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 中信出版社

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 中信出版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瑶 编
图书标签:
  • 帕米尔高原
  • 新疆
  • 人文地理
  • 民族文化
  • 风土人情
  • 旅行文学
  • 中信出版社
  • 地域文化
  • 自然风光
  • 丝绸之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中信出版社官方旗舰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78467
商品编码:16337274083
品牌:中信出版(Citic Press)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国家地理系列·地道风物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25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帕米尔高原地处中国、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的交接地带,传即《山海经》中所说的“不周山”,也是丝绸之路所经过的“葱岭”。

  和青藏高原一样,帕米尔高原是一片苦寒高地,更是一个让人着迷的所在。帕米尔高原,如同一个二元对立的矛盾综合体。一切客观存在似乎都势不两立,最终又总能统一在这方澄澈的天空下。它既贫瘠,又肥沃;既荒芜,又宜居;既严酷,又温暖;既可憎,又迷人。它穷尽你的想象,又在不经意间让你豁然开朗。

  塔什库尔干位于帕米尔高原的中心地带,是我国塔吉克族世居的家乡,也是整个帕米尔地区相对富饶的地区之一。尽管有越来越多的旅人来到这里寻找内心的平静,但显然赶不上游人如织的西藏,因为帕米尔高原与内地城市的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都要比西藏更远。

  游荡在天高地远、苍茫辽阔的高原,处在被连绵高耸的雪山围裹的广阔谷地中,很容易就产生一种时间停滞的错觉。当地谚语说“在帕米尔,没有路”,但是漫长历史中,帕米尔高原却是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以及南亚农业文明和中亚游牧文明文化交融所必经的伟大孔道。如自然屏障般的庞大高原从未隔阻人类和文明的交流、融通。

卷首语

一个比青藏更浪漫的高原姚瑶

帕米尔高原,遥远却不孤绝李志刚

生死乔戈里,绝境中的奇迹张京川

慕士塔格,可会再相见?范菁

冰川秘境,穿行克勒青河谷陈春石

帕米尔,腹地与边缘范亚昆

塔吉克猜想,从何而来的文化底色刘湘晨

天空之城,苦寒高地中的平静温暖温瑶

发现和探索,从未止步刘雅婧

喀喇昆仑公路,通往未来刘雅婧

瓦罕走廊,隐秘的文明血脉唐荣尧

塔吉克族,尊敬与珍惜刘湘晨

帕米尔,四季流转叶方舟

高原游牧,移动的精神家园陈祥军

婚礼,高原狂欢叶金

塔吉克民歌,流淌过帕米尔高原的音乐之河宁二

皮里克节——极地之火,燃烧千年高嵩

人在高原黄绮媚

匮乏与盛宴霍亮子

苍莽荒凉中,绣一室繁花似锦霍亮子

大同山谷,杏树坚忍姚瑶

胡萝卜,抓饭的色彩安歌

野沙棘,随遇而安中繁盛安歌

红其拉甫国门寻蝶记西锐

  范亚昆:地道风物MOOK主笔,曾主编《地道风物·黔东南》、《地道风物·湘西》。长期为国内人文地理、影像、旅游类杂志担任特邀撰稿人,关注国内的人文地理、地方文化、风俗手艺等领域,并因此足迹遍布各地。


  刘湘晨:摄影家、纪录片导演、文化学者,出版多部与新疆密切相关的历史文化类著作。


  温瑶:写作者,冻土爱好者,旅行者,已出版《流经内心的风景》、《你的脚步走在你的心上》。


  宁二:民间音乐爱好者,“土地与歌”合作社负责人。

  帕米尔,腹地与边缘

  撰文/范亚昆

  交通枢纽的作用在这里呈现出世界上最奇特的悖论:它曾是互不熟悉的欧亚两个世界互相幻想的交错地带;它既是亚洲的腹地,又是文明中心的遥远边缘;它处在最开放的道路枢纽处,却保有最缓慢的进化过程;曾经在这里经过的财富不计其数,却没留下任何痕迹。这里是帕米尔高原。

  西昆仑三峰

  车行在塔里木盆地银色的戈壁滩上,一片连绵的黑色山体在地平线的另一端渐渐清晰扩大,喀什城区则在身后变得愈来愈远。

  在亚洲的腹地、中国的西端,喀什作为一个古老城市正经历着它经久不衰的迭代过程——城市景观上,喀什最后遗存的传统高台民居被城市的新建筑包围,居民即将搬迁,很快就要变成一个修旧如旧的新景观。这是显而易见、迅疾发生的事情。

