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

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楷书
  • 书法
  • 临摹
  • 碑帖
  • 字体
  • 艺术
  • 文化
  • 传统
  • 名家
  • 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人天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36812833
商品编码:14888855766

具体描述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商品名称: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
作者:王正良编著
定价:35.0
出版社: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6-01
ISBN:9787536812833
印次:1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8开

  内容简介
    全书内容包括各种书体简介,临写要旨,关于临帖,临帖基本笔画写法参考,双钩练习,各种名帖的书法结构、书法点、临写范字。以及关于章法布白,作品欣赏等内容。此书的点既是字帖,又是书法知识,也是技法辅导,还是书法鉴赏,可使广大读者一书在手,所获良多。书中图文并茂,序列井然,易于领会,便于自学。


探寻汉字之美,临习楷书大家风骨 在中国书法的浩瀚星空中,楷书以其端庄、规范、易于辨认的特质,成为无数书法爱好者入门的基石,也是历代书家最为重视的字体之一。而“楷书四大家”,即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以及元代的赵孟頫,更是楷书发展史上的璀璨明珠。他们的碑帖,不仅是学习楷书的经典范本,更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本书《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旨在引导您深入领略这四位书法巨匠的风采,通过系统性的临写指导,让您在潜移默化中掌握楷书的精髓,提升书法技艺。我们不只是提供简单的字帖,更致力于为您构建一个完整的学习路径,帮助您理解每一位大家独特的用笔、结字、章法特点,并将这份理解转化为您手中的笔墨。 欧阳询——结构严谨,险峻中的平衡 欧阳询的楷书,以其“险峻”而著称,结构严谨,笔画劲挺,筋骨遒劲,仿佛一座巍峨的山峰,虽有险势,却处处透露出精妙的平衡之美。他的《九成宫醴泉铭》、《皇甫诞碑》等碑帖,是学习楷书结构法的绝佳范本。本书将带您逐一剖析欧体楷书的特点: 用笔之道: 欧体笔画多以方折为主,顿笔果断,提笔轻盈,转折处干净利落,提按分明。我们将详细讲解横画的起笔、行笔、收笔,竖画的挺拔有力,撇、捺的轻重变化,以及钩、折的巧妙处理。 结字之秘: 欧体字的结构极其讲究,重心稳定,撇捺舒展,横平竖直,间架结构严谨而富有变化。您将学习如何把握字体的黄金分割点,如何利用笔画的穿插避让,实现字体的紧凑与舒展的完美结合。例如,学习“天”字,体会其横画的穿插与撇捺的呼应;学习“人”字,感受其撇捺的斜度与主笔的支撑。 章法之韵: 欧体碑帖的排列整齐划一,字距行距的把握恰到好处,整体呈现出宏伟庄严的气势。我们将指导您理解碑帖整体的布局,以及如何在临写中体会这种严谨而和谐的章法。 虞世南——温润圆厚,平和中的内敛 与欧体楷书的峻利不同,虞世南的楷书则呈现出温润圆厚、内敛平和的风格,如行云流水,自然舒展。他的《孔子庙堂碑》是其楷书的代表作,被誉为“字里金生,笔glEnd实”。本书将引导您感受虞体楷书的独特魅力: 用笔之道: 虞体用笔圆润,藏锋不露,笔画饱满,转折之处多用圆转,少有棱角。