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骨骼&肌肉動態姿勢集

透視骨骼&肌肉動態姿勢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佐藤良孝 著
圖書標籤:
  • 骨骼
  • 肌肉
  • 動態
  • 姿勢
  • 解剖學
  • 繪畫
  • 人體結構
  • 藝術參考
  • 醫學插圖
  • 人體動態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三悅文化
ISBN:9789866185946
商品編碼:16049242
齣版時間:2012-04-23
正文語種:繁體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從以前到現在,市麵上已有齣版瞭不少教導讀者描繪人體的書籍。而這些書籍的內容大緻由三大要素所構成:

第一種是以觀察體錶為重心,透過分析皮膚皺紋、顏色、質感、凹凸、眼、頭髮等模樣幫助讀者認識人體。

第二種是將人體各部位轉為單純的集閤或是用動作來說明其間的關聯性,同時透過認識人體比例,重新在平麵上構成圖像。換句話說,這也是一種造型上的看法。

第三種是藉由解剖學的方法來認識人體內部構造。

本書是採用第三種要素,即著眼於人體內部構造來加以描述。換言之,也就是進入美術解剖學的範疇,不過大部份的這類書籍都是將重心擺在人體構造的理解,而實際呈現栩栩如生、動態的身體時,可直接供參考用的圖片與文字記述又太少,就連對照各種姿勢的肌肉變化這項基本的介紹也沒有列入內容裡。

為瞭彌補這方麵的不足,纔會有本書的誕生。

在描繪人體時,總會為瞭如何描繪肌肉隆起與陰影的部份而煩惱不已。

本書除瞭介紹肌肉與骨骼的位置及名稱之外,並從不同的角度,介紹人體做齣「轉頭」、「踢腳」等動態姿勢時,肌肉會如何運作與變化,是描繪人體時最好的參考工具書。

藉由徹底瞭解男女人體的骨骼與肌肉結構,來畫齣栩栩如生的人物外錶及動態姿勢的呈現。本書包含以下特色:

●將人體全身上下分成7個章節介紹,提供多達250張繪製精細的人體骨骼&肌肉圖解。

●將人的肢體動作繪成連續動作圖解,每個階段的圖解都是作者以素描繪製的方式,仔細地錶現齣人體的骨骼肌肉在各種動作下是如何轉嚮與運作。

●附上全身的骨骼肌肉解剖圖解、名稱與描線圖以供比對,讓你更能輕鬆的參考&作畫。

●由多個角度觀看各個動作,讓你瞭解在動作時的人體肌肉律動,以畫齣既自然又真實的肢體線條。

作者簡介

佐藤良孝

1956年東京齣生。畢業於創形美術學校造型科,同研究科造型課程修畢。曾任創形美術學校教職員,1990年創設插畫與係統開發製作公司「彩考」,以醫學專業書籍的醫學插畫為中心,從事博物館專用多媒體係統的開發、3DCG、公共設施的展示圖像以及圖像資料庫係統開發等,其製作活動涉及領域相當廣泛。

現任有限公司「彩考」社長,The Association of Medical Illustrators(美國)會員,美術解剖學會會員,資料庫使用者團體會員

◎主要成果
曾在「月刊i Magazine」連載「數位影像的基礎知識」專欄長達2年。曾任足利設計工科專門學校的兼任講師長達5年,除瞭指導職業插畫傢(寫實插畫)的實習之外,同時也教授電腦平麵設計的基礎課程。

內頁插圖

目錄

前側骨骼 2
前側肌肉 3
後側骨骼 4
後側肌肉 5
側麵骨骼 6
側麵肌肉 7
女性的前側(骨骼與肌肉) 8
基本姿勢與位置用語 9
關於骨骼 10
關於關節 12
關於肌肉 14
男女差異 15
年齡差異 16
前言 21

1章 臉與頸部
◎前側.頭部骨骼與肌肉 22
◎後側.頭部骨骼與肌肉 23
◎側麵.頭部骨骼 24
◎側麵.頭部肌肉 25
張開口 26
微笑 27
縮嘴 27
皺額 28
皺眉 28
緊閉雙眼 29
皺鼻 29
脖子前傾 30
脖子後仰 31
脖子側彎 32
轉頭 32
繞脖子 33
★示範插圖1.(臉與頸部) 34

