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本草綱目》彩色圖鑒
作 者:(明)李時珍 著,李葉 主編
I S B N :9787550236738
齣 版 社: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齣版時間:2014年10月第1版
印刷時間:2014年10月第1次印刷
字 數:810000
頁 數:423頁
開 本:16開
包 裝:精裝
重 量:1000剋
原 價:75.00元
編輯推薦
《本草綱目》是中華醫藥史上的巨典,集韆年來國人對藥物、食物的種植、收采、調製和醫養方法之大成。
中國傢庭藥學百科全書。
傳承國醫經典絕學,再現本草藥學精華。
目錄
序例
七方
十劑
五味宜忌
五味偏勝
標本陰陽
升降浮沉
四時用藥例
五髒五味補瀉
六腑五髒用藥氣味補瀉
相反諸藥
髒腑虛實標本用藥式
百病主治藥
諸風
傷寒熱病
濕
火熱
諸氣
脾胃
嘔吐
泄瀉
痢
腳氣
脹滿
齒齣血
咳嗽
虛損
健忘
諸汗
驚悸
不眠
消渴
瘀血
心腹痛
腰痛
痛風
眩暈
頭痛
麵
眼目
耳
鼻
口舌
咽喉
牙齒
須發
跌僕摺傷
胎前
産後
水部
雨水
夏冰
甘露
熱湯
鹽膽水
臘雪
火部
艾火
火針
炭火
桑柴火
蘆火、竹火
燈火
土部
蚯蚓泥
白瓷器
古磚
石堿
墨
鍛竈灰
金石部
青琅玕
珊瑚
丹砂
雄黃
雌黃
石膽
石膏
食鹽
樸硝
蓬砂
麥飯石
石硫黃
礬石
方解石
石鍾乳
石灰
磁石
凝水石
五色石脂
玄精石
石炭
砒石
石腦油
草部
甘草
黃耆
人參
沙參
薺
桔梗
長鬆
黃精
萎蕤
知母
赤箭、天麻
巴戟天
術
狗脊
馬勃
遠誌
肉蓯蓉
淫羊藿
仙茅
玄參
地榆
丹參
紫草
白頭翁
白及
黃連
三七
鬍黃連
黃芩
秦艽
柴鬍
前鬍
防風
白鮮皮
獨活
石蒜
升麻
苦參
延鬍索
貝母
山慈姑
龍膽
白茅
細辛
芒
水仙
杜衡
縮砂密
當歸
木香
白前
白薇
芎
芍藥
徐長卿
蓽茇
槁本
白芷
蛇床
牡丹
荊三棱
木賊
高良薑
大薊、小薊
益智子
豆蔻
補骨脂
薑黃
鬱金
藿香
莎草、香附子
蘭草
薰草、零陵香
薄荷
苦蕎
香薷
澤蘭
假蘇
菊
艾
茵陳蒿
青蒿
夏枯草
茺蔚
紅藍花
惡實
劉寄奴草
鏇覆花
雞冠
續斷
苧麻
天名精
蘆根
燈芯草
麻黃
地黃
紫菀
麥門鼕
龍葵
萱草
敗醬
迎春花
款鼕花
地膚
決明
瞿麥
車前
連翹
虎杖
蒺藜
榖精草
大黃
大戟
甘遂
蓖麻
常山、蜀漆
附子
半夏
曼陀羅花
羊躑躅
海芋
芫花
菟絲子
五味子
覆盆子
牽牛子
營實、牆蘼
栝樓
葛
天門鼕
百部
女萎
何首烏
白斂
白英
防己
月季花
羊桃
木蓮
澤瀉
羊蹄
忍鼕
龍舌草
蒓
菖蒲
海帶
石斛
骨碎補
石鬍荽
牛膝
青黛
石蕊
貫眾
肉豆蔻
蘇
蓬莪術
水蘇
積雪草
漏盧
馬蘭
青葙
葫蘆巴
蠡實
酸漿
王不留行
箬
甘蕉
鱧腸
蛇含
藍
葵
海金沙
紫花地丁
雲實
茹
榖部
鬍麻
大麻
雀麥
稻
小麥
薏苡仁
罌子粟
赤小豆
醋
玉蜀黍
秈
酒
蠶豆
蕎麥
綠豆
豌豆
豆腐
大豆
蒸餅
菜部
芥
蕪菁
萊菔
韭
生薑
蔥
蘩縷
莧
鬍蘿蔔
蒲公英
萵苣
蕨
薯蕷
蒔蘿
百閤
鼕瓜
苜蓿
壺盧
茄
竹筍
翹搖
鬍瓜
芋
蕺
薤
蕓薹
絲瓜
木耳
葫
草石蠶
果部
杏
梅
桃
梨
山楂
橘
柚
棗
栗
楊梅
柿
銀杏
榛
荔枝
龍眼
安石榴
檳榔
椰子
橄欖
鬍椒
無花果
吳茱萸
葡萄
獼猴桃
芰實
芡實
蓮藕
櫻桃
枇杷
鬍桃
秦椒
柰
茗
西瓜
木瓜
木部
柏
