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省包邮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2017新作 吴晓波企业史 企业培训管理书籍

21省包邮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知名财经作者吴晓波2017新作 吴晓波企业史 企业培训管理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晓波 著
图书标签:
  • 吴晓波
  • 激荡十年
  • 企业史
  • 财经
  • 管理
  • 培训
  • 商业
  • 经济
  • 21省包邮
  • 水大鱼大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博惟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82624
商品编码:1854734980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激荡十年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套装数量:1
字数:255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激荡十年,水大鱼大
            定价 58.00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版次 1
出版时间 2017年11月
开本 32开
作者 吴晓波 著
装帧 精装
页数 360
字数 0
ISBN编码 9787508682624













内容介绍


“对于过往的十年,如果用一个词汇来形容,您的答案是什么?”当我将这个问题抛给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周其仁教授时,这位善于用简洁的表述把深刻的真相披露出来的教授,回答说:“水大鱼大!”
的确是水大鱼大。
急速扩容的经济规模和不断升级的消费能力,如同一个恣意泛滥的大水,它在焦虑地寻找疆域的边界,而被猛烈冲击的部分,则同样焦虑地承受着衍变的压力和不适。它既体现在各社会阶层之间的冲突、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与妥协,同时,也体现在中国与美国、日本、欧盟,以及周遭邻国之间的政治及经济关系。
大水之中, 有大鱼。
在这十年当中,中国公司的体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世界500强的名单中,中国公司的数量从35家增加到了115家,其中,有四家进入到前十大的行列中。在互联网及电子消费类公司中,腾讯和阿里巴巴的市值分别增加了15倍和70倍,闯进全球前十大市值公司之列,在智能手机领域,有四家中国公司进入前六强,而在传统的冰箱、空调和电视机市场上,中国公司的产能均为全球 。在排名前十大的全球房地产公司中,中国公司占到了7家。全球资产规模 的前四大银行都是中国的。
中国的商业投资界发生了基础设施级别的巨变,以互联网为基础性平台的生态被视为新的世界,它以更高的效率和新的消费者互动关系,重构了商业的基本逻辑,在十年时间里,中国人的信息获取、社交、购物、日常服务以及金融支付等方式都发生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改变。
因此,这个十年,是中国水大鱼大的十年,风云激荡的十年。这十年的变化,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更甚于之前的三十年。在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之中,我们将跟随作者的笔触,再次经历这改变了每个人的十年。



作者介绍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目录


序言:除非经由记忆之路,人不能抵达纵深
2008:不确定的开始
【企业史人物】2008年 首善光标
2009:V型反弹的代价
【企业史人物】2009 哈儿建馆
2010年: 越日本
【企业史人物】2010 大炮开博
2011年:“中国要歇菜了吗?”
【企业史人物】2011 凡客陈年
2012:落幕上半场
【企业史人物】2012 赛道投手
2013年:金钱永不眠
【企业史人物】2013 锤子老罗
2014年:卷土重来的泡沫
【企业史人物】2014 褚健困境
2015年:端的一年
【企业史人物】2015 女工邬霞
2016年:黑天鹅在飞翔
【企业史人物】2016 莆田医生
2017年:新中产时代到来
【企业史人物】2017 向死而生
2018:改革的“不惑之年”
【企业史人物】中国企业家谱系(1978—2018)



在线试读

“侠之大者,为国护盘”

——股市流行语

从开年的 一天起,2015年就充满了悲欣交集的气质。在很多国人的记忆中,这是端的一年。疯狂、任性、踩踏、过山车、隔空撕斗,这些词汇如雨点一样落在这个国家不同的时间与空间上。
1月1日凌晨,上海外滩发生重大恶性事件。刚刚封顶的“中国 一楼”----上海中心大厦发表一次跨年灯光秀,因人潮汹涌出现了悲惨的踩踏事件,死亡36人, 大的36岁, 小的12岁,都是大好的年纪。
2月18日晚,中央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全民抢红包”。腾讯送出5亿现金加30亿卡券,用户打开微信“摇一摇”即可参与互动、单个红包 大金额将高达4999元。晚会期间,微信总“摇一摇”次数72亿次,峰值8.1亿次每分钟,送出微信红包1.2亿个。
4月14日,一封辞职信突然走红网络。河南省实验中学的一位女教师想要辞职了,她已经在这家学校教了十一年的书,突然对现在的生活失去兴趣,于是,她勇敢地递交了辞职信,一张白白的信纸上只有短短的两行字: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女教师的任性,如一根绣花针刺中了无数不安于现状的人们。

