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瑞士和日本的山林公地能维持几个世纪的经济增长和生态稳定,而土耳其的近海渔场却屡屡因过度捕捞而发生冲突?
为什么菲律宾桑赫拉的农民能建立起长期有效的公共灌溉系统,而美国加州政府却迟迟无法解决地下水的过度使用问题?
面对哈丁的“公地悲剧”,一些人建议由“国家”对绝大多数自然资源实行控制,以防止它们的毁灭;另一些入则建议把这些自然资源私有化就能解决问题。但我们在现实世界中看到的是:无论国家还是市场,都未能成功地解决“公地悲剧”;反而是许多地方和社群中的人们,借助既不同于国家也不同于市场的制度安排,对某些资源系统成功地实行了适度治理。
那么,对于一个地方和社群中互相依赖的公民而言,如何才能实现真正有效的自我组织和治理,从而在所有人都面对搭便车、规避责任或其他机会主义行为诱惑的情况下,取得持久的共同收益?
对此,《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讲)》通过对各种成败案例的实证考察,首次系统地总结了人们用以分析公共事物解决之道的理论模型,并从博奔的角度探索了政府与市场之外的自主治理公共资源的可能。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
公共经济学研究和化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之一,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曾经担任过美国政治学协会主席、美国化共选择学会主席、公有产权研究协会主席等学术职务。
1997年获得弗兰克?塞德曼政治经济学大奖,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亦是历史上一个获得该奖项的女姓。
导言
第*章 公地治理之反思
三种有影响的模型
模型的隐喻性用法
当前的政策方案
挑战
第二章 研究公共池塘资源情境中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制度方法
公共池塘资源的情境
相互依存、独立行动和集体行动
三个难题:供给、承诺和监督
调查框架
现实场景的制度研究
第三章 长期存续的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的公共池塘资源分析
高山草场和森林的社群保有权
韦尔塔的灌溉制度
菲律宾桑赫拉的灌溉社群
长期存续的公共池塘资源自治理制度的相似处
第四章 制度变迁分析
抽水竞赛
诉讼博弈
企业家博弈
多中心的公共企业博弈
制度供给分析
第五章 制度失败和制度脆弱性分析
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土耳其近海渔场
公共池塘资源问题不断的加利福尼亚地下水流域
斯里兰卡渔场
斯里兰卡水利开发工程
新斯科舍近海渔场的脆弱性
来自本研究案例比较的教训
第六章 自主组织和自主治理公共池塘资源的分析框架
供给问题、可信承诺问题和相互监督问题
制度选择的分析框架
对社会科学研究的挑战
参考书目
我原本以为这是一本晦涩难懂的理论经济学著作,毕竟“制度的演进”听起来就充满了专业术语和复杂的模型。但令我惊喜的是,这本书的叙事非常引人入胜,更像是作者与读者的一场深入交流,而非枯燥的学术讲义。奥斯特罗姆教授以一种极为清晰和有条理的方式,逐步展开她的研究,从质疑经典的“公地悲剧”理论开始,一步步带领读者进入一个更加 nuanced(细致入微)的世界。她没有简单地否定过去的理论,而是指出了其局限性,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更具包容性和实践性的分析框架。书中的案例分析做得非常出色,不是简单地罗列事实,而是深入挖掘了制度如何形成、如何演变、又如何面临挑战并作出调整的过程。我特别喜欢她对“信任”和“规范”在集体行动中的作用的阐释,这往往是经济学理论容易忽略的社会维度。她强调了互惠、惩罚和共享的价值,这些人类情感和行为模式,在制度的构建和维系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学习一套观察和理解人类社会组织方式的“高级工具”,让我对身边的一些公共事务,比如小区的物业管理、社区的绿化维护,都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颠覆了我对“公共事物”的认知!我一直以为,公共事物的治理要么是政府包揽,要么就是听之任之,结果陷入无休止的“公地悲剧”。但读完这本书,我才明白,原来社区、村落、甚至渔民合作社,在没有政府强大干预的情况下,也能够自发地建立起一套行之有效的规则,来管理和维护他们的共同资源。书中那些生动的案例,比如西班牙瓦伦西亚的灌溉水分配,美国俄勒冈州的森林管理,还有菲律宾的渔业社区,都让我看到了人类群体在面对共同挑战时,惊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作者奥斯特罗姆教授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深入到现实世界,通过大量实地研究,揭示了那些成功的集体行动制度背后隐藏的共性。她强调了沟通、信任、明确的边界、集体决策、冲突解决机制等关键要素,这些看似朴素的原则,却构成了稳定和可持续的公共事物治理的基石。尤其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她并没有将所有成功归功于某个单一模式,而是承认了多样性的重要性,不同的社区、不同的资源,需要不同的治理方案。这本书不只是一本学术著作,更像是一本关于人类合作智慧的百科全书,为我们理解和解决当下社会面临的许多复杂问题提供了宝贵的视角和启示。