  然而,对于紧邻喀什、我们即将进入的那片黑色山脉而言,其主体景观的细微变化,恐怕也要以万年来计。

  面前的群山,称“山脉”并不确切——这里的山峰与河谷纵横交错,囊括了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兴都库什山脉,亚洲五条重量级山脉汇聚于此,形成一个巨大的“山结”,横跨了中国、阿富汗、塔吉克斯坦等国。在亚洲,它处于腹地的最深处,雪峰高耸,峰群林立。这一带,被古代的中国人称为“葱岭”,如今的名字是“帕米尔高原”。帕米尔在塔吉克语中,是“世界屋脊”的意思。

  两千年来,曾有许多人途经塔里木盆地边缘时,站在这条路上,眺望天边无尽的黑色群山;而对于遥远的中原居民来说,绝大部分人无缘涉足此地,只能将群山之中的“昆仑山”三个字当作神话中的一个想象空间。

  盖孜河切开西昆仑山中的公格尔山系,为人们进入这个空间打开了一条路。

  路边的红柳正是开花的季节,它们细碎的玫粉色几乎是此刻这片天空下最娇嫩的色彩,衬得相邻的沙枣树、钻天杨以及一丛丛低矮的胡杨暗淡无光。盖孜河则拥有一种浑浊而有力的青灰色,这种色彩不指向任何勃勃生机,只昭示着前路将会愈来愈贫瘠与艰难。

  峡谷渐趋狭窄,视野骤然收缩。中国通往巴基斯坦的新公路正在沿着盖孜河谷修建,还有一些正在施工的水利工程,将盖孜河大峡谷变成一个尘土漫天的工地。无论大修的公路将如何诠释当代的行路速度与舒适度,它依然要沿河谷而建,像古人的道路一样,借助盖孜河自远古以来对山体的切割成果,才能进入帕米尔高原的深处。

  白沙湖与白沙山突然以奇幻的面貌出现在路边,开阔碧蓝的湖水与雪白耀目的山体劫掠了人们的目光。在黑褐色的群山中,这耀眼的色彩如此罕见,以至于我在帕米尔经过了数不清的各种类型与样貌的山峰后,依然惊叹于这里竟拥有一座纯沙堆砌的白色山峰。银白色的白沙山在群山中确是个异数——它所在的布伦口是西昆仑山中一个重要的风口,积累着来自塔里木盆地的风沙,这些风沙沿盖孜河谷进入高原,被西边的萨雷阔勒岭阻挡,在此经年沉淀,造就了如今的白沙世界。而它的出现只是一个前奏,随着海拔接连升高,覆盖着积雪的山峰开始出现,接下来很快就会看到西昆仑山中最高大的三座山峰:慕士塔格峰、公格尔峰与公格尔九别峰。

  “慕士塔格”在柯尔克孜语中是“冰山之父”的意思。它的山体看起来柔和而敦厚,几乎是一个完美浑圆的覆钵之形,与对面数座险峰峻岭相连的公格尔九别峰相比,慕士塔格的敦厚样貌并不出众。“公格尔”的意思则是“褐色的山”。这三座山峰中,海拔最高的是7649米的公格尔峰,它与同在西昆仑山脊线上的公格尔九别峰相连,后者的海拔为7530米,慕士塔格峰的海拔为7509米。

  一个比青藏更浪漫的高原

  撰文姚瑶

  西藏,无数人旅行清单中的终极选项。这一次,我们的脚步终于踏上了世界屋脊,却惊喜地发现了一个藏地之外精缩版的青藏高原——位于欧亚大陆腹心、中国最西端的帕米尔高原,事实上,它构成了青藏高原的西端。

  帕米尔,横跨中国、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国的庞大高原。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带和帕米尔—楚科奇山带这两条决定欧亚大陆地表基本架构的巨大山带在帕米尔高原交会,打下一个地球上最庞大的山结,并衍生出五条世界级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和兴都库什山脉。

  帕米尔高原和青藏高原一样,是一片苦寒高地,更是一个让人着迷的所在。帕米尔高原,如同一个二元对立的矛盾综合体。一切客观存在似乎都势不两立,最终又总能统一在这方澄澈的天空下。它既贫瘠,又肥沃;既荒芜,又宜居;既严酷,又温暖;既可憎,又迷人。它穷尽你的想象,又在不经意间让你豁然开朗。