2章 肩膀與手臂
◎前側.肩膀與手臂的骨骼與肌肉 36
◎後側.肩膀與手臂的骨骼與肌肉 37
◎前側.肩膀周圍內部的肌肉 38
◎後側.肩膀周圍內部的肌肉 39
肩膀往前 40
肩膀往後 41
肩膀往上 42
肩膀往下 43
手臂前舉1(掌心嚮前) 44
手臂前舉2(掌心嚮後) 46
手臂前舉3(掌心嚮內) 48
張開手臂1(掌心嚮前 / 前方) 50
張開手臂2(掌心嚮內 / 前方) 52
張開手臂3(掌心嚮前 / 後方) 54
張開手臂4(掌心嚮內 / 後方) 56
伸直手臂鏇轉 58
手臂下垂(掌心嚮後) 60
舉起手臂掌心嚮內 61
★示範插圖2.(肩膀與手臂) 62

3章 上臂與手肘
◎手肘彎麯時的骨骼 64
◎手肘彎麯時的肌肉 66
◎肘部關節 67
手臂往下彎麯手肘(側麵) 68
手臂上舉彎麯手肘(掌心嚮內) 70
手臂上舉彎麯手肘(手心嚮前) 72
手肘前舉彎麯 73
彎麯手肘鏇轉肩膀 74
手肘嚮內彎麯鏇轉手掌 75
手肘嚮前彎麯鏇轉手掌 76
手肘嚮外彎麯鏇轉手掌 77
★示範插圖3.(上臂與手肘) 78

4章 前臂與手部
◎前臂與手掌骨骼 80
◎前臂與手掌肌肉 81
◎前臂與手臂骨骼 82
◎前臂與手臂肌肉 83
手腕嚮掌心彎麯 84
手腕嚮手背彎麯 84
手腕朝大拇指方嚮彎麯 85
手腕朝小拇指方嚮彎麯 86
手指彎麯1(第一關節) 86
手指彎麯2(第二關節) 87
手指彎麯3(指根關節) 87
大拇指往外張 88
大拇指彎麯1(第一關節) 88
大拇指彎麯2(第二關節) 89
大拇指彎麯3(指根關節) 89
張開5根手指(掌心) 90
張開5根手指(手背) 91
★示範插圖4.(前臂與手部) 92

5章 體幹部
◎前側.體幹的骨骼 94
◎前側.體幹的肌肉 95
◎側麵與後側.體幹的骨骼 96
◎側麵與後側.體幹的肌肉 97
從斜前方看體幹 98
從斜後方看體幹 99
扭轉身體 100
前屈 102
後屈 104
側屈 106
側屈(斜看) 108
腰部嚮前 109
腰部往後 109
★示範插圖5.(體幹部) 110

6章 腳與膝蓋
◎前側.腳部骨骼 112
◎前側.腳部肌肉 113
◎側麵.腳部骨骼 114
◎側麵.腳部肌肉 115
◎後側.腳部骨骼 116
◎後側.腳部肌肉 117
膝蓋彎麯前後襬動(內側) 118
膝蓋彎麯前後襬動(外側) 119
膝蓋伸直前後襬動(內側) 120
膝蓋伸直前後襬動(外側) 121
朝內側擺動 122
朝外側擺動 124
膝蓋彎麯大腿內鏇 126
膝蓋彎麯大腿外鏇 127
膝蓋微微彎麯 128
膝蓋的緊張與鬆弛 129
坐在椅子上 130
坐著左右活動腳尖 131
★示範插圖6.(腳與膝蓋) 132

7章 足部
◎內側.足部骨骼與肌肉 134
◎外側.足部骨骼與肌肉 135
◎背麵.從上方看足部骨骼與肌肉 136
◎底麵.從下方看足部骨骼與肌肉 137
伸直腳尖 138
腳尖朝上 139
往小趾方嚮上抬 140
往大姆趾方嚮上抬 141
★示範插圖7.(足部) 142


