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绝版甲午
定价:39.80元
作者:雪珥著
出版社: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12-1
ISBN:9787513903745
字数:260000
页码:302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标识:23608679
编辑*
★★★★★*:★一手资料:作者披露了大量的海外珍贵史料,不仅有文字资料,还有大量图片资料。
★惊人发现:揭开了一百多年前在华日本间谍网的秘密,具体到某日某时,现场的人物、情景。
★独特视角:作者将中日关系阐述为“天敌”,认为中日之间的各种问题,正在于双方之间的几次大战没有打透,谁也不服谁。
★绝妙解读:甲午战争不仅仅是一场‘武斗’,也是一场‘文攻’。”
★全新修订:本书是《绝版甲午》修订版,但有2/3内容为新增,与原版相比,削去了一些锋芒,而增加了更多史料,内容更为宏大。
内容提要
作者旅居海外十数年,勤于发掘有关甲午战争的英文、日文等稀见史料,在本书中*次详尽披露甲午战争及其前后三十年中日之间的秘闻逸史和内幕故事,为读者展现了比战争本身更详尽宏阔的一段历史。
作者对中日战争多方位的呈现路径和国际化的视角,绝不同于传统教科书式的叙述,不仅揭示了这场战争是中日双方船坚炮利之外的全面较量,更引发了我们对于中国近代*的重大事件,特别是一百多年来中日国运盛衰的重新审视和反思。
目录
序
自序
*部分 鬼子来了
第 一 节鬼子来了
第 二 节手心手背:琉球与新疆
第 三 节北洋水师战长崎
第 四 节袁世凯亮剑朝鲜
第二部分 帝国潜伏
第 一 节谁动了李鸿章的奶酪?
第 二 节“钓鱼”密码
第 三 节上海“间谍门”夹伤美国总统
第 四 节和尚也疯狂
第 五 节乱世孽缘:间谍与农夫
第 六 节“死也要面向东方”
第 七 节教授也当序
自序
*部分 鬼子来了
第 一 节鬼子来了
第 二 节手心手背:琉球与新疆
第 三 节北洋水师战长崎
第 四 节袁世凯亮剑朝鲜
第二部分 帝国潜伏
第 一 节谁动了李鸿章的奶酪?
第 二 节“钓鱼”密码
第 三 节上海“间谍门”夹伤美国总统
第 四 节和尚也疯狂
第 五 节乱世孽缘:间谍与农夫
第 六 节“死也要面向东方”
第 七 节教授也当
第 八 节“五百年一遇的伟人”
第 九 节私营老板支撑谍报网
第 十 节上山下乡:比中国人更了解中国
第十一节帝国的青春躁动
第十二节“请在神社给我留个位”
第十三节“大清全民都腐败”
第十四节日军“恢复中华”?
第十五节武力压服中国联合对抗西方
第三部分 帝国决斗:甲午幕后秘辛
第 一 节舆论动员:文明VS. 野蛮
第 二 节外宣工作:“日本料理”西式营销
第 三 节危机公关:炒作日军“文明之师”
第 四 节第四权力:媒体也是战斗力
第 五 节“未能事人,焉能事鬼”
第 六 节“霞关外交,料亭政治”
第 七 节当“鬼使”遭遇“神差”
第 八 节反清复明的解放者
第 九 节有国才有家:大梦谁先觉?
第 十 节大清精英缘何内讧?
第十一节“猪尾巴”找到了尊严
第十二节日式“汉奸”伊藤博文
第十三节利刃在手:杀敌还是自宫
第十四节“海龟”大对决
第十五节 英国震撼提议:分割朝鲜、中日各半
第十六节大清朝的抗日娘子军
第十七节日军家书:鞠躬尽瘁征讨中国
第十八节日本小村庄立碑纪念侵华
第四部分 一衣带血
第 一 节龙惊黄祸
第 二 节北京城的“皇军”
第 三 节鹰派梁启超
第 四 节暗战西伯利亚
第 五 节澳大利亚卖中国?
