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二戰風雲人物叢書:赫魯曉夫(上下)
原價:99.80元
作者:餘纔華
齣版社:京華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806008492
字數:700000
頁碼:650
版次:4
裝幀:平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699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生於俄國庫爾斯剋省卡利諾夫卡村,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逝於蘇聯莫斯科。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目錄
上冊
第1章 從礦山到剋裏姆林宮
第2章 肅反年代
第3章 主攻烏剋蘭
第4章 衛國戰爭
第5章 重返烏剋蘭
第6章 伴君如伴虎
第7章 拔掉眼中釘處決貝利亞
第8章 排斥馬林科夫
第9章 初登國際舞颱
第10章 嚮斯大林下手
第11章 鐵腕掃東歐
第12章 挫敗宮廷政變
第13章 破滅的海上強國夢
第14章 讓人民得到實惠
下冊
第15章 認識毛澤東
第16章 和隔壁中國決裂
第17章 艾森豪威爾發齣邀請信
第18章 戴維營精神
第19章 和平計劃的破産
第20章 咆哮聯閤國
第21章 與肯尼迪交手
第22章 柏林——美蘇爭霸的橋頭堡
第23章 一觸即發的核大戰
第24章 政治生涯的終結
第25章 下颱
第26章 “我準備上十字架”
第27章 墓誌銘
附錄 赫魯曉夫年錶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評價四: 《二戰風雲人物叢書》以其宏大的曆史視野和細膩的人物刻畫,成功地吸引瞭我,盡管其中對赫魯曉夫個人的詳盡描寫並未達到我最初的預期。這套書從宏觀層麵展現瞭二戰在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力,以及各個主要參戰國在政治、軍事、經濟等方麵的戰略布局。作者們對於戰爭起因、發展脈絡以及關鍵戰役的分析,都展現瞭其紮實的學術功底。我特彆欣賞其中對於不同國傢領導人戰略思維的對比,以及他們如何在這種全球性危機中做齣抉擇。書中對戰後國際格局的探討,尤其是冷戰初期的美蘇對峙,為我理解赫魯曉夫日後的政治生涯提供瞭必要的鋪墊。我能從字裏行間感受到那個時代巨大的張力,以及各國領導人在曆史潮流中的掙紮與博弈。雖然赫魯曉夫在早期敘述中隻是一個相對邊緣的人物,但通過書中對蘇聯國內政治環境的描繪,我得以窺見其成長和發展的土壤。這套書讓我認識到,每一個曆史人物的齣現,都不是憑空而來,而是與他們所處的時代背景、所經曆的事件緊密相連。它像一扇窗,讓我得以窺視曆史深處,理解人物的復雜性。
評分評價五: 我懷著極大的興趣翻開瞭《二戰風雲人物叢書》,期待瞭解那些在二戰曆史中留下深刻印記的風雲人物。書中對於戰時國際關係的復雜性、陣營之間的角力以及意識形態的碰撞,都有著精彩的論述。作者們以嚴謹的態度,梳理瞭從戰爭爆發到結束的漫長曆程,並通過對不同國傢戰略決策的剖析,展現瞭曆史的宏大敘事。我尤其對書中關於戰後世界格局形成以及冷戰初期緊張局勢的描寫感到著迷。雖然赫魯曉夫作為本書的焦點人物,在前幾捲中的具體活動並未被深入展開,但叢書對斯大林時期蘇聯國內政治的細緻刻畫,以及對蘇聯在二戰中麵臨的嚴峻挑戰的描述,已經為理解他日後崛起提供瞭重要的曆史背景。這套書讓我意識到,曆史人物的軌跡並非一成不變,而是受到時代浪潮和自身所處環境的深刻影響。我能夠從書中感受到,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戰爭年代,政治的博弈、權力的角逐也從未停止。它讓我對赫魯曉夫這位曾經叱吒風雲的人物,有瞭更深層的理解和期待,期待他在後續章節中能夠更加清晰地展現在曆史舞颱上。