当然, 任性、 疯狂的还是股市。
进入2015年之后,深沪两市仍然像一头亢奋的疯牛,几乎每天都有百股、乃至千股涨停的奇观发生,5月22日,两市成交金额逼近2万亿元,在创出A股历史新高的同时,也刷新了全球股市“单日成交纪录”。创业板指数从1470点连续5个月飙涨,到6月5日创下了4037点的 高点,涨幅接近3倍。举国上下,已经没有人安心的工作,就连家里的保姆,如果主人不推荐一两只股票的话,都不愿意好好的去洗碗了。
一家经营基本陷入停滞的多伦股份,将企业名称改为极其古怪的“匹凸匹”,宣告“要做中国一家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股价居然连续两个涨停板。一家除了持续地开新闻发布会而几乎没有任何实际业绩的互联网视频公司,仅仅靠着“生态链”的概念,市值已经扶摇直上地超过了全球 大的房地产公司万科。至少有八家公司在宣布重组失败后,被市场认定“利空出尽”,而连续涨停。“新浪证券“报道了一则奇闻:一位入市仅一年的女股民,错把券商推荐的中文传媒听成了中文在线,用30多万元全仓买入5000股,短短两个月里居然赚进一倍利润。
被当作神话来传诵的,还有一家叫暴风影音的公司。3月24日,这家企业以“一家登陆中国资本市场的互联网平台”为号召,在创业板上市,迅速引发涨停狂飙。事实上,在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梯队中,无论是业绩还是成长性,暴风科技大概都只能排在200名以外,它的主营业务“网络播音器”产业近乎萎缩,可是,这一切都不足以阻挡它一路高歌的节奏。在后来的两个月里,暴风影音连续涨停39次,创下A股历史上 长连续涨停记录,其市值超过了 大的视频网站优酷,中国股民对它的“热爱”,根本无法用理论或模型来解释。当它的涨停板记录达到20个的时候,仍然在媒体上听得到种种商榷和质疑的声音,可是当第30个涨停板出现之后,所有的人突然变得非常的寂静了。这应该是集体心理的理性防线被击穿后,由极度亢奋而导致的窒息性思维停滞症状。
这是一个“每日天上撒钱,人人都是股神”的奇妙时刻,已经很少有人再关心财富的逻辑和经济的基本面。罗伯特?希勒在[金融与好的社会]一书中写到:“金融应该帮助我们减少生活的随机性,而不是添加随机性,为了使金融体系运转得更好,我们需要进一步发展其内在逻辑,以及金融在独立自由的人之间撮合交易的能力------这些交易能使大家生活得更好。”他的这段话在高昂的指数面前是如此的苍白。
理智——如果它还真的存在的话,已经在涨停板面前彻底晕厥倒地。这应该是近十年来 大的一次资本泡沫运动。来自[中国证券报]的某篇报道引用了一位资深基金经理的话,他宣布自己已放弃用大脑思考,“我决定向市场投降。在资本市场,钱是 聪明的,我们做的只是尊重市场,因此,就是“无脑买入”,也要硬着头皮买进!对于所有的投资人来说,非理性地拥抱泡沫,也许真的是眼下 理性的经济行动。”


