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经络图 图解简单艾灸不生病(健康大学堂)保健经络穴位温养书籍治病治疗一学就会艾灸疗法治百

送经络图 图解简单艾灸不生病(健康大学堂)保健经络穴位温养书籍治病治疗一学就会艾灸疗法治百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健康中国名家论坛 编
图书标签:
  • 经络
  • 艾灸
  • 保健
  • 穴位
  • 中医
  • 养生
  • 健康
  • 图解
  • 疗法
  • 温养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畅富新盛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吉林出版集团
ISBN:9787546333274
商品编码:16876750284
丛书名: 简单艾灸不生病健康大学堂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0-09-01

具体描述

温馨提示:

     ,您好!为了答谢新老客户的厚爱,凡在我店购买《图解简单艾灸不生病》的新老顾客,都有机会获赠挂图一张,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书名:图解简单艾灸不生病(健康大学堂)

 编

  • 出 版 社: 
  • ISBN:9787546333274
  • 出版时间:2010-09-01
  • 版 次:1
  • 页 数:253
  • 装 帧:平装
  • 开 本:16开
  • 定价:29.80元
  • 所属分类: >  > 
  •  

     

    目录

    【序 言】强生健体的秘法--艾灸
    阅读导航
    艾叶的采集与艾灸的制作
    艾条与艾炷的制作方法
    艾灸疗法的种类
    章 艾灸基本知识
    001 艾灸--古老的中医疗法
    002 艾灸养生祛病的作用机理
    003 艾灸的治疗原则
    004 艾灸的取穴原则与配穴方法
    005 艾灸的取穴手法
    006 禁灸穴--这些穴位千万不能灸
    007 艾灸疗法的种类

    第二章 经络与穴位
    008 经络概说
    009 十二正经
    010 奇经八脉与十五络脉
    011 腧穴概说

    第三章 艾灸的实际操作
    012 艾灸的制作方法
    013 艾灸器具介绍
    014 艾灸的用量与施灸顺序
    015 施灸体位
    016 灸疮的处理及灸后修养
    017 根据“灸感”判断病症痊愈程度

    第四章 十大艾灸保健穴
    018 长寿穴--足三里
    019 益气补肾穴--神阙
    020 培肾固本穴--关元
    021 健胃奇穴--中脘
    022 补肾壮阳穴--命门
    023 强身健心穴--涌泉
    024 清脑宁神穴--大椎
    025 清热解毒穴--曲池
    026 生发阳气穴--气海
    027 妇科病杀手--三阴交

    第五章 灸一灸更健康
    028 调和脾胃灸法
    029 预防灸法
    030 养心安神灸法
    031 调畅情志灸法
    032 健脑益智灸法
    033 补肾强身灸法
    034 眼睛保健灸法
    035 小儿保健灸法
    036 青壮年保健灸法
    037 中老年保健灸法

    第六章 灸一灸小病除
    038 失眠
    039
    040 休克
    041 中暑
    042 咳嗽
    043 呕吐
    044 腹泻
    045 便秘
    046 腹痛
    047 头痛
    048 腰腿痛
    049 痔疮
    050 心悸
    051 眩晕
    052 打嗝

    第七章 灸一灸大病去
    053 糖尿病
    054 哮喘
    055 心脏病
    056 脑出血
    057 中风
    058 慢性胃炎
    059 胃痛
    060 黄疸
    061 肝硬化
    062 高血压

    第八章 灸一灸更“性”福
    063 遗精
    064 阳痿
    065 男性不育
    066 炎
    067 月经不调
    068 痛经
    069 闭经
    070 带下病
    071 产后乳汁不足
    072 子宫脱垂
    073 外阴瘙痒症
    074 女性不孕症
    075 习惯性流产
    076 性冷淡
    077 子宫肌瘤
    078 更年期综合征

    第九章 灸一灸更美丽
    079 肥胖
    080 皱纹
    081 黄褐斑
    082 雀斑
    083 斑秃
    084 酒渣鼻
    085 面色苍白
    086 面部疖肿
    087 上睑下垂
    088 带状疱疹
    089 湿疹
    090 神经性皮炎
    091 硬皮病

