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L 752-2017 綠色小水電評價標準 | ||
| 定價 | 16.00 | |
| 齣版社 | 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 |
| 版次 | B1 | |
| 齣版時間 | 2017年06月 | |
| 開本 | 16 | |
| 作者 | 本社編 | |
| 裝幀 | 平裝 | |
| 頁數 | 20 | |
| 字數 | 38000 | |
| ISBN編碼 | 155170319 | |
本標準規定瞭綠色小水電評價的基本條件、評價內容和評價方法。本標準適用於除抽水蓄能電站和潮汐電站以外的總裝機容量50MW及以下的已建小型水電站。新建小型水電站的規劃、設計及施工中參照執行。 下列文件對於本文件的應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僅注日期的版本適用於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zui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單)適用於本文件。GB 3838 地錶水環境質量標準GB 50071 小型水力發電站設計規範GB/T 50700 小型水電站技術改造規範SL 168 小型水電站建設工程驗收規程SL 219 水環境監測規範SL 395 地錶水資源質量評價技術規程SL 429 水資源供需預測分析技術規範SL 525 水利水電建設項目水資源論證導則
本標準批準部門: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
本標準主持機構:水利部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局
本標準解釋單位:水利部農村水電及電氣化發展局
本標準主編單位:國際小水電中心
本標準齣版、發行單位:中國水利水電齣版社
本標準主要起草人:田中興 劉德有 李如芳 張學進 歐傳奇 譚湘清 徐錦纔 禹雪中
馮順新 葉敏敏
作為一個普通讀者,我對“評價標準”這類東西的印象通常是比較枯燥和專業的。但“綠色小水電”這個組閤,聽起來卻有點意思。我猜想,這本書可能不僅僅是列齣一些技術指標,而是更側重於一種理念和實踐的結閤。綠色,在我看來,就是盡量減少對自然的乾擾,並且在可能的情況下,還能給環境帶來積極的影響。比如,小水電站的建設會不會影響周圍的植被,會不會影響河流的自然形態,會不會對當地的野生動物造成威脅?這些都是我關心的問題。這本書會不會提供一些具體的指導,教我們在設計和建造小水電站時,如何盡量避開這些潛在的問題?又或者,是否有一些技術手段,比如仿生設計,能夠讓水電站更自然地融入周圍環境?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易於理解的解釋,讓我這個非專業人士也能大緻明白,什麼樣的水電站纔稱得上是“綠色”的,以及為什麼這樣做很重要。
評分讀瞭書名,我腦子裏立刻浮現齣很多關於水電站的畫麵,有雄偉的大壩,也有潺潺的小溪。這本書的關鍵詞是“綠色”和“小水電”。我認為“綠色”不僅僅是環保,還應該包含經濟上的可持續性和社會效益。一本好的評價標準,應該能夠平衡這三個方麵。例如,在經濟上,它是否能幫助小水電站降低運行成本,提高發電效率?在社會效益上,它是否能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創造就業機會,同時保護當地居民的利益? 我特彆想知道,這本書在評價“綠色”程度時,有沒有一些創新性的指標,比如是否考慮瞭碳排放的抵消,是否鼓勵使用可再生能源來輔助小水電站的運行,或者是否對廢棄物的處理有更嚴格的要求。 有時候,我們總覺得環保是個成本,但如果能將其轉化為一種競爭力,那纔是真正的“綠色”。 這本書是否能為小水電行業提供這樣的視角,是我非常感興趣的。
評分從我個人的閱讀習慣來說,我不太喜歡那種乾巴巴的技術手冊,更傾嚮於那些能夠講清楚“為什麼”的書。這本書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專業,但我很好奇它在“綠色”這個概念上是如何解讀的。在我看來,綠色水電不僅僅是少排一些汙染物,更應該是一種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它可能涉及到對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對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對當地社區的社會責任等等。這本書是否能提供一些創新的思路,例如如何利用小水電的建設機會,同時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或者如何通過技術手段,讓小水電的運行更加智能化、環保化?我一直覺得,評價一個事物是否“綠色”,不能隻看錶麵,更要看其深層次的影響和長遠價值。所以,我希望這本書不僅能給齣一個標準的框架,還能在字裏行間傳遞齣一種對自然的敬畏和對未來負責的態度。如果這本書能做到這一點,那它就不隻是一本技術規範,更是一本具有思想啓迪意義的書籍,對於推動整個小水電行業嚮更可持續的方嚮發展,應該會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評分我注意到這本書的書名裏有“評價標準”和“綠色”這兩個詞。這讓我想到,現今社會對於環保的要求越來越高,很多行業都在尋求綠色轉型。小水電雖然是清潔能源,但“綠色”二字仍然需要有明確的標準來界定。我好奇的是,這本書是如何定義“綠色”的?它是否僅僅關注發電過程中的汙染物排放,還是會更深入地考慮整個生命周期的環境影響,從原材料的獲取、建設過程的能耗、運營期間對水生態的影響,直到最終的退役處理? 我個人覺得,一個真正“綠色”的小水電,應該是在最大程度地減少對環境的負麵影響的同時,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當地的生態環境,或者至少做到與當地生態和諧共存。不知道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具體的量化指標,或者是一些指導性的原則,來幫助我們評估一個小型水電站是否達到瞭“綠色”的標準。這本書的齣現,對我來說,就像是在探索一條通往更可持續能源未來的道路,而這本書,或許就是這條路上的一張地圖。
評分這本書我之前隻是在朋友那裏聽說過,具體內容不太瞭解,但光看這個名字,就感覺它應該是在綠色發展的大背景下,對小型水電站的建設和運營提齣瞭很高的環保要求。現在國傢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很多項目在審批的時候都會優先考慮綠色、低碳的選項。小水電雖然發電量不大,但如果能夠做到綠色化,對當地的能源供應和環境影響控製都是非常有益的。這本書的齣現,想必就是為瞭規範這個領域,確保小水電的發展不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比如對河流生態、水質、魚類遷徙等等方麵的要求,應該會很細緻。我猜測裏麵可能還會涉及到一些技術性的標準,比如在選址、建設材料、運行管理等方麵,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對環境的負麵影響。對於從事相關行業的朋友來說,這應該是一本非常實用的指導性文件,能夠幫助他們在實際工作中找到正確的方嚮。我個人對此書充滿瞭好奇,希望有機會能親自翻閱一下,瞭解一下具體的評價體係和標準是如何製定的,以及這些標準在實際操作中會如何落地。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