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

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國菊,陳明莉 著
圖書標籤:
  • 壓花
  • 押花
  • 手工
  • DIY
  • 植物
  • 花藝
  • 教程
  • 製作
  • 藝術
  • 裝飾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店鋪: 蘭興達圖書專營店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95347
商品編碼:19578675851
包裝:平
齣版時間:2017-11-01

具體描述

基本信息

書名: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

:89.00元

作者:陳國菊、陳明莉

齣版社:化學工業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7-11-01

ISBN:9787122295347

字數:250

頁碼:158

版次:2

裝幀:平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4kg

編輯推薦


內容提要


本書以圖片解說的方式,介紹常用的壓花工具,花材壓製以及背景紙染色的簡單方法;壓花歡迎牌、書簽、卡片、卡套、筆筒、筆記本、燈罩、LED蠟燭燈、蠟燭、水杯、杯墊、明信片、鑰匙扣、扇子、小手鏡、金屬框和時光寶石首飾、水晶膠飾品等壓花用品以及小框畫的製作方法。讀者可以跟著本書一步步學習簡單的壓花用品和壓花畫的製作,感受花草的芬芳!

目錄


章 壓花藝術簡介一、壓花藝術002(一)什麼是壓花002(二)壓花藝術是什麼003二、壓花藝術的特點004(一)源於自然,返璞歸真004(二)富有藝術魅力004(三)高雅又容易融入大眾004三、壓花藝術的功能005(一)素質教育的好教材005(二)美化居室,裝飾環境005(三)生活纔藝005(四)減壓的好方式005(五)對一些疾病有輔助治療效果006(六)朝陽産業006(七)弘揚我國傳統文化006四、壓花藝術的曆史006五、壓花藝術的類彆007(一)壓花畫007(二)壓花用品011第二章 壓花器具與材料一、采花工具和材料014二、壓花儀器、工具和材料015三、保存工具和材料018四、製作工具和材料019五、裝裱儀器、工具和材料024第三章 花材的壓製與保存方法一、采摘花材028(一)采摘時間028(二)花材壓製前的處理方法029二、三種壓花工具的使用方法032(一)自製壓花器壓花法032(二)乾燥闆壓花法034(三)微波壓花器壓花法040三、花材保存方法044(一)包裝花材044(二)存放花材046四、常用壓花花材40種047第四章 幾種常用的染紙方法一、粉彩法054二、水彩(粉)法056三、彩鉛法059第五章 壓花用品的製作一、木質歡迎牌的製作064二、壓花書簽的製作068(一)過塑護花法070(二)冷裱護花法072(三)葉脈書簽的製作074三、壓花卡片的製作076(一)純天然法078(二)過塑護花法080(三)冷裱護花法083(四)韓紙護花法089四、壓花卡套或吊牌的製作091(一)過塑護花法092(二)冷裱膜護花法093五、壓花筆筒的製作095六、壓花筆記本的製作097七、LED壓花蠟燭燈的製作100八、壓花燈罩的製作102九、壓花蠟燭的製作105(一)過蠟法106(二)熨鬥法108(三)刷膠法110十、壓花水杯的製作112十一、壓花杯墊的製作115(一)方形杯墊製作116(二)圓形杯墊製作117十二、壓花明信片的製作119十三、壓花鑰匙扣的製作121(一)純天然法122(二)冷裱膜護花法123(三)刷膠護花法125十四、壓花扇子的製作127十五、壓花小手鏡的製作130十六、金屬框壓花首飾的製作134十七、時光寶石壓花首飾的製作137十八、水晶膠壓花飾品的製作141十九、壓花小框畫的製作145(一)純天然法146(二)冷裱法147(三)乾燥劑密封法150(四)乾燥片密封法152(五)抽真空密封法155參考文獻

作者介紹


陳國菊,教授 博士生導師,陳國菊的壓花藝術作品多次在國際和國內比賽中獲金奬等大奬,其取得的成績在同行中名列前茅。指導學生在國內國際比賽中多次獲奬。《中國花卉報》、《光明日報》、美國《Home Garden》、《南方日報》、《廣州日報》、《信息時報》、《南方都市報》、《羊城晚報》、《新快報》、美國田納西州電視颱、中央電視颱cctv-7、南方電視颱等媒體都報道過陳老師以及她精湛的壓花技藝。

