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货随时发货 百花工笔画集 田世光 于非闇 俞致贞绘 【荣宝斋出版社直供】艺术图书书籍

现货随时发货 百花工笔画集 田世光 于非闇 俞致贞绘 【荣宝斋出版社直供】艺术图书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工笔画
  • 百花
  • 绘画技法
  • 艺术设计
  • 荣宝斋
  • 绘画教学
  • 花卉
  • 绘画
  • 艺术图书
  • 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君心伴月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荣宝斋出版社
ISBN:9787500303732
商品编码:12614613804

具体描述

书名:百花工笔画集 

作者:荣宝斋出版社 编

出版社:荣宝斋出版社

ISBN:9787500303732

1997年1月第1版 2007年4月第2版

印次:2017年11月第6次印刷

页码:181

装帧:平装

印张16.33

889*1194 

开本:12开

精装1.362千克




































序言 

目录
工笔百花图 
1牡丹—— 于非闇
2榆叶梅——田世光
3梨花——田世光
4樱花——田世光
5十样锦——田世光
6荷包牡丹——田世光
7打破碗花花——俞致贞
8蒲公英——俞致贞
9山茶花——田世光
10水仙花——于非闇
11仙客来——俞致贞
12白兰花——田世光
13丁香花——田世光
14马蹄莲——田世光
15麝香豌豆——俞致贞
16玫瑰花——田世光
17牵牛花——田世光
18美人蕉——俞致贞
19晚香玉——田世光
20睡莲——田世光
21西府海棠——俞致贞
22迎春花——俞致贞
23十里香——俞致贞
24死不了——田世光
25芍药——田世光
26玉簪花——田世光
27黄瓜花——俞致贞
28短日照菊——田世光
29月季花——俞致贞
30石榴花——田世光
31桃花——田世光
32玉兰——俞致贞
33春兰——于非闇
34二月蓝——田世光
35萱草——田世光
36扫帚梅——俞致贞
37郁金香——俞致贞
38石蒜——俞致贞
39南天竹——田世光
40大山朴——俞致贞
41蒲包花——俞致贞

42夹竹桃——俞致贞

43月光花——俞致贞

44铁杆海棠——俞致贞

45三色堇——俞致贞

46栀子花——俞致贞

47杜鹃花——俞致贞

48玉蝉花——俞致贞

49洋槐——田世光

50茶花——俞致贞

51令箭荷花——田世光

52桔梗花——田世光

53李花——田世光

54紫荆花——田世光

55一品红——俞致贞

56杏花——俞致贞

57腊梅花——俞致贞

58夜来香——俞致贞

59木芙蓉——俞致贞

60石楠花——俞致贞

61昙花——田世光

62紫茉莉——田世光

63雁来红——田世光

64鸡冠花——田世光

65百合花——俞致贞

66攀枝花——田世光

67虎刺——田世光

68梅花——田世光

69柱顶红——田世光

70决明——田世光

71洋绣球——田世光

72僧鞋菊——田世光

73木笔——田世光

74风信子——田世光

75千叶石竹——田世光

76凤仙花——田世光

77淡竹叶——田世光

78十姊妹——俞致贞

79桂花——田世光

80吊金钟——田世光

81凌霄花——田世光

82荷花——俞致贞

83紫藤——田世光

84单色堇——田世光

85菜子花——田世光

86紫薇花——田世光

87山丹丹——俞致贞

88含羞草——田世光

89罂栗花——俞致贞

90茉莉花——田世光

91向日葵——田世光

92柳穿鱼——田世光

93棣棠花——田世光

94马缨花——俞致贞

95天鹅蛋——田世光

96凤凰花——俞致贞

97蜀葵花——田世光

98茶縻——田世光

99大丽花——田世光

100绣球——田世光

101其他一切花——田世光

附编

105——159工笔白描花卉
160——161勾勒花卉法(技法祥解}
162——181花卉设色法(步骤技法详解}

由工笔花鸟画大师于非闇、田世光、俞致贞配画,以木版水印精印的一部诗书画印“四绝”的高质量画册《百花齐放》在1962年正式问世。 为了更适于今天读者的需求,荣宝斋出版社重版此书,并作了些必要的修改,将全部画幅改为依原作彩版胶印,使更为逼真,书名相应改为《百花工笔画集》。将这部经典性名作,普及到广大的美术青年中去,成为他们学画的范本,接受传统画法,提高传统修养,在这个基础上开拓创新,走向现代化。

