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田真早教经典系列 情商教育法+爱与规则+培养右脑思维 等共5册 育儿教育书籍

七田真早教经典系列 情商教育法+爱与规则+培养右脑思维 等共5册 育儿教育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七田真 著
图书标签:
  • 早教
  • 情商教育
  • 右脑开发
  • 育儿
  • 亲子
  • 家庭教育
  • 儿童教育
  • 0-3岁
  • 七田真
  • 教育方法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风清文化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0257628001
商品编码:19735904958
包装:套装
开本:32
出版时间:2016-05-11
套装数量:5

具体描述






0~6岁的幼儿期,是大脑是以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右脑为主导的,这段时期可以称为“人生黄金期”。孩子能否成才完全取决于家长,对于孩子来说,游戏就是学习,也是通过幸福未来的道路。从现在起和你的孩子快乐的做游戏吧!





本书立足于0~6岁婴幼儿右脑思维的培养,介绍了在家里就可以简单做到的33种亲子游戏,这33种亲子游戏是在七田真的理论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有助于刺激和开发孩子的右脑,每一种游戏都是快乐、简单的,可以让孩子怀着浓浓的兴味参与进来,是一本能够激起父母和孩子共同参与热情的育儿书





七田真,日本岛根县人,教育学博士,曾任美国纽波特大学日本分校教育系教授。七田真博士从1958年开始从事幼儿右脑教育工作,1978年成立了七田教育研究所,并建立了实施右脑教育的七田真教室。目前全世界已建立起500多所七田真教室,学生总数近4万名。他的教育理论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因为在右脑教育领域的卓越贡献,七田真博士获得了日本政府颁发的“社会文化劳动奖”,世界学术文化审议会颁发的“国际学术贡献奖”,并被世界知识产权协会授予“世界和平大骑士”勋章。





《0-6岁右脑教育法》


第1 章七田式育儿理论的基础

右脑的力量 / 002

右脑教育将改变人类 / 005

唤醒大脑的“沉默领域” / 006

教育的关键不在灌输知识,而在从“0 岁”开始培

养心性 / 008

过了13 岁,大脑的基础工程基本结束 / 011

不给教育设定框架,才能挖掘出孩子的才能 / 013

父母要学会向孩子表达爱 / 017

让孩子感受到爱的“8 秒钟拥抱法” / 019

传递积极情绪的“5 分钟暗示法” / 022

惊人的潜意识能力 / 025

右脑教育重视开发想象力 / 028

右脑教育可迅速提高学习效率 / 031

曾在七田真教室学习的孩子的现在 / 034

第2 章婴幼儿教育理念的更新来自于脑力科

学研究的发展

左脑为语言脑,右脑为图像脑 / 040

右脑训练的重要道具——闪卡 / 043

让孩子尽早开始读写练习 / 046

不要让幼儿看有很多暴力画面的电视节目 / 047

当大脑电波与地球电波共振时,大脑能量zui大 / 048

右脑是潜意识脑,潜藏着意识无法发挥的能力 / 050

从左脑转换到右脑的三个步骤:冥想、呼吸、想象 / 052

右脑教育取得的效果 / 054

第3 章右脑教育从胎儿期开始



《爱与规则》



第1 章 “爱”“严格”和“信赖”

