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世界的逻辑》是大卫·哈维过去半个世纪思考和研究成果之集萃。大卫·哈维亲眼见证了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城市的骚乱、绝望和不公,他开始研读马克思著作来寻找资本主义不平等现象的根源,并在随后的学术生涯中持续不断研究马克思的文本和思想,这使得他成为当今世界上解读马克思作品zui具权wei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学者。
大卫·哈维向来以其独特理论、尖锐批判和深刻见解闻名,本书不折不扣地体现了这些特点。在本书中,大卫·哈维为读者搭建了理解世界运行规律的一般框架,试图通过一系列强大的理论工具来解释世界——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金融危机的城市根源、自然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资本的演化等。哈维还试图用其方法论和理论思考来解读中国zui新的发展状况,探讨中国资本危机的空间转移、中国的基建浪潮以及城市化的背景和隐忧。
推荐序
序 言
引 言
第一章 城市危机的起源
第二章 资本积累与流通:马克思理论的重建
第三章 资本积累与城市化进程
第四章 从巴黎圣心堂的建造看城市历史
第五章 时空压缩与后现代状况
第六章 从管理主义到企业主义:城市治理的转型
第七章 环境的本质
第八章 工人运动与城市:本地化与全球化的思辨
第九章 “新型”帝国主义:资本的掠夺式积累
第十章 金融危机的城市根源
第十一章 资本的演化
注 释
大卫·哈维(David Harvey),纽约城市大学(CUNY)杰出人类学教授,全球作品被引用zui多的人文学者。他开设的解读马克思《资本论》课程,是40多年来与学生互动产生的结果,课程视频自从2008年上传到纽约城市大学网站以来,获得了近300万人次的下载量。
如果要把握大卫·哈维的学术思想精华和他治学的心路历程,阅读这本书或许是zui便捷的。
中国传来几则令人震惊的消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的统计测算,中国在2011~2013年消耗了66.51 亿吨水泥,竟超过美国在整个20世纪里44.05 亿吨的水泥消费总量。美国曾在20世纪大兴土木,但中国在工程建设方面的铺张更加令人咋舌。中国如何用掉那么多水泥?中国为何要用掉那么多水泥?这又会造成怎样的环境、经济和社会后果?本书希望探寻此类问题的答案。首先要分析这些基本事实所发生的社会历史背景,然后看看是否能搭建起一般框架来解释所发生的一切。中国经济在2008年出现了严重的危机。中国的出口贸易遭受重创。由于美国的消费者需求急剧萎缩(美国是中国商品的zui大出口市场),导致数量庞大(估计有3 000万)的中国工人失业,而美国消费者不愿花钱的原因则是次贷危机导致数百万美国家庭失去或可能失去其居住的房屋,在这种情况下,美国消费者显然无心在购物中心大肆采购。而2001~2007年的美国房地产繁荣和泡沫又是发生在2001年网络泡沫破灭的基础上。由于时任美联储主席的格林斯潘推行低利率政策,从股市撤出的资金大多投向了房地产市场,但zui终美国房地产泡沫在2007年破灭。这就是资本所导致的危机的传导效应。2008年,美国西南部(加利福尼亚州、亚利桑那州和内华达州)以及美国南部(佛罗里达州和佐治亚州)的房地产危机导致了2009年年初中国数千万制造业工人的下岗。中国政府深知必须要为这些失业工人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否则就有引发社会动荡的危险。到2009年年底时,一项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开展的联合调研表明,这场危机在中国造成了大约300 万人失业(而在美国造成的失业人数则是700万)。这意味着,中国政府在当年创造了2 700 万个就业岗位,这堪称历史罕见的就业扩张奇迹。那么中国做了什么?中国又是怎么做的?中国政府推出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这些基础设施项目中有些是连接发达东部沿海地区和西部落后省份的交通项目,有些则加强了北部工业地区和南方消费市场的连通,因为中国还存在生产地和消费地不匹配的现象。同时中国还大力推进城镇化改革,大量的新城、新区连片而起,老旧城区改造如火如荼。这种应对经济危机之策并非中国的创举。1848 年经济危机和革命暴动之后,巴黎一片萧瑟,拿破仑三世在1852 年把建筑规划大师乔治–欧仁·奥斯曼(Baron Georges-Eugène Haussmann)请到巴黎,推动巴黎重建计划并创造了大量的就业岗位。美国在1945年之后也采取了类似的政策,将剩余工业产能和大量剩余资本都投入到全国各主要城市的郊区和城区建设上[主要是遵循罗伯特·摩西(RobertMoses)的规划理念]。与此同时,美国还在这一阶段修建了州际高速公路网,带动美国南部和西部的经济发展融入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这两个案例中,法美两国的建设都是为了实现相对的充分就业,让剩余资本和剩余劳动力有充分发挥的空间,由此保证社会安定。中国在2008年之后也采取了相似的做法,但从中国的水泥消费数据上看,中国的经济建设完全实现了规模的飞跃。这样的规模飞跃在以前也有过:罗伯特·摩西规划的城区面积远远超过只负责巴黎一城的奥斯曼所做的规划。在2008年之后,中国GDP(国内生产总值)至少有1/4来自房地产建设,如果再算上其他的基础设施(例如高铁、高速公路、水利工程、机场以及集装箱码头等),那么固定资产投资就占了中国GDP的一半左右,并贡献了几乎所有的增长(中国经济增速在不久之前还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这就是中国能迅速摆脱经济危机状态的原因,也是中国的水泥消费创下令人震惊的天量的原因。
给力,精美
评分不错的书籍
评分好书推荐。。。。。。。。
评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
评分给力,精美
评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
评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
评分不错的书籍
评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期待很久,终于买到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