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 畅销书籍 军事系列 金城出版社

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 畅销书籍 军事系列 金城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军服
  • 中国军史
  • 军事
  • 百年军旅
  • 金城出版社
  • 历史
  • 收藏
  • 图鉴
  • 军事文化
  • 服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左右视界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ISBN:9787800846793
商品编码:1328663777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   中国百年军服
作者:   徐平,徐海燕
市场价:   388元

   
ISBN号:   9787800846793
出版社:   金城出版社 
商品类型:   图书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语种:中文
  出版时间:2005-04-01   版次:1   页数:880
  印刷时间:2013-04-01   印次:3   字数:984.00千字

   内容简介
    本书以全彩图文形式全面介绍中国从晚清开始到现代军服演变的历史。包括晚晴新军、近卫军的军服,清末警察、民国警察服装,北洋军、国民党军的军 服,红军、八路军新四军的军服,解放军各个时期的军服及军衔标志,民国时期的勋章、奖章,解放军的勋章、奖章,2011年我军颁发的勋章、奖章和纪念章及 国庆60周年阅兵式臂章等。同时附录了国民党军逃台后的军服及军衔标志等。

   目录
第1部分 晚清时期(1904年~1911年)
第1编 清末新式陆军
第1章 清末新式陆军(1904年~1910年)
第二章 清末新式陆军(1911年)
第三章 清.禁卫军(1907年1911年)
第二编 清末新式海军
第三编 清末警察
第二部分 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
第1编 北洋军队
第1章 北洋陆军 (1912年~1928年)
第二章 北洋海军 (1924年~1928年)
第二编 国民党军队
第1章 国民党陆军(1924年~1929年1月)
第二章 国民党陆军(1929年1月~1929年9月)
第三章 国民党陆军(1929年9月~1936年1月)
第四章 国民党陆军(1936年1月~1946年3月)
第五章 国民党陆军(1946年3月~1949年19月)
第六章 国民党海军
第七章 国民党空军
第八章 国民党宪兵
第九章 国民党军军属人员
第三编 民国警察
第1章 民国警察(1913年~1918年)
第二章 民国警察(1918年~1927年)
第三章 民国警察(1927年~1928年)
第四章 民国警察(1928年~1935年)
第五章 民国警察(1935年~1937年)
第六章 民国警察(1937年~1940年)
第七章 民国警察(1940年~1947年)
第八章 民国警察(1947年~1949年)
第四编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和警察
第1章 中国工农红军
第二章 八路军、新四军
第三章 解放军
第四章 新疆民族军
第五章 人民警察
第三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1949年~2008年)
第1编 中国人民解放军
第1章 50式军服
第二章 55式军服
第三章 58式军服
第四章 65式、74式军服
第五章 85式军服
第六章 87式军服
第七章 97式军服
第八章 99式夏服、04式士兵常服、05式空军常服
第九章 07式军服
第十章 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
第二编 公安部队和人民武装警察
第1章 公安部队
第二章 公安军
第三章 公安部十六局及所属武装警察
第四章 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五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六章 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卫部队
第七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第八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3式警服
第九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87式警服
第十章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07式警服
第三编 人民警察
第1章 50式警服
第二章 55式警服
第三章 58式警服
第四章 66式警服
第五章 72式警服
第六章 83式警服
第七章 89式警服
第八章 99式警服
附录一 逃台后的国民党军队
第1章 台.湾国民党陆军(1949年~1957年)
第二章 台.湾国民党陆军(1957年~1980年)
第三章 台.湾国民党陆军(1980年~2007年)
第四章 台.湾国民党陆军(2007年~)
第五章 台.湾国民党海军(1949年一2007年)
第六章 台.湾国民党海军(2007年~)
第七章 台.湾国民党海军陆战队(1949年一2007年)
第八章 台.湾国民党海军陆战队(2007年~)
第九章 台.湾国民党空军(1949年~1979年)
第十章 台.湾国民党空军(1979年一2007年)
第十一章 台.湾国民党空军(2007年~)
第十二章 台.湾国民党宪兵(1949年~2007年)
第十三章 台.湾国民党宪兵(2007年~)
第十四章 台.湾国民党军仪仗队
附录二 勋章奖章
第1章 北洋政府勋章、奖章
第二章 国民党军勋章、奖章
第三章 新中国军事勋章、奖章
附录三 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式臂章


