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 | |||
| 书 名 | 棍术(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 | ||
| 作 者 | 王玉龙//徐伟军 | 出版社 | 人民体育 |
| 出版时间 | 2013-06-01 | 版 次 | 1 |
| 印刷时间 | 2013-06-01 | 印 次 | 1 |
| 页 数 | 158页 | 字 数 |
|
| I S B N | 9787500944218 | 开 本 | 32开 |
| 包 装 | 平装 | 重 量 | 200克 |
| 原 价 | 18元 |
|
|
| 编辑推荐 |
| 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包括长拳、刀术、棍术、剑术、枪术、太极拳、太极剑、南拳、南刀、南棍。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5名教练员、裁判员及专家参与了创编工作。在创编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了第壹套、第二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的经验。《棍术(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按照遵循武术套路运动规律,突出项目风格特点,引领技术发展方向的原则集体创编而成。本书由王玉龙、徐伟军主编。 |
| 目录 |
| 一、棍术套路简介 |
| 内容简介 |
| 《第3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棍术》由王玉龙、徐伟军主编。《第3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棍术》按照遵循武术套路运动规律,突出项目风格特点,引领技术发展方向的原则集体创编而成。第三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包括长拳、刀术、棍术、剑术、枪术、太极拳、太极剑、南拳、南刀、南棍。共有来自中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中国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15名教练员、裁判员及专家参与了创编工作。在创编过程中,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认真总结了第壹套、第二套国际武术竞赛套路的经验。 |
我一直认为,中华武术的精髓在于“道”与“术”的结合。术是具体的招式和套路,而道则是贯穿其中的哲学思想和精神内核。这本书既然被冠以“中华武术经典”的称号,想必不仅仅是图解套路那么简单。我非常好奇它在“武德”或者“心法”方面会有哪些阐述。一个真正的武者,其心性的修炼往往比技艺的精进更为重要。书中是否探讨了如何通过长期的套路练习来培养个人的定力、耐心和谦逊的品格?我希望能够读到一些关于武术精神层面的思考,这能让我在练习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动作,更是精神上的磨砺。如果能引导读者将武术的理念应用到生活中的挑战和困境中去,那么这本书的价值就超越了一本单纯的武术教学指南,而升华为一种人生哲学的启迪。
评分我最近开始尝试将传统武术的理念融入日常的体育锻炼中,毕竟,单纯的器械训练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枯燥乏味。我正在寻找一种能够全面提升身体协调性、反应速度和柔韧性的训练方法。这本书的名字中提到了“健身运动”和“防身运”,这正是我所需要的双重功能。我希望它不仅是一套表演性的套路,更是一套实用的训练体系。比如,有没有针对不同体能水平的阶段性训练计划?初学者应该如何循序渐进地掌握基础功,避免因为动作难度过大而受伤?更重要的是,它如何将棍术的招式与实际的防身场景相结合?如果能有针对性的练习方法,帮助读者在紧急情况下能快速反应并运用所学,那么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就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体现。
评分说实话,我买书的习惯比较挑剔,我更偏爱那种能让我感受到“传承”的读物。市面上很多所谓的“武功秘籍”或者“健身指南”,内容都显得过于现代和功利化,总是在强调速成和效果。而这本书的整体基调,从书名就能感受到一种对经典的敬畏。我希望它能像一本老先生留下的笔记,带着岁月的痕迹和深刻的体会。我特别关注作者的背景,如果作者是某个武术流派的嫡传,那么他所记录下来的东西,其严谨性和真实性就有了保障。我期待的不是花哨的动作,而是那些经过几代人打磨,真正能在实战中起到作用的技巧。如果书中能穿插一些历史典故或者前辈的经验之谈,哪怕只是只言片句,都会大大增加这本书的文化厚度和阅读的趣味性。
评分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那种古朴中又不失力量感的风格,一下子就把我拉进了那个充满江湖气息的世界。我特地去书店翻了翻,虽然内容我还没来得及细看,但从排版和字体选择上就能感受到出版方在细节上的用心。特别是内页的纸张质感,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收藏的价值。我一直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能强身健体的项目,所以这本书光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就挺吸引我的。我猜想,里面的插图或者图解部分,如果能做得精细入微,那绝对是加分项。毕竟,武术这种东西,光看文字描述是远远不够的,动作的连贯性和关键要领,都需要直观的视觉辅助。我期待它不仅仅是一本“套路大全”,更能成为一本艺术品级别的武术图谱,那种能让人捧在手里细细品味的厚重感,是现代快餐文化中难得一见的。
评分最近我迷上了一套关于古代兵器的纪录片,里面详细介绍了各种冷兵器的锻造工艺和实战应用,看得我热血沸腾。这本书的题目,尤其是“棍术”这个关键词,立刻抓住了我的注意力。我立刻联想到那些电影里,老前辈们舞动长棍,呼啸生风的场景。我特别好奇,书中对棍术的“气势”和“劲力”是如何进行文字化、体系化的描述。因为这些抽象的东西,往往是最难掌握的。很多武术书籍往往只停留在招式分解上,而缺乏对内在精髓的挖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通过呼吸配合来增强击打的力量,或者在不同步法下如何调整身体重心以达到最佳的发力点。如果能有关于棍法与不同器械的克制关系分析,那就更妙了,那说明作者在实战应用层面也有深入的研究,而不仅仅是动作的机械模仿。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评分满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