  由于面积相较青藏高原更小,同样复杂、多样、丰富的地理景观更加集中,也没有藏北高原广袤而严苛的无人区,河谷如茵的草甸上,到处是星星点点冒着炊烟的塔吉克人毡房;一片郁郁葱葱的冲积扇上,杏树掩映着塔吉克人的石头房子,相对集中的烟火气息让帕米尔成为一个比青藏高原更加浪漫的高原。

  帕米尔仿佛是被高山大川劈开的世界:山峰是两种颜色,皑皑白雪覆盖的峰顶和裸露着的灰褐色山体,山麓则是一片片布满砾石的坎坷坡面。季节几乎只有两个,长达七八个月的寒冷冬季和给帕米尔带来生机与色彩的夏季,春、秋季则倏忽而逝。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空气稀薄,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年蒸发量则可达年降水量的十几倍,幸而有丰富的高山冰川和积雪融水为河流水源提供补给。

  面对着四周裸露无遗的大山,穷尽想象也无法相信山里藏着成片成片的高山牧场。一到夏季,塔吉克人就要赶着成群的牛羊转场到高山牧场上。塔吉克人指了指远处的大山说:“你看,山的边缘黑黑的,是树。山上有几百几千亩的草原,几百头羊在上面吃草,还有老鹰和乌鸦飞过。”这是帕米尔的另一面。

  位于东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大概是整个帕米尔地区相对富饶的地区之一。初夏冰雪消融,深蓝色的河水蜿蜒流淌,两边是上万亩土质如海绵般松软的草滩,雪山之下一望无垠纯粹的绿,荡漾在人的心底。

  塔什库尔干河切开西昆仑山脉一路东流,海拔渐低,气候也更加温暖,造就出宜人的山间河谷。河水冲积、沉淀出一片片适合居住的冲积扇,遍布着郁郁葱葱的树木。有树的地方就有人家,他们在房前屋后种植各种果树和小麦、玉米等作物,对农牧兼营的塔吉克人来说,作物的茎秆,是牛羊们过冬的食粮。

  游荡在天高地远、苍茫辽阔的高原,处在被连绵高耸的雪山围裹的广阔谷地中,很容易就产生一种时间停滞的错觉。

  尽管有越来越多的旅人来到这里寻找内心的平静,但显然赶不上游人如织的西藏,因为帕米尔高原与内地城市的实际距离和心理距离都要比西藏更远。然而相对于外部,这种距离和交通带来的影响,却又来了个反转。

  青藏高原的屏障作用毋庸置疑,巨大的体量和高耸入云的一座座险峻雪山,矗立起了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帕米尔高原崇山峻岭间有可供艰难通行的山口,因此成为自古以来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十字路口。伟大的丝绸之路上,帕米尔高原是一个永恒的坐标。

  帕米尔高原在历史上又被称作“八帕”,意即“八个帕米尔”,而“帕米尔”在塔吉克语中是“屋脊”的意思。要在帕米尔穿行,从一个帕米尔到达另一个帕米尔,必须沿着山脊或河谷行走,漫长冬季的大雪封山和短暂夏季的河水泛滥,都让通行变得极其困难,当地有谚语:“在帕米尔,没有路。”

  而1874年,托马斯·爱德华·戈登在考察后,改变了帕米尔是“天然屏障”的看法。他的当地向导告诉他:“全帕米尔到处都有路,有1000条路,只要有向导,你哪里都可以去。”20世纪初,楼兰古国的遗址被发现,公元2、3世纪从犍陀罗地区迁徙至楼兰的移民的历史也随之浮出水面。他们沿着印度河、吉尔吉特河、罕萨河一路北上,在明铁盖山口及其附近,有好几条路可进入中国,美国学者杰森·尼利斯把这些翻山越岭的路称作丝绸之路路网中的“毛细血管路”。帕米尔高原是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以及南亚农业文明和中亚游牧文明交流融合所必经的伟大孔道。如自然屏障般的庞大高原,从未隔阻人类和文明的交流、融通。