    第十章 灸一灸宝宝笑
    092 惊风
    093 百日咳
    094 流行性腮腺炎
    095 小儿腹泻
    096 疳积
    097 小儿遗尿
    098 鹅口疮
    099 小儿肺炎
    100 小儿哮喘
    101 小儿厌食症
    附录 穴位速查图集




    内容简介

    《简单艾灸不生病》是一本简单实用的家庭书籍。本书针对艾灸的实用方法进行介绍。同时本书采取图解方式深入浅出的介绍了艾灸基本知识和艾灸疗法的治病方法。另外,本书特被推出艾灸的十大保健穴和十大健康灸法为读者保健养生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

    前言

    “灸”字,《说文解字》作“灼”字解释,是灼体疗法的意思。艾灸 法是用艾绒或辅以其他药物放置在体表的穴位上或患处烧灼温熨,借灸火 的温和热力或药物的作用透入肌肤,通过经络的传导作用,深入脏腑,温 通经络,调和气血,扶正驱邪,达到防病治病和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外治 疗法。 《扁鹊心书》中记载:“绍兴间,刘武军中步卒王超者,本太原人, 后入江湖为盗,曾遇异人,授以黄白住世之法,年至九十,精彩腴润,后 被擒,临刑监官为日:汝有异术信乎?曰无也,唯火力耳,每夏秋之交, 即灼关元干壮,久久不畏寒暑,累日不饥,至今脐下一块如火之暖,岂不 闻土成砖,木成炭,千年不朽,皆火力也!死后刑官令剖其腹之暖处,得 一块非肉非骨,凝然如石之物,即艾火之效也耳。” 艾灸在我国古代是一种延寿健身的保健法,被时人称为长寿健身术,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灵枢经》记载:“灸则强食生肉。”指艾灸有增进食 欲,促进人体正常发育之功。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幼时多病,及至中 年开始用灸法健身,常令“艾火遍身烧”,93岁时仍“视听不衰,神采甚 茂”,甚至年过百岁还有精力著书立说。 公元5世纪,这种长寿健身术东传日本,在医学家和养生家的大力倡导 下逐步推广,现已风行日本,受益者越来越多。灸疗于17世纪中叶经由日 本传入欧洲。灸法传至西方以后,开始并未引起人们广泛注意,使用艾灸 者多是从亚洲返回欧洲的医师。其中拿破仑的军医拉兰在灸法的推广应用 中起到重要作用。灸法传入西方后,曾在18世纪以后风行,但从19世纪中 叶起逐步衰退。灸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健身方法,只要持之以恒,就能够 增强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推迟衰老的到来。 为什么艾灸能使人长生不老呢?原因是艾灸能加强白细胞的吞噬能力 ,加速各种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抗体的产生,提高其免疫效应,大大增强了 人体免疫功能。同时灸法还能改善人体各个系统的功能,提高人体的抗病 能力,从而有利于多种疾病的康复。此外,灸法跟药物治病的原理虽有相 似的地方,但跟药物的单向调节作用不同,更容易恢复到状态。比如 艾灸后,在低血压情况下,有升压作用;相反在高血压情况下,又有明显 的降压作用。艾灸对心率、血糖、血小板数目等也具有类似的调整功能, 而一般药物都不具备这种特殊的功能。因此,灸法安全可靠,宜于长期使 用,不会出现药物的毒副作用。 现代科学认为,衰老归根结底是由于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疾病和人体 各系统机能失调等多种原因造成的,据统计艾灸法适用于300多种疾病,疗 效显著者占200余种,所以经常施灸能对人体产生明显的良性影响,使人青 春常驻,延年益寿。 本书共分为10章,分别是:艾灸基本知识、经络与穴位、艾灸的实际 操作、十大艾灸保健穴、灸一灸更健康、灸一灸小病除、灸一灸大病去、 灸一灸更“性”福、灸一灸更美丽、灸一灸宝宝笑。全书分为两部分,前 三章为部分,后三章为第二部分。部分是对艾灸基本知识和基础 理论的概述,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掌握艾灸疗法;第二部分是艾灸疗法的 实际应用,主要介绍了艾灸的十大保健穴,十大健康灸法和不同病症的不 同灸法。 本书采用易学、易懂、便于阅读的图解方法编写。本书用文字介绍艾 灸相关知识的,同时配以图解表格,通过图文对照,让读者快速掌握艾灸 治病保健的方法。本书的附录为穴位速查图集,读者可以通过一些动作对 照,快速、准确地找到相关穴位。相信通读全书后,你将成为自己和家人 的灸疗师。 本书在内容、文字方面可能存在不足,敬请读者指正。 编者

