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
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
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此帖为原碑原帖,内容完整 附繁体旁注 书名:历代碑帖精粹 唐 颜真卿多宝塔碑 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开本:16开(29.3*19.9cm) 页数:42 页书籍作者:陈高潮 主编 图书出版社: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图书品相:十品 图书:20.00元
出版时间:开本:16开
页数:29 页 装订:平装
这本字帖的装帧设计简直是送礼佳品,拿在手里沉甸甸的,纸张的质感非常好,光洁却又不失笔锋的刻画力道。我初次翻阅时,就被那种古典韵味深深吸引住了。特别是那种对古代碑帖的考究和还原,让人感觉自己不是在临摹,而是在与千年前的书法大家对话。我最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那些细微的墨迹飞白,在高清印刷下依然清晰可见,这对于我们研究古人运笔的微妙之处太重要了。我之前买过一些号称“原版高清”的字帖,结果拿到手都是一片模糊,根本看不出精髓,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每次对着这些字迹练习,都仿佛能感受到笔尖与纸张摩擦时产生的沙沙声,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是其他字帖无法比拟的。它不仅仅是一本练习工具,更像是一部可供细细品味的艺术画册,我会把它珍藏在书架最显眼的位置。
评分作为一名教师,我经常需要为学生推荐高质量的练习材料。这本汇编的优点在于它的“集成化”和“权威性”。它巧妙地将几个风格迥异但都属于楷书巅峰期的作品整合在一起,这使得学习者可以不必东奔西跑去搜集分散的碑帖拓本。更重要的是,它在排版上做了很多细致的考量,比如,对一些容易混淆的笔画细节,采用了放大或双面对照的方式呈现,极大地降低了阅读和模仿的难度。我注意到,那些追求精准度和严谨性的学生,在使用这套字帖后,进步速度明显加快,他们对于“中宫收紧,外围舒展”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或许是附带的导读可以更深入一些,但就其作为字帖本身的实用价值而言,已经是市面上顶尖的水准了。
评分说实话,我并不是科班出身,只是一个热爱传统文化的业余爱好者,所以在挑选字帖时非常谨慎,生怕买到那种印刷粗糙、误人子弟的东西。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打消了我的顾虑。它的选篇非常经典,可以说是历代楷书的精华荟萃。我个人对其中几页的临习感触尤深,那些笔画的起承转合,处理得极其圆融而不失筋骨,展现了极高的控笔能力。我尝试用不同的毛笔去模仿,从狼毫到兼毫,都能从中找到对应的笔触感觉,这说明它的细节表现力极强。我已经把其中几篇作为我日常练习的“定海神针”,每当我感觉自己的字写得松散或者力量不足时,就会重新回到这些范本面前“校准”一下自己的方向。对于想要打下坚实楷书基础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物超所值。
评分我购买这本字帖的初衷,其实是想寻找一种精神上的寄托。现代生活节奏太快,很多时候我们都在追求效率和速度,但书法恰恰是反其道而行之的艺术。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字,都蕴含着创作者对时间、对生命的深刻理解。翻看这些历经沧桑的笔迹,我能感受到一种跨越时空的宁静。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古朴”的质感,没有过度现代化的修饰,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帖的风貌。我通常会在夜深人静时,泡一壶清茶,慢悠悠地对着这些字帖研墨临摹,整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极好的放松。这本书不仅是书法教科书,更是我的“心灵按摩仪”,让我得以在喧嚣中找到一隅属于自己的清净之地,体会真正的“慢生活”美学。
评分我最近开始系统性地学习楷书的结构和章法,但市面上很多教材都过于注重“形似”而忽略了“神韵”。然而,这本书的选材角度非常独到,它不像那种单纯的“描红”本,而是深入到了不同时代、不同书家风格的精髓之中。从那些雄浑的笔力到灵动的提按,这本书仿佛提供了一个微缩的中国书法史廊道。我发现,当我把注意力放在字与字之间的气韵连贯上时,我的整体布局感有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对于初学者来说,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参照系,让我们明白,书法不仅仅是把点画写正确,更重要的是如何在方寸之间营造出气势。我花了大量时间去揣摩那些看似简单却蕴含无穷变化的横撇竖捺,感觉自己的心性也跟着沉静了下来,这远比我预期的收获要大得多。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