——育儿的3 个关键

在“爱”的基础上“严格”教导,

才能建立亲子间的“信赖” /002

不想让孩子做的事,

并不会因为你的训斥而减少 /006

警惕!步入歧途孩子的三个共性 /009                                                                   

 第2 章 如何让孩子知道父母的爱

要让孩子快乐,父母首先要快乐 /014

停止一切训斥,

用一周的时间进行彻底的表扬 /018

成熟的父母首先是能够自我反省 /022

父母的爱,能让孩子大脑释放

更多的“积极激素” /027

当孩子哭泣时,不要问他“你怎么了” /032

如何培养才能使孩子充满干劲儿 /037

通过拥抱、抚摸激活孩子的脑干 /041

让孩子听话的前提是用心倾听孩子的话 /045                                                             

 第3 章 没有规则的“爱”是溺爱

“不允许做的事情就是不允许做” /052

如何培养自我约束的能力 /057

注意避免错误的“严格”管教 /061

父母也要对自己严格要求 /065

培养孩子的韧性 /070

不训斥批评也能做到严格教育 /074


《情商教育法》


第1章 有爱的孩子情绪稳定,存在感强

唤醒生命 /002

育儿的基础是传递爱 /004

增加与孩子的肌肤接触 /007

有自信的孩子更具有存在感 /009

孩子做得不够好时,父母应该如何应对 /012

父母敞开心扉,孩子的心也会打开 /015

让父母与孩子心灵相通的方法 /017

父母越关爱,孩子的情绪越稳定 /020

孩子很多问题行为,都是在刷存在感 /022

教孩子“爱”的同时,不要忘了“敬” /025

父亲参与育儿,

更利于培养孩子生存能力和思考能力 /028

让孩子拥有感谢自然之心 /030

父母与孩子共同体验大自然 /032

亲子共同学习如何生活 /035                                                                         

 第2章 无论孩子个性如何,父母都要全盘接受

相对于智商教育,孩子更需要情商教育 /040

情商教育“五个步骤” /042

打破“擅长模仿,拙于创造”的教育模式 /044

右脑教育让孩子更有创造力 /048

相信孩子的无限潜能 /051

培养孩子的沟通能力和表现能力 /053

培养孩子控制自己的情绪 /055



《培养优秀宝宝父母必上的7堂课》


第1 堂课 培养努力向上的孩子 
了解育儿的精彩之处和乐趣所在 /002 
请这样鼓励孩子——“若是你的话,肯定能做到” /005 
让孩子拥有理想和对人生的希望 /008 
既有“爱”又有“敬”的亲子关系的建立 /012 
在家里要注意的言行举止 /014 
少看电视多些交流 /017 
“不要输给自己”而非“不要输给其他的孩子” /019 
父母要首先摒弃负面的语言和情绪 /022
第2 堂课 培养主动学习的孩子教会孩子“学习的三个目的” /026 
帮助孩子习惯集体生活 /030 
必须要说“不可以” /034 
父母的态度改变孩子学习的心态 /037 
“回声法”:让不愿意学习的孩子喜欢学习 /041





孩子能否成才完全取决于家长 
如果我说孩子能否成才完全取决于家长,那么各位家长也许会很震惊。但是,这确实是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所有的孩子都是天才,当然也包括您自己的孩子。所有孩子都平等地拥有着与生俱来的无限的发展可能性。但是,这种能力是隐性的。如果家长在养育的过程中只是放任不管的话,那么孩子的潜在能力是很难开花结果的,这就是家长之所以非常重要的原因。我很明白家长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快速成长的心情,但绝不要让孩子做一些超出能力范围的事情。如果家长勉强孩子去做一些事情,孩子也未必会率直地回应的,即使应家长的要求做了一两次,也绝对不会长久的。所以,让孩子觉得有趣,从而自己主动快乐地去做,这才是关键。效果zui显著的做法就是利用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场景,让孩子不知不觉地参与进来。本书中介绍了在家里就可以简单做到的 33 种亲子游戏。家长(特别是以妈妈为主)将和孩子一起进行游戏。每一种游戏,都是快乐、简单的,可以让孩子怀着浓浓的兴味参与进来。这33 种游戏,都是在我的父亲,也就是“七田式”右脑开发教育创始人—七田真的理论基础上研发出来的,是完全值得您信赖的。 
孩子在0 ~ 6 岁的幼儿期时,大脑是以隐藏着无限可能性的右脑为主导的,这段时期可以称为“人生黄金期”。在这段时期内,刺激和开发孩子的右脑,就可以培育






女儿人生中第yi个无比热爱的老师正是来自七田真。它为我们打开一扇探索人类大脑神秘世界的大门,让我们得以窥见令人无限惊喜的成长密码。谢谢七田真!