我们将细致讲解圆转笔画的提按技巧,如何让笔画显得饱满而不失力度,如何通过细微的笔墨变化展现温润的质感。 结字之秘: 虞体字的结构开阔舒展,重心平和,笔画之间的呼应自然,整体呈现出一种雍容大度的气度。您将学习如何做到笔画的疏密得当,如何处理字体的宽窄变化,使其既有空间感又不失紧凑。 章法之韵: 虞体碑帖的排列疏朗有致,给人以舒适平和之感。我们将引导您体会虞体章法的宁静致远,以及如何在临写中营造这种平和安详的氛围。 褚遂良——秀丽典雅,飞动中的飘逸 褚遂良的楷书,融合了初唐诸家之长,笔势秀丽,骨力遒劲,又带着几分飞动的飘逸,被誉为“褚模”。他的《雁塔圣教序》、《阴符经》等作品,将楷书的典雅之美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本书将带您领略褚体楷书的灵动之美: 用笔之道: 褚体用笔瘦劲而有弹性,笔画流畅,提按顿挫变化丰富,尤其是撇、捺、钩等笔画,常带有飞白和弹性的起伏。我们将重点讲解如何表现笔画的瘦劲与弹性,如何处理飞白,以及如何让笔画在流畅中透出力量。 结字之秘: 褚体字的结构秀美,字形偏长,笔画之间巧妙穿插,顾盼生姿,显得格外雅致。您将学习如何把握字体的修长之感,如何通过笔画的组合营造灵动飘逸的视觉效果。 章法之韵: 褚体碑帖的排列疏密有致,字形大小变化自然,整体呈现出一种灵动优美的韵律感。我们将引导您体会褚体章法的疏朗飘逸,以及如何在临写中捕捉这种自然的韵律。 赵孟頫——圆转流畅,秀媚中的雄强 赵孟頫是元代书坛的领军人物,他提倡复古,力图恢复晋唐书法风韵,其楷书以圆转流畅、秀媚雄强而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胆巴碑》、《三门记》等碑帖,是学习其楷书的重要范本。本书将带您品味赵体楷书的独特韵味: 用笔之道: 赵体用笔圆润遒劲,笔画饱满有力,行笔流畅,提按变化丰富,尤其擅长运用中锋行笔,使笔画圆融而富有弹性。我们将着重讲解如何用中锋写出饱满而有力的笔画,如何处理圆转处的流畅感。 结字之秘: 赵体字的结构匀称,大小适中,笔画间的呼应十分到位,整体显得端庄大气,又兼具秀丽之姿。您将学习如何做到字体的左右均衡,如何处理笔画间的协调关系,使其既稳重又不失灵动。 章法之韵: 赵体碑帖的排列整齐,字距行距的把握恰到好处,整体呈现出一种温润古雅的风格。我们将引导您理解赵体章法的严谨与舒展,以及如何在临写中体现这种温文尔雅的气度。 不止于临摹,更在于理解与创新 《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临写工具,更是一个学习的助手,一个思考的平台。本书将在每个大家的名碑选取代表性的字,进行精细化的笔画分析、结字拆解,并配以详细的临写要点提示。通过循序渐进的练习,您将逐步掌握: 精微的笔画处理: 从起笔、行笔、收笔,到转折、钩、折、点等每一个细节,都将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科学的结字方法: 学习如何拆解汉字结构,理解主次关系、笔画穿插、重心平衡等关键要素。 整体的章法布局: 领略不同碑帖的章法特点,为您的创作打下坚实基础。 历史与文化的传承: 在临写中,您将不仅仅是在模仿字形,更是与历史对话,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本书的编写力求通俗易懂,兼顾初学者和有一定基础的书法爱好者。我们鼓励您在临习的基础上,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逐渐形成自己的书写风格。通过持之以恒的练习,您将能够驾驭楷书的多种风格,在汉字的书写艺术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乐趣与成就。 拿起您的毛笔,与我们一同踏上这场探寻汉字之美的旅程,在“楷书四大家”的笔墨世界里,开启您的书法新篇章!