解構人體:流體力學與生物力學視角下的運動精妙 本書深入探討人體運動的內在機製,聚焦於流體力學原理在生物體運動中的應用,以及宏觀生物力學如何塑造運動的形態與效率。 --- 第一章:流體環境中的生命運動——以水生生物為例 本章將引導讀者跳齣陸地運動的傳統框架,進入流體環境這一更為復雜的物理介質。我們將詳細分析水生生物如何應對水的阻力、浮力與壓力梯度,以實現高效的推進與精確的姿態控製。 1.1 流體力學基礎在仿生學中的映射: 闡述牛頓運動定律、伯努利原理和納維-斯托剋斯方程在描述水流與生物體相互作用時的適用性。重點分析邊界層理論如何解釋魚類皮膚的特殊構造(如盾鱗)對降低摩擦阻力的作用。 1.2 推進機製的演化與優化: 深入剖析不同水生動物的推進模式——從鰻魚的波動推進到海豚的尾鰭拍擊。我們將運用計算流體力學(CFD)的簡化模型,對比不同波形和頻率對推力産生效率的影響。討論“渦流脫落”現象(Vortex Shedding)如何被高效的生物結構所利用,而非單純視為阻力。 1.3 浮力調控與深度適應: 探討魚鰾或鯨類如何通過調節身體密度來精確控製垂直位置。這不僅僅是簡單的氣體體積變化,更涉及對高壓環境下的氣體溶解度和材料彈性的綜閤考量。分析深海生物為抵抗巨大靜水壓力所演化齣的細胞膜結構和蛋白質穩定性機製。 1.4 敏捷性與流綫型設計: 比較不同速度需求的生物體(如金槍魚與水母)的形態差異。分析“最小阻力形態”如何被生物體在進化過程中不斷精修,以及如何在保持流綫型的同時,為捕食或逃逸提供必要的快速變嚮能力。 --- 第二章:生物力學:結構、應力與形變 本章從宏觀力學角度審視生物體內部的支撐係統——骨骼和結締組織——如何承受日常負荷,並在運動中分散和傳遞能量。 2.1 骨骼的力學性質與建模: 骨骼並非均勻的惰性材料,而是具有復雜微觀結構的復閤材料。本章詳細介紹骨小梁(Trabecular Bone)的各嚮異性(Anisotropy)特徵,以及 Wolff 定律在骨骼重塑中的體現。我們將運用有限元分析(FEA)的基本思想,探討在不同載荷(壓應力、拉應力和剪切應力)下,長骨如何優化其內部密度分布以達到強度與質量的最佳平衡。 2.2 關節的摩擦學與潤滑機製: 關節是人體最精密的機械樞紐。本節重點分析關節軟骨的獨特“觸變性”(Thixotropy)——其粘彈性如何隨剪切速率變化而改變。深入探討滑液(Synovial Fluid)的潤滑機製,包括流體潤滑和邊界潤滑的切換,以及這種機製對關節長期耐磨性的重要意義。 2.3 韌帶與肌腱的能量儲存與釋放: 肌腱和韌帶作為彈性元件,在運動中扮演著“彈簧”的角色。我們將量化肌腱的剛度(Stiffness)參數,並解釋彈性滯後(Hysteresis)現象在跑步和跳躍中的能量迴收效率。重點分析肌腱在承受急性過載時的斷裂模式——是脆性斷裂還是屈服性破壞。 2.4 運動鏈的力學傳遞分析: 探討從腳落地到軀乾穩定,力量如何在身體的各個環節中傳遞和分配。通過分析地麵反作用力(Ground Reaction Force, GRF)的矢量分解,理解軀乾和四肢如何協同工作,以最小化不必要的扭矩産生,確保運動的平穩性與高效性。 --- 第三章:肌肉的生物電與生化驅動 本章將目光轉嚮驅動這些復雜機械係統的“發動機”——骨骼肌。我們關注的重點是肌肉縴維的收縮機製、力學輸齣的調控,以及其能量代謝的限製。 3.1 跨橋循環與力學生成: 基於最新的分子生物學發現,詳細闡述肌動蛋白和肌球蛋白的交叉橋接(Cross-Bridge Cycling)過程。重點分析張力生成與ATP水解速率之間的定量關係,並引入 Hill 收縮模型(Hill’s Three-Element Model)來描述肌肉的力-速度關係麯綫。 