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國學經典精粹--宋詞三百首+唐詩三百首+元麯三百首 | ||
| 定價 | >36.00 | |
| 齣版社 | 北京聯閤齣版公司 | |
| 版次 | ||
| 齣版時間 | 2015年07月 | |
| 開本 | 32 | |
| 作者 | 硃孝藏 | |
| 裝幀 | ||
| 頁數 | ||
| 字數 | ||
| ISBN編碼 | jhq2016717zhgxjc | |
《元麯三首》收選瞭300首作品,比較全麵地展示瞭元麯的風貌。元麯風格多樣,主要可以分豪放、清麗兩派。元麯語言通俗優美、題材廣泛、風格獨特,有蒼涼感慨的懷古之情,有激越悲壯的邊塞之風,有哀婉典雅的閨怨情懷……常與唐詩、宋詞並稱,從而形成瞭我國幾年文學史上的三個極為光輝燦爛的時代文學。
一代有一代的文學,有元一代的文學就是元麯。元麯作為“一代之文學”,它的興起對於我國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元麯一齣現就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齣旺盛的生命力。元麯題材豐富多樣,視野闊大寬廣,反映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豐滿感人,語言通俗易懂,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寶貴遺産。
一代有一代的文學,有元一代的文學就是元麯。元麯作為“一代之文學”,它的興起對於我國詩歌的發展、文化的繁榮有著深遠的影響。元麯一齣現就和其他藝術之花一樣,立即顯示齣旺盛的生命力。元麯題材豐富多樣,視野闊大寬廣,反映生活鮮明生動,人物形象豐滿感人,語言通俗易懂,是我國古代文化寶庫中不可缺少的寶貴遺産。
作為中國人,隻要會寫字,基本都會背誦幾首唐詩。唐詩是中國文化中較形象、較深邃、較有感染力的文學作品,是中華文化的一顆明珠。唐詩對影響,已經深入到瞭骨髓,流淌在瞭血液中。唐詩讓生活變得詩意,中國人在它的熏陶中,變得溫文爾雅,變得心平氣和,變得充滿智慧。
【宋詞三首 目錄】
趙佶 / 011
燕山亭(北行見杏花)/ 011
錢惟演 / 011
木蘭花 / 011
範仲淹 / 012
漁傢傲 / 012
蘇幕遮(懷舊)/ 013
禦街行(鞦日懷舊)/ 013
張先 / 013
鞦歲 / 014
菩薩蠻 / 014
醉垂鞭 / 014
一叢花 / 015
天仙子 / 015
青門引(春思)/ 016
晏殊 / 016
浣溪沙 / 017
浣溪沙 / 017
清平樂 / 017
清平樂 / 018
木蘭花 / 018
木蘭花 / 019
木蘭花 / 019
踏莎行 / 020
踏莎行 / 020
蝶戀花 / 020
韓縝 / 021
鳳簫吟 / 021
宋祁 / 021
木蘭花(春景)/ 022
歐陽修 / 022
采桑子 / 022
訴衷情(眉意)/ 023
踏莎行 / 023
蝶戀花 / 024
蝶戀花 / 024
蝶戀花 / 025
木蘭花 / 025
浪淘沙 / 025
青玉案 / 026
柳永 / 026
麯玉管 / 027
雨霖鈴 / 027
坦白講,作為一本旨在匯集“國學經典精粹”的選本,它在注釋和版本校勘上的用心程度,遠低於我的預期。一個真正的精粹版本,應當是對原文本的忠實呈現,並輔以精準且有洞察力的注釋。我翻閱瞭一些相對冷門的篇目,發現有些字詞的解釋過於口語化,或者乾脆遺漏瞭一些關鍵的典故背景。這就像是看一幅高清的古畫,但有些關鍵的細節被模糊處理瞭。對於那些非母語使用者或者初次接觸古典文學的讀者,準確的注釋是理解作者深層意圖的橋梁。如果橋梁本身就不夠堅固,那麼讀者在跨越時,就很容易産生誤解,甚至會因為對某個意象的誤讀而完全錯失瞭整首詩詞的韻味。我對版本學的考究不敢妄言,但至少從閱讀的流暢度和對文本的尊重度來看,這本書更像是一個信息量的堆砌,而不是匠心打磨的藝術品。它提供瞭原材料,但沒有提供高明的工具去提煉它們。
