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

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陈国菊,陈明莉 著
图书标签:
  • 压花
  • 押花
  • 手工
  • DIY
  • 植物
  • 花艺
  • 教程
  • 制作
  • 艺术
  • 装饰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兰兴达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5347
商品编码:19578675851
包装:平
出版时间:2017-11-01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

:89.00元

作者:陈国菊、陈明莉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22295347

字数:250

页码:158

版次:2

装帧:平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图片解说的方式,介绍常用的压花工具,花材压制以及背景纸染色的简单方法;压花欢迎牌、书签、卡片、卡套、笔筒、笔记本、灯罩、LED蜡烛灯、蜡烛、水杯、杯垫、明信片、钥匙扣、扇子、小手镜、金属框和时光宝石首饰、水晶胶饰品等压花用品以及小框画的制作方法。读者可以跟着本书一步步学习简单的压花用品和压花画的制作,感受花草的芬芳!

目录


章 压花艺术简介一、压花艺术002(一)什么是压花002(二)压花艺术是什么003二、压花艺术的特点004(一)源于自然,返璞归真004(二)富有艺术魅力004(三)高雅又容易融入大众004三、压花艺术的功能005(一)素质教育的好教材005(二)美化居室,装饰环境005(三)生活才艺005(四)减压的好方式005(五)对一些疾病有辅助治疗效果006(六)朝阳产业006(七)弘扬我国传统文化006四、压花艺术的历史006五、压花艺术的类别007(一)压花画007(二)压花用品011第二章 压花器具与材料一、采花工具和材料014二、压花仪器、工具和材料015三、保存工具和材料018四、制作工具和材料019五、装裱仪器、工具和材料024第三章 花材的压制与保存方法一、采摘花材028(一)采摘时间028(二)花材压制前的处理方法029二、三种压花工具的使用方法032(一)自制压花器压花法032(二)干燥板压花法034(三)微波压花器压花法040三、花材保存方法044(一)包装花材044(二)存放花材046四、常用压花花材40种047第四章 几种常用的染纸方法一、粉彩法054二、水彩(粉)法056三、彩铅法059第五章 压花用品的制作一、木质欢迎牌的制作064二、压花书签的制作068(一)过塑护花法070(二)冷裱护花法072(三)叶脉书签的制作074三、压花卡片的制作076(一)纯天然法078(二)过塑护花法080(三)冷裱护花法083(四)韩纸护花法089四、压花卡套或吊牌的制作091(一)过塑护花法092(二)冷裱膜护花法093五、压花笔筒的制作095六、压花笔记本的制作097七、LED压花蜡烛灯的制作100八、压花灯罩的制作102九、压花蜡烛的制作105(一)过蜡法106(二)熨斗法108(三)刷胶法110十、压花水杯的制作112十一、压花杯垫的制作115(一)方形杯垫制作116(二)圆形杯垫制作117十二、压花明信片的制作119十三、压花钥匙扣的制作121(一)纯天然法122(二)冷裱膜护花法123(三)刷胶护花法125十四、压花扇子的制作127十五、压花小手镜的制作130十六、金属框压花首饰的制作134十七、时光宝石压花首饰的制作137十八、水晶胶压花饰品的制作141十九、压花小框画的制作145(一)纯天然法146(二)冷裱法147(三)干燥剂密封法150(四)干燥片密封法152(五)抽真空密封法155参考文献