  20世纪70年代末喀喇昆仑公路的贯通,让东西沟通的道路打上了现代化的印记。2017年2月,在历经3年多大修后,喀喇昆仑公路最艰险的路段——奥依塔克镇至布伦口段公路正式通车,这意味着从新疆喀什前往东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只要3个多小时的车程,比以往大约缩短了一半时间。此外,从喀什出发直抵巴基斯坦西南港口城市瓜达尔的中巴铁路也被提上议事日程。

  道路的通连和距离的缩短,将带来经济的发展与人潮的涌入,就像11年前青藏铁路开通对西藏的影响一样不可逆转。千万年来,帕米尔高原深藏雪山之中,文明进程的更迭只是给这里带来缓慢的改变。因此,时至今日,我们还可以亲身体验到春季肖贡巴哈尔节牦牛叼羊的雷霆万钧之势;盛夏如茵的牧场上,成群的牛羊在冒着袅袅炊烟的毡房旁踱步吃草的闲适;深秋时节一场场塔吉克婚礼上歌舞不休、亲朋团聚的盛大狂欢;以及漫长冬季里,一针一线做着刺绣的塔吉克妇女的娴静。而今,我们无法判断现代化的脚步会带来怎样的改变和冲击,只是希望帕米尔高原以及世居于此的塔吉克人和柯尔克孜人,依然能够保有其生态和独特性,在辽阔的高原上生生不息、无远弗届。