    精彩书摘

    艾灸是一种使用燃烧后的艾条悬灸人体穴位的中医疗法。它的特点是 通过对人体穴位施灸,产生温热刺激作用,从而达到防病治病、长寿保健 的作用。这种疗法早可以追溯到远古先民时代。艾灸疗法不仅在我国医 学史上有重要作用,对于世界医学也做出了巨大贡献。 艾灸的起源与传播 《灵枢·官能》中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艾灸作为我国古 老的一种防治疾病的方法,对于治疗很多疾病都有奇效。艾灸起源于我国 原始社会,是在人类掌握和利用火以后的产物。远古先民风餐露宿缺乏治 疗手段,遇有病痛人们只是用手掐按,或用石头敲击痛处,有时还会用火 烤。久而久之,便积累了一系列治病方式,灸疗的雏形也在此时产生了。 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古人就已经广泛知晓采用艾绒作为灸疗的燃料。 艾草在我国广为生长,古人大概先发现艾是引火、避蚊虫的理想材料,继 而在用艾引火的过程中发明了艾灸。 战国、秦汉时期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的奠基时期,这一时期产生了《 黄帝内经》《难经》等重要理论著作,这些著作中多有对艾灸的介绍。约 成书于战国时代的《黄帝内经》,把灸法作为~个重要的内容进行系统介 绍,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灸疗的起源和各种灸法及其适应症的知识。 东汉时期艾灸有了进一步发展。张仲景所撰写的《伤寒杂病论》中记 载了不少用艾灸治疗某些三阴虚寒症的方法。成书于西汉末年至东汉延平 年间的《黄帝明堂经》是我国部有成熟体系的、针灸并重的腧穴学经 典著作,该书为艾灸对穴治疗奠定了基础。 三国之际诞生了早的灸疗专著,即曹操之子魏东平王曹翕著《曹氏 灸方》七卷,书中所载施灸孔穴增多,施灸的禁忌也较以前诸书具体,并 申明禁灸原因。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并未阻止艾灸的发展步伐。西晋皇甫谧编纂的 《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现存早的灸疗专著,书中详尽地论述了各类疾病 的证侯、取穴,把艾灸专门化、系统化,对针灸学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 作用。晋代名医葛洪的著作中则强调了艾灸对传染病以及急救的作用。 南北朝时,灸疗不仅在民间盛行,而且传入了日本。公元552年,陈文 帝将《针经》赠送给日本钦明天皇,艾灸术从此开始在日本流传。公元562 年秋,吴人知聪携《明堂图》等医书160卷越海东渡,以后,日本多次派人 来我国学医。灸术传入日本后深受朝野重视,发展迅速。 艾灸疗法的发展壮大 在唐代,灸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唐朝建有医科学校,并设有针 灸科,由针博士教授,唐太宗又命甄权等人校订《明堂》,做《明堂人形 图》,足见唐朝对针灸的重视。孙思邈撰集的《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 方》,提倡针灸并用,他特别注重灸量,施灸的壮数多至几百壮。此外, 他还绘制了历史上早的彩色经络腧穴图——《明堂三人图》。 宋代更加重视艾灸在医疗中的作用,并将艾灸列为十三科之一,使灸 学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外,宋代的医学书籍中还有“天灸”或“自灸” 的记载,这是一种不同于温热刺激的另类施灸方法。宋代的《太平圣惠方 》《普济本事方》以及《圣济总录》等医方书中更多地收集了大量的灸疗 内容。艾灸发展到元代并没有停滞,西方子的《明堂久经》和《备急灸法 》为灸学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明代是我国灸疗的全盛时期,其间灸疗学家倍出,参照古代树枝灸的 方法,又有“桑枝灸”“桃枝灸”“神针火灸”以及艾条灸和药条灸。此 外,明代还有灯火灸的记载,是用灯草樵油点火在病人皮肤上直接烧灼的 一种灸法;还有利用铜镜集聚日光,作为施灸热源的所谓“阳燧灸”,与 近代的“日光灸”颇为类似。明代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曾有35 处提到艾和艾灸的用途及灸法,这说明艾灸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清代灸疗学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吴谦等人撰集的《医宗金鉴·刺 灸心法要诀》用歌诀的形式表达刺灸的各种内容,便于初学和记诵。清代 吴亦鼎的专著《神灸经论》是我国历史上又一部灸疗学专著。雷丰的专著 《灸法秘传》,对灸法的认识和应用更上一层楼。 新中国成立后,针灸在医疗、科研、教学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发展, 各级中医院开设了针灸科,综合医院以及卫生院也开展了针灸医疗,全国 以及各省市均先后建立了一批针灸研究机构,一部分中医学院还专设了针 灸系。P16-18