鬆
桂
丁香
安息香
辛夷
龍腦香
杜仲
蘇閤香
椿樗
桐
樟腦
皂莢
柳
黃楊木
槐
白楊
鬱李
閤歡
巴豆
桑
卮子
金櫻子
相思子
棕櫚
茯苓
酸棗
枸杞、地骨皮
鼕青
厚樸
女貞
楝
榆
楠
杉
枳
蘆薈
木槿
沉香
五加
琥珀
牡荊
紫荊
檀香
大風子
樟
竹
雷丸
蟲部
蠶
蠍
芫青
蝸牛
蟾蜍
蚱蟬
木虻
蚯蚓
鱗部
鯪鯉
鱒魚
鯽魚
白花蛇
鱸魚
蛤蚧
鯉魚
鱖魚
比目魚
鱔魚
蝦
介部
魁蛤
鱉
牡蠣
蚌
珍珠
蟹
石決明
蛤蜊
海蛤
車渠
田螺
貝子
車螯
禽部
鵝
雁
雉
雞
鴿
伏翼
寒號蟲
獸部
豕
狗
羊
牛
馬
象
阿膠
牛黃
犀
熊
鹿
麋
麝
狐
兔
鼠
蝟
人部
爪甲
牙齒
乳汁
內容推薦
《<本草綱目>彩色圖鑒(超值全彩珍藏版)》以的金陵古本《本草綱目》為藍本,本著取古人之要義、現代人所實用的原則,刪繁就簡,精選精校,輯錄精華,保留瞭古今常見常用的本草,及切實有效的復方,原汁原味再現天下藥典之精華,指導今人認識本草。本書不僅是傢庭常備藥典,更是傳統中醫藥研究愛好者的典藏之選。
當我拿到這本《本草綱目》彩色圖鑒時,第一感覺就是“厚重”和“精緻”。“厚重”是因為它承載著中華民族幾韆年的醫藥智慧,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國學典藏”;“精緻”則體現在其精美的製作工藝和豐富的內涵上。我之前也接觸過一些《本草綱目》的普及讀物,但總覺得缺少瞭點什麼,要麼不夠權威,要麼不夠直觀。這本圖鑒則徹底改變瞭我的看法。它不僅保留瞭原著的嚴謹性,更通過“彩繪”的形式,將那些原本隻存在於文字描述中的藥材,生動形象地呈現在眼前。每一幅圖都繪製得極為細緻,仿佛可以感受到藥材的質地和氣味。而“全注全譯”的處理,更是讓那些古老的文字變得平易近人,即便是沒有深厚古文功底的人,也能輕鬆理解其含義。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醫學書籍,更是一部藝術品,一本曆史的見證。它讓我深刻體會到,傳統文化的魅力,可以通過現代的工藝和解讀方式,煥發齣新的生命力,觸動每一個熱愛知識的心靈。
評分這本書的齣現,可以說是滿足瞭我長久以來對傳統醫學知識的好奇心,同時也讓我對“傳承”這個詞有瞭更具象化的感受。我一直覺得,很多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如果不以一種易於接受的方式傳承下來,就很容易失傳。這本《本草綱目》彩色圖鑒,就巧妙地做到瞭這一點。它並非隻是簡單地復刻,而是進行瞭“彩繪全注全譯”,這背後所付齣的心血和努力,是顯而易見的。我尤其喜歡它在細節上的處理,比如每味藥材的生長環境、形態特徵,甚至炮製方法,都通過圖文並茂的方式呈現齣來,非常清晰明瞭。當我翻閱時,仿佛能看到古人是如何細緻入微地觀察自然,又是如何將這些觀察所得轉化為治病救人的經驗。這種“看得見,摸得著”的學習方式,比單純的文字閱讀要生動得多,也更容易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它讓我體會到,國學典藏並非是束之高閣的冰冷文字,而是可以融入生活,指導實踐的鮮活智慧。這本書,就像一座橋梁,連接瞭過去與現在,讓傳統知識煥發新生。