3.2 肌肉募集的神經控製策略: 探討赫伯定律(Henneman’s Size Principle)在運動啓動中的應用,即小肌縴維優先募集。分析本體感受器(如肌梭和高爾基腱器官)如何實時反饋肌肉長度和張力信息,並由中樞神經係統轉化為對運動單元(Motor Unit)放電頻率的精細調節。 3.3 等長、嚮心與離心收縮的力學差異: 對比不同收縮模式下肌肉內部的張力産生機製和能量消耗。特彆強調離心收縮(Eccentric Contraction)在産生最大張力的同時,對肌肉縴維結構可能造成的微損傷和後續的延遲性肌肉酸痛(DOMS)的生化基礎。 3.4 運動經濟性與代謝成本: 研究肌肉收縮效率的分子基礎。分析不同肌縴維類型(I型慢氧化肌與II型快糖酵解肌)在有氧與無氧代謝條件下的能量轉化率。討論在長時間運動中,身體如何通過交替激活不同肌縴維類型來優化整體的運動經濟性(Economy of Movement)。 --- 第四章:姿態穩定性與動態平衡的控製係統 本章專注於復雜運動中,身體如何維持一個穩定的姿態,以及如何快速恢復因外力乾擾而打破的平衡狀態。這涉及感覺輸入、信息處理和運動輸齣的閉環控製。 4.1 姿態控製的反饋與前饋機製: 識彆並區分維持平衡的三個主要感覺輸入源:視覺係統、前庭係統(內耳平衡器官)和體感(本體感覺)。重點分析前庭-脊髓反射(Vestibulo-Spinal Reflex)在快速頭部運動中對軀乾姿態的即時修正作用。 4.2 零力矩點(Zero Moment Point, ZMP)理論在步態分析中的應用: 介紹ZMP概念如何用於分析和預測雙足或單足支撐階段的運動穩定性。分析在行走、跑步和轉嚮過程中,身體重心(Center of Mass, COM)與ZMP之間的動態關係,以及如何通過調整肢體位置來維持係統平衡。 4.3 運動協調性與時序控製: 探討協調性(Coordination)——即不同關節運動的平滑和有序性——是如何通過小腦實現的。分析多關節協同動作中,信號傳遞的時滯(Latency)如何影響運動的準確性,以及如何通過“提前補償”策略來消除這些時滯帶來的影響。 4.4 運動學習與適應性: 闡述新的運動技能(如學習騎自行車或復雜的體操動作)是如何通過重復訓練固化為程序性記憶。分析皮層神經元網絡在錶徵空間和時間運動模式中的可塑性變化,以及這種學習如何使運動的自動性(Automatization)提高,從而釋放認知資源用於其他任務。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本來就是個對人體運動學很感興趣的普通愛好者,平時喜歡觀察身邊人的動作,也喜歡看各種體育比賽,但總覺得隔靴搔癢,看不齣個所以然。直到我翻開這本《透視骨骼&肌肉動態姿勢集》,我纔真正體會到什麼叫做“眼界大開”。它不是那種讓你死記硬背的書,而是通過一個個生動形象的圖例,把原本復雜的骨骼肌肉係統變得異常清晰。我最喜歡的一點是,它能夠非常巧妙地將不同運動姿勢所對應的骨骼和肌肉活動聯係起來。比如,當你看到一個人在做瞭一個漂亮的側手翻時,這本書就能清晰地告訴你,在那個瞬間,身體的哪些骨骼在如何支撐,哪些肌肉在如何發力,是如何做到身體的完美協調的。它讓我不再是單純地“看到”動作,而是能夠“理解”動作。這對於我理解一些運動技巧,比如籃球的投籃動作,或者舞蹈的優美舞姿,都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我常常會一邊看書,一邊嘗試模仿一些動作,然後對照書中的解析,去感受身體的內部變化,這種互動式的學習體驗非常有趣,也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深的掌控感。這本書就像一把鑰匙,打開瞭我對人體運動的認知之門。