群山低语,绿野倾诉:帕米尔高原的古老脉搏 在世界的屋脊,地球的第三极,帕米尔高原如同一颗心脏,跳动着古老而磅礴的节律。它不仅仅是地理上的交汇点,更是文明的熔炉,历史的长河在此蜿蜒流淌,民族的基因在此交织融合。这是一片被群山环抱、被星辰亲吻的土地,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次呼吸都饱含着风的歌谣。 一、地理的奇迹:世界屋脊的壮阔画卷 帕米尔高原,一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神秘与辽阔的地域。它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与昆仑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天山山脉、兴都库什山脉等世界闻名的山系紧密相连,共同构成了地球上最为宏伟的地貌景观。这里是“万山之祖”的怀抱,是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的关键节点。 想象一下,当你站在高原之上,眼前展开的是一幅幅令人窒息的壮阔画卷。巍峨雪峰直插云霄,它们并非仅仅是冰冷的岩石,而是承载着古老神话与传说,守护着这片土地的宁静。阳光穿透稀薄的空气,在洁白的雪面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仿佛天神的眼泪,又似圣洁的信徒。 高原上并非只有雪山,更有广袤无垠的草原,它们如同绿色的丝带,在山峦之间舒展开来,随风起伏,野花点缀其间,色彩斑斓,生机勃勃。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时间的流逝仿佛被拉长,你可以感受到自然最原始的力量,感受到生命最顽强的脉搏。 高海拔带来的独特气候,造就了帕米尔高原独特的地貌特征。这里有冰川湖泊,如翡翠般镶嵌在群山之间,湖水澄澈,倒映着蓝天白云,宁静而神秘。每当风起,湖面泛起层层涟漪,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这里还有巨大的冰川,它们是地球的“活化石”,缓慢而坚定地雕刻着地表的纹理,记录着千万年的气候变迁。 帕米尔高原的地理特征,不仅仅是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其历史与文化形成的基石。严酷的环境塑造了高原人民坚韧不拔的性格,也影响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这片土地的辽阔与壮丽,也赋予了人们开阔的胸襟与豪迈的气魄。 二、历史的回响:丝绸之路上的千年脉动 帕米尔高原,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东方与西方的咽喉要道,是古代丝绸之路上最为关键的枢纽之一。这条举世闻名的贸易动脉,将中华文明的丝绸、瓷器、茶叶与罗马帝国的黄金、玻璃、毛毯等商品互通有无,极大地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科技的交流与发展。 当你漫步在这片土地上,仿佛能听到驼铃声声,看到商旅络绎不绝的身影。张骞出使西域的壮举,玄奘西行取经的艰辛,都与这片高原息息相关。无数的商队,带着各自的希望与梦想,翻越崇山峻岭,跨越浩瀚沙漠,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帕米尔高原不仅仅是物质交换的场所,更是文化交融的熔炉。波斯文明、希腊文明、印度文明、中华文明……在这里汇聚、碰撞,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而多元的文化景观。你可以看到不同风格的建筑遗址,听到不同语种的古老歌谣,感受到不同信仰的交织与融合。 古老的驿站、寺庙、烽燧,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高原之上,如同历史的见证者,默默地诉说着过往的辉煌。这些遗迹,不仅仅是石头和泥土的堆砌,更是民族记忆的载体,是文明传承的印记。它们提醒着我们,这片土地曾是何等的热闹与繁华,又是何等的承载着人类文明的脚步。 如今,尽管丝绸之路的商贸形态已然改变,但它留下的历史印记,却在这片土地上永不磨灭。它赋予了帕米尔高原深厚的历史底蕴,也让这片土地在现代社会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三、民族的基因:多元文化在此绽放 帕米尔高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这里生活着塔吉克族、柯尔克孜族、维吾尔族等多个民族。长久以来,各民族在这片土地上休戚与共,相互尊重,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塔吉克族,这支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鹰”的民族,以其热情好客、勤劳勇敢而闻名。他们悠扬的鹰笛声,洒脱的歌舞,以及精美的刺绣和服饰,都展现着浓郁的民族风情。他们的家园,依山傍水,充满了宁静与祥和。 柯尔克孜族,以其剽悍的骑术和豪爽的性格著称。他们热爱自由,崇尚自然,他们的牧歌在辽阔的草原上回荡,他们的帐篷是高原上温暖的家。 维吾尔族,是这片土地上重要的组成部分,他们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精湛的手工艺,以及热情洋溢的歌舞表演。他们的集市,总是充满了活力与色彩,是体验当地生活的重要场所。 这些民族,共同塑造了帕米尔高原独特的文化魅力。他们的语言、习俗、信仰,如同彩虹般绚丽多彩,又如同河流般相互交融。在这里,你不会感到陌生,反而会被当地人民的淳朴善良所感染,会被他们对生活的热情所打动。 节日庆典是展现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每当节庆来临,高原上便会洋溢着欢乐的气氛。人们穿上节日的盛装,载歌载舞,分享美食,展示着团结与和谐。这些充满活力的场景,是对生命的热爱,也是对传统的尊重。 帕米尔高原的民族文化,不仅仅是历史的遗留,更是鲜活的生命力。它们在现代社会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访,体验,并从中汲取力量与智慧。 四、人与自然的对话:古老智慧的传承 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居民,与自然有着一种特殊而深刻的联系。他们是自然的馈赠者,也是自然的守护者。在帕米尔高原,人与自然的关系,并非征服与被征服,而是和谐共生,相互依存。 高原人民的生活方式,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牧业是他们重要的经济来源,他们懂得如何利用草场,如何与牲畜相处,如何在严酷的环境中生存。他们的许多生活习惯,都蕴含着古老的智慧,是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 例如,在食物方面,他们会充分利用当地的特产,如酥油、奶酪、牛羊肉等,制作出富有营养且适应高原气候的美食。在建筑方面,他们会利用当地的材料,如土石、木材等,建造出能够抵御严寒的房屋。 同时,高原人民也对自然怀有敬畏之心。他们相信山川河流都有灵性,会将自然视为神圣的存在。这种敬畏之心,促使他们更加珍惜资源,保护环境,与自然保持着一种默契的平衡。 在现代化进程加速的今天,帕米尔高原的人们也在努力平衡传统与发展。他们珍视祖辈传承下来的智慧,同时也积极拥抱新的技术和观念。这种努力,是为了更好地守护这片美丽的土地,也是为了让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得到更好的延续。 五、现代的脉搏:古老土地的复兴与展望 尽管帕米尔高原承载着厚重的历史,但它也并非静止的画卷。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浪潮中,这片古老的土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交通的改善,让曾经遥不可及的帕米尔高原,变得更加 Accessible。公路的修建,为当地居民的出行和货物的运输提供了便利,也为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旅游业的兴起,为当地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越来越多的游客被帕米尔高原的壮丽景色、独特文化和淳朴民风所吸引。这不仅为当地居民带来了经济收入,也让他们有机会向世界展示自己的家园。 然而,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如何保护好高原脆弱的生态环境,如何传承和发扬独特的民族文化,是摆在帕米尔高原人民面前的重要课题。这需要我们在发展中保持警惕,在开放中坚守传统,在进步中寻求平衡。 帕米尔高原,这颗“世界屋脊的心脏”,正以一种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姿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与机遇。它依然是那片神秘而壮阔的土地,依然承载着古老文明的回响,依然跳动着生命不息的脉搏。 这片土地的故事,远未结束。它在等待着更多的人去发现,去感受,去聆听。那群山的低语,那绿野的倾诉,都将汇聚成一曲关于生命、关于历史、关于人与自然的永恒赞歌。