——凤凰卫视主持人陈晓楠

 

现代记者必须把文字和图片数据处理能力结合在一起,左右脑必须协调工作。但培养一个人的这种能力并不容易。通过右脑学习法,很小的孩子也能处理复杂的任务、也能产生全新的创意。——清华大学教授,曾5次被普利策奖提名李米勒(美)

 

科学的养育方式和早期的潜能开发,会对孩子一生的成长带来巨大影响。此次有机会把“七田真”这样优秀、成熟、专业的早教知识推荐给大家,我是非常高兴的,也希望这一系列的书籍能给妈妈和宝宝们更多的指导,哪怕仅仅有一个孩子因为这套书、这套理论,人生发生了改变,那么我们今天的一切就都是值得的。

——摇篮网CEO 杨国

 

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深度陪伴。父母长期的自我学习需要多读好书,打开七田真早教丛书多多了解儿童才能更好支持儿童。我们一起相信亲子阅读陪伴成长。

——悠贝亲子图书馆创始人林丹

 

 游戏是孩子zui好的学习方式,也是父母与孩子之间亲密沟通的魔法桥梁。该书中的每一个方法,都实用有趣,我们不是让孩子“学起来”,而是让孩子“玩起来”。

——“魔书堡”亲子阅读创始人付立平

 

这是一个脑科学研究突飞猛进的时代。右脑训练能够引发强大的灵感、直觉、感性、创造性和独创性。七田真先生对于右脑的有效开发,正是我对孩子未来的期许。——美国密苏里大学计算机系主任许东(美)

“认可,赞赏,爱护,培养”,现代社会仍需要从东方传统智慧中寻找育儿的理念滋养。成长的自然与引导的睿智一起,构成了亲子世界里大写的爱!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是同行同学者,知行合一的哲学信条无非就是言行中的日常。——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程乐松









《培养右脑思维的33个亲子游戏》


0 ~ 6 岁是引导和提高孩子能力的关键期

“我要让孩子的能力zui大程度地发挥出来!”每一位家长都是这样想的吧。但是,大部分家长却不知道怎样做才能达成这个目标,这确实是个问题。孩子的能力,会因家长不同的引导方式而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如果家长一直不明白什么是正确的引导方式,那不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吗?

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去做”才是zui好的呢?孩子大脑的吸收能力是越接近婴儿时期越强。也就是说,如果要引导和提高孩子的能力,越早越好。

0 ~ 3 岁,是孩子吸收能力zui强的黄金时期 ;3 ~ 6岁,是非常重要的培育素质的阶段。举个例子来说,如果想正确辨别“哆来咪”这些音阶,拥有绝对音感这种能力的话,就应该在 3 ~ 4 岁这个阶段进行培养。学习语言、记忆词汇的能力也在 6 岁以前是zui强的。在这个重要的时期,家长是否使用了正确的引导方法,与孩子的能力培育与提高是有着直接关联的。进一步来说,天才养成的关键就在于 0 ~ 6 岁的幼儿期。

被称作天才的人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的左脑与右脑能够很好地均衡使用。而对于一般人来说,大脑普遍是以左脑 90%、右脑 10% 左右的比率在使用。相比较于左脑,右脑的使用率是非常低的。其中原因就在于右脑没有启动,也就是说,人们普遍没有充分地进行右脑的开发教育。但如果只是开发左脑的话,很明显zui多只能再引导出全部能力的 10%。只有像开发左脑一样地也去充分开发右脑,才能使能力全面发展、开花结果。



《培养优秀宝宝父母必上的7堂课》


父母的态度改变孩子学习的心态

在让孩子学习这件事情上,zui为重要的是要使其产生“奋”之心,即“想要去做”的心情。关于这一点将在第3 堂课详细说明。所谓“奋”,是指下定决心、唤醒内心,使其产生“想要去做”的动机。只有孩子自身产生了“自己想要学习”的心情,才能牢固地掌握所学到的东西。

相反,若是单方面地强迫孩子必须学习,孩子就不会产生干劲儿。甚至发生更糟糕的事,孩子会认为“自己头脑不好使”。孩子讨厌学习的原因大多在于他们不知道为什么必须要学习,以及为何被强迫去学习。

但是,实际上,没有哪个孩子的头脑是不好使的。孩子之所以会陷入那样的想法里,只不过是因为被“为什么必须要学习”的固执想法迷惑了。不论哪一个孩子,原本都拥有了不起的能力,只不过他们一直对自己有一种负面的认识。所以,zui重要的事情是,首先要让孩子产生“想