作者简介

俞致贞(1915-1995)汉族,北京人。自幼学习古文、书画,师承著名画家于非闇、张大千。曾任中央工艺美院教授、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会长。

俞致贞1937年进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在于非闇先生的指导下,研究宋元工笔花鸟及绘画理论,并在此任教5年。后又随师张大千去四川学画,游历四川名山大川,写生名花珍禽,为其工笔花鸟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放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执教多年,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美术人才,并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认真研究中国工笔画的传统技法,汲取精华。授课之余深入生活,搜集素材,不断地丰富自己的艺术创作。她的创作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构图清新、繁简得当、色彩秀丽、浓淡相宜,用笔刚柔相济,巧拙自如,显示了她精湛的功力和颇深的艺术造诣,是当代中国工笔花鸟画家的佼佼者。

代表作有:《百花争艳》《映日荷花别样红》《荷塘清趣》等。于非闇(1888—1959),20世纪工笔花鸟画的杰出代表,现代瘦金体书法一大家。早年随王润暄学画。1912年,入满蒙高等师范学堂。1930年起,任教于华北大学美术系、京华美术专科学校,兼任古物陈列所附设国画研究馆导师。1935年,始画工笔花鸟,初学陈洪绶,继而研究宋元诸家,对赵佶工笔花鸟画法用功尤深。1949年后,历任北京中国画研究会副主席、中央美术学院民族美术研究所研究员、北京画院副院长。代表作有《玉兰黄鹂图》、《红杏山鹧图》、《和平鸽图》、《临写生珍禽图》等。著作有《非闇漫墨》、《于非闇工笔花鸟画选》、《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等。田世光,(一九一六——一九九九)号公炜,北京人,一九三七年毕业于北平京华美术学陆军,同年考入北平古物陈列所国画研究馆、任馆员、讲师,拜典宾虹,于非暗,张大千为师,专攻花鸟、山水画,发掘并掌握了失传三百年的“宋元画派”双钩重彩工笔花鸟画的优良技法,使此画风重现于世。他曾任国立艺专讲师、京华美专讲师,建国后任中央美术学院,中面工艺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多年来,研究、探索、创作出个有民族风格和时代感的花鸟山水画。作品曾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被美术馆、博物馆等多处收藏,出版有《田世光花鸟画选集》、《田世光画集》等。