第 六 节援日抗震反遭屠杀
第 七 节捂紧钱包抵制日货
第五部分 朝鲜反目
第 一 节带刺的金达莱
第 二 节虎落汉阳:大韩帝国出轨
作者介绍
雪珥,澳大利亚籍华人,职业商人,非职业历史拾荒者。一直致力于收藏与晚清有关的海外文物,通过挖掘海外史料,运用国际关系理论,以国际化的崭新视角、跨学科的宽阔思维重新审视中国近代史,不仅注重历史的实证研究,更重视思想的理性和宽容,以及历史研究成果的大众传播。主要著作有《绝版甲午:从海外史料揭秘清日战争》《国运1909:清帝国的改革突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绝版恭亲王》(文汇出版社2011)《辛亥计划外革命:1911年的民生与民声》(中国画报出版社2011)《李鸿章政改笔记》(线装书局2013)《大东亚的沉没》(三联书店2014)等。
文摘
暂无
媒体*
在这本书中,作者引用战争前日本间谍的话:国家是人民的集合体,人民是国家组织的一“分子”,“分子”一旦腐败,国家岂能独强?中国的“分子”们集体腐败,国家的元气就丧失消亡,这比政策的失误还要可怕,政策的失误尚可以扭转过来,而国家元气的腐败就“不易返回中道”了。
——崔永元
该书中雪珥以甲午战争前日本间谍潜伏史料,披露了甲午战争期间一些不为人知的秘闻轶史和内幕故事,揭开了100年前在华日本间谍网的秘密。书中史实叙述具体到某日某时,现场的人物、情景,令人扼腕兴叹。
——萨苏
这是一本能够激发思考的书。作者并没有给出简单的答案,而是将复杂的问题摆在了读者面前,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判断。他用大量的史料支撑着自己的观点,但又没有被史料所束缚,而是以一种批判性的视角,对历史事件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我从书中看到了那个时代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尴尬处境,以及在内政改革上的困境。这些问题,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本书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也让我认识到,一个民族的强大,不仅仅在于军事力量,更在于思想的解放、制度的完善和文化的自信。读完这本书,我感到自己的视野更加开阔了,对历史的理解也更加立体和深刻了。
评分这本书带给我的冲击远超想象。它不仅仅是关于战争,更是关于一个民族的觉醒与阵痛。作者用一种近乎残酷的真实,揭示了那个时代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以及那些本可以避免的悲剧。字里行间透露出的,是一种深深的痛惜,仿佛作者也在为那个时代的失败而扼腕叹息。我从书中看到了无数个鲜活的面孔,他们有的是民族的精英,有的是血性的战士,有的是无奈的平民。他们的故事,交织成一曲悲壮的挽歌,也奏响了民族复兴的序曲。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历史的意义,它不是简单的过去,而是影响着现在的未来。我从中汲取了力量,也警醒了自己,要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肩负起属于这个时代的责任。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非常有力量,有一种直击人心的震撼感。作者仿佛亲身经历了那个时代,他的叙述充满了现场感和代入感。我仿佛能看到那些海面上炮火的硝烟,听到甲板上士兵的呐喊,感受到官员们在会议室里的焦虑与挣扎。这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让历史不再是冰冷的文字,而是鲜活的生命。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的命运所牵动,为他们的牺牲感到悲壮,为他们的抗争感到敬佩。同时,我也看到了那个时代中国社会的种种病灶,那些根深蒂固的腐朽与麻木,让人感到痛心。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历史的进程并非一帆风顺,它充满了曲折与反复。阅读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被震撼、被触动、被思考的过程。
评分历史的厚重感扑面而来,仿佛能听到战鼓擂动,刀剑碰撞之声。作者以饱含深情却又冷静客观的笔触,将那段屈辱而又波澜壮阔的岁月展现在我们面前。从宏观的国际局势,到微观的个体命运,作者都细致入微地进行了描绘。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在历史的洪流中或沉沦,或抗争,或无奈,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我尤其被其中对于人物心理的刻画所打动,那些身处历史漩涡中的决策者、执行者、甚至普通士兵,他们的挣扎、他们的信念、他们的绝望,都被描摹得栩栩如生。掩卷之时,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悲愤,更有一种对历史的反思和对民族命运的关切。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一段历史事件的记录,它更像是一面镜子,照见了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也映照出我们当下的一些思考。文字间流淌的,是历史的温度,是人性的光辉与阴影,是民族的兴衰荣辱,都让人不禁陷入沉思。
评分我一直对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充满了好奇,总觉得其中隐藏着许多不为人知的秘密和值得深入挖掘的故事。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满足了我这份探求的欲望。作者的叙事方式并非枯燥的史料堆砌,而是充满了戏剧张力,仿佛一部精心编排的大戏,将我们带入那个充满硝烟与权谋的舞台。每个章节都像是一个独立的片段,又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共同构建起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我特别欣赏作者对于细节的捕捉,那些不起眼的事件、人物的只言片语,都可能成为解开历史谜团的关键。读这本书,就像是在侦破一起跨越百年的悬案,每一个线索都牵引着我的思绪,让我迫不及待地想要知道接下来的发展。这种阅读体验,既烧脑又过瘾,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历史的迷人之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