评分我是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书的,当时正在寻找关于社会组织和集体行动的深度分析。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才真正理解了“制度”的强大力量,它不仅仅是书面的规章制度,更是人们在长期互动中形成的共享的理解、期望和行为模式。奥斯特罗姆教授的研究,让我看到了那些看似脆弱的社区,如何在没有外部强制力的情况下,通过自我组织和自我约束,有效地管理他们的共同资源,避免了资源枯竭或过度开发。她提出的“八项普适性设计原则”可以说是这本书的核心精华,这些原则不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而且在各种不同的情境下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比如“清晰的边界”和“与集体利益相符的个人收益”这两条,看似简单,但却是很多集体行动失败的根源。我特别欣赏作者在书中反复强调的“自下而上的解决方案”,这与我们习惯的“自上而下的政府主导”模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我们思考如何解决当前的一些社会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这本书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它会改变你思考公共事务的方式,让你更加关注制度的设计和实践。
评分作为一名对社会科学领域略有涉猎的读者,我一直对“公共物品”的供给和管理问题非常感兴趣。在阅读【正版现货】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集体行动制度的演进 埃莉诺·奥斯特罗姆 著 之前,我对这个问题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些基础的经济学理论层面,总觉得公共物品的提供是一个棘手的难题。但是,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奥斯特罗姆教授以其卓越的洞察力和扎实的实证研究,为我们揭示了公共事物治理的另一条道路——即通过社区内部的集体行动和制度创新来实现可持续的管理。书中详尽的案例分析,从不同地域、不同类型的公共事物入手,清晰地展示了成功的集体行动所必须具备的要素,例如明确的资源边界、参与者的集体决策权、有效的监督和惩罚机制,以及与当地文化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治理规则。这不仅仅是理论上的阐述,更是基于大量现实世界的数据和观察,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指导意义。她提出的“普适性设计原则”更是为我们理解和构建有效的集体行动制度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观察和分析公共事物问题的全新视角,让我们看到,治理的钥匙并非只掌握在政府手中,社区自身的力量同样不可小觑,而且在很多情况下,这种“自下而上”的治理模式反而更能适应当地的具体情况,也更容易获得社区成员的认同和支持。
评分这本书给我的启发是,人类在面对共同利益和挑战时,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能力去组织和管理。我过去总觉得,公共事物之所以难以管理,是因为人性的自私和缺乏约束,但这本书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向我展示了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和可持续性。奥斯特罗姆教授的研究,打破了我对“公地悲剧”的固有认知,她证明了在适当的制度安排下,人们可以合作,可以建立信任,可以共同维护共享的资源。她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案例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从渔业到林业,从水资源到公共草原,几乎涵盖了所有可能面临共同管理难题的领域。她的分析非常细致,不仅仅关注制度的结构,更关注制度是如何在实践中被执行、被调整、被创新的。我尤其喜欢她对“集体决策”和“多层次治理”的论述,这表明了成功的公共事物治理往往需要包容不同的声音,并建立一个灵活的、多层级的管理体系。读这本书,让我对人类社会的韧性和创造力有了更深的信心,也对如何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封面有破损
评分还行。
评分还行。
评分还不错
评分很好
评分好。
评分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
评分还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