     

     
    《经络奇穴速通:轻松掌握身体自我疗愈的秘密》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本面向大众的实用健康读物,旨在帮助读者深入了解人体的经络系统,掌握简单易行的自我保健方法,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提升生命活力的目的。我们相信,身体本身蕴藏着强大的自愈能力,而经络正是连接身体各部分、调控生命活动的“神经网络”。通过科学而系统的讲解,本书将为你揭示经络的奥秘,让你轻松成为自己健康的守护者。 核心理念: 本书的核心理念在于“顺应自然,调和阴阳”,强调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我们不鼓吹“包治百病”的奇效,而是致力于教授读者如何通过对经络的理解和调理,来改善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增强身体的抵抗力,从而从根本上减少疾病的发生。我们认为,疾病的产生往往源于身体内部的失衡,而经络正是恢复身体平衡的关键所在。 内容亮点: 1. 清晰易懂的经络图解: 本书最显著的特色之一,便是其精美且极具参考价值的经络图。我们摈弃了传统中医书籍中过于复杂、抽象的图示,而是采用现代人更容易理解的风格,以人体的三维解剖结构为基础,清晰地标示出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的主要循行路线、起止点以及关键的穴位。每一条经络都配有详细的图文说明,让你一目了然地看到它们在身体中的具体走向,以及它们与相应脏腑、器官之间的关联。这些图解不仅具有科学的严谨性,更兼具艺术的美感,让学习经络的过程成为一种视觉享受。 2. 精选的经络穴位讲解: 在庞大的穴位体系中,本书精选了与日常保健、常见不适关系最密切的几十个关键穴位。我们不会让读者陷入记忆大量穴位的困境,而是聚焦于那些“点睛之笔”,即那些使用频率高、效果显著、易于定位和刺激的穴位。对于每一个选定的穴位,本书都提供了: 精准的定位方法: 采用“骨度分寸”与“简易取穴法”相结合的方式,让你即使没有专业工具,也能准确找到穴位。例如,会详细描述以某个标志性解剖点为基准,如何一步步定位到目标穴位,并辅以真人示范图,让定位过程生动形象。 详细的功效阐述: 针对每个穴位,会清楚说明其主治的病症、改善的身体不适,以及其在经络系统中的具体作用。例如,某个穴位可能针对头痛,而另一个则可能有助于改善消化不良。 实用的刺激方法: 除了传统的艾灸,本书还会介绍其他简单有效的刺激穴位的方法,如指压、按摩、刮痧等,并详细讲解每种方法的技巧和注意事项,让你能够根据自身情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3. “一学就会”的保健理念: 我们深知,对于许多初学者而言,中医养生常常显得高深莫测。因此,本书秉承“大道至简”的原则,将复杂的理论转化为简单易行的操作。本书最大的目标就是让任何一个对健康有需求的人,都能在阅读后,立刻动手实践,并体会到身体的变化。本书的编写思路是: 问题导向: 从大家普遍关心的健康问题出发,例如失眠、疲劳、颈肩痛、消化不良、感冒咳嗽等,然后引出与之相关的经络和穴位。 循序渐进: 学习过程设计得非常流畅,从基础的经络常识,到具体的穴位,再到综合的保健方案,层层递进,不会让读者感到突兀或困惑。 强调实践: 每一章都会有“实践指导”或“小贴士”,鼓励读者立刻尝试,并分享自己的感受。我们认为,亲身体验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4. 多元化的保健应用: 本书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介绍经络穴位,更重要的是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帮助读者构建一套完整的健康管理体系。 