作者介绍


陈国菊,教授 博士生导师,陈国菊的压花艺术作品多次在国际和国内比赛中获金奖等大奖,其取得的成绩在同行中名列前茅。指导学生在国内国际比赛中多次获奖。《中国花卉报》、《光明日报》、美国《Home Garden》、《南方日报》、《广州日报》、《信息时报》、《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新快报》、美国田纳西州电视台、中央电视台cctv-7、南方电视台等媒体都报道过陈老师以及她精湛的压花技艺。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为您创作的一份图书简介,该书的主题为“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但简介内容将完全聚焦于其他相关但不包含原书主题的制作与工艺领域,力求详尽、专业且自然流畅。 --- 匠心独运:非凡手工技艺精选(第一辑) 揭秘传统与现代材料的无限可能 本书汇集了一系列精妙绝伦的手工制作技艺,旨在带领爱好者们深入探索材料科学与艺术表达的交汇点。我们摒弃了植物压制与干燥的主流路径,转而聚焦于那些需要精细结构控制、化学反应理解和复杂工具运用才能完成的创作领域。 本辑内容共分为四大核心板块,每一板块都包含数个详尽的步骤指南和技术解析,确保即便是初学者也能通过实践掌握精髓。 --- 第一章:树脂艺术——透明世界的结构与光影雕塑 本章深入探讨环氧树脂与紫外线(UV)树脂的特性、配比与应用技巧。我们不再关注自然物的嵌入,而是着重于纯粹的形态创造和光学效果的实现。 1.1 矿物模拟与断层构造: 学习如何利用不同粘度和固化速度的树脂,通过精确的倾倒时机和温度控制,模拟出天然矿石(如玛瑙、青金石)内部复杂的纹理和色彩分层。重点讲解如何使用色粉、珠光粉和酒精墨水,在树脂半固化状态下制造“流动”和“扩散”的视觉效果,实现如同地质变迁般的自然肌理。 1.2 气泡与微观环境的控制: 树脂制作中最令人头疼的瑕疵——气泡,在本章被转化为一种艺术语言。详述高温烘烤法、真空脱气法的操作流程,并介绍一种独家技巧:动态诱导气泡,即通过轻微的振动频率或局部加热,在特定区域故意制造出如同液体内部“悬浮物”的微观景观,用于制作科幻主题的微缩场景。 1.3 模具设计与脱模艺术: 不依赖市售硅胶模具,本章教授如何使用高密度泡沫板、3D打印材料(PLA/ABS)进行手工开模,制作出独一无二的几何体或复杂曲面模具。详细解析脱模剂的化学选择与涂覆技巧,确保高光泽表面不被损伤,并展示如何利用模具的内壁纹理,反向雕刻出水晶切割面的质感。 --- 第二章:金属塑形与微焊接工艺——冷硬材料的柔性表达 本章将视角转向金属材料,探索通过热力学和机械力将坚硬的金属转化为可佩戴或装饰性艺术品的过程。 2.1 银泥(PMC)的烧结与精修: 重点解析纯银粉末与粘合剂混合的银泥材料。讲解从揉捏、塑形到干燥的全过程,尤其侧重于烧结炉的温度曲线控制(包括升温速率和恒温保持时间),这对最终银的纯度和硬度至关重要。学习如何使用金刚石磨头和超细砂纸,对面稿进行精细的抛光和拉丝处理,达到镜面或哑光质感对比。 2.2 基础珠宝接合技术:微点焊的应用: 介绍使用微型电焊机(如氩弧焊或激光焊笔)进行小尺寸金属部件的连接。讲解焊料(如焊锡、银焊料)的选择标准,并详细演示“搭接焊”和“对接焊”在制作链条或镶嵌底座时的精确操作。强调安全防护措施,特别是通风和眼部保护。 2.3 铜丝缠绕的拓扑结构构建: 超越简单的缠绕装饰,本节教授如何利用不同粗细的铜线(退火与未退火状态)构建具有承重能力的复杂三维骨架。通过“负空间利用法”,使线材之间的空隙成为设计的一部分,形成轻盈而坚固的几何结构。 --- 第三章:皮革的鞣制与表面处理——触感的温度计 本章聚焦于天然皮革,探讨从原材料处理到最终成品表现的每一个化学和物理步骤。 3.1 植鞣革的浸泡与染色艺术: 详述植鞣革(Vegetable-Tanned Leather)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不同浓度的明矾、丹宁溶液进行初步软化。重点解析“浸染法”与“涂抹法”的优劣,以及如何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如核桃壳、洋葱皮)进行环保着色,实现深邃、不易褪色的复古色调。 3.2 浮雕的深度控制与压印技术: 学习使用专业皮雕工具(如菱斩、圆边锤)进行图案的刻画。关键在于掌握皮面含水量的精确控制——过干则易裂,过湿则纹理模糊。详细介绍如何通过多层压印,创造出具有立体深度的浮雕效果,如模仿岩石表面的粗糙感。 3.3 边缘处理的极致追求:封边工艺: 介绍专业级别的封边流程,包括平切、倒角、打磨,以及使用热熨斗进行边缘的“熔塑固化”。讲解不同封边剂(如CMC、丙烯酸封边剂)的特性,以及如何通过多次薄涂、自然干燥和精细抛光,达到宛如玻璃般的平滑边缘。 --- 第四章:纸艺的结构力学与光影捕捉 本章探索传统纸张在经过折叠、切割和胶合后所展现出的建筑学潜力。 4.1 剪纸的阴阳互补与透光性设计: 超越单纯的装饰性剪纸,本节侧重于如何设计图案,使“纸的缺失部分”与“保留部分”在光线穿透下形成视觉平衡。介绍使用激光切割机和精密美工刀进行“微切”,以控制透光孔洞的大小,实现类似窗棂的复杂几何图案。 4.2 纸雕塑的支撑与自持结构: 教授如何利用纸张的“拱形结构”和“折叠应力”来构建无需外部支撑的复杂三维造型。重点剖析如瓦楞纸板的强度运用,以及通过内部隐藏的“骨架线”,使纸艺作品在轻盈之余,能抵抗自身的重量和外部的轻微形变。 4.3 纸张的“老化”与质感模拟: 学习如何通过咖啡、茶水浸泡、轻度烘烤或使用特定的蜡剂处理,使现代纸张呈现出古籍或陈年羊皮纸的斑驳质感,增加作品的历史厚重感和视觉层次。 --- 面向读者群: 本书适合所有对手工技艺怀有热情,并愿意投入时间钻研材料科学与工具运用的进阶爱好者、独立设计师、工艺美术专业学生,以及寻求突破传统材料限制的创作者。本书是您从“制作”跨越到“创造”的必备工具书。

