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朱德庸经典-大家都有病1+2,一套2册
编辑推荐
编辑推荐
我们碰上的,刚好是一个物质丰硕而精神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斗着。但所谓的幸福,却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市场的不断扩张、商品的不停量产,其实都是违反人性的原有节奏和简单需求的,激发的不是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是更贪婪的欲望。长期的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罢了。
是的,这是一个只有人教导我们如何成功,却没有人教导我们如何保有自我的世界。我们这个时代,对我们大家开了一场巨大的心灵玩笑:我们周围所有的东西都在增值,只有我们的人生悄悄贬值。
这本《大家都有病》从二〇〇〇年开始慢慢构思,到二〇〇五年开始慢慢动笔,前后经过了十年。这十年里,我看到亚洲国家的人们,先被贫穷毁坏一次,然后再被富裕毁坏另一次。我把这本书献给我的读者,并且邀请你和我一起,用你自己的方式,在这个时代里慢慢向前走。
——朱德庸
★幽默大师朱德庸暌违三年重磅作品,用疯狂的想象描绘这个疯狂时代,再一次颠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反映现代人生存困境带来的各种社会现象,以及人的各种病态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大陆《三联生活周刊》、台湾地区《苹果日报》、香港地区《苹果日报》三地同步连载,拥趸众多!
★大陆具实力新锐导演田沁鑫执导,同名大型多媒体音乐舞台剧2011年底全国上演!
★朱德庸创作力惊人,创作视野不断增广,幽默的叙事手法和纯粹的赤子之心却未曾受到影响。“双响炮系列”描绘婚姻与家庭、“涩女郎系列”探索两性与爱情、“醋溜族系列”剖析年轻世代的观点,他在《什么事都在发生》里展现“朱式哲学”,在《关于上班这件事》中透彻人生百态,《小孩》则真实呈现他心底住着的,那个小孩的观点。新作品《大家都有病》用疯狂的想象描绘这个疯狂时代,再一次颠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朱德庸作品:
双响炮.双响炮2.再见双响炮.再见双响炮2.
霹雳双响炮.霹雳双响炮2.麻辣双响炮.
醋溜族.醋溜族2.醋溜族3.醋溜CITY.
涩女郎.涩女郎2.爱涩女郎.粉红涩女郎.摇摆涩女郎.甜心涩女郎.
大刺猬.什么事都在发生.关于上班这件事.小孩.小孩2
★这是一个有病的时代。
★自杀三兄弟每天喊着要自杀,后无论怎样都死不成。焦虑二人组是一对夫妻,每天有操烦不完的事。OK绷人全身几乎都贴满OK绷,是个身心都很容易受伤的人。狂买症女子在商场里血拼,用铁链都栓不住。此外还有杀手、应召女郎、理发师、保镖、心理医生等不同职业的人粉墨登场,天天上演各种荒谬戏码。
★《大家都有病》全书分为六个板块:大家都有爱、大家都有玩、大家都有梦、大家都有错、大家都有钱、大家都有病。朱德庸在作品中引入“灰色”成分,画面冲击力极强,在一贯的“朱氏幽默”中,加入对现代社会及现代人生存现状的思考,在刻画种种病态的画笔下,流露出一种大悲悯情怀,呼吁现代人简单下来,慢下来,拥有属于自己的步调,享受属于自己的“慢时尚”。
★朱德庸创作力惊人,创作视野不断增广,幽默的叙事手法和纯粹的赤子之心却未曾受到影响。“双响炮系列”描绘婚姻与家庭、“涩女郎系列”探索两性与爱情、“醋溜族系列”剖析年轻世代,他在《什么事都在发生》里展现“朱式哲学”,在《关于上班这件事》中透彻人生百态,《小孩》则真实呈现他心底住着的,那个小孩的观点。新作品《大家都有病》用疯狂的想象描绘这个疯狂时代,再一次颠覆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作者介绍
朱德庸,1960年4月16日来到地球。无法接受人生里许多小小的规矩。28岁时坐拥符合世俗标准的理想工作,却一头栽进当时无人敢尝试的专职漫画家领域,至今无辍。认为世界荒谬又有趣,每都不会真正地重复。因为什么事都会发生,世界才能真实地存在下去。
朱德庸漫画引领流行文化二十载,正版两岸销量早逾千万册,占据各大海内外排行榜,有华人的地方,即有“朱氏幽默”。2009年更获颁“新世纪10年阅读受读者关注十大作家”。作品多次改编为电视剧、舞台剧,近年画作更在名家拍卖场上屡创纪录。被大陆传媒誉为“既能赢得文化人群的尊重,又能征服时尚人群的作家”。他自己则认为自己“是一个城市行走者,也是一个人性观察家”。
