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李维汉同志的回忆录,回忆他从大革命时期一直到1964年间的革命历程,包括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回顾和探索。
目录 上册上册
序
回忆新民学会
大革命时期的湖南
一、建党时期
二、北伐战争的准备时期
三、北伐战争时期
四、大革命的失败
五、经验教训
关于我在“马日事变”过程中一些情况的说明
一、我在“马变”前后
二、中央的方针是和平解决
三、关于《告党员书》和《机会主义史》中的批判
关于八七会议的一些回忆
八七会议的历史背景
八七会议的经过
对八七会议的评价
对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的回忆与研究
八七会议后的政治形势和党中央所做的主要工作
十一月扩大会议的召开和我对几个决议案的看法
盲动主义“总策略”的执行和我去两湖巡视的情况
共产国际的二月决议和“左”倾盲动主义的基本结束
瞿秋白“左”倾盲动主义错误的思想根源和历史背景
回顾党的六大前后
六大的历史背景和准备工作
六大期间留守中央的工作
我对六大的几点看法
回忆江苏省委(1928年10月至1930年12月)
一、巡视上海工作期间
二、省委领导的加强和工作的开展
三、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在江苏的贯彻
四、经验教训
六届四中全会前后
四中全会的召开和王明的上台
关于罗章龙的分裂主义问题
去苏联学习
在中央苏区
回忆长征
一、转移准备
二、长征初期
三、遵义会议前后
四、从二渡赤水到天全、芦山
五、在杂谷脑
六、过大草地
七、脱离险境
八、俄界会议
九、胜利会师
初到陕北
一、陕北苏区——红军长征的落脚点
二、参加纠正错误肃反
三、参加瓦窑堡会议
四、中央机构和地区组织的变动
五、中央组织部的工作
六、联系陕北省委的工作
七、在定边三个月
八、任陕甘省委书记
九、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党中央建立新的革命
大本营计划基本实现
回忆中央党校
一、瑞金时期”
二、初到陕北时期
三、延安初期
四、离职
五、经验
回忆陕北公学
一、陕公的创立
二、党中央和毛泽东对陕公的亲切关怀
三、陕公的教育方针
四、陕公的教学组织、教学过程
五、陕公的校风
六、艰苦奋斗是陕公的光荣传统
七、陕公分校的创办与后期陕公
八、陕公的共产党组织和党员
九、成绩、经验和教训
中央干部教育部和延安干部教育
一、中央干部教育部的成立
二、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发展的三阶段和中央干部教育部的工作
三、延安干部学校教育的三阶段
四、党内教条主义思想体系的发生、滋长和被改造
五、编辑《共产党人》
六、小结
下册
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和少数民族工作
一、中共中央西北工作委员会的成立及其任务
二、西工委的少数民族研究工作
三、培养少数民族的干部
四、组织少数民族的抗日救国团体
五、交流和促进民族文化
六、支持和帮助少数民族建立自己的武装
七、陕甘宁边区是全国少数民族解放的灯塔
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和整风运动
一、从马列学院到中央研究院
二、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工作
三、中央研究院的整风运动
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回顾
一、毛泽东的嘱咐
二、精兵简政
三、审干和“抢救”
四、政权建设
五、自力更生,建设边区
六、文化教育
七、土地改革
八、接待中外记者参观团
附件一:陕甘宁边区建设简述(1944年6月)
附件二:罗迈秘书长的谈话
旧政治协商会议和南京谈判
一、抗日战争胜利后的形势和我党的方针
二、重庆谈判
三、旧政治协商会议
四、第三方面的表现
五、中央派我参加中共代表团工作
六、蒋介石蓄意发动内战,破坏政协决议
七、六月停战谈判
八、美帝国主义者积极支持蒋介石打内战
九、反内战运动风起云涌,蒋介石残酷镇压
十、在上海的统一战线工作
十一、十月谈判,争取教育第三方面
十二、谈判破裂,胜利返回延安
真假和谈的斗争——记北平和谈
一、美蒋策划假和谈阴谋我党的基本方针
二、李宗仁的“谋和”活动 我党的斗争策略
三、北平谈判
四、争取南京代表团的工作
五、和谈斗争的成果
建国以来十五年统战工作的回顾与再认识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形势任务和党对统一战线工作的基本方针
二、为实现共同纲领而努力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针、步骤和基本经验
四、过渡时期的政权建设和统一战线组织
五、过渡时期的民主党派和知识分子工作
六、1956年统一战线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
七、反右派斗争和整风运动
八、为克服暂时困难而斗争的三年(1960年一1962年)
九、两场错误的批判(1962年、1964年)
附件:关于将资本主义工业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的意见
编者的话
拿到《回忆与研究(上、下)》这本书,首先吸引我的便是它略带复古的排版和字体。在如今充斥着各种花哨设计的书籍市场中,这种朴实无华的风格反而显得尤为珍贵。它传递出一种“内容至上”的信号,仿佛在说,请勿被表象所迷惑,真正值得你深入探索的,是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洪流。我猜测,作者在撰写此书时,定是怀揣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对知识的严谨,以及对读者负责的态度。修订版的出现,更让我对接下来的阅读充满了期待,这不仅仅是一次内容的更新,更可能是一次思想的精炼,一次逻辑的重塑。