評分

我一直對人體運動的力學原理非常好奇,但市麵上很多相關的書籍要麼過於晦澀難懂,要麼就是不夠直觀。直到我遇到瞭《透視骨骼&肌肉動態姿勢集》,我纔找到瞭我一直在尋找的答案。這本書真的非常不一樣,它沒有用一堆復雜的公式和術語來嚇唬讀者,而是通過非常精妙的插圖和詳細的文字說明,將人體運動的奧秘一點點揭示齣來。我尤其欣賞它對“平衡”這個概念的講解,書裏詳細分析瞭在各種復雜姿勢下,身體是如何通過骨骼的支撐和肌肉的微調來維持平衡的,這對於理解很多運動項目的技術動作非常有幫助。我嘗試著將書中的一些原理應用到我自己的健身訓練中,發現效果齣乎意料的好。原來我之前很多動作的發力方式都是錯誤的,這本書就像一個經驗豐富的教練,指齣瞭我的問題所在,並且給齣瞭正確的解決方案。它不僅僅是講解瞭骨骼和肌肉的結構,更重要的是它展現瞭這些結構在動態中是如何協同工作的。讀完這本書,我對“動作”這個概念有瞭全新的理解,不再是孤立的肢體運動,而是整個身體係統精密協調的結果。

評分

說實話,我本身是從事一些康復治療相關工作的,雖然對人體結構有一定瞭解,但總覺得在處理一些復雜的動態問題時,還欠缺一些更深入的洞察。這本書《透視骨骼&肌肉動態姿勢集》恰好填補瞭這一塊的空白。它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肌肉名稱和骨骼位置的羅列,而是深入剖析瞭在各種動態姿勢下,骨骼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肌肉群是如何協同發力以完成特定動作的。我特彆喜歡它對“代償”現象的解釋,很多患者在受傷後會齣現不自覺的代償性動作,這本書通過清晰的圖解,能夠很直觀地展示齣這種代償是如何發生的,以及它對身體其他部位可能造成的潛在影響。這對於我後續的診斷和治療方案的製定非常有啓發性。而且,書中對不同運動項目,例如舞蹈、運動等,所展示的姿勢分解,也讓我對這些領域中可能齣現的運動損傷有瞭更深的理解。它讓我能夠從更深層次地去理解人體運動的生物力學,而不僅僅是停留在錶麵的癥狀。總的來說,這本書不僅能滿足普通讀者的好奇心,對於專業人士來說,也是一本非常寶貴的參考資料。

評分

哇,我最近真的被這本書《透視骨骼&肌肉動態姿勢集》給驚艷到瞭!說實話,我之前對人體骨骼和肌肉的瞭解隻限於一些非常基礎的概念,基本上就是個小白。但自從我翻開這本書,那種豁然開朗的感覺簡直太奇妙瞭。它不是那種枯燥乏味的教科書,也不是隻講理論的冷冰冰的講解,而是用一種極其直觀、生動的方式,將人體內部的奧秘展現齣來。我尤其喜歡它在解釋不同姿勢和動作時,如何分解到每一個骨骼的細微運動和肌肉的協同發力。比如,當我看到書中關於“站立”這個最基礎的動作的解析時,纔意識到原來背後有那麼多復雜的聯動。從腳踝的穩定,到膝蓋的微屈,再到核心肌肉的收緊,最後到脊柱的挺拔,每一步都對應著特定的骨骼結構和肌肉群的激活。這種深入到“為什麼”的講解,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全新的認識。而且,書中大量的插圖簡直就是藝術品,它們清晰地展示瞭骨骼和肌肉的層次感,以及在不同動態下的形態變化。我常常會對著書中的插圖,再結閤自己的身體,嘗試去感受那種發力。有時我會驚訝地發現,原來我之前以為的某個部位的發力方式是錯誤的,這本書就恰好能糾正我。它不隻是教你怎麼“擺齣”一個姿勢,而是告訴你這個姿勢“是如何”産生的,這纔是真正有價值的。對於我這種非專業人士來說,它就像一個透視眼,讓我能看到隱藏在皮膚下的生命力。

評分

不得不說,這本《透視骨骼&肌肉動態姿勢集》絕對是為我這種想要提升繪畫錶現力的人量身定做的!我之前畫人物,總覺得動作僵硬,比例失調,尤其是動態姿勢,簡直是噩夢。但自從我買瞭這本書,我的畫風簡直是經曆瞭翻天覆地的改變!書中對每一組動作的解析都非常細緻,不僅僅是展示靜態的骨骼肌肉模型,更重要的是它講解瞭骨骼之間的相對運動,以及肌肉如何收縮、拉伸,從而産生各種各樣的動態。我最喜歡的是它對“奔跑”、“跳躍”這種復雜動作的分解,它會告訴你肩膀是如何前傾,腿部肌肉如何蹬地,脊柱如何彎麯,每一處細節都處理得非常到位。書中的插圖並不是那種死闆的解剖圖,而是結閤瞭藝術的審美,既有科學的嚴謹性,又不失美感。我常常會對著這些圖反復臨摹,慢慢地,我開始能夠自己去推導和想象齣人物在不同角度、不同狀態下的骨骼和肌肉形態。現在,我畫齣來的人物,不僅動作看起來更加流暢自然,而且充滿瞭力量感和生命力。以前我畫人物,總像是用木偶在擺動作,現在我感覺自己終於能理解並畫齣“活生生”的人瞭。這本書真的讓我受益匪淺,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人物繪畫感興趣的朋友,它絕對是你的創作路上不可或缺的“透視鏡”。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