国画之韵:精选花鸟画作鉴赏与技法探索 本画集汇集了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坛的璀璨明星——田世光、于非闇、俞致贞三位大师的经典之作。他们以各自独特的艺术语言和精湛的笔墨技巧,将自然界中生机勃勃的花鸟世界呈现在读者面前,展现了中国传统绘画“意境”与“写实”完美结合的独特魅力。 一、 田世光:生命的律动与时代的新声 田世光先生(1916-1995),当代中国杰出的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他毕生致力于中国花鸟画的传承与创新,尤其在描绘花卉、禽鸟方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对自然万物的深情描摹: 田世光先生的作品,最动人之处在于他对自然万物生命力的深刻体悟与描摹。他笔下的花卉,或娇艳欲滴,或雍容华贵,色彩浓郁而不失雅致,形态饱满却又不乏灵动。无论是牡丹的富丽堂皇、荷花的清丽脱俗,还是梅花的傲骨寒香,都被他赋予了鲜活的生命。他善于捕捉花朵在不同生长时期的微妙变化,从含苞待放到盛开怒放,再到花瓣的垂落,无不细致入微,令人感同身受。 禽鸟的灵动与神韵: 同样,田先生笔下的禽鸟,也充满了动感与神韵。他笔下的麻雀、喜鹊、黄鹂,或栖息于枝头,或展翅欲飞,或嬉戏追逐,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不仅描绘了禽鸟的外形特征,更着力于表现其内在的精神气质。比如,喜鹊的机敏灵巧,黄鹂的悠扬婉转,都被他刻画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听到它们在画中鸣唱。 色彩的革命与意境的营造: 田世光先生在色彩运用上,大胆借鉴西方绘画的色彩理论,同时又不失中国传统绘画的审美情趣。他善于运用鲜明、饱满的色彩,但绝不流于俗艳。通过色彩的巧妙搭配与对比,他营造出浓郁而和谐的画面氛围,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在他的作品中,色彩不再仅仅是颜料的堆砌,而是情感的载体,是意境的烘托。 时代精神的注入: 作为一位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艺术家,田世光先生的作品也融入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他创作了大量反映新中国建设成就、人民幸福生活以及祖国壮丽山河的作品,如《江山多娇》、《红梅赞》等。这些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注入了新的时代气息,展现了中国花鸟画新的生命力。 技法探索与创新: 田世光先生在传统工笔技法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的创新。他精通勾勒、渲染、积色等多种技法,并能根据不同的表现对象,灵活运用。他对笔墨的运用既严谨细腻,又不失洒脱奔放。他尤其擅长用墨,善于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物体的质感、体积和光影。 二、 于非闇:工笔之魂与牡丹的赞歌 于非闇先生(1889-1959),原名于魁,是中国近现代工笔花鸟画的泰斗,也是一位造诣深厚的鉴定家和金石书画家。他一生专注于工笔花鸟画的创作与研究,尤其以描绘牡丹闻名于世,被誉为“牡丹圣手”。 精研宋元,传承经典: 于非闇先生的艺术成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他对宋元画院画风的深刻理解与继承。他潜心研究了宋代赵昌、赵佶以及元代钱选等名家的作品,从他们的笔墨、造型、设色中汲取营养,并将之融入自己的创作之中。他所追求的“工致”与“富丽”,正是宋代院体画的精髓。 牡丹的至高境界: 于非闇先生一生画了无数牡丹,可谓“倾尽毕生心血”。他笔下的牡丹,色彩浓郁、造型严谨、雍容华贵,达到了中国工笔牡丹的至高境界。他不仅描绘了牡丹盛开时的辉煌,也表现了其不同时期的神韵,如初绽时的娇羞、盛放时的灿烂、乃至残落时的风姿,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他善于运用“没骨法”和“勾染法”相结合,色彩晕染自然,过渡细腻,使花瓣层次分明,质感十足。 对色彩的极致追求: 于非闇先生对色彩的运用有着极为精到的把握。他善于运用矿物质颜料,使得画面色彩鲜艳而富有质感,经久不衰。他对色彩的搭配也极为考究,能够通过微妙的色彩变化来表现花朵的体积感、光泽感和层次感,营造出富丽堂皇又不失雅致的艺术效果。 禽鸟的精妙传神: 除了牡丹,于非闇先生的禽鸟画也同样精彩。他笔下的八哥、鹦鹉、雀鸟等,造型准确,用笔细腻,神态逼真。他尤其擅长表现鸟类羽毛的质感和光泽,通过精细的勾勒和渲染,使得羽毛的每一根纹理都清晰可见,栩栩如生。 金石学的滋养: 于非闇先生的艺术修养,还体现在他对金石学的精通。