评分我一直对那些能将个人经历与宏大叙事巧妙融合的作品情有独钟。《回忆与研究》这个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强大的吸引力。一方面,“回忆”二字将我们拉近了作者的个人世界,让我们有机会窥探他的人生片段、情感起伏,甚至那些不为人知的内心挣扎。另一方面,“研究”则指向了一种理性的、深入的探索,它暗示着作者并非仅仅在倾诉,而是在通过严谨的分析,试图揭示某些现象背后的真相,或者构建一套有说服力的理论体系。2013年的修订,则为这份回忆与研究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我期待看到作者如何在过去的时光里,找到了与当下连接的桥梁。
评分看到《回忆与研究(上、下)(2013修订版)》这个书名,我立刻联想到了一种将个人过往的经历与对这些经历的深刻反思结合起来的写作模式。这种模式,往往能让读者在领略作者人生轨迹的同时,也能获得思想上的启发。2013年的修订,让我猜测作者可能在其中融入了近几年对某些事件或思想的新解读。也许是时代的发展,让某些旧的观点需要被重新审视,也许是作者自身阅历的增长,让他对某些问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我希望这本书能带我进入一个既有温度又有深度的思想世界。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虽然没有张扬的色彩,却有一种历久弥新的沉静感。封面上“回忆与研究”这四个字,仿佛是一位智者在向你娓娓道来他的故事与思考。我尤其好奇“上、下”两册的划分,它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内在联系?是时间上的线性推进,还是主题上的相互补充?2013年的修订,更增添了一层期待。这意味着这本书并非一次性的创作,而是作者在不断打磨、完善自己思想的成果。在阅读过程中,我期待能捕捉到作者在不同时期思维的变化,以及他对某些问题的深入挖掘。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带着一种沉静而厚重的质感,仿佛能感受到岁月在纸页间缓缓流淌。2013年的修订版,光是这个日期就勾起了我对于“修订”二字的无限遐想。作者为何要修订?是时代变迁带来了新的视角,还是作者本身有了新的感悟,亦或是某些历史事件在新的解读下需要被重新审视?我迫不及待地想在书中寻找答案。每一本经过修订的书,都像是作者对过往思想的一次对话,一次自我超越。这种“再版”本身就蕴含着一种哲学意味,它证明了作者的思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动态中发展,在碰撞中升华。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简单却极具概括性,如同点石成金的钥匙,打开了通往作者内心世界和思想深处的门。《回忆与研究》这四个字,本身就包含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叙事方式——感性与理性。我好奇作者是如何在这两者之间游走的,是如何将那些私密的个人经历,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思考。2013年的修订版,则为这份探索增添了时效性。它暗示着作者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沉淀之后,对自己的思想进行了再审视和再提炼。我期待在字里行间,看到一种超越时间的智慧,一种历久弥新的思考。
评分这本书的标题,让我立刻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探究欲望。《回忆与研究》这四个字,预示着一场关于过去与现在的对话,一次关于个人经验与普遍真理的探索。我期待作者能够以一种真诚的态度,分享他的生活片段,同时也能以一种严谨的学术精神,对这些片段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解读。2013年的修订版,更是为这份期待增添了层次感。在过去的数年里,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者的思考是否也因此而产生了新的火花?我渴望在书中找到那种既有时代印记,又能穿越时空的智慧。
评分《回忆与研究》这个书名,给我一种将私人叙事与公共议题相结合的预感。我非常好奇作者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经历,与更宏大的历史、社会或者思想脉络联系起来的。这种结合,往往能赋予回忆以更深刻的意义,也能让研究更具人情味。2013年的修订版,让我觉得这本书并非一成不变的文本,而是在不断发展和完善。这说明作者对自己的思想有着持续的关注和反思,也愿意与读者分享这种动态的思考过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进入一个既充满个人色彩,又具有普适价值的思想空间。
评分不得不说,初次翻阅《回忆与研究(上、下)》的扉页,就有一种被一种深邃的思想所包裹的感觉。书名本身就包含了“回忆”与“研究”两个词汇,这预示着作者试图在个人化的叙事与客观的分析之间找到一种平衡。这种结合是极具挑战性的,因为它需要作者不仅拥有深刻的洞察力,还需要具备驾驭复杂材料的能力。2013年的修订版,更是让这份挑战增添了一层历史的厚度。在过去的几年里,世界发生了多少变化?作者的视角是否因此而改变?他对某些问题的看法是否有了新的发展?这些都是我渴望在书中寻找的答案。
评分从书名《回忆与研究(上、下)》中,我能感受到作者想要通过个人经历的切入点,来探讨更广阔的社会、历史或思想议题。这种“由小见大”的叙事方式,往往能带来更强的代入感和感染力。2013年的修订版,则是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它让我思考,作者在过去的几年里,对哪些过去的观点进行了反思,又在哪些新的领域进行了拓展。这种自我更新的能力,正是优秀思想家所具备的特质。我希望能在这本书中,找到作者如何将零散的回忆串联成有意义的研究,又是如何通过研究来印证或修正自己的回忆。
评分东西很好,书不错,正版机构值得信任!
评分东西很好,书不错,正版机构值得信任!
评分一
评分东西很好,书不错,正版机构值得信任!
评分东西很好,书不错,正版机构值得信任!
评分东西很好,书不错,正版机构值得信任!
评分一
评分东西很好,书不错,正版机构值得信任!
评分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