文摘


序言



好的,以下是根據您的要求,為您創作的一份圖書簡介,該書的主題為“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但簡介內容將完全聚焦於其他相關但不包含原書主題的製作與工藝領域,力求詳盡、專業且自然流暢。 --- 匠心獨運:非凡手工技藝精選(第一輯) 揭秘傳統與現代材料的無限可能 本書匯集瞭一係列精妙絕倫的手工製作技藝,旨在帶領愛好者們深入探索材料科學與藝術錶達的交匯點。我們摒棄瞭植物壓製與乾燥的主流路徑,轉而聚焦於那些需要精細結構控製、化學反應理解和復雜工具運用纔能完成的創作領域。 本輯內容共分為四大核心闆塊,每一闆塊都包含數個詳盡的步驟指南和技術解析,確保即便是初學者也能通過實踐掌握精髓。 --- 第一章:樹脂藝術——透明世界的結構與光影雕塑 本章深入探討環氧樹脂與紫外綫(UV)樹脂的特性、配比與應用技巧。我們不再關注自然物的嵌入,而是著重於純粹的形態創造和光學效果的實現。 1.1 礦物模擬與斷層構造: 學習如何利用不同粘度和固化速度的樹脂,通過精確的傾倒時機和溫度控製,模擬齣天然礦石(如瑪瑙、青金石)內部復雜的紋理和色彩分層。重點講解如何使用色粉、珠光粉和酒精墨水,在樹脂半固化狀態下製造“流動”和“擴散”的視覺效果,實現如同地質變遷般的自然肌理。 1.2 氣泡與微觀環境的控製: 樹脂製作中最令人頭疼的瑕疵——氣泡,在本章被轉化為一種藝術語言。詳述高溫烘烤法、真空脫氣法的操作流程,並介紹一種獨傢技巧:動態誘導氣泡,即通過輕微的振動頻率或局部加熱,在特定區域故意製造齣如同液體內部“懸浮物”的微觀景觀,用於製作科幻主題的微縮場景。 1.3 模具設計與脫模藝術: 不依賴市售矽膠模具,本章教授如何使用高密度泡沫闆、3D打印材料(PLA/ABS)進行手工開模,製作齣獨一無二的幾何體或復雜麯麵模具。詳細解析脫模劑的化學選擇與塗覆技巧,確保高光澤錶麵不被損傷,並展示如何利用模具的內壁紋理,反嚮雕刻齣水晶切割麵的質感。 --- 第二章:金屬塑形與微焊接工藝——冷硬材料的柔性錶達 本章將視角轉嚮金屬材料,探索通過熱力學和機械力將堅硬的金屬轉化為可佩戴或裝飾性藝術品的過程。 2.1 銀泥(PMC)的燒結與精修: 重點解析純銀粉末與粘閤劑混閤的銀泥材料。講解從揉捏、塑形到乾燥的全過程,尤其側重於燒結爐的溫度麯綫控製(包括升溫速率和恒溫保持時間),這對最終銀的純度和硬度至關重要。學習如何使用金剛石磨頭和超細砂紙,對麵稿進行精細的拋光和拉絲處理,達到鏡麵或啞光質感對比。 2.2 基礎珠寶接閤技術:微點焊的應用: 介紹使用微型電焊機(如氬弧焊或激光焊筆)進行小尺寸金屬部件的連接。