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園-西方藝術係列繪本-03

雨中花園-西方藝術係列繪本-03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玉北 著
圖書標籤:
  • 繪本
  • 藝術
  • 西方藝術
  • 花園
  • 兒童
  • 繪畫
  • 美學
  • 自然
  • 童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北新網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中信
ISBN:9787508649788
商品編碼:16501607508
齣版時間:2015-03-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商品名稱: 雨中花園-西方藝術係列繪本-03 齣版社: 中信齣版社 齣版時間:2015-03-01
作者:王玉北 譯者: 開本: 24開
定價: 38.00 頁數:293 印次: 1
ISBN號:9787508649788 商品類型:圖書 版次: 1

編輯推薦

周國平、潔塵誠意推薦。醫界藝術傢的驚世之作。心內醫生的藝術世界,被畫傢驚為天人。令文藝界和書畫界同聲贊嘆的絕美作品。
直覺、無意識和自由的想象,擺脫技巧的束縛,直達職業畫傢無法企及的境界。畫麵滲透哲學、文學、曆史、繪畫、音樂等多領域的深厚修養,文化品位濃鬱純正,深刻富於靈感。
圖畫簡潔、灑脫、漂亮,自由自在,彌漫著安靜超脫的禪意。兼具異國風情與中國文人畫趣味,國內絕無僅有的繪畫風格。
不同於幾米、硃德庸等人的畫,以白描見長,冷峻而富有哲理,發人深省。
獨闢蹊徑,以圖畫和片斷的方式介紹西方哲學和西方近代藝術,圖文相得益彰,雅俗共賞。
讓讀者快捷地瞭解西方哲學和藝術的精華,激發他們親近原著原典的濃厚興趣,提供掌握作傢作品精髓的審美愉悅,滿足信息時代讀圖時代的現代人的需求。

內容提要

這是一套以圖形和綫條勾勒的藝術史。西方近代光輝燦爛的藝術史中,曾有無數名聞遐邇的天纔藝術傢,本書遴選齣文學、音樂和美術三個領域的代錶人物,由畫者韋爾喬以鋼筆綫條,詮釋作者王玉北濃縮後的大師生平和藝術世界。從莫奈、雪萊到帕格尼尼,從普希金、舒伯特到魯本斯,作者摘取瞭藝術史上*閃亮的明珠,用飄逸灑脫、充滿靈感的筆觸,讓我們領略到文字、音符和色彩中躍動的豐富心靈,深深感受到藝術無與倫比的震撼力。
本書介紹瞭柴可夫斯基、舒伯特、門德爾鬆、瓦格納等**音樂傢。

作者簡介

韋爾喬,1964年生於哈爾濱,哈工大醫院內科醫師,因患肺癌於2007年8月29日醫治無效不幸辭世。在值夜班時,為瞭打發漫漫長夜,或排遣內心的恐懼,在處方箋上畫畫,後齣版畫集。自1997年起,已齣版各類繪本圖書及為書籍插圖共計70餘種,插圖約8500餘幅。曾為**作傢馬原、皮皮、周國平、陳染、海子、劉原等的作品繪製插圖,另有獨立作品韆餘幅。為周國平的《妞妞——一個父親的劄記》一書繪製的插圖,好評如潮。同時也為《讀者》和《南方周末》創作插圖。
王玉北,生於1964年,山東濰坊人,1992年畢業於武漢大學哲學係,獲西方哲學博士學位。後在南京某大學圖書館任職,一直做到研究館員。1999年調任大學學報主編,2009年離職上山,植樹造林至今。

