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語堂經典選讀--吾國與吾民》
作者:林語堂
出版社:天地圖書有限公司
ISBN:9789882115170
分類:文學 > 中國文學 > 中國各體文學
出版日期:2006-01
語言版本:中文(繁)
頁數:335 頁
版次:第 1 版
裝幀:平裝
内容简介
《吾国与吾民》(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又名《中国人》,著于1934年春夏秋三季,是林语堂在西方文坛的成名作与代表作。由于该书将中国人的性格、心灵、理想、生活、政治、社会、艺术、剖释得非常美妙,并与西方人的性格、理想、生活等作了相应的广泛深入的比较,在海内外引轰动,为美国许多知名人士推崇备至,被译成多种文字,在西方广泛流传。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年10月3日—1976年3月26日)福建龙溪人。原名和乐,后改玉堂,又改语堂。1912年入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任教。1919年秋赴美哈佛大学文学系。1922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转赴德国入莱比锡大学,专攻语言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后回国,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教务长和英文系主任。1924年后为《语丝》主要撰稿人之一。1926年到厦门大学任文学院长。1927年任外交部秘书。1932年主编《论语》半月刊。1934年创办《人间世》,1935年创办《宇宙风》,提倡“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的小品文。1935年后,在美国用英文写《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风声鹤唳》等文化著作和长篇小说。1944年曾一度回国到重庆讲学。1945年赴新加坡筹建南洋大学,任校长。1952年在美国与人创办《天风》杂志。1966年定居台湾。1967年受聘为香港中文大学研究教授。1975年被推举为国际笔会副会长。1976年在香港逝世。
说实话,一开始我对这本书并没有抱有太高的期望,总觉得“国民性”这类话题容易落入俗套,充斥着一些陈词滥调。但《吾国与吾民》完全打破了我的固有印象。林语堂先生的笔法实在是太巧妙了,他能用最幽默、最生动的方式,道出最深刻的道理。他分析中国人为何“不诚实”,不是一味地指责,而是从历史、社会、文化等多个层面进行解读,最终指向了某种“生存策略”。这种“解释性”的写作,比简单的“批判”更有力量,更能引发读者的共鸣。我被他笔下那些生活中的小细节所打动,例如中国人对“面子”的看重,对“关系”的依赖,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构成了中国社会运行的重要基石。他没有把这些东西妖魔化,而是以一种理解的态度,去呈现其存在的合理性。读这本书,我有一种“照镜子”的感觉,看到了自己身上一些似曾相识的影子,也看到了整个民族共同的印记。这种自我认知,是成长的重要一步。而且,林语堂先生的语言非常有感染力,即使是严肃的话题,也能写得妙趣横生,让人读得津津有味。
评分读罢《吾国与吾民》,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感。林语堂先生的文字,像一股清流,涤荡着我被各种信息轰炸而略显疲惫的心灵。他以一种近乎“旁观者”的姿态,审视着自己的民族,不带偏见,不带说教,只是娓娓道来。他描绘的中国人,是如此的生动,如此的真实。那种“君子之道”,那种“中庸之道”,在现代社会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林语堂先生却从中发掘出了其独特的价值。他看到了中国人在追求“不惹人注目”中的智慧,看到了中国人“息事宁人”背后的处世哲学。这些观点,或许会颠覆一些人对中国人的传统认知,但细细品味,却能体会到其中的深刻道理。我尤其欣赏他对“幽默”的推崇,认为这是中国人能够生存至今的重要品质。这种将严肃话题轻松化、幽默化的能力,也正是这本书最大的魅力所在。它让我们在笑声中反思,在轻松的阅读中获得深刻的启迪。这本书,绝对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细细体会的经典之作。
评分初次捧读《吾国与吾民》,便被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视角所震撼。林语堂先生以一种旁观者清的姿态,对中国人的国民性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描绘与剖析。他的文字,如同陈年的佳酿,入口醇厚,回味悠长。他并不回避中国文化中的一些“弊端”,但更侧重于挖掘其背后蕴含的智慧与韧性。他笔下的中国人,不是脸谱化的符号,而是有血有肉、有七情六欲的个体。那种“宁拙勿巧”、“未雨绸缪”的生活哲学,那种面对逆境时的乐观与达观,都深深地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子里。我尤其欣赏他对“含蓄”的解读,认为这是一种东方智慧的体现,既是一种自我保护,也是一种艺术化的表达。这种对文化特质的深刻理解,让我对我们民族的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书中穿插的许多历史典故和生活逸事,更是为文章增添了不少趣味性,也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其观点。整本书读下来,仿佛与一位睿智的长者促膝长谈,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次对民族精神的深刻探寻,一次对自己文化根源的追溯。
评分这本书,实在是个意外的惊喜。我原本只是想找一些轻松有趣的读物,没想到翻开了《吾国与吾民》,竟然被林语堂先生的洞见和幽默深深吸引。他笔下的中国,不是刻板印象中的古老与沉重,而是充满着生活的智慧与人性的光辉。读他的文字,仿佛能听到古老茶馆里的评书声,闻到老街巷里弥漫的烟火气。他用一种近乎闲适的笔调,解剖着中国人的国民性,既有批判,更有温情。那种对自身文化的反思,带着一种独特的民族自嘲,却又饱含着深沉的爱。我特别喜欢他描述的那些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细节,琐碎而真实,却折射出大大的道理。比如,他对中国人“慢”的解读,不是简单的效率低下,而是一种对生活节奏的把握,一种从容与淡定的体现。这种反差,在如今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这本书的语言也非常有魅力,典雅而不失通俗,幽默中带着哲理,让人读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我常常会在读到某一段时,停下来,静静地思考,仿佛与林语堂先生进行着跨越时空的对话。他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审视了我们这个民族,也让我更加热爱我们这片土地上蕴含的独特文化。
评分《吾国与吾民》是一本让我重新认识“中国”的书。我之前对我们民族的了解,更多地来自于课本和新闻,总觉得有些片面和刻板。而林语堂先生,用他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为我勾勒出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中国。他谈论中国人的“好逸恶劳”,却又肯定了中国人内在的“韧性”和“生命力”。他描写中国人的“迷信”,却又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对未知世界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他就像一位温和的解剖师,将中国文化的精髓与糟粕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但他的解剖刀下,更多的是一种理解与包容。我特别喜欢他用比喻和类比来阐释观点的方式,比如将中国人比作“橡皮”,能够随意弯曲,却又不易折断。这种形象的比喻,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象,也更容易被理解和接受。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吾国”,更是关于“吾民”,它让我们看到了自己身上那些优点与缺点,那些闪光点与不足。它提供了一个反思的平台,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自己的文化,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