有獨立思考能力的投資者。
評分閱讀《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場與智慧的深度對話。這本書的文字樸實無華,但字字珠璣,每一章節都像是在為我精心雕琢一塊通往財務自由的基石。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書中對於“價格”與“價值”之間差異的強調。他沒有迴避市場的復雜性,而是用一種近乎哲學的高度,闡釋瞭股票作為一種公司所有權份額的本質。我曾經一度認為,價格的漲跌就是價值的體現,這種認知在讀完這本書後被徹底顛覆。格雷厄姆用清晰的邏輯告訴我,市場價格常常會偏離真實的內在價值,而聰明的投資者,正是要在價格低於價值時買入,在價格高於價值時賣齣。書中關於“股息”的討論,也讓我受益匪淺。他並沒有將股息視為唯一的衡量標準,但卻將其作為考量一傢公司健康狀況和管理層對股東負責程度的重要指標之一。這與我過去單純追求股價上漲的觀念截然不同,也讓我開始更加關注公司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狀況。他對於“預測”的極度謹慎,也讓我醍醐灌頂。我曾經沉迷於各種經濟學傢和分析師的預測,試圖從中找到市場的未來走嚮,結果往往是徒勞無功。格雷厄姆的觀點是,沒有人能夠準確預測未來,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將重心放在如何應對各種可能發生的情況,而不是試圖預知未來。他提齣的“防禦型投資者”和“投機型投資者”的區分,也讓我對自己的投資定位有瞭更清晰的認識。我意識到,我更傾嚮於成為一個防禦型的投資者,追求穩定、可預測的迴報,而不是冒險追求高風險高迴報的投機。這種自我認知,讓我得以規避許多不必要的風險,並將精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投資活動上。
評分《聰明的投資者》對於我這樣一位對金融市場知之甚少的初學者來說,無疑是一盞指引方嚮的明燈,更是讓我擺脫瞭許多潛在的陷阱。在我尚未接觸這本書之前,我對於投資的理解,很大程度上是基於媒體的渲染和一些“成功學”的鼓吹,總是想著一夜暴富,幻想著成為下一個股神。然而,格雷厄姆的這本著作,用一種近乎“掃盲”的方式,讓我看到瞭投資的真實麵貌。他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安全邊際”的闡釋。這個概念,並非什麼高深的理論,但卻蘊含著無窮的智慧。他教導我,無論何時,都要在買入股票時留有足夠的“餘地”,也就是說,要以遠低於其內在價值的價格買入。這種“安全邊際”的存在,就像是為我的投資加瞭一層保險,即使市場齣現不利波動,我也不會輕易損失本金。此外,他對“市場先生”的描繪,更是妙趣橫生,卻又深刻地揭示瞭市場的非理性本質。市場先生就像一個情緒化的朋友,有時熱情高漲,有時沮喪失落,而聰明的投資者,應該學會利用他的情緒波動,在他情緒低落時買入,在他情緒過熱時謹慎。這種“順勢而為”卻又不被市場情緒所奴役的理念,對我而言是極大的啓發。這本書並沒有教我如何去預測股價的短期波動,而是教我如何去理解一傢公司的真實價值,如何去評估風險,以及如何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在我看來,這本書最偉大的地方,在於它並非提供一套“秘籍”,而是構建瞭一種思維方式,一種看待投資的哲學。這種思維方式,足以讓我受益終生,並且能夠應對未來市場中齣現的各種挑戰。
評分當我翻開《聰明的投資者》(原本第4版)的時候,我並沒有抱有太大的期望,畢竟市麵上的投資書籍琳琅滿目,很多都充斥著浮誇的預測和一夜暴富的幻想。然而,這本書卻以一種驚人的平靜和深刻,徹底改變瞭我對投資的認知。格雷厄姆的文字,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沒有絲毫的炫耀,隻有對事物本質的深刻洞察。他最讓我著迷的部分,是對“投資者”與“投機者”的明確界定。在我看來,這簡直是為我這樣的新手投資者量身定製的“身份認證”。他清楚地說明,投資者關注的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資産價值和長期前景,而投機者則更關注短期的價格波動和市場情緒。這種區分,讓我意識到自己過去的許多行為,更接近於投機,而非真正的投資。他提齣的“股息收益率”和“市盈率”等基本麵分析工具,並非是復雜的數學模型,而是能夠讓我從根本上理解一傢公司的財務健康狀況。他並沒有鼓勵我去追逐那些熱門的概念股,而是引導我去關注那些被低估的、具有穩定盈利能力的公司。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他對“分散投資”的強調。他並沒有教我如何去尋找“下一個亞馬遜”,而是告訴我,通過閤理的分散,可以將風險降至最低。這與我過去將所有資金押注在少數幾隻股票上的做法,形成瞭鮮明的對比。這本書讓我明白,投資並非是一場賭博,而是一種需要理性、耐心和紀律的長期事業。它讓我擺脫瞭對市場短期波動的焦慮,而是將精力集中在公司的基本麵和長期的價值增長上。
評分很好,下次再買
評分不錯
評分賣傢包裝得很好很用心,值得贊!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已經收到,迫不及待的已經看瞭序言,感覺應該不錯
評分賣傢包裝得很好很用心,值得贊!
評分不錯
評分書,思想指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