用户评价

评分

我对书法一直有着特别的感情,尤其是那些承载着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的楷书名帖。最近我入手了《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这本著作,简直是我书法学习道路上的一次“ Eureka ”时刻。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在我看来,是它的“全景式”解析,它不仅仅是展示字帖,更像是在给我们提供一个“解剖刀”,让我们能够深入到每一个字的肌理之中。 书中对颜真卿《多宝塔碑》的讲解,让我第一次深刻理解了“点画之妙”。它会详细分析颜体字中横画的起笔如何藏锋,收笔如何含蓄,以及竖画的力度如何贯穿始终。甚至连那些看似简单的点画,书中都会细致地描绘出它们在形态、大小、轻重上的变化,以及如何通过这些变化来体现字的筋骨。而柳公权的《玄秘塔碑》在书中则被描绘得格外“有骨骼”。书中会深入剖析柳体字撇捺的锋芒是如何通过笔尖的提按和顿挫来实现的,以及其结体是如何做到“紧密而挺拔”,给人一种“力可锯铁”的视觉感受。 最为精彩的莫过于书中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解析。我之前一直觉得欧体字“工整”有余,“灵动”不足,但这本书则通过对欧体“九诀”的细致解读,让我明白了其“险绝”之美的奥秘。书中会分析欧阳询是如何通过对横画间距、竖画长度以及各部件之间关系的精妙处理,创造出一种看似平衡实则暗藏危机的美感。它让我们看到,欧体字的“严谨”并非僵硬,而是一种高度的内在统一。至于赵孟頫的楷书,书中则将其“温润如玉”的风格娓娓道来。它会重点分析赵体字是如何在继承“二王”书风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圆融流畅的笔意,以及如何做到“笔笔中锋,圆转自然”,让整个字充满了书卷气。 这本书最让我称道的是,它不仅仅停留在对“字形”的描摹,而是真正地在引导我们去理解“笔法”和“结构”。书中会通过大量的“同字对比”以及“笔画演变”的图示,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同一位书家在不同字中的用笔变化,以及同一笔画在不同位置上的形态差异。这种“微观”到“宏观”的讲解,让我觉得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看到了“是什么”,更理解了“为什么”。这本书让我感觉,自己对楷书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

评分

作为一名苦练楷书多年的“老司机”,见识过形形色色的书法书籍,但《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这本书,绝对是我近年来收到的最令人惊喜的礼物之一。说实话,一开始我并没有抱太大的期望,想着不过是市面上常见的“名家碑帖临摹教程”罢了。但翻开之后,我立刻被它所呈现出的深度和广度所折服。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呈现碑帖字样,而是真正地在“教”我们如何去临写,去理解。 它最让我欣赏的一点是,对于每一位大家的作品,都进行了极其细致的“解剖”。比如,在讲解颜真卿的《多宝塔碑》时,书中会着重分析其横画的粗细变化,如何做到“藏锋入笔,中含蓄,收笔圆润”,以及竖画的“顿挫起止,力贯纸背”。还会对比分析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例如《祭侄文稿》中的飞扬恣肆与《多宝塔碑》的端庄严谨之间,是如何在笔法和结体上体现出情感和风格的差异。对于柳公权的《神策军碑》,书中则会深入剖析其“骨力”的奥秘,不仅仅是撇、捺的尖锐,更是通过对笔画结构的细致讲解,让我们理解到那种“筋骨外露”的挺拔感是如何通过巧妙的运笔和结构安排来实现的。 书中对欧阳询《化度寺碑》的分析更是让我茅塞顿开。我之前一直觉得欧体字的结构很难掌握,总感觉横平竖直,缺乏变化。而这本书则通过对“欧体九诀”的详细解读,结合实例,解释了“点画要有方圆,结体要有险绝”的要义,并且会分析“点”的形态如何变化,“横”的起笔收笔如何影响整体的力度。对于赵孟頫的《洛神赋》行书部分,虽然这本书是楷书指南,但书中也提到了其楷书的根基,是如何从二王中汲取营养,并融入自己的审美,形成那种“圆润温雅,骨力内含”的独特风格。书中对这些大家笔下“字眼”的捕捉,以及对“意”的解读,都显得尤为精彩。 更难得的是,书中还引入了一些非常实用的“辅助练习”方法。比如,针对颜体字的雄浑,书中会提供一些“点画强化练习”,让你反复体会字的筋骨;针对柳体的峻拔,则会设计一些“撇捺训练”,让你感受笔尖的穿透力。这些练习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针对每一位大家特有的笔法和风格,量身定制的。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临写指南,更是一本“书法内功修炼手册”,让我能够从内到外,真正地领会到这四位大家楷书的精髓。 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并没有将我们当成只会照猫画虎的初学者,而是引导我们去思考,去感悟,去体悟书法的“道”。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这四位大家的作品有了全新的认识,也对自己的临写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把握。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研读,并且在实践中不断体会的好书。