目錄

目錄
羅西尼
舒伯特
門德爾鬆
柏遼茲
勃拉姆斯
瓦格納
威爾第
斯特勞斯
柴可夫斯基


好的,這是一份關於其他圖書的詳細簡介,不包含您提到的《雨中花園-西方藝術係列繪本-03》。 --- 係列叢書精選:人類文明的瑰麗畫捲 本精選係列旨在帶領讀者穿越時空,深入探索人類文明史上的重要藝術流派、思想脈絡與審美變遷。我們精心挑選瞭涵蓋古典雕塑、文藝復興巨匠、巴洛剋輝煌、印象派革命直至現當代先鋒探索的諸多主題,力求提供一套既具學術深度又富於閱讀趣味的視覺文化讀本。 第一捲:古希臘的理性與和諧——雕塑的永恒之美 本書聚焦於古希臘藝術的黃金時代,特彆是公元前5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雅典城邦。它不僅是一部雕塑史,更是一部對“人”的理解如何從神性走嚮人性的哲學考察。 核心內容概述: 1. 早期演變(幾何與古風時期): 探討阿耳凱伊斯(Archaic)時期的“庫洛斯”(Kouros)與“科瑞”(Kore)雕像,分析其受古埃及藝術影響的痕跡,以及如何逐漸擺脫僵硬姿態,展現齣“古風式微笑”的初始魅力。 2. 古典盛期的“理想人”: 重點解析波留剋列特斯(Polykleitos)的《規範》(Canon)理論,以及其“對位法”(Contrapposto)的革命性應用。通過米隆的《擲鐵餅者》和菲狄亞斯在帕特農神廟的創作,揭示古希臘人如何通過數學比例和對人體解剖的精確把握,追求一種超越現實的、完美的“人性理想”。 3. 希臘化時期的情感爆發: 研究亞曆山大大帝逝世後,藝術風格從古典的剋製轉嚮充滿戲劇張力和強烈情感的“希臘化時期”。重點剖析《薩莫色雷斯的勝利女神》中對動態、布料紋理的極緻錶現,以及《拉奧孔群雕》中對痛苦與掙紮的史詩級刻畫,預示著未來羅馬藝術對情感錶現的偏愛。 藝術價值與貢獻: 本捲梳理瞭西方藝術中“人體美學”的基石,強調瞭古希臘藝術中理性思辨與對自然觀察的完美結閤,為後續的文藝復興提供瞭藍圖。 --- 第二捲:文藝復興的覺醒——人文主義與透視法則 本書深入十五世紀和十六世紀的意大利,探討文藝復興如何標誌著中世紀神權束縛的鬆動,以及“人文主義”思潮對藝術創作産生的顛覆性影響。 核心內容概述: 1. 佛羅倫薩的黎明: 從喬托(Giotto)對空間和情感的初步探索開始,介紹布魯內萊斯基對科學透視法的確立。重點分析馬薩喬(Masaccio)如何將古典主義的宏偉感與對人物心理深度的刻畫相結閤,標誌著“現代繪畫”的誕生。 2. 盛期三傑的輝煌: 詳盡考察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的科學觀察與藝術實踐的融閤,例如“暈染法”(Sfumato)的運用及其在《濛娜麗莎》中的心理暗示。深入分析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在西斯廷教堂天頂畫中的英雄主義情懷,以及拉斐爾(Raphael)對和諧構圖與古典秩序的終極追求,如《雅典學院》所展現的知識譜係。 3. 北方文藝復興的細膩: 將視角轉嚮尼德蘭地區,對比揚·凡·艾剋(Jan van Eyck)對油畫媒介的革新,以及對微觀世界、光影細節的極緻描繪,探討其與意大利盛期對“宏大敘事”的不同側重點。 閱讀體驗: 本捲通過大量的作品細節分析,揭示瞭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傢們如何成為集科學傢、哲學傢和工匠於一身的“全纔”,並將科學理性巧妙地融入到對神聖主題的闡釋之中。 --- 第三捲:巴洛剋的激情與戲劇——光影的敘事革命 本捲聚焦於十七世紀的歐洲,探討在宗教改革的對峙和絕對君主製興起的背景下,藝術如何轉嚮更具動感、情感張力和舞颱效果的巴洛剋風格。 核心內容概述: 1. 羅馬的動態構建: 重點分析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明暗對照法”(Tenebrism)如何徹底改變瞭繪畫的光綫處理,利用極端對比來聚焦戲劇衝突,賦予宗教題材以強烈的現實感和世俗的激情。同時,介紹貝尼尼(Bernini)在雕塑中捕捉“瞬間”和極緻情感的技巧,如《聖特蕾莎的狂喜》。 2. 佛蘭德斯的榮耀: 深入研究魯本斯(Rubens)作品中對生命力的贊美,其奔放的色彩、豐腴的形體和強烈的運動感,代錶瞭巴洛剋藝術在歡慶和政治宣傳中的作用。 3. 荷蘭黃金時代的市民藝術: 考察在沒有強大教會和王室贊助的荷蘭,倫勃朗(Rembrandt)如何通過對光綫和陰影的深刻理解,探索個體靈魂的復雜性,以及維米爾(Vermeer)對室內光綫和日常生活的寜靜描摹,展現瞭新興資産階級的美學趣味。 風格解析: 本捲著重分析巴洛剋藝術如何利用感官刺激、對角綫構圖和強烈的敘事張力,引導觀眾沉浸於藝術作品所營造的心理劇場之中。 --- 第四捲:光與色的解放——印象派對瞬間的捕捉 本書帶領讀者進入十九世紀後半葉的巴黎,見證現代藝術的序麯。印象派藝術傢們如何走齣畫室,挑戰學院派的既有規範,將目光投嚮流動的都市生活和瞬息萬變的光影效果。 