他的书法,取法碑帖,古朴浑厚,这对他的绘画用笔也产生了积极影响,使得他的线条刚劲有力,又富有节奏感。同时,他对青铜器、玉器等文物的研究,也让他对物体的质感和纹饰有着深刻的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在他绘画的造型和设色上。 严谨的治学态度: 于非闇先生一生治学严谨,对艺术有着虔诚的态度。他不仅是创作的大家,也是一位严谨的艺术史研究者和教育者。他的艺术理念和创作方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 俞致贞:自然之趣与女性的细腻柔情 俞致贞先生(1915-1995),当代中国杰出的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她将中国传统工笔花鸟画的精神内涵与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相结合,开创了独具特色的艺术风格。 对自然的敏锐观察与热爱: 俞致贞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细节的关注。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汲取创作灵感,仔细观察花草树木、禽鸟虫鱼的形态、色彩和习性。她的画作,总能捕捉到生命中最动人、最细微的瞬间。 写实与写意的完美融合: 俞致贞先生在继承传统工笔技法的基础上,巧妙地融入了西方绘画的写实观念。她追求物象造型的准确性,对花朵的结构、叶片的脉络、鸟类的羽毛等都描绘得细致入微。但同时,她又不拘泥于刻板的写实,而是将传统中国画的写意精神贯穿其中,使得画面既有真实感,又不失艺术的灵动与韵味。 色彩的和谐与雅致: 俞致贞先生在色彩运用上,追求和谐、雅致的审美情趣。她善于运用清新、淡雅的色彩,营造出宁静、优美的画面氛围。她笔下的花卉,色彩鲜而不俗,柔而不媚;鸟儿的羽毛,层次丰富,光泽自然。通过细腻的色彩渲染,她赋予了作品生命的光辉。 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温柔: 作为一位女性艺术家,俞致贞先生的作品中,自然流露出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和温柔气质。她的画作,往往给人一种平和、宁静、温馨的感觉。无论是描绘娇嫩的花蕾,还是温顺的鸟儿,都充满了爱意与关怀。这种情感的注入,使得她的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打动人心的力量。 多样的表现题材: 俞致贞先生的花鸟画题材广泛,涉及花卉、禽鸟、草虫等。她尤其擅长描绘各种花卉,如荷花、梅花、桃花、月季等,都各有特色。同时,她也创作了大量描绘不同季节、不同场景的花鸟画,展现了中国自然景色的丰富多样。 技法的精进与探索: 俞致贞先生在传统工笔技法上有着深厚的功底,尤其擅长白描、勾染、没骨等技法。她敢于在传统技法中进行创新,比如在渲染上,她尝试运用更细腻的笔触和更丰富的色彩变化,以求达到更佳的艺术效果。 本画集的价值与意义: 这本《百花工笔画集》的出版,不仅是三位艺术大师呕心沥血的创作结晶,更是中国近现代花鸟画发展的宝贵文献。通过欣赏这些作品,我们可以: 1. 领略中国传统花鸟画的独特魅力: 感受笔墨的韵味、色彩的和谐、造型的生动,以及中国艺术家对自然万物的热爱与哲学思考。 2. 学习大师的创作技法: 从他们的用笔、用墨、用色、构图等方面,深入了解工笔花鸟画的创作过程,汲取创作灵感。 3. 体会不同艺术家的个性风格: 感受田世光先生的生命律动、于非闇先生的富丽严谨、俞致贞先生的细腻柔情,认识到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4. 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深入了解中国绘画的审美意趣和文化内涵,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力量。 本画集采用荣宝斋出版社的精印工艺,力求最大限度地还原原作的笔墨神韵和色彩质感,为广大艺术爱好者、研究者以及收藏者提供一份珍贵的艺术盛宴。无论是作为案头欣赏之用,还是作为专业学习之参考,都具有极高的价值。通过翻阅此书,愿您能与这些伟大的艺术作品产生心灵的共鸣,感受中国花鸟画的博大精深。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中国传统艺术有着浓厚兴趣的爱好者,这本书简直是我的宝藏。画集中的作品,不仅在技法上令人惊叹,在构图和意境上也充满了哲学思考。比如,画面中常常出现的留白,并不是简单的空白,而是“计白当黑”,巧妙地引导观者的视线,营造出深邃的空间感和悠远的意境。花鸟的组合也并非随意堆砌,而是蕴含着吉祥的美好寓意,例如“牡丹富贵”、“兰草幽香”等等,这些都让作品在视觉享受之外,更增添了一份文化内涵。

