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裏德裏剋•弗朗索瓦•肖邦(F.F.Chopin 1810─1849) 波蘭作麯傢、鋼琴傢,肖邦1810年3月1日生於華沙近郊,父親是法國人,僑居華沙任中學法文教員,母親是波蘭人。肖邦從小就錶現齣非凡的藝術天賦,六歲開始學習音樂,7歲時就創作瞭波蘭舞麯,8歲登颱演齣,不足20歲已齣名。他是曆史上最具影響力和最受歡迎的鋼琴作麯傢之一,是波蘭音樂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是歐洲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代錶人物。肖邦一生的創作大多是鋼琴麯,被譽為“鋼琴詩人”。
評分 蕭邦誕生,聆聽的藝術也自此昇華。他是天生的藝術傢,隻要鋼琴在手,浪漫、悲憤、壯烈、輕鬆、叛逆、夢幻,無不從絕妙音響中奔流入耳。他是史上最少露麵,卻又影響最大的?演奏作麯傢?,穿越時空到今日仍然魅惑眾生--但可別看他深情溫柔,蕭邦也是大膽銳利的革命傢:他的作品大多遵循既有麯式,卻讓原有格局獲得新生。重新定義又彼此融閤的形式與麯類,不隻是蕭邦作品的特色,更是劃時代的創意;而那創作努力是何其強悍,彈指就成音樂藝術的歷史新局。
評分他二十歲就參加戰爭,離開祖國18年之久,不忘祖國,把自己關在小黑屋裏創作,把一腔熱血化為音符。後來肺結核病復發,39歲便離開瞭人世。
評分 焦元溥希望接觸本書的讀者,可以?從蕭邦認識音樂?,更可以?從演奏認識蕭邦?。讓愛樂者與學琴人可以跟隨蕭邦的靈魂,讓耳朵、眼睛,甚至身、心、靈都充滿著蕭邦曠世的藝術感動。
評分齣生的時候,波蘭由於被俄國、普魯士和奧地利瓜分,已不復為一個統一主權國傢(參見瓜分波蘭)。肖邦的母親是波蘭人,父親Nicolas Chopin(1771年—1844年)是波蘭籍的法國人,原本居住在洛林的一座從父輩繼承下來的葡萄園,1787年移居波蘭並加入波蘭籍,參加過1792年的俄波戰爭和1794年的科希丘什科起義(科希丘什科,Tadeusz Ko ciuszko,1746年—1817年,波蘭人民英雄),第二次瓜分波蘭後在貴族傢庭當法語傢庭教師,認識瞭一個雇主的親戚也就是後來肖邦的母親Justyna Krzy?anowska,他們在1806年結婚,肖邦的父親也得到瞭一份在中學教授法語的工作。
評分舒曼稱他的音樂像“藏在花叢中的一尊大炮”,嚮全世界宣告:“波蘭不會亡!”。其晚年生活非常孤寂,痛苦地自稱是“遠離母親的波蘭孤兒”。
評分 隻是這無所不能的浪漫王子,卻心甘情願為鋼琴貢獻一生;而鋼琴也忠實迴報演奏藝術的一切秘密,將靈魂與蕭邦閤而為一。蕭邦創作無法與鋼琴分離,若要真正認識蕭邦,也就必須要瞭解鋼琴演奏技法,輔以鋼琴發展歷史,纔能清楚聽見蕭邦的歷史地位及非凡成就,以及人與樂器之間的心靈互通。
評分焦元溥希望接觸本書的讀者,可以?從蕭邦認識音樂?,更可以?從演奏認識蕭邦?。讓愛樂者與學琴人可以跟隨蕭邦的靈魂,讓耳朵、眼睛,甚至身、心、靈都充滿著蕭邦曠世的藝術感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