《浪潮之上:中国经济的十年跃迁与转型》 一部洞悉时代脉搏的宏大叙事,一次探寻中国经济发展深层逻辑的深刻剖析。 【内容简介】 在风起云涌的十年间,中国经济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革。从“世界工厂”到创新驱动,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无数企业在这场时代浪潮中孕育、成长、蜕变,甚至黯然离场。这是一段充满机遇与挑战、激荡与创新的非凡征程。 《浪潮之上》并非简单地罗列经济数据或事件,它以宏大的历史视角和独特的叙事方式,深入剖析了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间所经历的关键转折点。作者以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洞察力,将个体企业命运与国家宏观战略紧密结合,勾勒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 本书将带领读者穿越纷繁复杂的表象,直抵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我们将一同审视: 产业结构的深刻重塑: 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到新兴产业的崛起,科技创新如何成为引领新一轮增长的关键引擎?人工智能、大数据、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它们如何颠覆传统,又如何塑造未来?我们将探讨这些新兴产业背后,资本、技术、人才的流动与碰撞,以及它们对中国经济国际竞争力的影响。 消费时代的迭代与升级: 随着中产阶级的壮大和消费能力的提升,中国消费者需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物质消费”到“体验消费”,从“大众消费”到“个性化、社群化消费”,新零售、电商直播、国潮兴起等现象背后,折射出怎样的消费逻辑和市场机遇?我们将深入分析这些趋势对传统商业模式的冲击,以及新消费品牌如何抓住用户需求,实现快速增长。 资本市场的演进与逻辑: 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并购重组,资本如何在过去十年间扮演着企业发展的“催化剂”和“助推器”?从初创企业的融资难,到资本市场的日趋成熟,IPO、科创板、注册制改革,这些资本市场的变革又如何影响着企业的成长路径和商业决策?本书将探讨资本市场如何服务于实体经济,以及资本的逐利性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复杂关系。 数字化浪潮的颠覆与重构: 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5G,数字化技术如何渗透到商业的每一个角落,彻底改变企业的运营模式、营销方式和用户互动?我们将探讨数字经济的内涵与外延,分析平台经济的崛起及其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以及数字化转型对传统企业的生存法则提出的全新命题。 全球化格局的变迁与中国角色的演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从参与全球化到引领新一轮全球化,中国在全球经济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贸易摩擦、地缘政治、产业链重塑,在复杂多变的国际环境下,中国企业如何应对外部挑战,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寻求新的突破?我们将审视中国经济的全球视野,以及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 企业家精神的传承与创新: 在变革的时代,企业家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时代的弄潮儿,还是改革的先行者?本书将通过大量生动而真实的案例,展现不同时代、不同行业企业家的奋斗历程、战略选择、管理智慧以及他们所面临的困境与抉择。我们将探索不同类型企业家的特质,以及他们如何带领企业穿越周期,实现基业长青。 政策引导与市场活力的动态平衡: 国家宏观政策在引导经济发展方向、规避系统性风险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将审视过去十年间,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政策,如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双循环战略、产业扶持政策等,如何与市场自发的力量相互作用,共同塑造着中国经济的格局。我们将探讨政策的有效性、市场机制的调适以及两者之间的动态平衡。 社会变迁与经济发展的相互映照: 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数字的增长,它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结构、文化观念和人们的生活方式。我们将探讨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如何改变就业结构、收入分配以及社会阶层固化与流动等问题。同时,也将关注社会思潮、价值观的变迁,以及它们如何反作用于经济发展。 《浪潮之上》不仅仅是一部关于中国经济的书,更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关于时代精神的深度解读。它将带领读者以更广阔的视野、更深刻的洞察,理解中国经济的当下,预判中国经济的未来。无论是企业家、管理者、投资者,还是对中国经济发展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都能从中获得启迪,洞察时代发展的脉搏,把握未来的机遇。 本书的价值在于其史无前例的深度和广度。作者不回避任何挑战与争议,以客观公正的态度,对十年间的经济现象进行深入剖析。它不是一个简单的“成功学”手册,而是一个关于如何理解变革、如何在变革中寻找方向、如何在不确定性中创造确定性的思考。 这是一次关于中国经济“蝶变”的史诗级解读,一次关于时代“势能”的精准把握。 这是一本让你拨开迷雾,看清中国经济发展内在逻辑的必读之作。 让《浪潮之上》成为你理解中国经济、把握时代脉搏的得力助手。