评分

我一直对书法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对于那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的楷书大家的作品,更是心向往之。最近偶然间得到一本《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像是挖到了一块宝藏。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它的“匠心”与“专业”。它不像市面上很多简单的字帖,仅仅是把碑帖印出来,然后告诉你“照着写”而已。这本书显然是在“教”我们如何去写,而且是带着我们深入到每一个笔画、每一个结构之中。 书中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的解读,让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做“丰筋瘦骨”。我过去只知道颜体字大气磅礴,但具体是如何做到的,书中就详细解析了其横画的起笔如何藏锋,收笔如何圆润,点画的轻重对比如何体现力量感。甚至连“蚕头燕尾”这样的经典笔画,都给出了详细的结构分解,让我们知道它的起伏变化是从何而来。而对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我之前一直觉得他的字“硬朗”得有些刻板,但这本书通过对每一笔捺画的分析,如何做到“欲下先上,笔尖衄挫”,以及提按的力度变化,让我感受到了他字里行间的“筋骨外拓”之势,那种锋芒毕露又毫不做作的美感。 关于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书中不仅仅是讲解了其“险劲”的特点,更是深入到了每一个字的间架结构。让我明白,为什么他的字看起来那么“严谨”,原来是因为他在每个字的内部空间分配上,都有着精妙的考量。比如,横画之间的距离,竖画的挺拔,以及各个部件之间的呼应关系,都被书中用图示和文字详细地剖析了。而对于赵孟頫的楷书,书中则点明了他“圆润秀美”的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如何在法度的基础上融入个人的温润气质。尤其是在分析他一些字的转折处,如何做到“笔笔中锋,圆转自然”,让我看到了他楷书的“书卷气”是如何体现在用笔上的。 这本书最让我感动的是,它不仅仅是在讲“字”,更是在讲“法”和“意”。它会告诉你,为什么这位大家要这样写,他写的时候在想什么。它不是简单地复制,而是让你去理解和体悟。通过对大量“同字异写”的对比分析,让我看到了同一位书家在不同作品中,或者同一字在不同位置上的一些微妙变化,这对于我们避免写出“死字”非常有帮助。这本书真的让我觉得,自己在书法学习的道路上,又迈出了扎实的一步。

