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参数
书 名:《本草纲目》彩色图鉴
作 者:(明)李时珍 著,李叶 主编
I S B N :9787550236738
出 版 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时间:2014年10月第1版
印刷时间:2014年10月第1次印刷
字 数:810000
页 数:423页
开 本:16开
包 装:精装
重 量:1000克
原 价:75.00元
编辑推荐
《本草纲目》是中华医药史上的巨典,集千年来国人对药物、食物的种植、收采、调制和医养方法之大成。
中国家庭药学百科全书。
传承国医经典绝学,再现本草药学精华。
目录
序例
七方
十剂
五味宜忌
五味偏胜
标本阴阳
升降浮沉
四时用药例
五脏五味补泻
六腑五脏用药气味补泻
相反诸药
脏腑虚实标本用药式
百病主治药
诸风
伤寒热病
湿
火热
诸气
脾胃
呕吐
泄泻
痢
脚气
胀满
齿出血
咳嗽
虚损
健忘
诸汗
惊悸
不眠
消渴
瘀血
心腹痛
腰痛
痛风
眩晕
头痛
面
眼目
耳
鼻
口舌
咽喉
牙齿
须发
跌仆折伤
胎前
产后
水部
雨水
夏冰
甘露
热汤
盐胆水
腊雪
火部
艾火
火针
炭火
桑柴火
芦火、竹火
灯火
土部
蚯蚓泥
白瓷器
古砖
石碱
墨
锻灶灰
金石部
青琅玕
珊瑚
丹砂
雄黄
雌黄
石胆
石膏
食盐
朴硝
蓬砂
麦饭石
石硫黄
矾石
方解石
石钟乳
石灰
磁石
凝水石
五色石脂
玄精石
石炭
砒石
石脑油
草部
甘草
黄耆
人参
沙参
荠
桔梗
长松
黄精
萎蕤
知母
赤箭、天麻
巴戟天
术
狗脊
马勃
远志
肉苁蓉
淫羊藿
仙茅
玄参
地榆
丹参
紫草
白头翁
白及
黄连
三七
胡黄连
黄芩
秦艽
柴胡
前胡
防风
白鲜皮
独活
石蒜
升麻
苦参
延胡索
贝母
山慈姑
龙胆
白茅
细辛
芒
水仙
杜衡
缩砂密
当归
木香
白前
白薇
芎
芍药
徐长卿
荜茇
藁本
白芷
蛇床
牡丹
荆三棱
木贼
高良姜
大蓟、小蓟
益智子
豆蔻
补骨脂
姜黄
郁金
藿香
莎草、香附子
兰草
薰草、零陵香
薄荷
苦荞
香薷
泽兰
假苏
菊
艾
茵陈蒿
青蒿
夏枯草
茺蔚
红蓝花
恶实
刘寄奴草
旋覆花
鸡冠
续断
苎麻
天名精
芦根
灯芯草
麻黄
地黄
紫菀
麦门冬
龙葵
萱草
败酱
迎春花
款冬花
地肤
决明
瞿麦
车前
连翘
虎杖
蒺藜
谷精草
大黄
大戟
甘遂
蓖麻
常山、蜀漆
附子
半夏
曼陀罗花
羊踯躅
海芋
芫花
菟丝子
五味子
覆盆子
牵牛子
营实、墙蘼
栝楼
葛
天门冬
百部
女萎
何首乌
白敛
白英
防己
月季花
羊桃
木莲
泽泻
羊蹄
忍冬
龙舌草
莼
菖蒲
海带
石斛
骨碎补
石胡荽
牛膝
青黛
石蕊
贯众
肉豆蔻
苏
蓬莪术
水苏
积雪草
漏卢
马兰
青葙
葫芦巴
蠡实
酸浆
王不留行
箬
甘蕉
鳢肠
蛇含
蓝
葵
海金沙
紫花地丁
云实
茹
谷部
胡麻
大麻
雀麦
稻
小麦
薏苡仁
罂子粟
赤小豆
醋
玉蜀黍
籼
酒
蚕豆
荞麦
绿豆
豌豆
豆腐
大豆
蒸饼
菜部
芥
芜菁
莱菔
韭
生姜
葱
蘩缕
苋
胡萝卜
蒲公英
莴苣
蕨
薯蓣
莳萝
百合
冬瓜
苜蓿
壶卢
茄
竹笋
翘摇
胡瓜
芋
蕺
薤
芸薹
丝瓜
木耳
葫
草石蚕
果部
杏
梅
桃
梨
山楂
橘
柚
枣
栗
杨梅
柿
银杏
榛
荔枝
龙眼
安石榴
槟榔
椰子
橄榄
胡椒
无花果
吴茱萸
葡萄
猕猴桃
芰实
芡实
莲藕
樱桃
枇杷
胡桃
秦椒
柰
茗
西瓜
木瓜
木部
柏
松
桂
丁香
安息香
辛夷
龙脑香
杜仲
苏合香
椿樗
桐
樟脑
皂荚
柳
黄杨木
槐
白杨
郁李
合欢
巴豆
桑
卮子
金樱子
相思子
棕榈
茯苓
酸枣
枸杞、地骨皮
冬青
厚朴
女贞
楝
榆
楠
杉
枳
芦荟
木槿
沉香
五加
琥珀
牡荆
紫荆
檀香
大风子
樟
竹
雷丸
虫部
蚕
蝎
芫青
蜗牛
蟾蜍
蚱蝉
木虻
蚯蚓
鳞部
鲮鲤
鳟鱼
鲫鱼
白花蛇
鲈鱼
蛤蚧
鲤鱼
鳜鱼
比目鱼
鳝鱼
虾
介部
魁蛤
鳖
牡蛎
蚌
珍珠
蟹
石决明
蛤蜊
海蛤
车渠
田螺
贝子
车螯
禽部
鹅
雁
雉
鸡
鸽
伏翼
寒号虫
兽部
豕
狗
羊
牛
马
象
阿胶
牛黄
犀
熊
鹿
麋
麝
狐
兔
鼠
猬
人部
爪甲
牙齿
乳汁
内容推荐
《<本草纲目>彩色图鉴(超值全彩珍藏版)》以的金陵古本《本草纲目》为蓝本,本着取古人之要义、现代人所实用的原则,删繁就简,精选精校,辑录精华,保留了古今常见常用的本草,及切实有效的复方,原汁原味再现天下药典之精华,指导今人认识本草。本书不仅是家庭常备药典,更是传统中医药研究爱好者的典藏之选。
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是满足了我长久以来对传统医学知识的好奇心,同时也让我对“传承”这个词有了更具象化的感受。我一直觉得,很多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如果不以一种易于接受的方式传承下来,就很容易失传。这本《本草纲目》彩色图鉴,就巧妙地做到了这一点。它并非只是简单地复刻,而是进行了“彩绘全注全译”,这背后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是显而易见的。我尤其喜欢它在细节上的处理,比如每味药材的生长环境、形态特征,甚至炮制方法,都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呈现出来,非常清晰明了。当我翻阅时,仿佛能看到古人是如何细致入微地观察自然,又是如何将这些观察所得转化为治病救人的经验。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方式,比单纯的文字阅读要生动得多,也更容易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让我体会到,国学典藏并非是束之高阁的冰冷文字,而是可以融入生活,指导实践的鲜活智慧。这本书,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与现在,让传统知识焕发新生。
