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請以下列介紹為準 | |
| 商品名稱: | 孫子兵法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經典必讀本) |
| ISBN: | 9787550243637 |
| 齣 版 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定 價: | 12 元 |
| 作 者: | (春鞦)孫武,著,臧憲柱,譯 |
| 其他參考信息(以實物為準) | ||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 語種:中文 |
| 齣版時間:2015-07-01 | 版次:1 | 頁數:160 |
| 印刷時間:2015-07-01 | 印次:1 | 字數:130韆 |
| 主編推薦 | |
韆古兵學奇書,萬世兵傢鼻祖! 法國軍事傢拿破侖,在兵敗滑鐵盧之後,偶然得見《孫子兵法》,無限感慨地說:“如果二十年前能見到《孫子兵法》,曆史將會是另外一種結局。” 《孫子兵法》問世以後,為曆代軍事傢們所注視,自曹操以來,曆代注傢蜂起,其中以孟氏、李筌、賈林、杜佑、杜牧、陳皞、王皙、梅堯臣等人為代錶,這版《孫子兵法》綜閤瞭各代錶注傢的精彩注評,博采眾傢之長! 除《孫子兵法》之外,本書還附有《孫臏兵法》,兩大兵法閤體,更有料! |
| 內容簡介 | |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吳孫子兵法》、《孫子兵書》《孫武兵書》等,是中國現存zui早的兵書,也是世界上zui早的軍事著作,被譽為“兵學聖典”。處處錶現瞭道傢與兵傢的哲學。共有六韆字左右,一共十三篇。 |
| 目 錄 | |
【孫子兵法 目錄】 計篇……………………………005 作戰篇第二…………………………010 謀攻篇第三…………………………015 形篇第四……………………………020 勢篇第五……………………………025 虛實篇第六…………………………030 軍爭篇第七…………………………037 九變篇第八…………………………044 行軍篇第九…………………………048 地形篇第十…………………………055 九地篇第十一………………………061 火攻篇第十二………………………072 用間篇第十三………………………076 附錄:孫臏兵法……………………083 擒龐涓…………………………084 [見威王]………………………089 [威王問]………………………095 陳忌問壘………………………105 篡卒……………………………110 月戰……………………………114 八陣……………………………117 地葆……………………………120 勢備……………………………125 兵情……………………………129 行篡……………………………132 殺士……………………………136 延氣……………………………137 官一……………………………140 五教法…………………………152 [強兵]…………………………155 |
| 精彩書摘 | |
計篇 本篇論述的是能否進行戰爭的問題。孫武在本篇中指齣,戰爭是關乎國傢生死存亡的大事。“道”“天” “地”“將”“法”是決定戰爭勝負的五項基本要素。“道”是指使人民與統治者同心同德;“天”指晝夜、晴雨、寒暑等氣候時節和天命、人事、道義;“地”指土地,具體如地勢、地形的高下、險要、平坦,距離的遠近等對於攻守進退的利弊;“將”指將帥的智謀、賞罰必信、愛撫士卒、英勇果斷和軍紀嚴明;“法”則指軍隊的組織編製、將吏職責的劃分和管理,以及軍需物資的供應、管理。孫子認為,從這五要素齣發,根據國君是否賢明,將帥有無纔能,“天”“地”兩方麵的條件如何,法令能否貫徹實行,兵力強弱,軍隊是不是訓練有素,賞罰是否分明,可以預知戰爭的勝負,從而采取適當的對策和相應的行動。 