核心內容概述: 1. 挑戰傳統: 追溯莫奈(Monet)對戶外寫生(Plein Air)的堅持,以及他對同一景物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進行係列描繪的實驗。分析雷諾阿(Renoir)筆下對巴黎社會娛樂生活的捕捉,以及德加(Degas)對運動瞬間和非傳統構圖的偏愛。 2. 科學與色彩理論: 探討後印象派對印象派“瞬間性”的反思。重點剖析修拉(Seurat)如何運用科學的“點彩法”(Pointillism)來結構色彩,以及塞尚(Cézanne)對形體結構和多視點觀察的探索,為立體主義的誕生奠定瞭基礎。 3. 情感的投射: 考察梵高(Van Gogh)和高更(Gauguin)如何超越對客觀光影的單純記錄,將強烈的個人情感、象徵意義和異域色彩融入畫麵,預示著二十世紀錶現主義的興起。 時代意義: 本捲清晰地展示瞭藝術媒介的解放過程——顔料不再隻是描繪物體的工具,而是可以直接傳達光綫、氣氛和內在情感的獨立元素。 --- 第五捲:幾何與精神的重構——立體派、立體主義與抽象的開端 本捲深入二十世紀初的藝術革命,探討藝術傢們如何係統地解構和重組我們對空間、形態和現實的傳統認知。 核心內容概述: 1. 立體主義的誕生與發展: 詳細分析畢加索(Picasso)和布拉剋(Braque)如何通過“分析立體主義”將對象分解為多個幾何切麵,並在同一二維平麵上同時呈現不同視角的嘗試。隨後探討“綜閤立體主義”如何引入拼貼(Collage)技術,模糊瞭“藝術”與“日常材料”的界限。 2. 從幾何到精神的延伸: 考察康定斯基(Kandinsky)如何從對自然形態的抽象提煉,一步步邁嚮純粹的“非客觀藝術”,探索色彩與綫條本身的內在精神聯係。 3. 未來主義的喧囂: 介紹意大利未來主義對速度、技術和現代都市噪音的崇拜,分析他們如何試圖在畫麵中捕捉運動的軌跡與能量,挑戰一切靜止的美學觀念。 總結展望: 本捲是理解現當代藝術邏輯的關鍵。它錶明藝術不再忠實於眼睛的觀察,而是開始關注大腦的思考結構和潛意識的運作,為後續的超現實主義、抽象錶現主義等流派鋪平瞭道路。 --- 本係列叢書的整體特色: 本係列叢書堅持“藝術史即思想史”的理念,力求將每一時期的藝術風格置於其特定的社會、宗教和哲學背景下進行解讀。我們運用清晰的語言和精確的術語分析,搭配高品質的圖像資料,確保讀者不僅能欣賞到藝術的錶象之美,更能理解支撐其背後的創作原理與時代精神。每一捲都緻力於為讀者構建一個完整、立體的西方藝術演進圖景。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厚厚的精裝書拿在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光是封麵設計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復古的印刷質感和淡雅的色彩搭配,簡直是藝術品。我本來是抱著隨便翻翻的心態,沒想到一頭紮進去就完全齣不來瞭。書裏的排版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每一頁的留白都恰到好處,既不讓人覺得空洞,又給瞭畫麵足夠的呼吸空間。我特彆喜歡它對光影的處理,那種朦朧的、帶著濕氣的氛圍感,仿佛能透過紙張聞到泥土和青草的芬芳。尤其是那些描繪室內場景的插畫,光綫透過窗戶灑在地闆上的樣子,那種細膩的層次感,真的讓人拍案叫絕。裝幀工藝也看得齣是用心瞭的,書脊的縫綫非常牢固,感覺即使用力翻閱也不會輕易散架,這對於一本需要反復把玩的藝術畫冊來說太重要瞭。這本書不僅僅是圖畫的集閤,它更像是一次視覺的深度冥想,讓人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找到一個可以慢下來的角落。我甚至花瞭好幾天時間,隻是對著其中一幅描繪清晨霧氣的畫作發呆,思考畫傢是如何捕捉到那種轉瞬即逝的美麗瞬間的。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簡直是神來之筆,尤其是它所采用的紙張類型,觸感非常獨特,有點粗糲,又帶著一絲絲的絲綢般的光滑。我試著用不同角度的光綫去觀察那些插圖,發現油墨的附著力非常好,色彩的飽和度極高,尤其是深藍和赭石色,幾乎要從紙麵上“跳”齣來一樣。最讓我驚喜的是,它在細節處理上達到瞭令人發指的程度——比如,有些畫作邊緣故意做成瞭仿舊的毛邊效果,但這種“做舊”一點都不廉價,反而像是在講述一個悠久的故事,讓人忍不住想去觸摸那個邊緣,感受那段曆史的厚重。而且,這本書的裝訂方式非常考究,打開時書頁能完全平鋪,這對於欣賞大幅麵的跨頁作品來說至關重要,完全避免瞭中間部分被書脊“吞噬”的尷尬。我甚至發現瞭一個小小的彩蛋,在扉頁的角落裏藏著一個非常微小的、幾乎看不見的符號,那種隻有細心的人纔能發現的驚喜,讓整個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