用户评价

评分

当书的封面呈现在我眼前时,“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这几个字,像一股清泉,瞬间滋润了我对旅行和探索的渴望。我并不是一个喜欢走马观花的人,反而更偏爱那些能够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灵魂的旅行。而“地道风物”这几个字,恰恰点燃了我内心深处的那份追求,它预示着这本书将带领我去发现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实,去触碰那些鲜活的、充满生命力的元素。更何况,“帕米尔之心”这个意象,更是将我的思绪拉向了那片传说中的高原。帕米尔,那个充满神秘感和壮丽景色的地方,总让我想象着巍峨的山峦、辽阔的草原,以及在那片土地上勤劳而淳朴的人们。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次关于“在地”的深度体验,一次对帕米尔高原核心精神的挖掘。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深刻地理解这片土地,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生命,它们是如何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孕育、生长,并书写着属于自己的传奇。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名字——“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地道风物”这四个字,瞬间就传递出一种真实、朴实、不加修饰的质感,让我对接下来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各种各样关于“地道”的场景:也许是古老的市集,人声鼎沸,琳琅满目的商品;也许是寻常巷陌,炊烟袅袅,充满生活气息;又或是那些世代相传的手艺,在匠人的指尖下焕发新生。而“帕米尔之心”则为这份“地道”增添了一抹神秘而辽阔的色彩。帕米尔,一个我只在地图上模糊知道名字的地方,总给我一种遥远、高冷,却又充满力量的印象。我想象着,那会是怎样一片土地?会有怎样的风景?那里的人们又过着怎样的生活?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即将为我打开一扇通往那个神秘地域的大门,让我能够以一种最真实、最亲切的方式,去了解和感受那片土地的灵魂。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仅仅是“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就足以让我心生向往。我脑海中立刻勾勒出一种画面,那是远离尘嚣的壮美,是古老文明的回响。我一直对那些“地道”的、不为人知的角落充满好奇,喜欢去探寻事物最本真的样子。“地道风物”这四个字,恰恰满足了我这种窥探欲,它暗示着一种深入骨髓的了解,而非流于表面的介绍。而“帕米尔之心”,更是将这份好奇心引向了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理概念。帕米尔,那个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地方,总让人觉得那里蕴藏着无尽的故事和未知的风景。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帕米尔最核心的部分,去感受那里的自然风光,了解那里独特的人文景观,聆听那片土地上的人们讲述他们的生活,他们的信仰,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通往未知世界的邀请函。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并没有急着去翻看目录或者内容,而是静静地感受着它传递给我的信息。书名“地道风物·帕米尔之心”本身就充满了意境。“地道风物”预示着这本书会带我走进那些不为大众所熟知,却充满魅力的地域特色和人文风情,是一种深入肌理的探索,而不是走马观花的浅尝辄止。而“帕米尔之心”则将这份探索聚焦到了一个具体而充满想象空间的地方。帕米尔高原,那个连接东西方的神秘之地,总让人联想到古老的丝绸之路、雪山、草原、淳朴的民风……我仿佛已经能闻到高原上特有的清冽空气,听到风吹过经幡的声音,看到牧民们脸上淳朴的笑容。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介绍地理风光的书,更是一次关于文化、历史、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解读。它承诺的,是一种触及灵魂的阅读体验,一种能够让人沉浸其中,仿佛亲身经历的旅程。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那种深邃的蓝,和封面中央那若隐若现的山峰剪影,瞬间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对高原地带情有独钟,总觉得那里有一种未经雕琢的纯粹和壮阔。虽然我还没有翻开这本书,但单凭这视觉上的冲击,我已经能感受到一种来自远方的呼唤,仿佛能听到风在呼啸,能闻到青草的芬芳,甚至能想象出那种极度稀薄空气中,纯净到极致的蓝天。我想,这本书一定蕴含着许许多多的故事,关于那些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他们的坚韧,他们的智慧,以及他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深刻的情感连接。我期待着,通过文字,去触摸帕米尔那颗跳动的心脏,去感受那里独有的脉搏。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像是一场心灵的远足,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而这一切,都始于这本充满故事感的名字和那引人遐思的封面。

评分

可以

评分

好书慢慢看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好书慢慢看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评分

可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