評分這套書的名字聽著就讓人心潮澎湃,但實際拿到手,發現它更像是一本“開胃菜”,而非正餐。我原本期待的是那種能讓人沉浸其中,細細品味每一個字斟句酌的精妙之處的權威選本。比如,真正能體現“中華國學經典精粹”的厚重感,那種經過層層篩選,能代錶一個時代最高文學成就的篇章匯編。然而,這本《唐詩宋詞元麯三百首》似乎更偏嚮於“大而全”的普及讀物,選篇的深度和廣度上,總覺得少瞭那麼一絲“點睛之筆”。比如,唐詩部分,那些耳熟能詳的名篇固然不能少,但真正能體現盛唐氣象的、那些在文學史上具有裏程碑意義的、結構上極為精巧的作品,往往隻是蜻蜓點水。我更希望看到的是,編者能像一位技藝精湛的園丁,精心修剪,隻留下最精華、最能觸動靈魂的“那幾枝”。這種感覺就像吃自助餐,雖然種類繁多,但總覺得缺少瞭一道讓人迴味無窮的招牌菜。對於一個渴望深入鑽研古典文學脈絡的求知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的知識點是足夠的,但那種“登堂入室”的體驗感卻顯得有些單薄。它像是一張精美的地圖,指引方嚮沒問題,但你真正想去探索的那些秘密花園,還需要你自己去發掘。
評分我注意到這套書在編排上似乎沒有特彆強烈的個人風格或學術傾嚮,這一點對於學術研究者來說是緻命傷,但對於追求“快速瀏覽”的普通讀者可能反而是優點。它像一個中規中矩的百科全書的目錄,確保瞭覆蓋麵,但犧牲瞭視角上的銳利度。例如,宋詞三百首的選擇,我個人希望能看到更多那些不那麼“大眾化”,卻在詞史上有獨特貢獻的大傢的小令或慢詞的代錶作。但這裏呈現的,多是大傢最廣為人知、最“安全”的選擇,比如蘇軾的豪放、李清照的婉約,這些都是教科書級彆的展示。我期待的是那種能讓人拍案叫絕的、帶有強烈個人印記的“怪纔”之作能夠有更充分的展示空間。這種選擇策略,使得全書的閱讀體驗如同在平坦的公路上勻速行駛,風景不錯,但缺乏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急轉彎和陡坡。對於古典文學的魅力而言,那種突破常規、挑戰既有限製的作品往往纔最能體現其生命力。
評分從裝幀設計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給我的感覺是“用力過猛,但方嚮偏瞭”。它試圖用某種古典的元素來營造“國學”的氛圍,但最終呈現齣來的是一種略顯廉價的復古感。我更欣賞那種極簡主義的、將全部精力投入到內容打磨上的設計哲學。真正的經典,其本身的力量足以穿越時空,無需過多的外部裝飾來烘托。這種設計上的喧賓奪主,反而分散瞭閱讀的注意力。我購買這套書是為瞭學習和沉思,而不是為瞭將其擺在傢中充當某種文化符號的展示品。如果把精力放在那些浮於錶麵的裝飾上,難免讓人懷疑編纂者在內容選擇和文本校對上是否也采取瞭類似的“快速通道”。閱讀體驗不僅僅是文字的傳遞,還包括閱讀載體帶給人的心理感受。這本書給我的感受是,它想把自己包裝成一件“傳世珍寶”,但手感上卻更像是一本批量印刷的紀念冊,少瞭那種曆經歲月沉澱後的溫潤和厚實。
評分說實話,衝著“詩詞文論必讀本”這個名頭買的,結果發現這部分內容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我設想的“文論必讀”應當是如同嚴羽的《滄浪詩話》那種對創作理論的深刻剖析,或是硃熹對理學與文學關係的闡述,這些纔是真正能提升我們鑒賞能力的“內功心法”。但這本書裏呈現的論述,更像是零散的、偏嚮於普及性的文學常識串燒。它更像是初中語文課本裏摘錄的一些關於格律、意境的定義,缺乏一種係統性和思想的深度。如果說詩詞部分是“食材”,那麼文論部分就應該是“烹飪方法”。一套好的烹飪指南,能讓你把同樣的食材做齣韆變萬化的美味。而這本書的“烹飪指南”部分,更像是一份簡單的調味品說明書,告訴你哪裏放鹽,哪裏放糖,卻沒告訴你如何通過火候的掌控,激發齣食材的本味。這對於想從文學愛好者蛻變為鑒賞傢的讀者來說,實在是一種遺憾。我花瞭相當的篇幅去尋找那些能激發我獨立思考的理論基石,結果發現,它們大多被包裹在過於淺顯的描述中,難以形成有力的學術支撐。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