评分

这本《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真是太棒了!我是一名书法爱好者,尤其是对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和赵孟頫这四位楷书大家的作品情有独钟。一直以来,我都希望能找到一本能够系统指导我临写他们碑帖的宝典。之前也尝试过不少相关的书籍,但总觉得要么太过于学术化,要么就是过于简单粗暴,无法真正触及临写的精髓。直到遇见了这本《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我才找到了“对的那本书”。 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清晰,每一位大家的介绍都详略得当,既有对他们生平、艺术风格的简要概述,更能深入剖析其代表作品的用笔特点、结构规律以及章法布局。例如,在讲到颜真卿的《颜勤礼碑》时,书中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字形,而是会细致地分析“蚕头燕尾”的用笔如何体现力度与变化,“屋漏痕”又如何在行笔中呈现出自然的粗细和墨色浓淡。对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书中则会重点讲解其“骨力”的由来,分析撇捺的尖锐挺拔是如何通过笔尖的提按顿挫来实现的。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更是大家学习楷书的必经之路,书中对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都做了详尽的解析,并且通过图示的形式,让我们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笔画的方圆、藏露、提按。赵孟頫的《胆巴碑》则展现了书卷气与法度的完美结合,书中会引导我们如何体会其圆润遒劲的笔画以及舒展平和的结体。 不仅仅是字形和笔画的讲解,这本书更重要的价值在于它对于“意”的传达。书法不仅仅是机械地模仿字形,更是要理解书家的情感和精神。书中通过对每一位大家作品的神韵、气度的描绘,引导读者去感受他们创作时的心境,从而在临写过程中达到形神兼备的境界。读到关于欧阳询“刚健险劲”的描述时,我仿佛能看到他挥毫泼墨时那种严谨认真的态度;而读到赵孟頫“圆润秀美”的介绍时,则能感受到一种温润如玉的君子之风。这种深入人心的讲解,让我觉得不仅仅是在学写字,更是在与古人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最让我惊喜的是,书中提供了大量的“同字异写”对比分析。这对于我们理解同一位书家在不同作品中,或者同一字在不同位置上的细微变化至关重要。比如,当一个“之”字出现在句首和句末时,其形态和重心可能会有所不同,书中会通过清晰的对比图,标注出其中的差异,并给出相应的临写建议。这种细致入微的讲解,能够帮助我们避免千篇一律的临写,更能体会到书法的生动性和变化性。对于像我这样希望将临写提升到更高层次的爱好者来说,这样的内容简直是无价之宝。 总而言之,《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是一本集学术性、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优秀书法教材。它不仅为初学者提供了坚实的入门基础,更为进阶者提供了深入探索的路径。书中丰富的例证、精辟的分析以及对书法精神的深刻解读,都让我受益匪浅。我现在迫不及待地想要拿起毛笔,跟随这本书的指引,去尽情地享受临写这四位大家经典碑帖的乐趣了!

评分

我对书法有着特别的情结,尤其钟爱那些流传千古的楷书名帖。当我在书店偶遇《楷书四大家名碑临写指南》时,内心立刻涌现出一种强烈的期待。这本书的价值,在我看来,并不仅仅在于它集结了四大家的名碑,更在于它所提供的“临写智慧”。它不像市面上很多流于表面的字帖,只是简单地展示字形,而是试图将书家们创作时的“心法”传授给我们。 书中对颜真卿的《多宝塔碑》的讲解,让我眼前一亮。它并没有仅仅停留在字形的美感上,而是深入到笔画的“内在力量”。比如,书中会详细分析颜体字中那些“一波三折”的横画,是如何通过提按的变化,呈现出一种含蓄而又雄浑的力度,以及“屋漏痕”式的点画,是如何在不经意间流露出自然的筋骨。对于柳公权的《玄秘塔碑》,书中则重点阐述了其“骨力”的来源,不仅仅是笔画的尖锐,而是通过对撇、捺、点等关键笔画的精妙处理,以及结体上的紧凑与挺拔,营造出一种“力透纸背”的视觉冲击力。 令人惊叹的是,书中对欧阳询《九成宫醴泉铭》的解析,将我之前对欧体“险峻”的模糊认识,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书中不仅讲解了其“点画如刀削,结构如积木”的特点,更深入分析了欧阳询是如何通过对间架结构的精妙安排,让每一个字都显得严谨而又不失变化。比如,横画的长度与密度,竖画的粗细与位置,都经过了精心的设计,使得整个字形显得既稳定又富有动感。对于赵孟頫的楷书,书中则强调了他的“温润”与“秀美”,是如何在法度的基础上,融入二王书风的飘逸灵动,让他的字不仅有规矩,更有韵味。书中对赵体字的转折处,笔画的牵丝映带,都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他那种“似方似圆,实则圆中带方”的用笔特点。 这本书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并没有满足于仅仅讲解“字”,而是会引导我们去“悟”。书中会通过大量的“字例对比”,让我们看到同一笔画在不同位置、不同字形中的细微变化,以及同一位书家在不同作品中风格的演变。这种“由表及里”的讲解方式,让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学习如何写字,更是在学习如何“看”字,如何去理解书法的内在逻辑。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耐心地引导着我,让我对楷书的理解更加深刻。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