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卢梭与《社会契约论》
原价:12.00元
作者:张恒山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4-01
ISBN:9787010087450
字数:70000
页码:8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141kg
编辑推荐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
《社会契约论》主权在民的思想,是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社会契约论》成为18世纪法国和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纲领。《社会契约论》被新华网读书频道列入“中国两会代表推荐书目”之一。 本书对卢梭及其《社会契约论》作了详细的解读。
本书包括三个部分:作者生平、著作导读和原文精要。其中原文精略部分是对原作的缩略性、通俗化改写,但对其中各精彩论述或经典性论断按译文原文作摘录,以便学者、学子们引证或查阅。其中导读部分则出于编著者阅读原著的体会、理解。
内容提要
本次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西方法政名著精要》,主要遴选西方18世纪以前最具代表性的法学、政治学著作,以商务印书馆汉译名著为蓝本,对柏拉图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西塞罗的《国家篇法律篇》、《阿奎那政治著作选》、霍布斯的《利维坦》、洛克的《政府论》(下篇)、斯宾诺莎的《神学政治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上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休谟的《人性论》、汉密尔顿等的《联邦党人文集》共11部经典著作进行精要解读。旨在将西方法学、政治学经典原著通俗化又确保其符合原著的精神原意,使其简洁化却又保留其思想体系、思维逻辑的原貌,力图使有一定知识和文化的人都能读懂西方法学经典著作、把握其精神要义。该书的问世,将使法学、政治学的大学本科生、研究生及党政干部的西方经典著作教学有一个符合其原意、又相对通俗易读的教材。
目录
前言
一、卢梭生平
二、导读
三、精要
后记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深入探究此书,我最欣赏的是其对文本解读的广度与深度并存的处理方式。它绝非一本孤立地解读某一部核心著作的枯燥学术专著,而更像是一幅宏大的思想地图,将卢梭置于其时代知识分子的复杂网络之中。书中对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的对比分析,使得卢梭的独特性得以凸显,特别是作者对“公共意志”这一核心概念的铺陈,处理得极为审慎和细腻。这种处理方式避开了将“公共意志”简单等同于多数人暴政的常见误区,而是将其置于一个动态的、不断自我修正的公民道德框架内进行阐释。此外,作者对卢梭晚期思想中那种略带悲观主义色彩的审视,也令人耳目一新。它揭示了这位思想家在理想破灭后的复杂心绪,那种既渴望构建完美共和国,又深知人性弱点的矛盾张力,被刻画得入木三分。读完后,你对“公民”这个词汇的理解,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复杂和立体。
评分这本书的行文风格可以说是极为优雅且富有节奏感,完全没有传统政治哲学论著那种僵硬和教条化的倾向。它更像是一部引人入胜的传记,只不过主角的灵魂比肉体更为重要。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作者在论述复杂概念时,非常善于运用类比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来帮助读者构建理解的桥梁。例如,书中对卢梭关于教育思想的侧面提及,虽然不是重点,但其对“去中介化”经验的强调,与后文对政治结构的要求形成了巧妙的呼应,体现出一种内在的统一性。整本书的结构安排也极具匠心,章节之间的过渡流畅自然,仿佛在引导读者进行一次精心设计的思想漫步。这种阅读体验的愉悦感,使得那些原本可能显得晦涩难懂的哲学思辨,也变得可以被轻松消化,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让非专业读者也能一窥思想殿堂的壮丽。
评分我必须强调,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对卢梭思想脉络的梳理,更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一种阅读哲学文本的正确姿态:保持敬畏,但绝不盲从。作者在全书范围内保持了一种审慎的距离感,既没有将卢梭神化为不犯错误的先知,也没有将其贬低为不切实际的空想家。书中对卢梭在不同历史语境下观点可能产生的歧义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辨析,尤其是在处理“德行”与“法律”之间复杂关系的部分,体现了深厚的学养和洞察力。这种平衡的视角,使得读者能够带着批判性的眼光去吸收这些深刻的洞见,而不是被动接受。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公民社会”的构建拥有了一套更加坚实且富有弹性的思考框架,这对于理解我们当下所处的政治现实,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评分坦率地说,初次翻开这本书时,我担心它会陷入对特定历史文献的过度学术化考据,但很快就被其宏大的历史视野所折服。作者似乎并不满足于仅仅停留在文本层面,而是不断将卢梭的思想与后世的政治实践和现代困境进行对话。书中对主权在民理念在法国大革命初期所引发的激进后果的探讨,虽然点到为止,却掷地有声,极富警示意义。它促使读者反思,任何伟大的乌托邦思想,一旦脱离了对现实人性的深刻体察,便可能滑向何种深渊。这种历史的纵深感贯穿始终,使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对过去某个思想家的回顾,更像是一面映照当代社会治理困境的镜子。作者的论述风格充满了辩证的张力,既肯定了卢梭思想的革命性光芒,也冷静地揭示了其内在的潜在危险,展现了极为成熟的批判性思维。
评分这本关于卢梭及其思想的著作,简直是一扇通往启蒙时代核心议题的奇妙窗口。作者在开篇就展现了高超的叙事技巧,没有直接陷入对具体理论条文的罗列,而是巧妙地将卢梭的个人经历——那些被排挤、被误解的生命片段——与他思想的形成过程紧密地编织在一起。你会清晰地感受到,那位在日内瓦和巴黎的沙龙中格格不入的哲人,是如何将自身的疏离感转化为对“自然人”状态的无限向往。书中对卢梭早期作品如《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的解读尤其精彩,它不是简单的文本分析,而更像是一次深入到十八世纪社会病理学的诊断。作者没有满足于描述性的重述,而是深入剖析了卢梭笔下,文明如何成为人类自由的枷锁,那种对纯粹生命状态的追溯,既带着浪漫主义的色彩,又蕴含着深刻的政治洞察力。阅读过程中,我仿佛能闻到那个时代空气中弥漫的、关于自由与秩序的激烈争论的气味,被这种沉浸式的体验深深吸引。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评分一般吧,凑单的,看了再说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