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 作者 | 唐启华 |
| 定价 | 59.00元 | 出版社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 ISBN | 9787509759332 | 出版日期 | 2014-07-01 |
| 字数 | 330000 | 页码 | 397 |
| 版次 | 1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商品重量 | 0.4Kg |
| 内容简介 | |
| 这是民国外交史学者唐启华教授在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手外交档案,尤其是从“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案”发现的《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即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重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历史,对“北京政府对和会有无准备”“山东交涉失利与日派之关联”“如何看待中国在和会外交的失败”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 |
| 作者简介 | |
| 唐启华,1955年出生于基隆,台中东海大学历史学系学士、硕士,英国伦敦政经学院国际关系史系博士,曾任台湾政治大学历史学系特聘教授,现任东海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系主任。著有《被“废除不平等条约”遮蔽的北洋修约史(1912~1928)》《北京政府与国际联盟(1919~1928)》等。 |
| 目录 |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仅凭《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这个书名,我便能想象出其中蕴含的波诡云谲。唐启华先生的著作,想必是对中国近代史上这一关键时期一次别具匠心的梳理。巴黎和会,一个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世界格局重塑之际召开的盛会,对于饱受列强欺凌的中国而言,本应是收回失地、争取平等地位的绝佳机会。然而,历史的车轮却将中国推向了另一条更为艰难的道路。我推测,本书的重点将围绕着中国代表团在和会上的外交努力展开,他们是如何试图通过国际法和道义来争取国家的正当权益,而又如何面对列强之间根深蒂固的利益纠葛和歧视性态度。我好奇,书中会如何描绘那些历史人物的内心世界,他们的焦虑、他们的坚持、他们的无奈,以及他们在那个充满屈辱的时代,所迸发出的民族精神。这本书,或许不仅仅是一部学术著作,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在走向现代化的道路上,所经历的那些至关重要的外交博弈,以及由此催生的深刻社会变革。
评分当我看到《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这本书名,脑海中立即浮现出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巴黎和会,不仅仅是一场战后瓜分利益的盛宴,更是各国力量对比的清晰写照。而中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却在这次会议上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屈辱——山东问题的处理。这无疑是本书的核心冲突所在,也是最能激发读者兴趣的焦点。唐启华先生的名字,作为本书的作者,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有了更高的期待。他的研究,想必会对这一段历史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我猜测,书中会详细描绘当时中国外交官们所面临的困境,他们如何在国际场合为国家的利益奔走呼号,却又受到帝国主义列强的阻挠和压制。这不仅仅是历史事件的叙述,更是一场关于国家主权、民族尊严的较量。我想象着,书中会充满了各种生动的细节,例如那些充满智慧的辩论,那些令人扼腕的妥协,以及那些最终导致了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索。这本书,不只是讲述了一段历史,更是在拷问着一个民族的觉醒历程,它会引发我们对中国近代外交史的深入思考,以及对国家强大与否的深刻认识。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唐启华先生撰写。仅仅从书名来看,就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以及一个国家在世界舞台上挣扎求索的身影。巴黎和会,一个承载了太多期望又充满失望的历史节点,它与中国的关系,更是牵动着每一个关注国家命运的人的心。我想象着,在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里,中国的代表们是如何怀揣着满腔热血,却又在国际政治的漩涡中步履维艰。这本书,或许就是对那段屈辱与抗争、希望与幻灭交织的历史的一次深刻回溯。我会好奇,在唐启华先生的笔下,巴黎和会上的中国身影是怎样的?那些关键的谈判桌旁,发生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唇枪舌剑?中国的外交官们,是否在那一刻,真正感受到了国家力量的悬殊,或是看到了民族复兴的一线曙光?而“中国外交”这四个字,更是蕴含了无数的智慧与无奈。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中国如何试图维护自己的权益,如何与列强周旋,如何在一片泥泞中寻找前进的方向?这本书,定然会带领我穿越时空,去亲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去感受那些在时代洪流中浮沉的中国人物的精神世界。
评分《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这个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现实的警示意义。唐启华先生的笔触,我相信会带领我深入探究那个决定中国命运的时刻。巴黎和会,本该是中国摆脱半殖民地半封建地位的契机,但事与愿违,中国所遭遇的待遇,无疑是那个时代国际秩序不公的缩影。我猜测,本书的叙述将侧重于中国外交官们在和会上所经历的种种挑战,他们是如何在强权面前,试图以理服人,争取应有的权利,而又如何面对国内民众的失望和愤怒。我想象,书中或许会生动地描绘出,在国际舞台上,中国代表们是如何用尽浑身解数,却又屡屡受挫的场景。这本书,不只是对历史事件的客观陈述,更可能是一种对国家力量、外交智慧以及民族意志的深刻反思。它会让我思考,在一个弱肉强食的世界里,一个国家如何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的命运,如何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赢得尊重。
评分《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这本书名,让我感受到一股来自历史深处的沉重力量。唐启华先生,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严谨治学的气息。我设想,这本书的写作,必定是建立在大量的史料考证之上,对那段复杂的历史进行了抽丝剥茧般的梳理。巴黎和会,对于中国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它打破了人们对战胜国地位的美好幻想,也点燃了民族主义的熊熊烈火。我期待书中能详细展现出中国外交代表们在和会上的具体活动,他们是如何与列强进行谈判,又是如何面对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书中是否会揭示出当时中国社会各界对巴黎和会的反应?例如,爱国学生、知识分子、实业家等等,他们是如何看待和会的结果,又对中国的外交政策提出了怎样的诉求?这本书,很可能不仅仅是关于一次国际会议的记录,更是关于中国如何在一个不公平的国际体系中,试图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以及如何从失败中汲取教训,走向独立的探索过程。它可能会让我们看到,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中国人的坚韧与不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