講解焊料(如焊锡、銀焊料)的選擇標準,並詳細演示“搭接焊”和“對接焊”在製作鏈條或鑲嵌底座時的精確操作。強調安全防護措施,特彆是通風和眼部保護。 2.3 銅絲纏繞的拓撲結構構建: 超越簡單的纏繞裝飾,本節教授如何利用不同粗細的銅綫(退火與未退火狀態)構建具有承重能力的復雜三維骨架。通過“負空間利用法”,使綫材之間的空隙成為設計的一部分,形成輕盈而堅固的幾何結構。 --- 第三章:皮革的鞣製與錶麵處理——觸感的溫度計 本章聚焦於天然皮革,探討從原材料處理到最終成品錶現的每一個化學和物理步驟。 3.1 植鞣革的浸泡與染色藝術: 詳述植鞣革(Vegetable-Tanned Leather)的特性,以及如何通過不同濃度的明礬、丹寜溶液進行初步軟化。重點解析“浸染法”與“塗抹法”的優劣,以及如何利用天然植物提取物(如核桃殼、洋蔥皮)進行環保著色,實現深邃、不易褪色的復古色調。 3.2 浮雕的深度控製與壓印技術: 學習使用專業皮雕工具(如菱斬、圓邊錘)進行圖案的刻畫。關鍵在於掌握皮麵含水量的精確控製——過乾則易裂,過濕則紋理模糊。詳細介紹如何通過多層壓印,創造齣具有立體深度的浮雕效果,如模仿岩石錶麵的粗糙感。 3.3 邊緣處理的極緻追求:封邊工藝: 介紹專業級彆的封邊流程,包括平切、倒角、打磨,以及使用熱熨鬥進行邊緣的“熔塑固化”。講解不同封邊劑(如CMC、丙烯酸封邊劑)的特性,以及如何通過多次薄塗、自然乾燥和精細拋光,達到宛如玻璃般的平滑邊緣。 --- 第四章:紙藝的結構力學與光影捕捉 本章探索傳統紙張在經過摺疊、切割和膠閤後所展現齣的建築學潛力。 4.1 剪紙的陰陽互補與透光性設計: 超越單純的裝飾性剪紙,本節側重於如何設計圖案,使“紙的缺失部分”與“保留部分”在光綫穿透下形成視覺平衡。介紹使用激光切割機和精密美工刀進行“微切”,以控製透光孔洞的大小,實現類似窗欞的復雜幾何圖案。 4.2 紙雕塑的支撐與自持結構: 教授如何利用紙張的“拱形結構”和“摺疊應力”來構建無需外部支撐的復雜三維造型。重點剖析如瓦楞紙闆的強度運用,以及通過內部隱藏的“骨架綫”,使紙藝作品在輕盈之餘,能抵抗自身的重量和外部的輕微形變。 4.3 紙張的“老化”與質感模擬: 學習如何通過咖啡、茶水浸泡、輕度烘烤或使用特定的蠟劑處理,使現代紙張呈現齣古籍或陳年羊皮紙的斑駁質感,增加作品的曆史厚重感和視覺層次。 --- 麵嚮讀者群: 本書適閤所有對手工技藝懷有熱情,並願意投入時間鑽研材料科學與工具運用的進階愛好者、獨立設計師、工藝美術專業學生,以及尋求突破傳統材料限製的創作者。本書是您從“製作”跨越到“創造”的必備工具書。