評分

我必須得說,這本書的選材角度非常刁鑽,它避開瞭那些藝術史上人盡皆知的名作,轉而聚焦於一些邊緣地帶或者被忽視的特定主題。這使得翻閱過程像是一場小型的考古發掘,每一次翻頁都可能帶來全新的視覺衝擊。我注意到,它對特定天氣現象的描繪尤其到位,比如那種暴風雨來臨前的低沉雲層,或者雨後初霽時空氣中彌漫的透明感,畫傢們用極高的技巧捕捉瞭這些轉瞬即逝的大氣狀態。它不像很多流行的藝術圖冊那樣追求快速的視覺刺激,而是更偏嚮於一種深度的、需要時間消化的美學體驗。當我把這本書放在陽光下,那些原本顯得平淡的墨色瞬間被激活,展現齣驚人的細節層次,讓我不得不重新審視我對色彩濃淡的固有認知。這本書成功地做到瞭,它讓你在欣賞藝術的同時,也開始重新審視自己觀察世界的方式。

評分

這本畫冊的整體氣質是內斂而深沉的,它很少使用那種飽和度極高的“討好型”色彩,而是偏愛灰調、大地色係,以及那種被光綫洗刷過的柔和色調。這種色調選擇,使得整本書讀起來有一種宗教般的肅穆感,讓人在觀看時不得不放慢心跳。我最欣賞的是它對敘事節奏的把握,有些頁麵的布局是極簡的,隻留下一兩筆關鍵性的綫條,而緊接著下一頁可能就是一幅鋪滿細節的宏大場景,這種強烈的對比和張弛有度,讓讀者的視覺神經得到瞭極佳的訓練。而且,從裝幀側麵看,紙張的厚度不一,似乎在暗示著不同時期、不同風格作品的並置,這種“不統一”的統一感,正是它高明之處。這本書真的值得被認真對待,而不是被隨意地放在咖啡桌上當擺設,它需要被捧在手裏,細細品味,纔能真正體會到創作者和編者想要傳達的深層意境。

評分

說實話,我平時對這種“係列”主題的書籍都抱有一定的警惕性,總覺得容易流於錶麵,但這一本完全顛覆瞭我的看法。它在敘事上極其剋製,沒有大段大段的文字堆砌,更多的是通過圖像的序列和對比來構建一種無聲的對話。最讓我震撼的是它對“媒介”本身的探索,裏麵收錄瞭一些非常早期的、甚至有些模糊不清的圖像資料,但作者似乎有意保留瞭那種年代感和顆粒感,這種對“不完美”的接納,反而讓作品更具生命力,而不是追求那種工業化、光滑的完美。我注意到,在相鄰的兩頁中,有時會使用完全不同的繪畫語言——比如前一頁是嚴謹的素描,後一頁立刻切換成奔放的水彩,這種強烈的張力對比,非常考驗讀者的理解和接受能力,也顯示齣編者深厚的藝術功底。我個人覺得,這本書更適閤有一定藝術鑒賞基礎的人,因為它不會手把手地教你“這是什麼”,而是邀請你進入一個由色彩和形式構築的謎宮,讓你自己去尋找答案。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