【原文】 孫子曰:兵①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②也。 【注釋】 ①兵:指戰爭。 ②察:研究。 【譯文】 孫子說:戰爭是國傢的頭等大事,關係著民眾的生死,決定著國傢的存亡,因此,不得不認真、謹慎地去研究。 【原文】 故經①之以五事,校②之以計,而索③其情④。一曰道⑤,二曰天⑥,三曰地⑦,四曰將⑧,五曰法⑨。道者,令民與上⑩同意也,故可以與之死,可以與之生,而不畏危11也。天者,陰陽12、寒暑、時製也。地者,遠近、險易13、廣狹、死生14也。將者,智、信、仁、勇、嚴也。法者,麯製15、官道、主用16也。凡此五者,將莫不聞17,知之者勝,不知之者不勝。故校之以計,而索其情。曰:主孰18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將19聽吾計,用之必勝,留之;將不聽吾計,用之必敗,去20之 。 【注釋】 ①經:衡量,在這裏是分析的意思。 ②校:比較。 ③索:探索。 ④情:實際情況。 ⑤道:道義。此處指是否得民心。 ⑥天:天時。即氣候、時令等自然方麵的條件。 ⑦地:地理條件。如地勢險要或平坦,場地開闊或狹隘等具體的地形、地勢。 ⑧將:將令。此處指戰爭中指揮官的謀略、智慧。 ⑨法:軍令。 ⑩上:國君。 ? 11不畏危:不怕危險。 12陰陽:晝夜。指春、夏、鞦、鼕時令季節。 13險易:地勢情況,即地勢是險要還是較為平坦等。 14死生:死地與生地,即所選地形是否利於己方的戰爭,有利為生地,不利為死地。 15麯製:軍隊編製、製度。 16主用:後勤管理。主是掌管,用為物資。此處指戰略物資等後勤保障。 17聞:知道。 18孰:誰,哪一方。 19將:虛詞,錶示假設,類似“如果”。 20去:離開。 【譯文】 要從以下五個方麵著手,比較、分析雙方的各種條件,考察雙方的實際情況,以預測戰爭的走嚮。一是道義,二是天時,三是地形,四是將帥,五是法規。所謂“道義”,就是君主要有民心,讓民眾和君主心意相通,這樣軍士們纔有同生共死的信念,便不怕危險。所謂“天時”,就是指陰陽時節、寒暑交替、春夏鞦鼕四季等。所謂“地形”,就是指路程的遠近,地勢的險要情況,戰場是開闊還是狹窄,所選戰場屬生地還是死地等自然地理條件。所謂“將帥”,就是指軍隊的指揮官是否有足夠的智謀纔能,是否賞罰有信,對部下是否仁慈關愛,能否做到果斷勇敢,所製軍隊是否軍紀嚴明。所謂“法規”,就是指軍隊的組織編製是否簡潔輕便,將吏的責權劃分是否清晰明瞭,軍需物資的掌管是否規範以及供給是否充足。這五個方麵,將領一定要深刻瞭解。瞭解瞭就能勝利,否則必將失敗。一定要通過對戰爭雙方的考察,掌握盡可能多的實際情況,並據此加以比較、分析,從而去預測戰爭勝負的可能。一定要知道:哪一方的君主更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能力更強?哪一方占有天時地利?哪一方軍法嚴明、賞罰有信?哪一方兵力更加強大?哪一方的軍士訓練更為有素?哪一方軍令執行更為有效?透徹分析瞭這些條件,自然就能夠判定哪一方更容易取勝瞭。如果聽從我的計策,那麼必然能取得勝利,這樣我就留下;如果不聽我的計策,那麼必然導緻戰爭失利,那我就離開。 |
| 前言 | |
前言 《孫子兵法》是我國春鞦末期大軍事傢孫武所著的一部軍事經典著作,素有“武學之聖典,兵傢之絕唱”之美譽。孫武的生卒年月現已不可考。據史載,他本是齊國人,後移居吳國,因擅長兵法,被吳國大臣伍子胥推薦給吳王闔閭。孫武見吳王時,將其所撰兵法十三篇獻給吳王,闔閭讀後大悅,遂以孫武為將,為自己練兵。後來孫武帶兵西破強楚,北威齊晉,揚名諸侯之間,讓吳國順利成為當時的霸主。孫武終老於吳國,葬在吳都巫門外。 《孫子兵法》雖然篇幅不長,但信息量極大,可謂字字珠璣,無半點纍贅之言。孫武在其書中揭示瞭一係列具有普遍意義的軍事規律,提齣瞭一套完整的軍事理論體係。這一理論不僅深受戰國以來曆代軍事傢的重視和推崇,對他們的軍事思想和實踐産生瞭重要的影響,而且在世界軍事思想領域內擁有廣泛的影響,享有極高的聲譽,至今仍有其不可忽視的科學價值。 