评分坦白说,我一直觉得《本草纲目》是一座巨大的宝藏,但它埋藏在厚重的古籍之中,让人难以轻易触及。市面上所谓的“解读版”也良莠不齐,要么过于简化,丢失了原著的精髓,要么依然晦涩,让人望而却步。直到我遇到这本《本草纲目》彩色图鉴,我才真正看到了通往这座宝藏的坦途。它的“彩色图鉴”设计,将那些抽象的药材概念具象化,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种药材的形态特征,这对于记忆和理解非常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全注全译”的编写方式,让我不再被古文的障碍所困扰,每一句的含义都清晰明了,让我能够真正地理解李时珍老先生的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中草药材的知识,更是一种生活态度的展现,是对自然万物敬畏之心的一种体现。我感觉自己不仅仅是在阅读一本书,更像是在与一位伟大的医学家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去领略他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深厚的医学造诣。这本书,让我对“国学典藏”有了全新的认识,也让我对中医药的魅力有了更深层次的体悟。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本草纲目》彩色图鉴时,第一感觉就是“厚重”和“精致”。“厚重”是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医药智慧,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国学典藏”;“精致”则体现在其精美的制作工艺和丰富的内涵上。我之前也接触过一些《本草纲目》的普及读物,但总觉得缺少了点什么,要么不够权威,要么不够直观。这本图鉴则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保留了原著的严谨性,更通过“彩绘”的形式,将那些原本只存在于文字描述中的药材,生动形象地呈现在眼前。每一幅图都绘制得极为细致,仿佛可以感受到药材的质地和气味。而“全注全译”的处理,更是让那些古老的文字变得平易近人,即便是没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人,也能轻松理解其含义。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医学书籍,更是一部艺术品,一本历史的见证。它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文化的魅力,可以通过现代的工艺和解读方式,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触动每一个热爱知识的心灵。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本草纲目》的出版,简直是为我这样的“半路出家”的草药爱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中草药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系统的学习途径,总是停留在一些零散的认知层面。市面上关于中草药的书籍也很多,但要么过于专业,晦涩难懂,要么过于科普,又显得不够深入。这本彩色图鉴的出现,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的“全译”和“全注”功能,让我能够毫不费力地理解原著的精髓,而那些精美的“彩绘”更是让我大开眼界。我以前只知道一些常见的药材,通过这本图鉴,我认识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植物,也了解了它们独特的功效和用途。更让我惊喜的是,它对每味药材的“详解”部分,非常贴合实际应用,不仅仅是功效,还包含了许多使用上的注意事项,甚至是一些民间验方,这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来说,简直是无价之宝。这本书让我感觉,学习中草药不再是枯燥的背诵,而是一场充满发现的旅程,我正沿着前人的脚步,一步步探索这片神秘的领域。
评分收到这本《本草纲目》彩绘全注全译,简直是一次意料之外的惊喜。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那些蕴含着千年智慧的古籍情有独钟,而《本草纲目》无疑是其中的翘楚。然而,原版晦涩的文言和密密麻麻的字句,总是让人望而却步,感觉像是隔着一层厚厚的历史迷雾。这本彩色图鉴的出现,则彻底打破了这种隔阂。首先,那精美绝伦的彩绘,简直就是视觉的盛宴。每一味药材,都被描绘得栩栩如生,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仿佛触手可及。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生动的图像,让我能够更直观地认识这些大自然的馈赠。更难得的是,它还提供了“全注全译”,这意味着我可以轻松理解那些古老的术语和表述,不再需要费力地查阅各种参考资料。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耐心地引领我走进《本草纲目》的世界,去感受其中的博大精深。它填补了我对传统医药知识的空白,也让我对“国学典藏”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