用户评价

评分

翻开这本书,第一感觉是它传递出一种沉甸甸的历史感和时代感。书名“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本身就充满了力量,让人联想到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间的快速发展和变革,以及其中涌现出的无数机遇。吴晓波作为知名财经作者,他的作品我一直都很关注,他总能以一种独特的视角,将宏大的经济叙事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这次的新作,特别强调“企业史”和“企业培训管理”,这让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充满了好奇和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会深入挖掘在这十年间,那些在中国经济大潮中起伏跌宕的企业,它们是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甚至成为行业翘楚的。同时,作为一本企业管理类的书籍,它应该也会提供一些关于企业成长、组织管理、战略决策等方面的深刻见解和实用经验。我很想知道,作者会通过怎样的案例和分析,来阐释“水大鱼大”的时代背景下,企业如何把握机遇、应对挑战。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本读物,更可能是一份宝贵的商业智慧集合,能够帮助我更深入地理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规律,以及在其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相当有意思,那种泛黄的书页质感,仿佛能闻到纸张的陈旧气息,瞬间将人拉回到那个年代。书名“激荡十年,水大鱼大”本身就充满了一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时代洪流的冲击力,让人好奇作者到底捕捉了哪些“大鱼”,又经历了怎样一番“激荡”。吴晓波这个名字,对于财经领域的读者来说,几乎就是一个品牌,他的作品总是能以一种非常接地气又充满洞察力的方式,解读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我尤其期待他如何描绘这“激荡十年”,是会聚焦于宏观经济政策的演变,还是更偏向于具体企业的崛起与沉浮?“企业史”的标签也暗示着这本书不会是泛泛而谈,而是会深入到企业的 DNA,去剖析它们成功的基因和失败的教训。我猜想,这本书一定充满了鲜活的案例,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家们,他们的故事、他们的决策,都会在作者的笔下得以重现。而“企业培训管理书籍”的定位,则让我觉得这本书不仅仅是写给历史学家或经济学家的,更可能是一本给在商海中搏击的企业家、管理者,甚至是每一个渴望理解中国商业逻辑的普通人的“教科书”。我迫不及待想知道,作者会通过怎样的叙事方式,将这些复杂而宏大的命题,以一种引人入胜、发人深省的方式呈现出来。

评分

在翻开这本书之前,我脑海中已经勾勒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商业画卷。“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个书名,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信息量,它精准地概括了中国经济过去十年间那种快速膨胀、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特征。吴晓波作为一位极具影响力的财经作家,他对于中国经济的洞察力早已得到业界认可,因此我对他的新作充满了期待。这本书以“企业史”为切入点,这让我觉得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经济评论,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商业文明变迁的生动记录。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作者会如何梳理和呈现这段历史,是会聚焦于几个标志性的企业案例,还是会描绘一个更宏大的产业图景?同时,“企业培训管理书籍”的定位,也让这本书具有了更强的实用价值。我猜测,书中可能不仅仅停留在对历史的复盘,更会提炼出可供企业借鉴的管理智慧和发展规律。我想象着,书中会充斥着鲜活的商业故事,企业家们的决策、挑战,以及他们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生存之道。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可能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国商业世界发展逻辑的机会,从中学习到如何在时代的洪流中抓住机遇,实现企业的成长与发展。

评分

拿到这本《激荡十年,水大鱼大》,首先吸引我的是它那种历史的厚重感。书名本身就很有画面感,仿佛看到了中国经济这艘巨轮在风浪中前行的壮阔景象,也暗示着其中蕴含的无数机遇和挑战。我对吴晓波这位作者一直颇有好感,他的文字总是能够精准地捕捉时代的脉搏,将复杂的经济现象用生动的故事娓娓道来。这次聚焦“激荡十年”,我猜测他会深入剖析这段时期中国企业是如何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经历蜕变的。书中提到的“企业史”更是让我充满期待,这不仅仅是关于数字和图表,更是关于人、关于决策、关于梦想与现实的碰撞。我期待能看到那些曾经改变中国商业格局的企业,它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又在激烈的竞争中屹立不倒的。同时,作为一本“企业培训管理书籍”,我也希望它能提供一些实用的洞察和方法,帮助我在自己的工作和学习中有所启发。我想象着,书中会不会有关于不同行业、不同规模企业的案例分析,它们在战略制定、人才培养、市场开拓等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总之,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是对一段历史的回顾,更可能是一本指导未来商业实践的宝典。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和书名都极具吸引力,它让我立刻联想到中国经济过去十年间那场波澜壮阔的变革。“激荡十年,水大鱼大”这几个字,充满了力量感和一种历史的必然性,预示着书中将要讲述的,必然是中国商业世界里那些振奋人心或发人深省的故事。吴晓波这个名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个可靠的财经解读者,他的作品总能以一种深入浅出的方式,剖析复杂的商业现象。这一次,他将目光投向“企业史”,这让我非常期待。我希望在这本书里,能够看到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企业,它们是如何在时代的浪潮中诞生、成长、转型,甚至经历辉煌与沉寂。不仅仅是简单的叙述,我更期待作者能够挖掘出它们成功的内在逻辑,以及在变革中不被淘汰的秘诀。此外,“企业培训管理书籍”的定位,也让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历史回顾,更在于它能够为当前的商业实践提供指导。我想象着,书中会包含大量真实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来阐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管理难题,以及应对这些难题的智慧。对我而言,这不仅是一次阅读的体验,更可能是一次学习的契机,能够帮助我更深刻地理解中国商业生态的演变,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