《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是一部内容详实、图文并茂的军事题材力作,由金城出版社隆重推出。本书深入浅出地展现了自清末至今,中国近现代军事服装变迁的宏大画卷,不仅是军事爱好者不可多得的珍藏,更是研究中国近代史、军事史、服装史的宝贵资料。 本书的编纂历时数年,作者团队走访了国内外多家军事博物馆、档案馆,搜集了大量珍贵的老照片、历史文献、实物模型,并邀请多位资深军事史专家和服装史学者共同参与评审,力求呈现最真实、最权威的历史面貌。其内容之丰富,考证之严谨,在同类书籍中堪称翘楚。 第一篇:晚清风云与近代军服的萌芽(1840-1911) 本篇内容聚焦于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充满变革与屈辱的时代。从鸦片战争的炮火开启国门,到甲午海战的惨败,再到辛亥革命的曙光,晚清的军服也在历史的洪流中悄然发生着变化。 八旗、绿营与湘勇、淮军的服饰特色: 书中将详细阐述清朝传统八旗、绿营军队的服装特点,以及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兴起的湘勇、淮军在训练和装备上的革新如何体现在其军服上。例如,对湘勇“勇服”的细节描绘,包括其标志性的蓝色布衣、红缨帽,以及与绿营官兵在服装上的差异,都将得到细致的解读。 新军的建立与西式军服的引入: 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清政府开始编练新军,引入西式军事训练和装备。本部分将重点介绍新军在军服上的变革,如借鉴德、日、俄等国军服的样式,包括军帽、军服的剪裁、颜色、徽章的演变。读者将看到早期新军士官和士兵的军服样式,以及不同兵种(步兵、炮兵、骑兵)在军服细节上的区分。 海军与陆军的制服差异: 在此背景下,海军的建立也带来了与之相匹配的制服。本书将对比晚清海军与陆军在制服上的显著差异,例如海军的蓝色系制服、船形帽,以及陆军早期出现的灰色、草绿色制服。这些差异不仅体现了兵种的区分,也反映了当时西方军事思想的影响。 细节考证: 尽管资料有限,本书仍力图通过对现有照片、绘画以及少量实物的分析,还原当时军服的材质、工艺、色彩,以及各级官员、士兵的服饰佩戴规范,如大檐帽、肩章、领章、纽扣等,力求达到“典藏”级别的水准。 第二篇:民国初建与军阀混战的斑斓(1912-1927) 中华民国成立,结束了帝制,但随即进入了军阀割据的动荡时期。这一时期的军服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地域化的特点,也开始朝着更加实用和统一的方向发展。 北洋政府时期各派系军阀的军服: 本部分将重点介绍当时中国的主要军事力量,如北洋军阀(直系、皖系、奉系)的军服特色。例如,北洋陆军的制式军服,灰色为主色调,佩戴的领章和肩章代表军衔和部队番号,以及各派系在细节上的微小差异,都将一一呈现。 南方革命政府军队的服装探索: 与此同时,在南方,国民党等革命力量也在进行军事建设。本书将介绍国民革命军早期(如黄埔军校时期)的军服样式,包括其象征性的帽徽、领章(如青天白日帽徽)以及与北洋军服的不同之处。 地方军队与杂牌部队的特色: 除了中央和地方主要武装力量,各地的民团、地方武装也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服装风格。本书将搜集整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地方部队军服,展现其在服装上的“杂牌”风格,以及其所处的地域和时代烙印。 民族服饰的影响与军服融合: 在这一时期,一些军队也尝试将民族传统服饰元素融入军服设计,或者士兵在特定场合仍穿着带有民族色彩的服装。本书将对此进行探讨,分析这种融合的背景和影响。 装备更新与服装适应: 随着新式武器的装备,军服在设计上也开始考虑实用性,例如增加口袋、改进透气性等。这部分内容将分析装备更新对军服设计的反向促进作用。 第三篇:国民革命与抗日烽火中的军装(1927-1945) 国民政府统一全国,但随之而来的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艰苦卓绝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军服,承载着民族的抗争与牺牲,展现了中国军人的坚韧与英勇。 国民革命军(国军)的制式军服发展: 本篇将详细梳理国民革命军在不同时期的制式军服演变。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再到战争期间,国民党政府尝试建立统一的军事体系,其军服样式也趋于规范化。重点将放在黄埔系、中央军、地方杂牌军的服装差异,以及后期如陆军军官学校制服、陆军总司令部制服等。 抗战时期各战区、各部队的服装特点: 抗日战争时期,面对严峻的战争形势,各战区、各部队的军服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特点。本书将深入分析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如德械师、美械师的军服)和敌后战场(如八路军、新四军的服装,以及其与国军的显著区别)的服装。 八路军、新四军的服装特色: 本部分将详述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在服装上的发展历程。从早期普遍的灰布军装,到根据地条件下的简朴实用,再到后期出现的一些象征性标志,展现了其艰苦奋斗、人民军队的光辉形象。 各兵种、特种部队的服装: 除了陆军,本书还将涉及海军、空军的制服,以及一些特种部队(如伞兵、特工)的服装特点,尽管这些部队在当时规模较小,但其服装反映了军事专业化的发展。 战时物资的限制与服装的朴素: 在抗战时期,物资极度匮乏,军服的制作也受到极大限制。本书将通过大量的图片和文字,展现当时军服的朴素、实用特点,以及士兵们在艰苦条件下对军服的珍视。 第四篇:解放战争与新中国军装的诞生(1945-1949) 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的新纪元。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立的过程中,军服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最终奠定了新中国军装的基础。 人民解放军的服装演变: 本篇将重点介绍人民解放军从“红军”到“八路军”、“新四军”,再到“解放军”的服装演变过程。