评分

购买这本画集,主要是被“荣宝斋出版社直供”这几个字所吸引。荣宝斋,作为中国传统书画的百年老店,其出品的书籍品质自然不必多言。拿到手后,果然名不虚传,纸张厚实,印刷清晰,色彩还原度极高,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作的风采。画集的设计也很用心,排版简洁大方,没有过多的装饰,而是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了艺术本身。每一幅作品都经过精心挑选,题材丰富,风格多样,既有经典的传世名作,也有近现代名家的佳作,展现了中国工笔花鸟画的深厚底蕴和传承发展。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全面展示中国工笔花鸟画魅力的画册,而这本画集无疑是我的不二之选。它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杰出作品,涵盖了丰富的题材,从富丽堂皇的宫廷画风,到清新雅致的文人画风,都能在这本画册中找到代表。这不仅是一本欣赏的书,更是一部了解中国绘画史和审美变迁的窗口。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也相当出色。硬壳封面,锁线装订,确保了书籍的耐用性和翻阅的舒适度。纸张的触感也很好,印刷的油墨浓郁而不溢出,细节处的处理非常到位。当我翻阅时,我能感觉到一种厚重感和历史感,这与画册中作品的精美程度相得益彰。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画集,就被其浓郁的东方韵味深深吸引。翻开书页,仿佛置身于一个繁花似锦的园林,每一笔线条都充满了生命力,每一抹色彩都蕴含着自然的呼吸。工笔画这种技法,向来以细腻写实著称,而这本画集更是将这种特质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娇艳欲滴的牡丹,还是清雅脱俗的兰花,亦或是生机勃勃的草虫,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触手可及。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花瓣纹理的刻画,细致入微,光影变化自然而富有层次感,让人不禁赞叹画家们精湛的技艺。

评分

我一直认为,艺术作品不仅仅是技法的展示,更是艺术家情感的抒发和精神的寄托。在这本画集中,我看到了画家们对于自然的热爱,对于生命的热情,以及对于美的极致追求。每一朵花的绽放,每一片叶的舒展,每一只鸟的灵动,都凝聚着画家的心血和智慧。我特别注意到一些作品中对光线的处理,仿佛阳光穿透花瓣,折射出晶莹剔透的光泽,这种对光影的精准把握,足以体现画家深厚的功力。

评分

作为一位对传统艺术情有独钟的收藏者,我非常满意这次的购买。画册的品质、作品的选择、出版社的信誉,都让我感到物超所值。这不仅仅是一本图册,更是我艺术收藏中的一件珍品,它将陪伴我度过许多美好的时光,并不断给我带来新的灵感和启发。

评分

作为一名美术院校的学生,我从这本画集中获益匪浅。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范本。画册中对于不同花卉、禽鸟的造型、色彩、构图的处理方式,都值得我深入研究和模仿。尤其是其中对于细节的刻画,如羽毛的质感、花瓣的脉络、昆虫的触角等,都处理得极其到位,为我今后的创作提供了极大的启发。

评分

我一直认为,一本好的艺术画册,应该能够让观者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一种文化的熏陶。这本画集做到了这一点。它不仅仅是图片的堆砌,更是在通过画面讲述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传递着中国人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和敬畏。每一幅作品背后,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寄托。

评分

这本画集带给我的是一种宁静致远的享受。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能够沉浸在这充满诗情画意的工笔世界里,是一种难得的放松。我喜欢在闲暇时,捧着这本书,细细品味每一幅作品,感受画面中传递出的淡雅、祥和与生机。它就像一本无声的诗集,每一幅画都是一首动人的篇章,在我的心中激荡起层层涟漪。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