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化学演示实验:化学教师手册
定价:58.00元
作者:(美)巴萨姆·Z. 沙哈施利(Bassam Z. Shakh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4-01
ISBN:978730122146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简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一本经长年检验的演示实验经典,一部可按部就班的详实操作指南
※提供系统的理论阐释、完备的材料清单、谨慎的后续处理、丰富的知识拓展
※精彩的实验效果为课堂注入惊喜,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把科学带回身边
内容提要
演示实验是一种充分体现直观性和实用性的重要教学手段,它可以通过直观的现象阐释科学原理,解答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有效地激发观众对于科学的探究热情。
《化学演示实验:化学教师手册》原著是作者花费多年精力、潜心研究和总结出来的针对从中学到大学各阶段理科教师的演示实验参考书,自问世之初一直深受美国师生的好评,为目前美国化学教师准备化学演示实验的*参考资料。
《化学演示实验:化学教师手册》涉及酸与碱,液体、固体和胶体两大主题,共80个演示实验。每个演示实验涵盖7个板块:概要,实验所需材料,详细操作步骤,危险品说明,试剂储存及后处理,现象及原理讨论以及参考文献。每个演示实验都可呈现显著且有趣的实验现象,易于引发观众的兴趣和思考;并且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便。操作者只需按部就班即可保证演示的成功及*效果,而无需摸索优化实验条件。着力解答诸如“实验安全性如何”“演示结束后如何进行后处理”等实际问题,以及在“讨论”小节中将相关实验原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以传播更具深度和广度的科普知识,也是本书的重要特色。
《化学演示实验:化学教师手册》可作为大学低年级和中学化学教师及科普工作者的教学工具书,也可作为学生的学习参考书以及化学爱好者的兴趣读物。
目录
A 酸和碱
酸和碱的分类
早期的酸理论
水溶液的导电性
阿累尼乌斯酸碱理论
布朗斯特一劳里酸碱理论
路易斯酸碱理论
平衡常数表达式
水自身的电离
酸碱指示剂
缓冲溶液
参考文献
附录
A.1 丰富多彩的酸碱指示剂
A.2 用混合酸碱指示剂调出彩虹色
A.3 隐形图画
A.4 从植物中提取的酸碱指示剂
A.5 酸和碱的经典性质
A.6 食物通常呈酸性,洗涤剂通常呈碱性
A.7 四种常见酸的不同性质
A.8 用氟化氢刻蚀玻璃
A.9 “硬币引发的红白蓝实验”:硝酸和铜的喷泉效应
A.10 氨、氯化氢和指示剂的喷泉效应
A.11 释气与发泡:酸与碳酸盐的反应
A.12 酸与碱在密封袋中的反应
A.13 水解:盐的酸性和碱性
A.14 氧化物的酸性和碱性
A.15 颜色、气泡和雾:二氧化碳在水溶液中的酸性
A.16 氮(Ⅳ)氧化物的酸性
A.17 硫、氮和含氯高分子的燃烧产物具有酸的性质
A.18 湖床对酸的中和能力
A.19 铝、锌、铬、铅的氢氧化物作为两性物的性质
A.20 酸强度和酸浓度的概念差异
A.21 酸在水溶液中的导电性和解离程度
A.22 离子交换树脂对溶液pH和导电性的影响
A.23 根据导电性确定酸碱滴定终点
A.24 醋酸根离子对于醋酸酸性的影响:同离子效应
A.25 分子结构对于水溶液中有机酸和有机碱强度的影响
A.26 测定抗酸药的中和能力
A.27 利用仪器记录滴定曲线
A.28 缓冲作用和缓冲容量
A.29 抗酸药的缓冲作用
A.30 pH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
A.31 氯化铝和氯化氢作为路易斯酸碱的性质
A.32 氨和氯化氢之间的反应
B 液体、溶液和胶体
物态
液体的部分性质
液体的结构
宏观性质间的数学关系
吉布斯函数
物质的量对于吉布斯函数的影响
蒸气压作为温度的函数
浓度标度
多种组分的液一气平衡
溶解度
依数性
其他热力学关系
水
高分子溶液
胶体
名词表
参考文献
B.1 混合引起的体积变化
……
作者介绍
BassamZ.Shakhashiri教授是世界知名的化学家、科普教育家,现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University ofWisconsin-Madison)化学系教授,被该校授予首任William T.Evjue特聘教席,并自2012年起担任美国化学会(the American ChemicalSociety,ACS)主席。他将职业生涯中的大部分精力投入到设计并发展化学演示实验中,并长期在多种场合进行演示实验,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不列颠百科全书》将其誉为“美国课堂演示实验的领军人物”。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内容简直让人脑洞大开,颠覆了我以往对化学实验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化学演示实验只是枯燥无味的课堂展示,没想到它还能如此生动有趣,甚至带点戏剧性。书里描述的那些实验,比如“彩虹示波器”、“漂浮的鸡蛋”等等,光听名字就充满了好奇。作者用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层层剥茧地揭示了每个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不仅仅是告诉你“怎么做”,更重要的是让你理解“为什么会这样”。这一点对于我这样的非专业人士来说至关重要,它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去探索和思考。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时不时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科学家的趣事,让整个阅读过程轻松愉快,一点也不觉枯燥。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视觉错觉与化学反应”的章节,它将化学原理与人类的感知巧妙结合,展示了化学的另一面魅力。书中提出的很多实验,即使是最简单的材料,也能做出令人惊叹的效果,这让我对身边随处可见的化学现象有了全新的认识。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适合化学老师,对于所有对科学充满好奇心的人来说,都是一份难得的宝藏。它激发了我对化学学习的热情,让我觉得学习化学不再是一件遥不可及的事情,而是可以触手可及,并且充满乐趣的。