从早期的“列宁装”到普遍的“干部服”,再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翻毛领”军装,都将进行细致的描述。 解放军各兵种的服装特点: 随着军队的壮大,解放军各兵种(陆军、海军、空军)也开始形成各自的服装体系。本书将对比早期陆军、海军、空军的制服,以及它们在服装设计上的差异和共同点。 根据地条件下的服装生产与供给: 在解放战争的艰苦条件下,服装的生产和供给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本书将探讨根据地如何克服困难,为部队提供必需的军服。 标志性服装的出现: 例如,解放军干部服的出现,以及其在款式、颜色、佩饰上的特点,都将得到详细的介绍。这些服装不仅具有实用功能,更承载了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 解放战争胜利前夕的军装: 本部分将展示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人民解放军最为成熟和具有代表性的军服样式,为新中国的诞生献礼。 第五篇:新中国军服的探索与发展(1949至今)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服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经历了多次大的改革,逐渐形成了现代化、系列化的军服体系。 建国初期军服(1949-1955): 这一时期,解放军的军服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解放战争时期的样式,同时也在借鉴苏联等国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本书将介绍建国初期陆海空三军的礼服、常服,以及其在色彩、款式上的初步规范。 1955年军衔制与新式军服: 1955年,中国实行军衔制度,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新式军服的颁发。本书将重点介绍1955年式军服的详细内容,包括陆海空三军的礼服、常服、作训服,以及其所体现的苏联军服的影响。 1965年取消军衔与“65式”军服: 1965年,中国取消军衔制度,换发了“65式”军服。本书将深入分析“65式”军服的特点,包括其朴素、实用的设计理念,以及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的象征意义。 改革开放后的军服改革: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军队现代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进展。本书将梳理1985年、1987年、1997年、2007年等历次重大军服改革,介绍新式军服在款式、面料、功能、色彩等方面的进步,以及其与国际先进水平的接轨。 当前我军军服的概况: 篇末将简要介绍当前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最新式军服,包括其制式、标识、功能等方面的特点,展示中国军队现代化建设的最新成果。 总结与展望 《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严谨的学术态度、精美的视觉呈现,为读者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中国近代军事服装发展史。本书不仅仅是关于“衣服”的研究,更是对中国近代史、军事史、社会史、服饰史等多个维度的深刻洞察。书中对每一款军服的考证都力求精确,对每一张图片的选择都颇费心思,充分体现了“典藏”的价值。 本书适合以下读者群体: 军事历史爱好者: 深入了解中国近代军事发展脉络,掌握各时期军队的构成与特点。 服装史研究者: 学习中国近代服装设计的演变,以及服装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 模型爱好者: 为制作各类军事模型提供最精准的参考资料。 收藏家: 珍藏一部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军事类图书。 广大关心中国近代史的读者: 从一个独特的视角,感受中国人民的抗争、发展与进步。 《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将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无可比拟的史料价值,成为您书架上不可或缺的珍品。它不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段凝固的历史,一份值得珍藏的记忆。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拿到《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的那天,简直是度过了半天激动人心的时光!我是一名军事爱好者,特别是对中国近代军事史的演变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军服,无疑是这条脉络中一个最直观、也最有代表性的载体。我一直很好奇,不同时期,军服的面料选择、裁剪方式、颜色搭配,甚至包括帽子、靴子、勋章等配饰,都有着怎样的讲究?这本书会不会对这些细节进行详细的介绍?比如,在物资匮乏的年代,军服的面料是如何解决的?又比如,不同军种、不同级别的军官,他们的军服又会有哪些细微的区别?这些细微之处,往往最能体现一个时代的军事发展水平和后勤保障能力。而且,我还特别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军服制作工艺的描述。在没有先进工业化生产的年代,一件军服是如何被缝制出来的?其中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工艺技巧?这些细节,对于理解当时社会的生产力和技术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技艺精湛的匠人,为我们细致地展现每一件军服的诞生过程,以及它们背后所承载的那个时代的独特印记。金城出版社的“典藏版”名头,更是让我对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充满了信心。