要去做”的想法。

比如,在孩子 1 岁到 4 岁时,让他们听英语磁带,如果这样对其进行培养,很有可能能培养出会说两种语言的孩子。

但是,在孩子一两岁时,因为还没有形成自我认知能力,所以一般是播放磁带,让孩子随意自然地听。等到了四五岁,买来孩子用的教材并对他们说:“来,今天开始要听这盘磁带。”但孩子即便听,他们也已经感到厌烦了,会说“为什么非得让我听那么奇怪的语言”。一旦孩子感

到厌烦,就算强迫他们继续听下去,也绝对无法把他们培养成双语人才。

那么要如何做才好呢?若是买了孩子用的有趣的教材,应该这么对他们说:“因为这是爸爸妈妈听着好玩的,所以你不用听也行。”然后,在接下来的一两周内,父母都开心地听着磁带。

如此一来,孩子便会心甘情愿地想听。他们会说:“那是小孩用的教材。给我听,给我听!”若是这样,就大功告成了。“你那么想听吗?那每天听15分钟就可以了哦。”这样就能将孩子“想要去做”的心情很好地引导出来,进而可以培养出孩子出色的双语能力。

就算是给予同样的东西,给予的方法很关键,因为若是孩子产生厌烦,那是很难收到效果的。即便不管孩子,他们自己也能一直听磁带的话,那么可以继续引导并培养下去。

学习其他东西也是同样的道理。比如,让孩子学钢琴,若是告诉他们“今天开始去钢琴教室学钢琴,因为 4 岁的孩子都应该开始学钢琴”,孩子会越来越讨厌学钢琴,也无法很好地引导与挖掘出他们的真正才能。

与其如此,不如带孩子去看和他们差不多年纪的孩子的演奏会,若是能让他们产生“那么小的孩子就能弹奏得那么出色了,所以我也想弹”的想法,孩子就能主动地去学习。



《情商教育法》



孩子很多的问题行为,都是在刷存在感

孩子只有得到父母的疼爱和尊重,才会成长为自信且具有存在感的孩子。如果父母没能很好地传达爱,孩子会感觉到被父母忽视、放任,其心理就无法健康成长,很容易做出伤害他人甚至反社会的事情。这是因为,在育儿过程中爱和共鸣非常重要。在育儿过程中,如果父母向孩子传达爱,认真体会孩子的心情,疼爱孩子,那么孩子的心灵就会健康成长,敬爱父母,友善他人,从而避免出现反

社会的行为。zui近,电视、报纸上经常会报道一些青少年犯罪的事件,仔细调查那些案件不难发现,其中大部分都是心灵受过严重创伤的孩子所为。那些孩子从来没有感受到父母的爱,大多对父母都持有否定,甚至憎恨、仇视的态度。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从未感受到父母的爱,他们的心理逐渐变得扭曲。孩子所有的问题或行为,都是在潜意识里渴求父母爱的一种无意识表现。对于孩子的身心成长而言,父母可以说是zui重要的存在。父母从心底里对自己的孩子流露出爱,并认可、赞赏孩子,他们就绝对不会产生心理扭曲。

其中,父爱对于孩子的心灵教育更是至关重要,特别是在孩子情绪方面的发育上。如果父亲能仔细掌握孩子的心理动态,帮助孩子解决遇到的问题,不但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会越来越好,在生活中也会富于团队合作精神。反之,如果父亲遇到事情只知道严厉批评,或是从来不管家庭事务,那么,与孩子的心灵就会愈加疏远,甚至有可能造成非常恶劣的后果。在单亲(仅有母亲)家庭中,孩子无法从父亲那里获得精神上的支持。但是,因为孩子在本性上具有“利他性”,他们会通过与他人的共鸣来获得存在感。所以当其他孩子遇到困难时,他们会自然而然地给予帮助。这种本质上的“善”的品质,并非双亲家庭的孩子才能拥有。无论是仅有父亲还是仅有母亲的单亲家庭,这种“善”的品质都能得到发挥。反之,即便是双亲俱全,如果父亲完全不关心培养孩子或从不过问家庭事务,孩子在成长中就比较容易发生心理扭曲。仅有父亲或仅有母亲的单亲家庭培养出优秀孩子的例子也很多,如果父母能够充分传达爱,倾听