评分这本书的内容如同一个宝库,为我打开了通往化学世界的新大门。它所包含的不仅仅是实验操作的指南,更是一种深入的思考和创新的精神。我欣赏作者在书中对每一个实验的细致打磨,从实验的原理讲解,到操作的注意事项,再到实验结果的预期分析,都做到了非常全面和到位。而且,作者还提供了许多关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的建议,这对于提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我特别喜欢书里关于“绿色化学在演示实验中的应用”这一部分,它不仅介绍了环保型的实验方法,还强调了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意识的重要性。这种前瞻性的视角,让我觉得这本书非常有价值。书中对一些复杂化学概念的解释,也用了很多生动的例子和有趣的类比,比如将化学键比作“握手”,将分子比作“积木”,这些都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化学知识变得更加易于理解和记忆。总之,这本书是一本集科学性、趣味性和实用性于一体的优秀著作,它不仅能够提升化学演示实验的教学水平,更能激发人们对化学科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化学之旅。作者的叙述风格非常吸引人,他不是简单地罗列实验步骤,而是将每个实验置于一个更宏大的背景下,从历史演变、哲学思考,甚至到对社会的影响,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例如,关于“燃烧的秘密”这一章,作者不仅讲解了经典的燃烧实验,还追溯了人类对火焰的认识过程,从神话传说到炼金术,再到近代化学的建立,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学史画卷。这种叙事方式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与那些伟大的化学家们一同探索未知的奥秘。书中对一些“被遗忘”的经典实验的挖掘和重现,更是令人眼前一亮。作者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实验的还原,而是进一步分析了这些实验在当时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它们是如何推动化学学科发展的。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危险实验”的安全提示和替代方案的探讨,这体现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对读者的负责。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化学思想史的精彩读物,它让我对化学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让我更加敬畏科学的进步。
评分这是一本充满创意和惊喜的书,它让我在阅读过程中不断发出“原来是这样!”的感叹。作者打破了传统教材的刻板印象,用一种非常灵活和多维度的视角来呈现化学演示实验。书中不仅包含了常见的经典实验,还引入了很多新颖独特的想法,比如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常见物品来设计出富有教育意义的化学实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关于“化学与艺术的交融”的章节,作者巧妙地将化学反应的色彩变化、结晶过程等,与艺术创作相结合,展示了化学在美学方面的潜力。这些实验的描述非常生动,仿佛我能亲眼看到那些奇妙的化学现象在眼前上演。而且,作者在讲解过程中,还融入了许多互动环节的设计,鼓励读者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想法。书中的一些“疑难杂症”的解答环节,更是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困惑。它不仅仅是一本实验指导书,更像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化学伙伴,能够启发我的思维,拓展我的视野。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化学老师,在课堂上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进行探索。它的内容非常扎实,重点在于如何将抽象的化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理解和掌握。书中提供的实验设计,都充分考虑到了教学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每一个实验都配有详细的操作步骤、所需的器材清单、预期的实验现象,以及最关键的——对实验原理的深入剖析。作者并没有回避复杂的概念,而是用非常形象的比喻和类比,将它们化繁为简。我尤其喜欢书里关于“分子世界的奇妙舞蹈”这个主题的章节,作者设计了一系列能够直观展示分子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实验,比如利用不同密度的液体制作“层叠塔”,或者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这些都让抽象的分子概念变得生动具体。而且,书中还提供了很多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知识水平学生的实验选择,这对于老师们来说,无疑是极大的便利。它不仅教会你如何操作,更重要的是教会你如何去设计和改进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