说实话,我一开始对这类题材抱着一种“不过如此”的心态,总觉得无非就是那些老套的三角恋或者职场倾轧,但读完之后,我必须承认自己被打脸了。这部作品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非典型性”。它没有给出任何标准答案,它展示的不是“如何做”,而是“我们都在做些什么”。每一个角色,无论多么荒谬,你总能在自己或者身边的人身上找到一丝影子。比如那个极端自我中心的同事,或者那个永远在等待“对的人”却错过了身边所有人的朋友,这些形象太真实了,真实到让人心惊。它巧妙地避开了说教的陷阱,而是用一种近乎“记录片”的方式,将我们集体行为的怪癖一一呈现出来,让人在观看他人的“病态”时,同步完成了对自身行为模式的反思。
评分这是一部需要反复咀嚼的作品,而不是那种“快速消费”的读物。我发现每次隔一段时间重新翻阅时,都会有新的感悟。初读时,可能只是被那些犀利的段子逗乐了;再读时,会开始关注那些被忽略的配角命运,体会到他们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挣扎求存;而第三次阅读,则更倾向于分析作者是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搭建起如此宏大且复杂的现代人心理地图的。这种多层次的解读空间,是衡量一部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准。它成功地将日常的琐碎和深层的哲学思考编织在一起,证明了最好的幽默,往往是建立在最深刻的洞察之上的。
评分这部漫画真是让人欲罢不能!我得说,作者对于捕捉都市男女那种微妙又常常是啼笑皆非的情感脉络,简直是信手拈来。尤其是对于“病态”情感的刻画,那种既清醒又沉沦的矛盾感,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又忍不住开始审视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爱情观。我特别喜欢其中对“沟通障碍”的处理方式,很多时候我们以为在交流,其实只是在自说自话,书里把这种无效的对话画得生动无比,那种肢体语言和内心独白的巨大反差,简直是神来之笔。它不是那种矫揉造作的“小确幸”,而是带着点尖锐的幽默,直戳现代人内心深处那种孤独和渴望被理解的痛点。每次翻开,都能发现新的细节,原来自己当初看的时候,因为阅历不够,错过了一些更深层次的讽刺意味。这部作品的价值就在于,它能让你一边笑出声,一边默默流汗,因为它揭示了太多我们不愿意承认的“病”。
评分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叙事节奏上的掌控力,这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有时候,一页漫画可能只包含一句对白和一张特写,但这种“留白”产生的冲击力,比十几页的打打杀杀都要震撼。它懂得什么时候该快刀斩乱麻,把情节推向高潮,又懂得什么时候该慢下来,让角色在无声的对视中把所有的情感张力都酝酿出来。这种对节奏的精确拿捏,使得整部作品读起来非常流畅,几乎没有让人感到拖沓或者信息过载的地方。仿佛作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指挥家,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让铜管乐猛烈轰鸣,什么时候又该让大提琴深沉地倾诉,完全牵引着读者的情绪河流。
评分从艺术表现力上来说,这部漫画简直是一场视觉的盛宴,即便是作为一本纯粹的黑白(或彩图)作品,其线条的运用也极具张力。作者对人物表情的捕捉达到了一个近乎夸张却又无比真实的境界,那种瞬间的情绪定格,比任何长篇文字的描述都来得有力。你看那些眼神,有鄙夷、有期盼、有敷衍、有彻底的放弃,每一个眼神背后都有一个完整的故事。更值得称道的是,它对于场景氛围的营造,不需要太多背景装饰,仅仅通过几笔寥寥的线条,就能让你闻到那种都市特有的喧嚣、疲惫和一丝丝不易察觉的浪漫。我个人认为,这样的漫画作品已经超越了简单的娱乐范畴,它更像是一种高密度的社会速写,用最精炼的图像语言,完成了对当代人精神状态的一次全面扫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