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二战风云人物丛书:赫鲁晓夫(上下)
原价:99.80元
作者:余才华
出版社:京华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03-01
ISBN:9787806008492
字数:700000
页码:650
版次:4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6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一八九四年四月十七日生于俄国库尔斯克省卡利诺夫卡村,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一日逝于苏联莫斯科。苏联部长会议主席……
目录
上册
第1章 从矿山到克里姆林宫
第2章 肃反年代
第3章 主攻乌克兰
第4章 卫国战争
第5章 重返乌克兰
第6章 伴君如伴虎
第7章 拔掉眼中钉处决贝利亚
第8章 排斥马林科夫
第9章 初登国际舞台
第10章 向斯大林下手
第11章 铁腕扫东欧
第12章 挫败宫廷政变
第13章 破灭的海上强国梦
第14章 让人民得到实惠
下册
第15章 认识毛泽东
第16章 和隔壁中国决裂
第17章 艾森豪威尔发出邀请信
第18章 戴维营精神
第19章 和平计划的破产
第20章 咆哮联合国
第21章 与肯尼迪交手
第22章 柏林——美苏争霸的桥头堡
第23章 一触即发的核大战
第24章 政治生涯的终结
第25章 下台
第26章 “我准备上十字架”
第27章 墓志铭
附录 赫鲁晓夫年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评价三: 作为一名对二十世纪历史充满好奇的读者,我翻开了《二战风云人物丛书》,希望能够一窥那些塑造了我们今日世界的关键人物。书中对于战时大国之间政治博弈的描绘,以及在意识形态差异下如何达成军事联盟的复杂过程,都令我印象深刻。作者们没有回避历史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而是以一种客观但又不失人情味的笔触,展现了历史人物的决策与困境。我尤其关注书中关于战后世界秩序构建的讨论,以及不同国家在冷战初期所面临的挑战。虽然赫鲁晓夫作为本书的主角,在前期叙述中并非核心,但书中对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深刻剖析,以及对苏联国内政治斗争的描写,为理解他日后的崛起奠定了重要的背景。我能够从中感受到,在那段充满了变革与动荡的年代,每一个看似细微的政治举措,都可能引发连锁反应,影响整个世界的走向。丛书的价值不仅在于提供史实,更在于引导读者去思考历史的偶然与必然,去理解人物行为背后的动机与逻辑。它让我意识到,历史并非由几个伟人简单书写,而是由无数个体在特定时空下的选择共同塑造。
评分评价一: 读完这套《二战风云人物丛书》,虽然书中并未详述赫鲁晓夫这位关键人物,但它巧妙地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历史背景,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波澜壮阔的图景。丛书的视角广阔,从战前国际格局的暗流涌动,到战争的全面爆发,再到各大战场上的殊死搏斗,每一个章节都如同精心编织的锦缎,将复杂的历史事件娓娓道来。作者们在梳理战役细节的同时,也着重描绘了不同国家、不同阵营领导人的决策过程,以及这些决策对历史进程产生的深远影响。我尤为欣赏其中对战争意识形态较量的细致刻画,它不仅仅是一场军事对抗,更是一场思想与制度的较量。通过阅读,我深刻体会到,即使是最小的国家,在历史洪流中也可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而那些身处权力中心的人物,他们的选择往往牵动着千百万人的命运。虽然赫鲁晓夫的名字并未成为叙事的焦点,但书中对斯大林时期苏联的描述,以及冷战初期国际政治的复杂互动,无疑为理解这位后来登上权力巅峰的人物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我仿佛看到了在那个充满不确定性和危机感的时代,无数力量在互相角力,而历史的齿轮,正是由这些人物和事件的碰撞推动前进的。这套丛书的魅力在于,它并非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去感受,去理解历史背后错综复杂的逻辑和人性。
评分评价二: 《二战风云人物丛书》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和引人入胜的叙事风格,成功地将读者带回了那个风云激荡的二十世纪。尽管我期待书中能更深入地探讨赫鲁晓夫在二战后期和战后初期的具体角色,但丛书所呈现的整体图景依然让我受益匪浅。书中对于同盟国与轴心国之间战略部署的分析,对于不同军事理论的比较,都展现了作者对战争史的透彻理解。我尤其喜欢其中对于关键转折点事件的详尽描述,比如诺曼底登陆的筹备,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惨烈,以及太平洋战场的战略博弈。这些章节不仅提供了丰富的史料,更通过生动的笔触,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现场,感受硝烟弥漫的战场和决策者们在巨大压力下的权衡。丛书在描绘宏大战争画面的同时,也穿插了许多关于战争对普通民众影响的叙述,这使得整个历史的叙述更加立体和人性化。虽然赫鲁晓夫作为书中核心人物的篇幅有限,但书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以及其内部政治格局的描绘,已经足够引起我对他未来政治生涯的兴趣。我甚至能感受到,在那段艰苦卓绝的岁月中,每一个个体,无论其最终地位如何,都在为那个时代的历史进程添砖加瓦。这套丛书就像一幅巨大的历史画卷,虽然我可能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但足以让我惊叹于画家的高超技艺和画作的宏伟气势。
评分评价五: 我怀着极大的兴趣翻开了《二战风云人物丛书》,期待了解那些在二战历史中留下深刻印记的风云人物。书中对于战时国际关系的复杂性、阵营之间的角力以及意识形态的碰撞,都有着精彩的论述。作者们以严谨的态度,梳理了从战争爆发到结束的漫长历程,并通过对不同国家战略决策的剖析,展现了历史的宏大叙事。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战后世界格局形成以及冷战初期紧张局势的描写感到着迷。虽然赫鲁晓夫作为本书的焦点人物,在前几卷中的具体活动并未被深入展开,但丛书对斯大林时期苏联国内政治的细致刻画,以及对苏联在二战中面临的严峻挑战的描述,已经为理解他日后崛起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背景。这套书让我意识到,历史人物的轨迹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受到时代浪潮和自身所处环境的深刻影响。我能够从书中感受到,即便是在最黑暗的战争年代,政治的博弈、权力的角逐也从未停止。它让我对赫鲁晓夫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人物,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期待,期待他在后续章节中能够更加清晰地展现在历史舞台上。
评分评价四: 《二战风云人物丛书》以其宏大的历史视野和细腻的人物刻画,成功地吸引了我,尽管其中对赫鲁晓夫个人的详尽描写并未达到我最初的预期。这套书从宏观层面展现了二战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以及各个主要参战国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战略布局。作者们对于战争起因、发展脉络以及关键战役的分析,都展现了其扎实的学术功底。我特别欣赏其中对于不同国家领导人战略思维的对比,以及他们如何在这种全球性危机中做出抉择。书中对战后国际格局的探讨,尤其是冷战初期的美苏对峙,为我理解赫鲁晓夫日后的政治生涯提供了必要的铺垫。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个时代巨大的张力,以及各国领导人在历史潮流中的挣扎与博弈。虽然赫鲁晓夫在早期叙述中只是一个相对边缘的人物,但通过书中对苏联国内政治环境的描绘,我得以窥见其成长和发展的土壤。这套书让我认识到,每一个历史人物的出现,都不是凭空而来,而是与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经历的事件紧密相连。它像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视历史深处,理解人物的复杂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