評分評價三: 作為一名對二十世紀曆史充滿好奇的讀者,我翻開瞭《二戰風雲人物叢書》,希望能夠一窺那些塑造瞭我們今日世界的關鍵人物。書中對於戰時大國之間政治博弈的描繪,以及在意識形態差異下如何達成軍事聯盟的復雜過程,都令我印象深刻。作者們沒有迴避曆史的復雜性和矛盾性,而是以一種客觀但又不失人情味的筆觸,展現瞭曆史人物的決策與睏境。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戰後世界秩序構建的討論,以及不同國傢在冷戰初期所麵臨的挑戰。雖然赫魯曉夫作為本書的主角,在前期敘述中並非核心,但書中對斯大林時期蘇聯的深刻剖析,以及對蘇聯國內政治鬥爭的描寫,為理解他日後的崛起奠定瞭重要的背景。我能夠從中感受到,在那段充滿瞭變革與動蕩的年代,每一個看似細微的政治舉措,都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影響整個世界的走嚮。叢書的價值不僅在於提供史實,更在於引導讀者去思考曆史的偶然與必然,去理解人物行為背後的動機與邏輯。它讓我意識到,曆史並非由幾個偉人簡單書寫,而是由無數個體在特定時空下的選擇共同塑造。
評分評價一: 讀完這套《二戰風雲人物叢書》,雖然書中並未詳述赫魯曉夫這位關鍵人物,但它巧妙地構建瞭一個宏大的曆史背景,讓我得以窺見那個時代波瀾壯闊的圖景。叢書的視角廣闊,從戰前國際格局的暗流湧動,到戰爭的全麵爆發,再到各大戰場上的殊死搏鬥,每一個章節都如同精心編織的錦緞,將復雜的曆史事件娓娓道來。作者們在梳理戰役細節的同時,也著重描繪瞭不同國傢、不同陣營領導人的決策過程,以及這些決策對曆史進程産生的深遠影響。我尤為欣賞其中對戰爭意識形態較量的細緻刻畫,它不僅僅是一場軍事對抗,更是一場思想與製度的較量。通過閱讀,我深刻體會到,即使是最小的國傢,在曆史洪流中也可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而那些身處權力中心的人物,他們的選擇往往牽動著韆百萬人的命運。雖然赫魯曉夫的名字並未成為敘事的焦點,但書中對斯大林時期蘇聯的描述,以及冷戰初期國際政治的復雜互動,無疑為理解這位後來登上權力巔峰的人物提供瞭堅實的基礎。我仿佛看到瞭在那個充滿不確定性和危機感的時代,無數力量在互相角力,而曆史的齒輪,正是由這些人物和事件的碰撞推動前進的。這套叢書的魅力在於,它並非簡單地羅列事實,而是引導讀者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曆史背後錯綜復雜的邏輯和人性。
評分評價二: 《二戰風雲人物叢書》以其深厚的學術功底和引人入勝的敘事風格,成功地將讀者帶迴瞭那個風雲激蕩的二十世紀。盡管我期待書中能更深入地探討赫魯曉夫在二戰後期和戰後初期的具體角色,但叢書所呈現的整體圖景依然讓我受益匪淺。書中對於同盟國與軸心國之間戰略部署的分析,對於不同軍事理論的比較,都展現瞭作者對戰爭史的透徹理解。我尤其喜歡其中對於關鍵轉摺點事件的詳盡描述,比如諾曼底登陸的籌備,斯大林格勒戰役的慘烈,以及太平洋戰場的戰略博弈。這些章節不僅提供瞭豐富的史料,更通過生動的筆觸,讓我仿佛置身於曆史現場,感受硝煙彌漫的戰場和決策者們在巨大壓力下的權衡。叢書在描繪宏大戰爭畫麵的同時,也穿插瞭許多關於戰爭對普通民眾影響的敘述,這使得整個曆史的敘述更加立體和人性化。雖然赫魯曉夫作為書中核心人物的篇幅有限,但書中對蘇聯在二戰中的貢獻以及其內部政治格局的描繪,已經足夠引起我對他未來政治生涯的興趣。我甚至能感受到,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中,每一個個體,無論其最終地位如何,都在為那個時代的曆史進程添磚加瓦。這套叢書就像一幅巨大的曆史畫捲,雖然我可能隻看到瞭其中的一部分,但足以讓我驚嘆於畫傢的高超技藝和畫作的宏偉氣勢。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