用戶評價

評分

第一段: 我最近入手瞭一本《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原本是抱著嘗試的心態,想著壓花這門手藝聽起來挺雅緻的,或許能給生活增添點小情趣。拿到書後,翻開目錄,裏麵介紹瞭各種壓花工具的使用方法,從最基礎的壓花器、鑷子,到一些輔助性的剪刀、尺子,都講解得非常細緻,圖片也很清晰,感覺即使是新手,也能很快上手。書裏還分享瞭不同種類花草的壓製技巧,比如如何選擇新鮮的花材,如何處理不同質地的葉片,以及如何讓壓花保持原有的色彩和形態,這些細節的處理,真的讓我覺得作者在壓花這件事情上有著多年的經驗積纍,並且願意毫無保留地分享齣來。我尤其喜歡裏麵關於“壓花保存”的部分,這對於我來說是個很大的睏擾,之前嘗試壓花,常常因為保存不當而發黴或者褪色,這次能學到科學的方法,心裏踏實多瞭。總的來說,這本書就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朋友,手把手地教你如何入門,從零開始,讓你對壓花這門手藝充滿信心,躍躍欲試。

評分

第二段: 說實話,我買《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的時候,更多的是被“圖解”兩個字吸引。我這人嚮來對文字說明比較頭疼,但如果配上清晰的圖片,我就會覺得特彆容易理解。這本書在這方麵做得非常齣色,每一頁幾乎都有大大小小的圖片,詳細地展示瞭製作過程中的每一個步驟。比如,在講解如何製作壓花書簽的時候,它會一步步地告訴你,先選擇哪種類型的紙張,然後如何排版花材,再到如何進行壓製和後期處理,每個環節都配有相應的插圖,讓我一眼就能看懂。特彆是那些花材的擺放技巧,光是看圖,就能體會到其中蘊含的美學。而且,書裏還提供瞭一些創意靈感,比如如何將壓花運用到賀卡、相冊、燭颱等不同的裝飾品上,這大大拓展瞭我的想象空間,讓我看到瞭壓花更多的可能性。對於我這種動手能力一般,但又渴望製作齣精美物品的人來說,這本書簡直是量身定做的,讓我覺得自己也能做齣令人驚艷的作品。

評分

第四段: 最近迷上瞭《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我特彆喜歡它那種循序漸進的教學方式。從最基本的工具介紹,到各種花材的選擇和處理,再到具體的製作步驟,每一步都講得特彆清楚。我之前完全沒有接觸過壓花,但這本書讓我感覺非常容易上手。書裏不僅有文字說明,還有大量精美的插圖,讓我能夠直觀地瞭解製作過程。我尤其喜歡的是書中提供的“小貼士”和“注意事項”,這些細節之處,往往是新手容易忽略但又非常關鍵的。比如,它會提醒你在壓製某些花朵時需要注意的力度和時間,或者在乾燥處理時如何防止蟲蛀。這些貼心的建議,讓我少走瞭很多彎路,也讓我製作齣來的作品成功率大大提高。此外,這本書還分享瞭一些創意性的壓花應用,比如製作壓花相框、壓花手機殼等等,這些都激發瞭我無限的創作靈感。我感覺這本書就像一位耐心又博學的老師,一步步地引導我,讓我從一個門外漢,逐漸成為一個能製作齣精美壓花作品的手工藝人。

評分

第三段: 當我翻開《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這本書時,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對“壓花”這個概念的深入剖析。它不僅僅是教你如何把花壓平,而是讓你理解壓花背後的原理。比如,書中會講解不同植物的含水量和縴維結構對壓花效果的影響,以及為什麼某些花材比另一些更容易壓製成功。這種科學性的講解,讓我覺得製作過程不再是單純的模仿,而是充滿瞭探索和發現的樂趣。我還發現,書中不僅介紹瞭常見的花草,還拓展到瞭一些不那麼常見的植物,比如蕨類、苔蘚等,這些新穎的素材讓我在壓花創作時有瞭更多的選擇。另外,對於壓花作品的搭配和色彩運用,書中也有一些獨到的見解,比如如何利用不同花材的顔色和形狀來營造齣和諧的視覺效果,這對於提升作品的藝術感非常有幫助。總而言之,這本書讓我對壓花這門手藝有瞭更深層次的認識,從“術”到“道”,讓我明白,好的壓花作品,不僅僅是技巧的運用,更是對自然美學的理解和升華。

評分

第五段: 《跟我學:圖解壓花(押花)用品製作(第二版)》這本書,真的是把壓花這門看似簡單卻又充滿細節的藝術,講解得淋灕盡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它對於“色彩保持”的處理方法。以往我嘗試製作壓花,總是發現花朵的顔色很快就褪去瞭,變得暗淡無光,非常可惜。但這本書裏,詳細介紹瞭各種保存花材色彩的技巧,比如在壓製前進行適當的處理,或者在後期製作中運用特定的保護劑,這些都讓我看到瞭讓壓花作品長久保持鮮艷的希望。而且,它不僅僅局限於傳統的壓花,還拓展到瞭押花的應用,比如製作押花飾品,這讓我看到瞭將壓花作品融入日常生活中的更多可能性。書中的案例非常豐富,從精美的胸針到浪漫的耳環,都展示瞭押花獨特的魅力。讀完這本書,我不僅學會瞭如何製作壓花,更被它所蘊含的自然之美和藝術創意深深吸引,讓我覺得生活因此變得更加多姿多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