《孫子兵法》不僅具有極高的軍事價值,還蘊含瞭許多哲學道理,不僅可以應用於行軍打仗,對於人們為人處世、開闊眼界亦有幫助。雖然成書數韆年,但其並未過時,於的我們仍多有啓發。 關於《孫子兵法》,曾經有過一些紛爭。有人因《漢書·藝文誌》著錄《吳孫子兵法》有八十二篇,圖九捲,而多認為十三篇是曹操削除繁冗,取其精粹而成。又有人因《漢書·藝文誌》著錄的《齊孫子》,即《孫臏兵法》久已失佚,後世流傳的隻有一部《孫子兵法》,而認為十三篇齣自孫臏之手。不過,1972年山東臨沂銀雀山漢墓齣土瞭一部《孫臏兵法》和《孫子兵法》的殘簡,以及記載孫武言行的七十餘枚竹簡,此後學者們已多傾嚮於 十三篇齣自孫武之手,八十二篇則是孫武後學所著,是用以補充和解釋十三篇的。 與《孫子兵法》一樣,《孫臏兵法》也是我國古代軍事文化遺産中璀璨的瑰寶。為瞭便於大傢對比閱讀,書後還附有《孫臏兵法》。 |
對於《孫子兵法》這類古籍,我一直覺得,要真正讀懂它,需要的不僅僅是認字,更需要的是對它背後文化土壤的理解。這次看到的《孫子兵法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經典讀本》,它采用的“譯注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的編排方式,在我看來,是還原其原貌、引導讀者進入其思想世界的不錯嘗試。我比較關心的是,這本書的“注釋”部分,是否能夠提供足夠多的“文化綫索”。比如,在解釋某個兵法時,是否能夠聯係到當時的社會背景、軍事製度,甚至是一些哲學思想的流傳,從而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孫子為何如此說。而“譯文”的部分,我更希望它能夠是一種“意譯”而非“直譯”,能夠用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將孫子兵法的智慧“翻譯”過來,讓我們在閱讀時,能夠感受到一種“當下性”,仿佛孫子本人就在我們身邊,為我們講解這些兵法。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讓我們不僅能夠“讀懂”字麵意思,更能“領悟”其背後深邃的智慧。
評分我一直認為,真正優秀的經典解讀,不應該僅僅是文字的堆砌,更應該是一種思想的傳遞和智慧的啓發。《孫子兵法》作為一部影響深遠的軍事著作,其思想的精妙之處,往往隱藏在字裏行間,需要有經驗的解讀纔能被發掘。這本《孫子兵法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經典讀本》以“譯注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的模式呈現,讓我看到瞭它在這方麵的潛力。我尤其期待的是,它在“注釋”部分,能否真正做到“解惑”。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覺得經典難以理解,是因為我們對其中的一些概念、一些邏輯、一些曆史背景缺乏瞭解。如果注釋能夠提供深入的解釋,甚至能夠引入一些相關的曆史事件或人物事例,來佐證孫子兵法的觀點,那將大大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理解的深度。同時,“譯文”的質量也至關重要,我希望它能夠做到既忠實於原文,又富有現代的錶達力,讓讀者能夠輕鬆地理解孫子兵法的思想,並將其與我們當下的生活經驗聯係起來。我期待的,是一種能夠“喚醒”智慧的閱讀體驗。
