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概述 厚重拙朴的汉隶审美与技法特征
第1例 从法度到意蕴
第2例 笔法上的共性与个性
第3例 中锋立骨与圆转
第4例 侧锋出态与方折
第5例 蓄势起笔与藏锋、露锋
第6例 逆涩行笔与“锋变”
第7例 调锋收笔与“环引”
第8例 笔触与提、按、顿、挫变化
第9例 从“意”到笔力、笔势、节奏
第10例 从笔势到笔画方位
第11例 翻、转、捻、绞用笔
第12例 线质感受
第13例 体现贯气的接、搭用笔
第14例 线的形态层次
第15例 画龙“点”睛
第16例 横向力撑
第17例 竖的“曲致”
第18例 波画的流动美
第19例 撇、捺、钩和曲线的动态美
第20例 复合笔画的断连关系
第21例 “口”字造型的组构方式
第22例 双“口”及多“口”造型对比
第23例 “口”字框的变化方式
第24例 半“口”造型
第25例 “△”造型
第26例 同偏旁的变化
第27例 同部件的变化
第28例 造型类别与形式感
第29例 “”字格中的结构处理
第30例 重心与聚散关系
第31例 主笔与副笔的走势
第32例 平正中的欹侧
第33例 错落和揖让关系
第34例 随字赋形
第35例 隶体篆意
第36例 字形别趣
第37例 同字异形
第38例 字的空间布白
第39例 规则与不规矩空间布白
第40例 字内空间
第41例 分割与解构
第42例 空间解构与风格变化
第43例 从字外空间到字组、字群关系
第44例 界格划一的布局
第45例 纵横等距的布局
第46例 字头平齐的布局
第47例 散淡闲逸的布局
第48例 参差密集的布局
《书法技法讲坛》丛书以其按技法例解作为单元分割的独特体例深受老师和同学的欢迎,成为广受欢迎的教材,因为这种安排正好适应于老师和同学课堂教学内容的开展。该丛书的定位是在基本技法的基础上向上拔高,属于书法技法的中高端图书,因而也特别适合具有基本书法技法知识的广大读者。因其重点放在以丰富的图例解析技法方面,特别强调比较和综合,因而不仅技法解析更加具体,同时也为广大读者的技法理解、提高和升华提供了阶梯。本册为《厚重拙朴的汉隶技法48例》。
我一直对汉隶那种横平竖直中带有内敛的力量感非常着迷,但市面上很多隶书字帖,要么过于强调波磔的夸张,要么笔画过于圆滑,总觉得少了点“汉隶”那份特有的朴拙和厚重。拿到这本书,虽然没有直接的技法分析,但书中的字例却让我眼前一亮。那种笔画的起收,那种字形的大小错落,都透着一股子“厚重拙朴”的韵味。我喜欢它在选材上的严谨,能够感受到作者在力求展现汉隶最本真的面貌。虽然目前还没有看到具体的“48例”是如何解析的,但我可以想象,这本书一定是对每一个案例都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才能呈现出这样一种令人心动的面貌。这本书给我最直观的感受就是一种“沉静”的力量,它不像一些教材那样张扬,而是内敛而深沉,需要你去细细品味,慢慢体会。这种感觉,对于我来说,是一种非常宝贵的学习体验。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沉稳,一点也不浮躁,非常适合我这样想要静下心来钻研书法的读者。我一直觉得,学习书法,尤其是一些古老的书体,最重要的就是“悟”。这本书虽然不直接讲解具体的技法,但在细节的处理上,却处处体现着一种对古人书写精神的理解。比如,书中对于墨色的运用、笔画的起收、结构的比配,都有一种很微妙的引导。我经常会在闲暇时翻阅这本书,不是为了学习某一个具体的笔画怎么写,而是去感受它传达的那种“意”。我发现,通过对书中例字的反复品味,我能够慢慢体会到汉隶那种“屋漏痕”、“锥画沙”般的质感,这种感觉是用语言很难形容的,但这本书却能巧妙地将这种感觉传递出来。我觉得,对于很多爱好者来说,找到一本能够触动你内心深处的书,比那些一味讲究技巧的书来得更重要。这本书就是这样一本能够引发思考、启发灵感的作品,它让我在阅读中,对汉隶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评分这本书的整体风格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非常吸引我。我之前也接触过不少书法字帖,但很多都过于追求形式上的美感,而忽略了文字本身的“骨力”。这本书虽然没有直白的技法讲解,但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汉隶那种古朴而坚韧的生命力。我尤其喜欢它在“厚重拙朴”这个主题上的坚持,这在如今的书法界,显得尤为难得。我曾经尝试过临摹一些隶书碑帖,但总是觉得不得其法,缺乏那种自然的韵味。这本书的出现,让我看到了另一种可能性,一种不依赖于繁复技巧,而是从对经典碑帖的深刻理解中悟出道理的学习方式。我还在慢慢品读这本书,但已经能够感受到它所传递的那种“真”。我想,这对于任何一个想要深入学习书法的人来说,都是极其珍贵的。它让我明白,学习书法,不仅仅是学习技巧,更是学习一种精神,一种态度。
评分说实话,我选择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被它“厚重拙朴”这四个字所吸引。我一直觉得,书法的美,不在于华丽的技巧,而在于那份沉淀下来的真挚和质朴。这本书恰恰传递了这种精神。虽然没有看到具体的技法讲解,但我能够感受到,这本书背后一定蕴含着作者对汉隶多年深入的研究和深刻的理解。在翻阅的过程中,我常常会注意到一些细节,比如,书中对于一些经典碑帖的排版方式,并不是简单地罗列,而是有意识地将同一风格的碑帖放在一起,或者将具有典型性的字例放在醒目的位置。这种编排本身就传递了一种信息,一种对汉隶演变和风格的梳理。我虽然还没有开始具体的临摹,但仅仅是看这些精心挑选和排版的字例,就已经让我对接下来的学习充满了期待。我觉得,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在你想要静下心来学习的时候,默默地陪在你身边,给你一种安心和力量。
评分最近入手一本叫做《区域包邮 厚重拙朴的汉隶技法48例/书法技法讲坛 安徽美术出版社毛笔字帖书法碑帖技法解析》的书,虽然名字有点长,但内容相当扎实。我一直对汉隶那种沉雄古拙的风格情有独钟,市面上很多隶书帖,要么过于工整,要么笔画生硬,总觉得少了点韵味。收到这本后,翻开第一页就被它厚重的纸张和清晰的印刷所吸引,虽然不涉及具体技法,但单单是这种装帧上的用心,就让人觉得物有所值。封面的设计也很有品味,那种古朴的质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书籍的主题。我最喜欢的是它整体的编排风格,那种沉静而富有力量的感觉,非常契合我学习汉隶的初衷。拿到书后,我并没有急着去临摹,而是先仔细地欣赏了书中的一些经典碑帖拓片,感觉这本书在选材上非常考究,选取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汉隶碑刻,让我在还没深入技法之前,就对汉隶的整体面貌有了更深的认识。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我觉得对于初学者来说,非常有益。它没有直接跳到复杂的技法解析,而是先营造一种学习的氛围,让你在品味中逐渐进入状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