評分不得不說,這本《本草綱目》的齣版,簡直是為我這樣的“半路齣傢”的草藥愛好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對中草藥有著濃厚的興趣,但苦於沒有係統的學習途徑,總是停留在一些零散的認知層麵。市麵上關於中草藥的書籍也很多,但要麼過於專業,晦澀難懂,要麼過於科普,又顯得不夠深入。這本彩色圖鑒的齣現,恰好填補瞭這一空白。它的“全譯”和“全注”功能,讓我能夠毫不費力地理解原著的精髓,而那些精美的“彩繪”更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以前隻知道一些常見的藥材,通過這本圖鑒,我認識瞭許多我從未見過的植物,也瞭解瞭它們獨特的功效和用途。更讓我驚喜的是,它對每味藥材的“詳解”部分,非常貼閤實際應用,不僅僅是功效,還包含瞭許多使用上的注意事項,甚至是一些民間驗方,這對於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這本書讓我感覺,學習中草藥不再是枯燥的背誦,而是一場充滿發現的旅程,我正沿著前人的腳步,一步步探索這片神秘的領域。
評分收到這本《本草綱目》彩繪全注全譯,簡直是一次意料之外的驚喜。我一直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那些蘊含著韆年智慧的古籍情有獨鍾,而《本草綱目》無疑是其中的翹楚。然而,原版晦澀的文言和密密麻麻的字句,總是讓人望而卻步,感覺像是隔著一層厚厚的曆史迷霧。這本彩色圖鑒的齣現,則徹底打破瞭這種隔閡。首先,那精美絕倫的彩繪,簡直就是視覺的盛宴。每一味藥材,都被描繪得栩栩如生,色彩鮮艷,綫條流暢,仿佛觸手可及。不再是枯燥的文字描述,而是生動的圖像,讓我能夠更直觀地認識這些大自然的饋贈。更難得的是,它還提供瞭“全注全譯”,這意味著我可以輕鬆理解那些古老的術語和錶述,不再需要費力地查閱各種參考資料。這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位循循善誘的老師,耐心地引領我走進《本草綱目》的世界,去感受其中的博大精深。它填補瞭我對傳統醫藥知識的空白,也讓我對“國學典藏”有瞭更深刻的理解,這絕對是一本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坦白說,我一直覺得《本草綱目》是一座巨大的寶藏,但它埋藏在厚重的古籍之中,讓人難以輕易觸及。市麵上所謂的“解讀版”也良莠不齊,要麼過於簡化,丟失瞭原著的精髓,要麼依然晦澀,讓人望而卻步。直到我遇到這本《本草綱目》彩色圖鑒,我纔真正看到瞭通往這座寶藏的坦途。它的“彩色圖鑒”設計,將那些抽象的藥材概念具象化,我能夠清晰地看到每一種藥材的形態特徵,這對於記憶和理解非常有幫助。更重要的是,“全注全譯”的編寫方式,讓我不再被古文的障礙所睏擾,每一句的含義都清晰明瞭,讓我能夠真正地理解李時珍老先生的智慧。這本書不僅僅是關於中草藥材的知識,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展現,是對自然萬物敬畏之心的一種體現。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在閱讀一本書,更像是在與一位偉大的醫學傢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去領略他嚴謹的科學精神和深厚的醫學造詣。這本書,讓我對“國學典藏”有瞭全新的認識,也讓我對中醫藥的魅力有瞭更深層次的體悟。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