日常保健: 教授如何通过简单的经络按摩或穴位刺激,来提升免疫力,改善精神状态,预防季节性疾病。例如,如何通过按摩足三里穴来健脾胃、增强体质;如何通过按压合谷穴来缓解鼻塞、头痛。 亚健康调理: 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问题,如久坐引起的颈肩腰背疼痛、精神压力过大导致的失眠易怒、肠胃功能紊乱等,提供针对性的经络调理方案。 基础疾病的辅助改善: 明确指出本书并非治疗重疾的替代方案,但可以作为辅助手段,帮助改善一些慢性疾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例如,对于轻度的风湿关节疼痛,会提供相应的穴位按摩方法。 特殊人群的适用建议: 考虑不同年龄段、不同身体状况人群的需求,给出一些基础性的指导,例如,针对老年人的保健建议,或是女性生理期的调理方法。 5. 理性而科学的健康观: 本书在传达中医理念的同时,也注重科学的循证。我们不会夸大任何疗法的效果,而是以一种温和、理性的态度来引导读者。 强调个体差异: 认识到每个人的体质和反应都是不同的,鼓励读者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注重安全第一: 在介绍所有操作方法时,都强调注意事项和禁忌,确保读者的安全。 鼓励健康生活方式: 经络调理只是健康生活的一部分,本书也会穿插一些关于饮食、运动、情绪管理等方面的建议,倡导全面的健康生活方式。 适合读者: 希望主动管理自己健康,远离疾病的普通大众。 对中医养生感兴趣,但不知从何入门的初学者。 经常感到疲劳、失眠、压力大,但不知如何改善的职场人士。 希望通过自然、无副作用的方式来缓解身体不适的人群。 关注家庭成员健康,希望学习简单保健方法的父母或子女。 阅读本书,您将收获: 一副清晰易懂的身体“藏宝图”——认识您的经络和重要穴位。 一套随身携带的“健康工具箱”——掌握简单有效的自我保健技巧。 一种全新的健康视角——理解身体的运作机制,学会与身体和谐相处。 一种自信的健康态度——掌握主动权,成为自己健康的“总工程师”。 我们相信,通过本书的学习,您将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身体,更有效地维护自己的健康,最终实现“健康不请自来,疾病悄然远离”的美好愿景。让我们一起踏上这场探索身体奥秘、拥抱健康人生的奇妙旅程吧!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整体感觉非常接地气,不像很多养生书籍那样显得高高在上,难以企及。“简单艾灸不生病”这几个字,直接击中了我的痛点。我一直想学习艾灸,但总是被那些复杂的理论和穴位名称吓退。这本书的“图解”和“一学就会”,让我看到了希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学习体系。从最基础的艾灸器具介绍、艾绒的选择,到最基础的艾灸手法,再到如何辨别穴位,书中应该一步一步地引导读者。我希望能够看到大量不同角度的穴位图,最好还能有一些动态的演示图或者视频链接(虽然书本身不能包含视频,但如果能有二维码引导那就太棒了)。而且,我非常想知道,对于那些常见的,比如因为工作久坐导致的腰酸背痛,或者因为季节变化引起的感冒症状,有没有一些简单易行的艾灸方法可以应对?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告诉我们“艾灸好”,更能告诉我们“如何去艾灸”,并且“如何通过艾灸去改善特定的不适”。我希望这本书能真正成为我家庭的“健康宝典”,让我在需要的时候,能快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评分