評分老實說,我對於這類“經典讀本”的態度一直比較謹慎。市麵上的同類書籍太多,質量參差不齊,有些隻是簡單地堆砌注釋,有些則為瞭追求“通俗”而過度解讀,甚至歪麯瞭原意。所以,當我在看到《孫子兵法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經典讀本》時,心裏是帶著一份期待,但也有一份審慎。它的“文白對照”和“原文+注釋+譯文”的模式,是它吸引我的地方,這至少說明編者在努力還原原文的真實麵貌,並嘗試用現代人的語言去闡釋。我希望這本書的注釋能夠足夠細緻,能夠解釋那些容易被忽略的字詞含義、曆史背景,甚至是作者的寫作意圖。而譯文,則不應該隻是字麵上的直譯,更應該捕捉到原文的精神內核,用流暢、自然的語言錶達齣來,讓讀者能夠切實地感受到孫子兵法的魅力。我非常關注翻譯的精準度和思想的深度,希望它能讓我跳齣“兵法”的局限,看到它在現代商業競爭、人際交往乃至於個人成長方麵的啓示。這是一種對知識的尊重,也是對讀者心智的尊重,我期待這本書能夠做到這一點,成為一本真正有價值的國學經典普及讀物。
評分我個人對《孫子兵法》的研究,並非科班齣身,更多的是齣於一種對中國傳統智慧的興趣和好奇。我曾經讀過一些關於《孫子兵法》的解讀,有的是從軍事角度齣發,有的則側重於哲學思辨,但總感覺有些隔靴搔癢,未能真正領略到其“神韻”。這次看到《孫子兵法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經典讀本》,它強調的“譯注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讓我看到瞭一個將原汁原味原文與現代解讀相結閤的可能。我最看重的,是它能否提供一種“學習路徑”,讓像我這樣非專業人士,也能循序漸進地理解《孫子兵法》的精髓。比如說,注釋的部分,我希望它能深入淺齣,解釋那些生僻的字詞,點明典故的齣處,甚至可以對一些關鍵的句子進行多角度的解讀,展示其豐富的內涵。而譯文,我則希望它不僅僅是翻譯,更是一種“再創造”,能夠用現代漢語的邏輯和語感,將孫子兵法的思想清晰準確地傳達齣來,讓讀者在閱讀時,不會因為語言障礙而感到枯燥乏味。這種“陪伴式”的閱讀體驗,是我所追求的,它能讓我感受到一種“被引導”的智慧之旅。
評分一直以來,《孫子兵法》在我心中都是一本神秘而又充滿智慧的書。小時候聽長輩提起,隻覺得這是古代打仗用的奇書,充滿瞭刀光劍影。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纔逐漸明白它所蘊含的深刻哲理,早已超越瞭單純的軍事範疇,而是對人生、對競爭、對策略的通用指導。這次偶然間看到瞭這本《孫子兵法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經典讀本》,被它的“譯注 文白對照 原文+注釋+譯文”的編排深深吸引。我知道,很多經典的解讀容易流於錶麵,或者過於晦澀,難以讓普通讀者理解。但如果能有詳實的注釋,再配上通俗易懂的譯文,哪怕是古文功底不深的人,也能窺見其精髓。我特彆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原汁原味”的閱讀體驗,既能保留原文的古樸韻味,又能通過精心的注釋和翻譯,將那些深邃的智慧清晰地呈現在我麵前。想象一下,在安靜的午後,手捧這本書,對照著原文,一點點體會“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的智慧,或者感悟“攻其無備,齣其不意”的精妙。這不僅僅是一次閱讀,更像是一次與古人的心靈對話,一次對智慧的深度挖掘。我非常看重這種能夠 puente(架起橋梁)的書籍,它能讓那些塵封已久的智慧,再次煥發生機,照亮我們當下的生活。
評分還不錯。很滿意
評分服務很好,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服務很好,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還不錯。很滿意
評分還不錯。很滿意
評分還不錯。很滿意
評分服務很好,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服務很好,書的質量很好
評分服務很好,書的質量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