用户评价

评分

第五段: 《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这本书,真的是把压花这门看似简单却又充满细节的艺术,讲解得淋漓尽致。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对于“色彩保持”的处理方法。以往我尝试制作压花,总是发现花朵的颜色很快就褪去了,变得暗淡无光,非常可惜。但这本书里,详细介绍了各种保存花材色彩的技巧,比如在压制前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者在后期制作中运用特定的保护剂,这些都让我看到了让压花作品长久保持鲜艳的希望。而且,它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压花,还拓展到了押花的应用,比如制作押花饰品,这让我看到了将压花作品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书中的案例非常丰富,从精美的胸针到浪漫的耳环,都展示了押花独特的魅力。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学会了如何制作压花,更被它所蕴含的自然之美和艺术创意深深吸引,让我觉得生活因此变得更加多姿多彩。

评分

第三段: 当我翻开《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这本书时,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压花”这个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把花压平,而是让你理解压花背后的原理。比如,书中会讲解不同植物的含水量和纤维结构对压花效果的影响,以及为什么某些花材比另一些更容易压制成功。这种科学性的讲解,让我觉得制作过程不再是单纯的模仿,而是充满了探索和发现的乐趣。我还发现,书中不仅介绍了常见的花草,还拓展到了一些不那么常见的植物,比如蕨类、苔藓等,这些新颖的素材让我在压花创作时有了更多的选择。另外,对于压花作品的搭配和色彩运用,书中也有一些独到的见解,比如如何利用不同花材的颜色和形状来营造出和谐的视觉效果,这对于提升作品的艺术感非常有帮助。总而言之,这本书让我对压花这门手艺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术”到“道”,让我明白,好的压花作品,不仅仅是技巧的运用,更是对自然美学的理解和升华。

评分

第二段: 说实话,我买《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的时候,更多的是被“图解”两个字吸引。我这人向来对文字说明比较头疼,但如果配上清晰的图片,我就会觉得特别容易理解。这本书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每一页几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图片,详细地展示了制作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比如,在讲解如何制作压花书签的时候,它会一步步地告诉你,先选择哪种类型的纸张,然后如何排版花材,再到如何进行压制和后期处理,每个环节都配有相应的插图,让我一眼就能看懂。特别是那些花材的摆放技巧,光是看图,就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学。而且,书里还提供了一些创意灵感,比如如何将压花运用到贺卡、相册、烛台等不同的装饰品上,这大大拓展了我的想象空间,让我看到了压花更多的可能性。对于我这种动手能力一般,但又渴望制作出精美物品的人来说,这本书简直是量身定做的,让我觉得自己也能做出令人惊艳的作品。

评分

第四段: 最近迷上了《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我特别喜欢它那种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从最基本的工具介绍,到各种花材的选择和处理,再到具体的制作步骤,每一步都讲得特别清楚。我之前完全没有接触过压花,但这本书让我感觉非常容易上手。书里不仅有文字说明,还有大量精美的插图,让我能够直观地了解制作过程。我尤其喜欢的是书中提供的“小贴士”和“注意事项”,这些细节之处,往往是新手容易忽略但又非常关键的。比如,它会提醒你在压制某些花朵时需要注意的力度和时间,或者在干燥处理时如何防止虫蛀。这些贴心的建议,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也让我制作出来的作品成功率大大提高。此外,这本书还分享了一些创意性的压花应用,比如制作压花相框、压花手机壳等等,这些都激发了我无限的创作灵感。我感觉这本书就像一位耐心又博学的老师,一步步地引导我,让我从一个门外汉,逐渐成为一个能制作出精美压花作品的手工艺人。

评分

第一段: 我最近入手了一本《跟我学:图解压花(押花)用品制作(第二版)》,原本是抱着尝试的心态,想着压花这门手艺听起来挺雅致的,或许能给生活增添点小情趣。拿到书后,翻开目录,里面介绍了各种压花工具的使用方法,从最基础的压花器、镊子,到一些辅助性的剪刀、尺子,都讲解得非常细致,图片也很清晰,感觉即使是新手,也能很快上手。书里还分享了不同种类花草的压制技巧,比如如何选择新鲜的花材,如何处理不同质地的叶片,以及如何让压花保持原有的色彩和形态,这些细节的处理,真的让我觉得作者在压花这件事情上有着多年的经验积累,并且愿意毫无保留地分享出来。我尤其喜欢里面关于“压花保存”的部分,这对于我来说是个很大的困扰,之前尝试压花,常常因为保存不当而发霉或者褪色,这次能学到科学的方法,心里踏实多了。总的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入门,从零开始,让你对压花这门手艺充满信心,跃跃欲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