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西方富有影響力的思想傢之一
《世界的邏輯》是大衛·哈維過去半個世紀思考和研究成果之集萃。大衛·哈維親眼見證瞭20世紀70年代資本主義城市的騷亂、絕望和不公,他開始研讀馬剋思著作來尋找資本主義不平等現象的根源,並在隨後的學術生涯中持續不斷研究馬剋思的文本和思想,這使得他成為當今世界上解讀馬剋思作品zui具權wei性的西方馬剋思主義學者。
大衛·哈維嚮來以其獨特理論、尖銳批判和深刻見解聞名,本書不摺不扣地體現瞭這些特點。在本書中,大衛·哈維為讀者搭建瞭理解世界運行規律的一般框架,試圖通過一係列強大的理論工具來解釋世界——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金融危機的城市根源、自然與社會變革之間的關係、資本的演化等。哈維還試圖用其方法論和理論思考來解讀中國zui新的發展狀況,探討中國資本危機的空間轉移、中國的基建浪潮以及城市化的背景和隱憂。
推薦序
序 言
引 言
第一章 城市危機的起源
第二章 資本積纍與流通:馬剋思理論的重建
第三章 資本積纍與城市化進程
第四章 從巴黎聖心堂的建造看城市曆史
第五章 時空壓縮與後現代狀況
第六章 從管理主義到企業主義:城市治理的轉型
第七章 環境的本質
第八章 工人運動與城市:本地化與全球化的思辨
第九章 “新型”帝國主義:資本的掠奪式積纍
第十章 金融危機的城市根源
第十一章 資本的演化
注 釋
大衛·哈維(David Harvey),紐約城市大學(CUNY)傑齣人類學教授,全球作品被引用zui多的人文學者。他開設的解讀馬剋思《資本論》課程,是40多年來與學生互動産生的結果,課程視頻自從2008年上傳到紐約城市大學網站以來,獲得瞭近300萬人次的下載量。
如果要把握大衛·哈維的學術思想精華和他治學的心路曆程,閱讀這本書或許是zui便捷的。
中國傳來幾則令人震驚的消息。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的統計測算,中國在2011~2013年消耗瞭66.51 億噸水泥,竟超過美國在整個20世紀裏44.05 億噸的水泥消費總量。美國曾在20世紀大興土木,但中國在工程建設方麵的鋪張更加令人咋舌。中國如何用掉那麼多水泥?中國為何要用掉那麼多水泥?這又會造成怎樣的環境、經濟和社會後果?本書希望探尋此類問題的答案。首先要分析這些基本事實所發生的社會曆史背景,然後看看是否能搭建起一般框架來解釋所發生的一切。中國經濟在2008年齣現瞭嚴重的危機。中國的齣口貿易遭受重創。由於美國的消費者需求急劇萎縮(美國是中國商品的zui大齣口市場),導緻數量龐大(估計有3 000萬)的中國工人失業,而美國消費者不願花錢的原因則是次貸危機導緻數百萬美國傢庭失去或可能失去其居住的房屋,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消費者顯然無心在購物中心大肆采購。而2001~2007年的美國房地産繁榮和泡沫又是發生在2001年網絡泡沫破滅的基礎上。由於時任美聯儲主席的格林斯潘推行低利率政策,從股市撤齣的資金大多投嚮瞭房地産市場,但zui終美國房地産泡沫在2007年破滅。這就是資本所導緻的危機的傳導效應。2008年,美國西南部(加利福尼亞州、亞利桑那州和內華達州)以及美國南部(佛羅裏達州和佐治亞州)的房地産危機導緻瞭2009年年初中國數韆萬製造業工人的下崗。中國政府深知必須要為這些失業工人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否則就有引發社會動蕩的危險。到2009年年底時,一項由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國際勞工組織開展的聯閤調研錶明,這場危機在中國造成瞭大約300 萬人失業(而在美國造成的失業人數則是700萬)。這意味著,中國政府在當年創造瞭2 700 萬個就業崗位,這堪稱曆史罕見的就業擴張奇跡。那麼中國做瞭什麼?中國又是怎麼做的?中國政府推齣瞭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資計劃。這些基礎設施項目中有些是連接發達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落後省份的交通項目,有些則加強瞭北部工業地區和南方消費市場的連通,因為中國還存在生産地和消費地不匹配的現象。同時中國還大力推進城鎮化改革,大量的新城、新區連片而起,老舊城區改造如火如荼。這種應對經濟危機之策並非中國的創舉。1848 年經濟危機和革命暴動之後,巴黎一片蕭瑟,拿破侖三世在1852 年把建築規劃大師喬治–歐仁·奧斯曼(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請到巴黎,推動巴黎重建計劃並創造瞭大量的就業崗位。美國在1945年之後也采取瞭類似的政策,將剩餘工業産能和大量剩餘資本都投入到全國各主要城市的郊區和城區建設上[主要是遵循羅伯特·摩西(RobertMoses)的規劃理念]。與此同時,美國還在這一階段修建瞭州際高速公路網,帶動美國南部和西部的經濟發展融入整個國傢的經濟發展。在這兩個案例中,法美兩國的建設都是為瞭實現相對的充分就業,讓剩餘資本和剩餘勞動力有充分發揮的空間,由此保證社會安定。中國在2008年之後也采取瞭相似的做法,但從中國的水泥消費數據上看,中國的經濟建設完全實現瞭規模的飛躍。這樣的規模飛躍在以前也有過:羅伯特·摩西規劃的城區麵積遠遠超過隻負責巴黎一城的奧斯曼所做的規劃。在2008年之後,中國GDP(國內生産總值)至少有1/4來自房地産建設,如果再算上其他的基礎設施(例如高鐵、高速公路、水利工程、機場以及集裝箱碼頭等),那麼固定資産投資就占瞭中國GDP的一半左右,並貢獻瞭幾乎所有的增長(中國經濟增速在不久之前還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這就是中國能迅速擺脫經濟危機狀態的原因,也是中國的水泥消費創下令人震驚的天量的原因。
好書推薦。。。。。。。。
評分不錯的書籍
評分好書推薦。。。。。。。。
評分好書推薦。。。。。。。。
評分不錯的書籍
評分給力,精美
評分給力,精美
評分期待很久,終於買到瞭!期待很久,終於買到瞭!期待很久,終於買到瞭!
評分期待很久,終於買到瞭!期待很久,終於買到瞭!期待很久,終於買到瞭!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