    拿到这本书,第一感觉就是字体清晰,排版也很舒服,阅读起来一点都不费劲。我平时就比较关注养生保健,尤其是那些能够在家自己操作的方法。艾灸对我来说一直是个有些神秘的存在,总觉得需要专业指导。但这本书的“图解简单”和“一学就会”的宣传语,让我觉得它可能是打破了这个门槛。我最看重的是内容的易懂性。我希望它能用非常浅显的语言,配上直观的图示,来讲解复杂的经络穴位。例如,穴位图一定要清晰,标注准确,最好能有身体部位的局部放大图,这样我在自己操作的时候,就能更精准地找到穴位,避免误操作。另外,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治病治疗”的这部分。当然,我不是指它能包治百病,而是希望它能提供一些针对常见小毛病,比如感冒、着凉、腰酸背痛、失眠等,通过艾灸能够有效缓解的方法。如果能有具体的穴位选择、艾灸时间、灸感等方面的指导,那就再好不过了。我希望这本书能成为我家里随手可查的“健康小助手”,在遇到一些小状况时,能够有方法可循,不至于手足无措。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一股浓厚的东方养生气息扑面而来。我一直对中华传统养生文化深感兴趣,尤其是针灸、艾灸等这些温和而有效的自然疗法。看到“图解简单”和“一学就会”这样的字眼,我immediately感受到这本书的亲民性和实用性。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最直白、最易于理解的方式,将艾灸的奥秘一一揭示。我特别希望它能详细讲解经络穴位的具体位置,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其解剖学特征,并配以清晰的插图,让我能够像看地图一样,准确地找到每一个穴位。同时,我希望书中能有针对不同人群(比如女性、老人、儿童)和不同亚健康状态(如疲劳、消化不良、免疫力低下)的艾灸方案。例如,针对常见的颈肩酸痛,书中是否有推荐的艾灸穴位和操作方法?对于容易手脚冰凉的朋友,又该如何通过艾灸来改善?这些具体的问题,是我非常想在书中找到答案的。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从一个对艾灸“只闻其名”的旁观者,变成一个能够“上手实践”的爱好者,让艾灸真正融入我的生活,成为提升健康品质的得力助手。

    评分

    拿到这本《送经络图 图解简单艾灸不生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封面设计,色彩柔和,图案简洁,传递出一种温和疗愈的能量。作为一名对中医养生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既能理论清晰、又能实操简单的艾灸入门书。这本书的“图解简单”和“一学就会”的定位,正是我所期待的。我非常希望书中能有详尽的经络穴位图,并且这些图要足够清晰,标注准确,最好能结合人体骨骼、肌肉等结构进行示意,方便我理解穴位在身体上的具体位置。此外,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保健”和“治病治疗”的实际应用部分。例如,针对常见的亚健康状态,如失眠、疲劳、消化不良等,书中是否能提供具体的艾灸穴位组合、艾灸时间和手法?甚至对于一些小病症,比如受凉、肌肉酸痛,是否也能提供简单有效的艾灸解决方案?我希望这本书能够真正做到“授人以渔”,让我不仅能认识穴位,更能学会如何根据自身情况灵活运用艾灸,从而达到预防疾病、改善健康的最终目的。如果书中还能包含一些艾灸的禁忌人群和注意事项,那就更完美了,能够确保我们在安全的前提下进行艾灸。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色彩搭配就很吸引人,暖暖的橙黄色和清新的绿色,给人一种健康、舒适的感觉。书名“送经络图 图解简单艾灸不生病”直接点明了主题,对于我这样对中医养生感兴趣,但又怕过于复杂的人来说,非常贴心。我一直知道艾灸的好处,但总是觉得专业性太强,不知道从何下手。看到“图解简单”这几个字,我一下子就觉得这本书可能就是我一直在找的“入门秘籍”。我特别期待它能提供清晰易懂的经络穴位图,最好是那种一目了然,能够帮助我快速找到对应位置的。而且,如果能有不同身体状况对应的艾灸方法,那简直太棒了。我希望这本书不只是理论的堆砌,更重要的是实用性,能让我学了就能用,用了就能看到效果。特别是“不生病”这个承诺,虽然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它代表了一种积极的健康追求,也让我对这本书的实用价值充满了期待。我希望能通过这本书,真正掌握一些简单易行的艾灸技巧,让它成为我日常保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不是停留在“想学”的阶段。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