孩子的意见,和孩子产生共鸣,那么,即便是单亲家庭也能培养出优秀的孩子。综上所述,父母传递给孩子充分关爱,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产生共鸣,这些是非常必要的。孩子的所有问题行为,都是在渴求父母的爱。

做好这6点,亲子沟通无障碍

在“七田式教育”中,满怀关爱地对待孩子包含六大要点:

一、不光看孩子的缺点,还要赞赏孩子的优点。

二、不把孩子现在的状态当做是已经完成的状

态,而要看成是发展过程中的状态。

三、在育儿过程中要避免完美主义(不以过高

标准要求孩子)。



《爱与规则》


没有规则的“爱”是溺爱

在考虑孩子的教育时,第1个必须要考虑的就是意志的教育,也就是说要将其培养成意志坚强的孩子。然而这里所说的意志坚强并不是说以自我为中心,任意妄为,而是要发展孩子的个性,培养其成为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但为此您必须先要考虑如何将其培养成能够吃苦耐劳,可以战胜本身欲望的孩子。意志脆弱的孩子是无法发展个性的。意志、耐力与韧性几乎在孩子三岁之前就会成形。若是过了三岁,在有了分辨能力之后,才开始进行这方面的教育的话,就太晚了。这种v初就已经形成的性格是很难加以改变的。在孩子三岁以前这段时间里,zui重要的就是考虑如何教导他们“不允许做的事情就是不允许做”。

孩子长大之后走上歧途的原因之一就是缺乏忍耐力,也就是说一直都没有培养好他们抑制自己感情和心情的意志力。因为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所以走上了歧途。这实际上是有可能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埋下的定时炸弹,一切开始于父母对孩子的过分溺爱。外国人来到日本,看到日本的小婴儿时说“日本给予了婴儿和老人zui大限度的自由和任性。日本实际上是婴儿的天堂国度”。因为外国人越是在婴儿时期越是要进行严格的教育,所以对于日本的母亲对婴儿纵容式的教育会感到很奇怪。

在《菊与刀》这本书中,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对日本和美国的严格曲线(如下图所示)正好是相反的一事进行了详述。其内容是:在日本,面对小婴儿,会允许其任性,对其养育也会显得过于宠爱,而随着年龄越来越大,父母逐渐想要变得更为严格起来。但是在美国,越是在婴儿时期越严格,随着年岁的增长,开始逐步放宽约束限制。

美国人在孩子零岁时zui为严格,到了三岁的时候稍微有些放宽,到了六岁又放宽了些,若是到了九岁就放得更宽了,在那之后只要在亲子交流中对其有所指导就可以了。在孩子零岁时要zui为严格,这具体指什么事呢?比如婴儿只要一哭,母亲就会放下手上的一切事情飞奔过去,马上把婴儿抱起来,如果这样做,就不能对其进行等待、忍耐这样至关重要的教育了。婴儿哭泣时,倒不如认为他是在进行呼吸训练,不用慌忙地飞奔过去,让婴儿哭够了之后再出现不要马上就伸手抱他,而是要面对面地询问他:“怎么了?肚子饿了吗?”或者是:“尿布又脏了吧,不高兴了?”要养成等他停止哭泣后才伸手抱他的习惯,这样做会比较好。这样一来,就会让婴儿在这过程中学会等待、忍耐这样的习惯。只要自己一哭,不久就能听到母亲从容的脚步声;听到门被打开的声音之后,母亲就会出现,看着自己,微微地冲自己笑;然后,会面对面地用温柔的声音和自己说话;自己要是不哭了,母亲就会把自己抱起来。婴儿会记住这样的一个流程,于是“等待”这件事就变得不那么痛苦了。当孩子想要父母给自己买些什么东西的时候,如果那是不可以买的东西的话,那么哪怕孩子怎么满地打滚地哭喊着,也要坚持“不可以买的东西就是不可以买”的观念。这种绝不让步的严格是母亲所必须拥有的。若是能从幼儿时期便开始习惯于等待、忍耐一些小的事情,那么就不会有上一幕场景出现了。



《0~6岁右脑教育法》


如何把握夸奖和批评的尺度

七田先生经常说不要责骂,而应该夸奖孩子。尽管如此,有时批评也是必要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把握夸奖和批评的尺度,特向您咨询。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