评分

这本《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细节控”量身定做的!我是一名军事迷,但我的兴趣点不在于宏大的战役指挥,而更在于那些构成军事体系的基石,比如武器的演变,还有,就是军服。军服的设计,它不仅仅是为了区分身份,更是国家军事力量、工业水平,甚至是外交政策的一个缩影。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在某个历史时期,军服会呈现出某种特定的风格?它是不是受到了当时国际上军事潮流的影响?或者,是不是国内的服装工业发展到了某个阶段,才催生了某种特定的款式?这本书的“典藏版”名头,以及金城出版社的背景,让我对内容的权威性和深度充满了期待。我尤其希望能看到书中能够深入探讨不同时期军服的“生命周期”——从设计理念的诞生,到原材料的采购,再到大规模的生产和士兵的穿着,以及最终的淘汰和演变。如果书中能包含一些关于军服保养、维修,甚至是士兵们如何根据实际情况改造军服的小故事,那将更加精彩。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不仅仅是“看”到军服,更是能“理解”军服,理解它们是如何承载着一个时代的记忆和军事发展的足迹。

评分

哇,拿到这本《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的时候,心跳真的漏了一拍!我一直是个军事迷,尤其是对近代中国的军事发展史特别感兴趣。以前总是零散地看些资料,或者在一些旧照片里惊鸿一瞥,总觉得不够系统,也少了些震撼力。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透着一股厚重感,那“典藏版”三个字更是让人对内容的精良有了期待。翻开扉页,那种纸张的质感,油墨的印刷,都能感受到出版方金城出版社的用心。光是看到那些熟悉的、或者说期待已久的军服插图,就已经很激动了。我尤其好奇书中会不会详细解析不同时期军服的设计理念,比如在哪些关键的历史节点,军服的款式会发生剧烈的变化,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是受到外来军事思想的影响,还是国内生产力或审美观念的革新?而且,除了直观的款式,书中会不会深入挖掘军服背后的故事?比如,缝制一件军服的工艺流程,使用的面料和辅料,甚至是当时的定价和士兵的配发情况。这些细节,往往能展现一个时代最真实的侧面。军事的魅力,不单单在于硝烟弥漫的战场,更在于那些支撑着战争机器运转的每一个微小环节,而军服,无疑是其中一个非常鲜活且直观的载体。我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看看这本书是如何将这百年的军事风云,浓缩在一件件或朴素或华丽的军服之上的。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我近期最惊喜的发现!作为一个对历史细节有着近乎苛刻追求的人,我总是在寻找那种能够填补我知识空白,并且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作品。《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恰恰满足了我所有的想象。我一直对军服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符号的意义非常感兴趣。它不仅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时代精神、国家意志,甚至是民族情感的一种外在体现。这本书会不会从这个角度去解读?比如,在国力强盛的时期,军服的设计会不会更加张扬和华丽?而在民族危亡之际,又会倾向于朴实无华,注重实用性?我尤其期待书中对不同时期军服的演变脉络能有清晰的梳理。从清末的旧式军服,到北洋时期的制式军装,再到抗日战争时期的朴素戎装,以及解放战争乃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军服,这些变化背后,一定隐藏着无数重要的历史信息。金城出版社能出版这样一本“典藏版”,想必在史料的考证和图文的呈现上都下足了功夫。我希望书中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录,更能穿插一些历史背景的介绍,让我们了解在某个特定时期,国家处于怎样的境况,军队面临怎样的挑战,而这些都如何体现在那一方寸的军服之上。这种将历史、军事与服饰美学相结合的作品,实在难得。

评分

拿到《中国百年军服(典藏版)》的那一刻,我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感觉像是打开了一个尘封已久的宝库。军服,在我看来,是解读历史最生动、最直观的载体之一。它不仅仅是军队的标志,更蕴含着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甚至外交政策的信息。我一直对军服的设计演变背后所反映的社会变迁感到好奇。比如,在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军服的设计风格会不会变得更加简洁、实用,以应对艰苦的条件?而在相对和平稳定的时期,又会不会出现一些更加华丽、带有象征意义的设计?这本书的“典藏版”定位,以及金城出版社的信誉,让我相信其内容的专业性和翔实度。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对不同时期军服所使用的面料、制作工艺,甚至是其生产和配发的流程进行深入的解析。了解这些,能帮助我们更真实地感受到当时军队的后勤保障能力,以及整个社会的工业发展水平。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本百科全书,为我揭示每一件军服背后的故事,让我能够从一件件衣服中,看见一个国家百年的军事发展历程,以及那些穿着它们的人们所经历的时代风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